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学习词典成语条目的比较研究
——以《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与《汉语教与学词典》为例
2013-09-11李潇潇
李潇潇
(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 200040)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中特有的精华,以其凝练的语言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人文风俗。对于成语,不仅汉语本族人需要学习,汉语作为二语或外语的外国学生同样需要了解和掌握。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全球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纷纷来中国学习汉语,开始涌现“汉语热”。截至2009年,全年在华学习的留学生人数首次突破23 万。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累计接受来华留学人员169 万人次。日益增长的学汉语人数,对我国外向型学习词典编纂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的语文学习词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汉语本族人编纂的,旨在辅助本国人的汉语学习,提高其汉语语言能力的内向型学习词典;另一类是面向非汉语本族人的外国人编纂的,旨在辅助其学习汉语,提高其汉语作为外语的语言能力的外向型学习词典。然而,截至目前,专门为外国留学生编纂的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未跟上迅速发展的对外汉语教学需求。在外向型学习词典中收录成语条目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它们对外语学习者提升汉语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拟考察商务印书馆两部外向型学习词典中的成语条目在收词数量、收词范围、注音、释义、例证及其文化内涵的体现等多方面的异同。
一、外向型学习词典简介
本文选取两部外向型学习词典,比较其中的成语条目,分别是:《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及《汉语教与学词典》。主要是因为:(1)两部词典都是为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编写的,针对的对象相同,都是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的外国人,因而具有可比性;(2)两部词典都是针对具有中级汉语水平的外国学生,因此词典在收词范围、数量和程度上都差不多,也会包含一定数量的成语,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如果是初级或高级程度,则词典收录的成语数量和难易度都会有很大差异。
《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以下简称《学汉语》)是我国迄今为止第一部专门为具有中级汉语水平的外国人编的汉语原文词典。该词典收常用字2 400多个,词1 万余条,显示搭配、用法的词组和例句近6 万个。“这部词典在收字收词、释义举例以及语词辨析、提示注意、插图附录等方面都颇具匠心,处处贯穿了从读者的实际出发,为读者着想的理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1]
《汉语教与学词典》(以下简称《教与学》)是“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的中型工具书,供汉语教师和正在中级阶段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使用,也可供一般中国读者参考、使用”[2],“是基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使用词典是生成性、实践性的;编写的方法是抓住‘外国人读了,觉得是很特别的’地方……”[2]。
二、词典的宏观结构比较
(一)成语的收词数量
我们认为,外向型学习词典较内向型学习词典而言,在成语的收录数量上,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尽量收录语言交际中实用型较强、出现频率较高、成句能力较强的成语。《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共有成语137 条。两部词典在成语的收词数量及成语的出条方式上都有所不同。其中,《学汉语》收录的成语总数虽较少,但对每条成语都单独出条进行释义并给出例证,基本都考虑到了词表中的甲、乙、丙级成语;而《教与学》多数成语收录在扩展词语里,只对少数的成语单独出条并释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部词典的规模及成语收词数
(二)成语的收词范围
