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移动数字图书馆研究现状综述

2013-09-11司马敬敏

图书馆学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期刊文献数字

司马敬敏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630)

近3年来,对于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引起了图书馆界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文献量迅速增加,文献分布广泛。如从2008年至2011年8月文献已达到230篇,仅2011年半年发表的文献就达到了71篇,超过2010全年的文献量。为理清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脉络,同时也为了保证研究的连续性,笔者对目前有关移动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合分析。

1 国内移动数字图书馆研究现状

笔者利用CNKI、万方、维普及人大复印资料等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使用“移动”、“数字图书馆”、“图书馆”、“手机”为关键词进行组配检索,文献类型选择为“期刊”、“论文”、“会议文献”,时间为2002~2011年8月,共获得论文269篇,其中学位论文4篇、会议文献3篇。笔者从文献的发表时间、文献分布、作者分布及研究主题4个方面分析目前移动数字图书馆研究现状。

1.1 发表时间分析

从发表时间看,我国最早对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文献是在2002年,施晓军在江苏图书馆学报上发表了《论移动/无线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一文,然而当时并没有引起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在2003年并没有相关的文献出现。2004年对于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文献开始小范围在各专业期刊上出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其间文献数量并未出现大幅度增长,直到2009年文献量有明显增长,由27篇增长到63篇,之后一直持续大幅度增长,说明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已日益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且发展十分迅速,对于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已成为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这与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用户的信息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图1 2002~2011年论文发表量

1.2 文献分布分析

从文献分布的期刊来看,文献共分布于89种期刊,其中35种期刊载文两篇以上,最多的载文27篇,其他期刊均载文1篇,这些期刊不仅涉及图书情报学,还涉及教育学、计算机技术等其他学科领域。说明对于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已得到普及,但也可以看到学术研究成果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对于研究者收集资源增加了难度。

表1 文献在各学科期刊的分布

同时笔者对载文排在前15名的期刊(如表2所示)进行了分析,在15种期刊中有10种为图书情报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带星号的为核心期刊),如《图书馆学研究》在2008~2011年8月共刊登了20篇相关文章,作为图书情报学科重要成果载文平台的《图书情报工作》和《大学图书馆学报》在2009~2011年共刊登了16篇相关文章,由此可见,国内对于移动数字图书馆研究领域的文献质量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说明移动数字图书馆虽然在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是新生事物,但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和突破,引起了专业核心期刊的重视,这就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学术平台,也将激发业内人士的研究热情。

表2 期刊排行榜前15名

1.3 作者分布分析

通过对移动数字图书馆领域的223位作者发表文章数量的分析,发表两篇文献的作者有29位,最多的发表文章5篇,3篇以上的作者如表3所示,这说明对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已形成固定的作者群,有利于研究的发展和深入。

表3 发表3篇以上的作者

同时笔者通过百度、Google进行检索发现许多专家、学者在网络上开通了学术研究博客,博主把自己的研究想法、研究思路等呈现在自己的博客上,很多博客文章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1.4 研究主题分析

目前对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内容:移动数字图书馆发展与建设、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移动数字图书馆技术应用、移动数字图书馆实践研究、移动数字图书馆其他方面等,文献分布数量如表4所示。从分布数量上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移动数字图书馆发展与建设及技术应用方面,对于实践和知识产权及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这说明目前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大部分处于理论研究和研发阶段,距离真正投入实践,让用户享用到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存在一定差距。

表4 移动图书馆研究内容分布

2 国内移动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研究

2.1 移动数字图书馆定义

对于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多数人采用了该定义:移动数字图书馆,就是指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PDA)等,以无线接入的方式接收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在对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中,以手机为终端的数字图书馆研究最多,以至于许多人将手机移动图书馆等同于移动数字图书馆。因此在目前的研究文献中,对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多是以手机为终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使图书馆与庞大的移动终端用户群体紧密联系,利用移动终端平台,延伸、拓展数字图书馆服务,与数字图书馆形成长短互补关系。但我们应看到手机移动图书馆并不能等同于移动数字图书馆,业界应进一步从理论上对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定义进行深入研究和界定。

2.2 移动数字图书馆技术环境的发展

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移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特别是无线网络技术、云技术和3G技术的发展,电子书、PAD、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不断推陈出新,使得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国外移动图书馆的发展也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提供了参考。

