福建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机制探讨
2013-09-11吴赐联
吴赐联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产业结构升级与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产业结构走向高级化又有利于经济总量的提高和质量的改善。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构不断地从生产效率低的结构形态向效率高的结构形态转变的过程,它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表现为二三产业比重的逐渐提高,劳动力、资本和其它生产要素逐渐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产业部门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最终表现为技术密集型的特点。现实生产中,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较多,各个因素的重要性差异较大,掌握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因素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主要关注某一个或几个变量对结构升级的影响,如姜泽华等(2006)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需求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导向,科技是动力,制度是保障,资源供给是结构升级的物质基础的论点[1];张若雪(2010)指出劳动力相对素质较差是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性因素[2];周孝坤等(2010)基于1978-2008年的数据对科技投入、金融深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科技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结构升级又会促使国家加大对科技的投入[3];王新红等(2012)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了R&D 投入、R&D 人员投入和其它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4];杜传忠等(2011)基于全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进行探讨,得出资本投入、需求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而劳动力、技术的作用尚不明显[5]。通过对现有的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学者侧重于通过实证分析来探讨某些特定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仅仅分析某一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是不够的,为此,本文在综合研究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面板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法对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另外,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习惯、开放程度和政府政策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对象仅限于福建省,力求使得出的结论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结构的变动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系统,各个因素在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作用,以下就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原理展开论述。
1.社会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总需求包括国内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也包括国际市场的需求,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需求总量增长和需求结构的变化,总量增长导致产业部门扩张,需求结构的变化则引起新旧产业的交替。首先,就个人消费需求而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需求总量及种类将发生变化,根据恩格尔定律,维持生活的必需品支出比例将减少,而改善性支出比例将增加,需求的变化将影响供给的结构,而供给结构的调整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前提;其次,投资需求方向的改变是改变产业结构的最直接原因,各个产业在经济体中的地位会因为资本的转移而发生变化,朝阳产业会因资本的追加而迅速发生成主导或支柱产业,而曾经的支柱产业会因为资本的退出而影响规模和地位,被其它产业所取代,所以,产业资本的转移会带动产业的交替,而交替往往朝着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方向发展。
2.供给因素
供给从广义上讲包括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劳动力因素、资本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为劳动力因素和资金供给因素。
首先,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演变,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必然发生变化,结构的升级表现为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传统的劳动者将无法胜任新的工作要求。倘若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没能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保持一致,产业结构的升级将受到影响,转换的速度必受到拖累;其次,资本是产业发展的基础,特别是第二产业中的高技术产业对资本的需求量较大,产业的发展和研发需要有巨额的资金支持,所以,资本的充裕程度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转换。同时,资金的投资方向,投资者的偏好也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转换方向,投资结构决定了资源向不同产业部门的配置量,从而影响到不同产业的发展速度。
3.技术水平
科技是推动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因素之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各个产业部门发生变革,并通过主导产业扩散作用推动相关产业部门不断地高级化。主要表现在:(1)技术的进步能够细化原有的产业部门,随着产业的细分和新行业的出现,新的产业群就有可能形成;(2)技术革新是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前提,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升生产效率,改变生产形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3)技术进步的速度差异将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各个产业技术含量、技术进步速度均存在差异,新兴产业技术含量高于传统产业,随着研发的开展,这些行业将快速发展,逐步取代原有的传统产业,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4)技术进步会产生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劳动力一般从比较劳动生产率低的部门向高的部门转移。
4.政府的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政府指导产业发展方向的主要依据,地方政府会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环境、资源压力对每个发展时期的产业政策进行调整,以保经济发展具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调整的方向包括限制一些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附加价值低的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和引导一批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少、就业带动性强,竞争能力强的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当然,政府的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到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区位和资源优势,不能为上项目而上项目,为追求发展速度盲目选择投资项目,最后造成遍地开花,没有竞争优势。所以,要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地区资源禀赋为基础,充分考虑到上下游产业的关联状况,确保选择的产业既有竞争优势又有利于结构的升级。