经过对两部词典的考察后发现,二者多是根据《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及中外多部初中级对外汉语教材的要求编写的,我们认为,对于一些未出现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成语,如果词形、释义都比较简单,且又较常用,可适当地收录一些并单独出条。比如“花好月圆”“一清二楚”“一无所有”“五花八门”“不以为然”等等。2012年3月30日Google 的统计结果显示,“花好月圆”“一清二楚”“一无所有”“五花八门”“不以为然”分别依次出现了约14 100 000 条,3 920 000 条,39 100 000 条,53 200 000 条,49 000 000条,出现频率较高,构词形式也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可以收录进学习词典。在这一点上,《教与学》在词语“扩展”中将简单的成语都列举其中,像上述“花好月圆”“五花八门”“不以为然”等都在其中,不过没有单独出条进行释义;而《学汉语》既没有罗列,也没有出条,收录相对较少。成语的收词范围及收词数量也是值得词典编纂者深思的一个问题。
(三)成语条目的检索
为了方便学生检索查找成语,外向型学习词典还可以在词典的前面或附录部分,根据汉语拼音或笔画顺序,增加词语的索引表,其中也包括对成语词条的索引。《教与学》在词典前面只出了“比较”与“提示”的索引表,二者均未对词语给出索引表。
三、词典的微观结构比较
(一)语类的标注
对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对成语的界定和判断也是学习中的一大难题。《现代汉语词典》(第5 版)对成语的定义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性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辞海》对成语的定义为:“熟语的一种,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所指多为确定的转义,有些可从字面理解,如‘万紫千红’‘乘风破浪’;有些要知道来源才能懂,如‘患得患失’出于《论语·阳货》,‘守株待兔’出于《韩非子·五蠹》。”温端政先生对成语的界定是:“所谓成语,实际上是四字结构的表述语和四字结构的描述语组合而成的。”[3](明确指出,成语都是由四个字构成的。)
由上述分析可知,各词典、专家学者对成语的界定不尽相同。这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中国学习者来说,尚且不易判断,更何况处于中级水平的外国学习者。比如,如果根据成语大多都由四个字组成,那很多专有名词,如“人行横道”“银质奖章”,还有些常用短语,如“无论如何”等,及一些惯用语,如“拔不出腿”“吃闭门羹”等都不是成语,外国学生会不会混淆呢?因此,在外向型学习词典中,对成语条目进行语类标注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一点上,《学汉语》做得较好,它对词典中出现的每一个成语条目都进行了语类标注。如半途而废bàntú’érfèi(成)、层出不穷céngchū-bùqióng(成)等等,直观明了,这也是外向型学习词典的一大特色之一。反观《教与学》,似乎并未对其进行标示,只对词目的词形,如动词、名词、形容词等进行了标注。这样,外语学习者在词典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混淆,难以区别。
(二)成语条目的注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对成语标音作出规定:(1)四言成语可以分为两个双音节念的,中间加短横,如céngchūbùqióng(层出不穷)、àizēng-fēnmíng(爱憎分明);(2)不能按两段来念的四言成语、熟语等,全部连写,如bùyìlèhū(不亦乐乎)、àimònéngzhù(爱莫能助)。《学汉语》较为严格地按照这一规则来注音,对于可分为两个双音节念的,中间加了短横,如“成双成对”chéngshuāng-chéngdùi、“翻来覆去”fānlái-fùqù 等,而对于不能分开来读的成语,则采取全部连写的形式,如“半途而废”bàntú’érfèi、“不 言 而 喻”bùyán ’éryù、“了 如 指 掌”liǎorúzhǐzhǎng 等。但《教与学》却好像并没有按照规则执行,而是“按语义单位切分,各单位之间以短横‘-’相连,如‘一帆风顺yì-fān-fēng-shùn、一概而论yígài-ér-lùn、一路平安yílù-píng’ān’;不能按语义单位切分的,全部连写,如‘糊里糊涂húlihútu’”[2]凡例。笔者认为,这样的注音方式虽有助于学习者了解语义单位,知道哪些词在成语中属一个语义单位,哪些不是,但需要词典使用者在读懂词典凡例的前提下,并对语义单位有一定概念的情况下,才能很好地区别不同类型的成语。正如温端政先生指出的那样,“成语在结构上以‘二二相承’为特征”,因此,按照规则的注音方法相对来说更简洁易懂。
(三)成语条目的释义
作为外向型学习词典,词典对成语的释义至关重要,因为成语结构相对固定,经过历史的沉积,其意义已不是字面义,往往具有比喻义。如果不能对其很好地阐释,二语学习者将会很难理解其意义,并且给实际使用带来困难,造成偏误。这就涉及到了释义元语言的问题。“五大”英语学习词典都在释义元语言上下了很大功夫,如《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用近2 000 个常用词解释56 000个词条,《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用3 000 个常用词解释18.45 万条词和短语,《剑桥高阶学习词典》用常见的2 000 个基础词汇解释170 000 词目及短语。《学汉语》收录常用字2 400 个,主要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甲、乙两级字和词为基础,并参考中外初中级汉语教材筛选常用词对词目进行释义,在编纂时充分考虑到了词典释义元语言对学习者的重要性。其对词目的释义,跳出了传统语文词典特别是《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的框架。《教与学》也考虑到了释义元语言的问题,除了用常用词释义外,多从词语用法的角度进行说明,对不同词的定义及用法进行了比较。下文就相关的成语条目参照《中国成语大辞典》的释义作一比较。