3G技术能提供多类型、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实现全球无缝覆盖,用户以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进行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搜索网页浏览、监测、地位、控制等多种信息服务。随着3G市场在我国的大力推行,2011年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宣布:我国互联网用户达4.57亿,约占全球互联网用户的23%,我国手机用户达8.89亿,约占全球互联网用户的18%,手机上网用户达3.03亿,年增约7000万,预计2013年,手机上网用户将超过互联网用户。过去几年移动设备数量呈爆炸性增长态势,iPhone+iTouch+App Store,智能手机新应用与打电话毫无关系,通过扩展手机性能,使人们在移动中能保持与所需信息和活动的联系。

2.3 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

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是用户利用移动终端(如手机、iPAD、PAD等),以无线方式接收图书馆提供的服务,而手机是多数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因此目前在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终端研究中以手机为主,发表的文章中,近90%是以手机或手机网络技术为研究对象。从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来看,基本都采用短信服务和WAP站点服务两种模式[1]。目前图书馆移动服务内容是从图书馆的传统业务开始做起的,读者通过手机短信形式获取和查询相关信息,如图书催还、预约、续借等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是以WAP网站服务与短信服务互为补充,是数字信息服务的延伸,未体现出移动数字图书馆本身的优势。

2.4 移动数字图书馆实践发展

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实践,我国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实践研究已开展很久,从大学图书馆到公共图书馆都不断对此进行探索。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开创了国内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先河。其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20余所高科院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移动数字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也开展了数字图书馆服务,同时部分数字图书馆公司如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数字图书馆等也开通了移动图书馆服务。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服务项目的内容由图书馆基础服务向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推进。例如国家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实现了部分数字阅读服务,超星数字图书馆可以直接通过手机进行数字阅读,书生移动图书馆2.0实现了数字资源管理与发布、微博互动、原迹手写批注、彩信后台编辑与推送等服务。

3 我国移动数字图书馆研究趋势与展望

3.1 数字阅读环境下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仍是研究重点

移动数字图书馆将打破传统信息的数字化延伸,真正实现5A图书馆信息服务,用户只要具备移动设备和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图书馆信息服务。这就要求移动数字图书馆打破单一图书馆服务,加强图书馆联合体的作用,实现联合服务。因此应建立移动数字图书馆联盟,使图书馆间真正实现联合服务,从整体上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包括信息资源融合、技术力量、物质投入和人员管理进行统一调度。

①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制度,包括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等。

②信息资源的联合服务。

③移动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最终想获取的是信息资源,因此信息资源的建设仍是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

3.2 云技术和3G环境中融合型的移动服务模式研究

云技术的成熟和3G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图书馆界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硬件设施的存储和计算能力,虚拟化的技术使得资源迅速融合,馆际之间的基础资源实现共享。同时传统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之间的融合,为图书馆提供融合型服务创造了条件。未来移动数字图书馆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传统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融合基础之上,向用户提供图书馆融合型服务的新模式。

移动服务除了短信服务和WAP服务模式外,可能通过SIM卡实现手机一卡通服务,如门禁管理、手机支付等;通过二维码等实现信息资源的借阅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通过手机定位功能实现位置服务;通过手机电视功能实现图书馆视频资源的借阅、手机电视服务等。

3.3 对移动数字图书馆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的规范研究

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和服务方式的实现需要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的规范和指导。移动数字图书馆是以手机、PAD、掌上电脑等移动设备为阅读媒介,手机、PAD类型多种多样,浏览器的类型多种多样,用户需求的信息类型也多种多样,如视频、文字、图片等等,这就要求对移动图书馆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

3.4 知识产权研究

对于移动图书馆涉及的知识产权研究的文章很少,赖永波在《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分析》一文中提出移动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主流服务,打破了传统图书馆有形墙和数字图书馆的IP无形围墙的束缚,但同时也对知识产权提出了巨大挑战,主要涉及信息内容提供、信息网络传播、服务区域范围等方面。图书馆应如何规避知识产权的侵权风险,值得推敲,随着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对于移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的研究将会是一个热点。

[1] 叶爱芳.移动图书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图书与情报,2011(1).

[2] 赖永波.从数字图书馆到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演进与实现途径[J].情报杂志,2011(5).

[3] 朱月梅,朱玉.3G时代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初探[J].图书馆学刊,2009(8).

[4] 宋恩梅,袁琳.移动的书海: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

[5] 曾莉.大学图书馆移动服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11(5).

[6] 萧志华.试论移动数字图书馆现状及其发展策略[J].图书馆论坛,2011(4).

[7] 郭溪川.国内外基于3G网络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实践现状和创新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1(9).

[8] 杨毅,王晔斌,刘年娣.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及网站建设[J].图书馆杂志,2004(3).

[9] 施晓军.论移动/无线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2(4).

[10] 甘建伟.手机图书馆发展现状与服务功能拓展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6).

猜你喜欢

期刊文献数字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期刊问答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答数字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