5.国际贸易与投资
首先,在我国出口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架马车,出口的增长给中国初级加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可观的利润,对于本地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随着国际贸易环境和各国政策的变化,中国企业若想在贸易中保持市场份额,企业必然要考虑产品的转型和提升,努力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使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总之,在需求决定供给的市场经济中,企业根据需求来安排生产,需求结构的变化必然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其次,外国产品和技术的进口对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转换也具有促进作用,通过进口国外生产的高科技产品,国内企业可以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升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平,逐渐淘汰附加价值低的传统产品的生产,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环保、更加节能、更具竞争能力的新产品。
国际资金的引入可以有效缓解福建省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不足的问题,外商投资的领域广,其中不乏一些国内尚未发展的新产业,这对于延伸产业链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外资企业的进驻会带来先进的产品生产线,先进的技术,还会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这对于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有积极的一面,而这些也正是产业结构升级所必需的。
需求、供给、技术、政策和贸易对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定性分析往往无法准确把握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对于政策的制定帮助不大,而定量分析则可以发掘各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程度,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至关重要。
三、实证分析
1.分析数据的选取
为了剖析福建省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各因素的贡献程度,本文以1999-2011年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从供给、技术、需求、政策和贸易五个角度选取了劳动力供给(L)、固定资产投资额(I)、授权的专利数(T)、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G)、年进出口总额(IE)和年引进外资总额等指标(FDI),产业结构升级程度采用二、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UIS)来度量。
为避免价格因素和货币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相关年份的进出口总值和引进外资的数额均利用当年的汇率进行换算,统一折算为以人民币计价。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均以1999年的不变价进行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引进外资数额均以1999年为基期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进行调整,所有的数据来自于历年的《福建省统计年鉴》。
2.模型的建立
在假设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与升级程度之间存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如下的经济模型(1):
两边以e 为底取对数,变形为模型(2):
其中,i 代表地区,t 代表第t年份,lnA 为回归常数,ε 为随机误差项。
3.结果分析
对于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模型形式和估计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在确定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前必须先计算Hausman 统计量和伴随概率值,伴随概率值显示应拒绝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不存在差别的原假设,应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同时通过构造F 统计量来判断混合截面模型还是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通过表1 中F 检验数据和伴随概率值,我们有理由拒绝混合横截面模型比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更有效的假设,所以最终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为提高模型的拟合度,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法,在变量逐渐引入过程中不断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利用eviews6 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回归估计,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福建省产业结构升级与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注:***、**及* 分别代表显著性水平在1%、5%和10%以下,括号中的数据为t 统计量。
随着变量的引入和不显著变量的剔除,回归模型的拟合度在不断提高,选取Adj-R2的数值最大,拟合度最高的模型6,得出回归方程(3):
从回归模型(3)的结果可以看出,福建省产业结构的升级速度与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劳动力素质问题阻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福建省的劳动力还处于总量占优势但质量有待提高的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优秀人才的支撑,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需要高端人才的推动。截止2010年年底,福建省大专以上的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8.4%,2011年2459.99 万的从业人员中,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数量仅为216082 人,占从业人员比重的0.88%,科技人员的缺乏导致产业结构的演进呈现逆技术化倾向,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不尽人意[6]。可见,从业人员的素质严重制约了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的进程,传统产业无法快速退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受阻,第三产业比重提升缓慢。
(2)资本供给对福建省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从产业的比重来看,福建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工业的发展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1999-2011 是福建省工业投资增速最快的时期,13年间固定资产投资从1040 亿增加到10119 亿,增长最快的是2008年后,中央出台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后,福建省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年均30.29%的增长速度,这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3)社会需求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改革开放后,福建省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二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但目前仍处于第二产业占主导的时期。