粗心大意:(成)不细心;疏忽。(《学汉语》)
粗心大意:形容考虑问题不周到;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教与学》)
粗心大意:做事不细心,马虎。(《中国成语大辞典》)
“粗心大意”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是一个丙级词,在《学汉语》的释义中,“细心”是一个乙级词,而“疏忽”是一个丁级词,用丁级词释丙级词,并不符合学习词典用简单词释义难词,以容易词语释义复杂词语的释义元语言原则。再来看《教与学》,“周到”“重视”“必要”都是甲级词,“给予”是丙级词,释文难度相对较低。而在读者对象主要面向本族汉语学习者的《中国成语大辞典》的释义中,“细心”和“马虎”都是乙级词,反比《学汉语》来得容易。再如:
千方百计:方:方法。计:计策、办法。(为达到目的)想尽或用尽各种各样的方法。(《教与学》)
千方百计:(成) 想尽、用尽一切办法。(《学汉语》)
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中国成语大辞典》)
对照这三组释义,可以看到,对该词条的释义都差不多,而《教与学》更突出学习型词典的特色,采用了对词目中个别汉字单独释义的方式。这样做,有利于学习者理解成语中汉字的意思,加深对成语意义的理解,这样的释义方式值得外向型学习词典借鉴。
(四)成语条目的例证
“例证是双语学习词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例证的质量直接影响词典的质量。”[4]73例证是对释义的有效补充,特别是对外向型学习词典来说,如果使用者不能从词目释义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那么有效的“例证则把词目放在一定的语境中,体现词目的含义,说明词目的用法,实现编码功能”[4]73。下文分别从简洁性和实用性两方面考察两部词典中成语的例证信息。
1.简洁性
简洁性是外向型学习词典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例证的简洁不仅可以缩减词典的篇幅,而且使信息简洁明了,便于外语学习者迅速搜寻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建议词典多提供相对简短、易懂的例证。例如,《学汉语》中“不约而同”的例证为:听了老师的报告,学生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同意!”|听到她考上研究生的消息,朋友们不约而同地打来电话表示祝贺|下雪了,大家不约而同地出来扫雪。虽然《学汉语》提供的例证数量较丰富,但似乎不够简洁,建议可删去几个例证,使其既能体现成语的用法,又简洁明了。
2.实用性
实用性即指词典的例证能够为词典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辅助其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实现其编码功能。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语义。例证应该体现一定的语境,在与相关的其他词发生语义联系后,更好地体现该词的语义,并且,例证应该体现词语的典型语义,而不是随意地选择。
比如,成语“死去活来”,既可形容病痛的折磨,也可形容悲伤过度。《学汉语》给出的例证为:哭得死去活来|肚子疼得死去活来|孩子丢了,母亲急得死去活来|疾病把他折磨得死去活来。这几个例证,都较好地体现了“死去活来”在不同语境下的语义和用法。
又如,“画蛇添足”,其比喻义为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效果不好。《教与学》给出的例证为:这段话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要是再加上这几句话显得有点儿~|别去做~事儿|你这么做不是~吗?这几个例证除了句式不同外,似乎都指同一个意思,即“做事画蛇添足”,并未有其他的语义出现,这时可考虑删去一两个例证,以精简词典的篇幅,去除冗余信息。
(2)体现语法和搭配信息。仅仅理解了成语的意义还不够,如何正确地使用才是至关重要的。对此,外向型学习词典的例证还必须提供有效的语法和搭配信息。比如,“不约而同”和“不谋而合”都表示事先未经过商量,看法或行动一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谋而合”可以作谓语,如:“我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但“不约而同”却不能作谓语,只能作状语,放在动词前。外向型学习词典在提供例证信息时应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可提供“比较”或“注意”提醒使用者。
(3)体现语用。“通常我们可以用母语自如地交流,这是因为我们长期处在母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习得了丰富的语用信息,而外语学习者大多数没有习得外语语用信息的条件。‘这就要求双语学习词典在说明词语的概念意义以及语法特点的同时,还应阐明词语的内涵意义和语用意义,解释词语使用的场合、社会习俗和文化背景。’”[4]76
基于此,外向型学习词典在提供成语条目的例证信息时,必须注意例证的选取,不同于内向型学习词典的例证来源,可直接出自语料库,如新闻、文学作品等,外向型学习词典成语条目的例证必须经过编纂者自己的人为加工,变成使用者可接受的、体现交际场合和文化背景的信息。
例如,“无微不至”和“无所不至”都有“没有一处不到”的意思,但是二者所指的感情色彩义不同,前者指关怀备至,连细微的地方都照顾到,多含褒义,而后者则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含贬义。外向型学习词典在对词条提供例证时应特别注意其使用的制约性。
(五)成语条目的文化内涵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成语是特别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外国学生来说,学习成语不仅可以有效地传情达意,用中文交流思想,还可以很好地领会中华历史文化,加深对中华文化中传统观念习俗、风土人情以及历史变迁的认识。学习词典在收录成语词条的同时,如果能在其释义或例证中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对提高学习者的学汉语兴趣及积极性,也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区别于传统的成语语文辞典,外向型学习词典还应注意体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不同的地域、民族和国家,同一事物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感情色彩有时是不同的,我们必须突出成语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和我们民族思想的特有性。此外,传统成语辞典多直接引用古书或文学作品中的成语出处或源头,外向型学习词典虽不能如此,却可以用简洁易懂的文字说明成语的来源。例如:
画蛇添足:蛇是没有脚的,画蛇的时候给它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儿,反而效果不好。(《教与学》)《教与学》虽提供了一定的释义,但却没有将成语典故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可用简单的文字说明成语的来源:战国时,楚国有一个人说:“如果谁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画一条蛇,那么就给他喝酒。”于是,大家开始比赛画蛇,有一个人先画完了,可以喝酒了,但是他看到别的人还没画完,于是又给蛇画了脚,这时,另一个人画完了,就抢了酒,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画呢?”说完就把酒喝了。
再如“饮水思源”。外语学习者可能不太理解“喝水想到水源”所隐含的意思。那么,可以用这样的文字解释加深他们对该成语的理解:南北朝时,有一个文学家被派去别的国家,不久,他的国家就被灭了,他只能留在那个国家,一直待了30年,但他心里却非常思念自己的故乡,所以他说“喝水想到水源”,比喻不能忘记自己原来的故乡和样子。
在中国的文化中,“龙是汉民族的图腾,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古代皇帝称自己是真龙天子。关于龙的成语多为褒义,如: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5]。而在西方的文化中,龙被视为怪兽、恶魔的象征,是万恶之源,因此在收录相关“龙”字的成语时,应对“龙”的象征意义作出阐释。《学汉语》和《教与学》都对“龙”字作出了解释。如: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的动物。它身体像蛇,有鱼一样的鳞;头上有角;长着像鸟一样的爪;能飞,能走,能游泳,能降雨。也指像龙一样的东西,在中国,龙被视为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学汉语》)
汉语中的成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何向外国学习者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使成语成为他们语言交际中的一部分,除了对外汉语教学外,外向型学习词典应肩负起主要的责任。如何解决好词典中成语条目的编纂问题,是每一个词典编纂者亟待考虑的问题。
[1]鲁健骥,吕文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施光亨,王绍新.汉语教与学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温端政.汉语语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刘军怀.双语学习词典例证的质量要求[J].辞书研究,2007(3):73-80.
[5]杨艳.英汉成语文化内涵比较[J].科教文汇,2007(19):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