虽然在2007年福建省的人均GDP 已跨越3000 美元的大关,按照国际惯例,福建应进入“消费主导——服务业推动”的经济增长时期,通过消费带动经济增长,同时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然而,福建至今仍处于“投资主导——工业推动”的发展模式[7],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最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远超过第三产业,这导致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投资占主导,而消费的作用极为有限。2011年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中,食品和衣着支出占的比例为48.2%,而服务性消费支出仅占25.77%,服务性消费支出比例较低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4)技术进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周孝坤[3]的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就R&D 支出而言,2010年福建省的R&D 支出占GDP 的比重为3.51%,位列全国第四位,总量上位列全国第10 位,而福建省的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12 位,可见,福建省的R&D 支出的投入力度较大,这对于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促进技术含量高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5)政府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有限。政府在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产业政策体现出来的,通过合理的产业政策对产业的发展进行引导和限制,逐步淘汰落后的产业,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地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然而,有时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注重短期的效益,将资金引向见效快的行业,导致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由于投资不足而发展缓慢,可见,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实施得好可以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实施不好则可能严重阻碍产业的发展。
(6)进出口促进了产业升级,而外资的作用尚未发挥出来。福建省地处东部沿海,开放程度较高,2011年全年进出口总值占GDP 比重达19.42%,出口商品中工业制品占91.88%,初级产品仅占8.11%,在工业制品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51.62%,可见,对于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福建省而言,出口产品中技术产品比重的提高有利于该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2011年福建省外商投资总额为1368.98 亿美元,其中投向纺织服装、鞋帽、皮革、木材、塑料制造等较为传统产业占30.23%,投向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等高技术产业的仅占16.96%,投向服务业的资金占15.61%,可见,外商投资的领域还是以初级加工行业为主,其在产业结构中应具有的带动作用尚未发挥出来。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对福建省产业结构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福建省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不高,高学历员工和科技人员比例较低,劳动力素质问题阻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二,资本供给对福建省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这与福建近几年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得以快速增长有关;第三,社会需求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不明显,福建省经济仍处于“投资主导——工业推动”的发展模式,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超过社会需求;第四,技术进步在福建省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中做出了贡献;第五,政府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有限,这与各地政府的政策目标有关,有些追求短期效益,不注重长期经济发展潜力;第六,进出口促进了结构升级,而外资的作用尚未发挥出来。
综上所述,为促进福建省产业结构走向合理化和高级化,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第一,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外地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注重对劳动者进行技能培训,改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与市场需求对接,加大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保证劳动力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相一致,通过人力资本的提升为产业结构的转换创造条件。
第二,改善需求结构,发挥需求在提升产业结构中的作用,需求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消费结构的变化会引导企业改变产品结构。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中食品和衣着支出占的比例偏高,而服务性消费支出比例较低的现象与居民的消费习惯、收入水平及分配公平程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实际收入水平,所以,政府应着力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尽量缩小贫富差距,同时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只要收入提高且保障健全,居民的需求能力和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三,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应起的作用是引导和鼓励,具体表现为:(1)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优先支持战略性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的税前抵扣,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2)适当放宽高技术产业的认定标准,让更多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产业在发展初期享有政策支持;(3)推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进6·18 等技术成果交易平台的建设;(4)加快创业融资平台的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流向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行业;(5)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注重对外资投资领域的引导,尽量避免对传统产业的重复投资,通过设置产业发展“门槛”和适度引导的原则,鼓励外资向环境污染少、附加价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等产业转移。
[1]姜泽华,白艳.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6,(10):53-57.
[2]张若雪.人力资本、技术采用与产业结构升级[J].财经科学,2010,(2):66-74.
[3]周孝坤,冯钦,袁颖.科技投入、金融深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1978-2008年数据的实证检验[J].社会科学家,2010,(9):55-59.
[4]王新红,甄程.陕西R&D 投入与产业结构优化分析[J].商业研究,2012,(6):25-31.
[5]杜传忠,郭树龙.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兼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J].广东社会科学,2011,(4):60-67.
[6]肖庆文,陈明森.工业化中期阶段条件下福建省产业结构演进特点与趋势[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1):40-49.
[7]陈心颖.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经济转型升级——福建省的观察数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4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