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体系构建与展望*
2013-09-11张宏伟
张宏伟 李 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1 引言
移动图书馆(Mobile Library)最初是指图书馆以汽车等交通工具为载体,将服务推广至没有固定图书馆的区域,以方便市民就近借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图书馆的概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目前移动图书馆是指依托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来方便灵活地进行图书馆各类数据信息的查询、浏览与获取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信息提供服务模式[1]。
移动图书馆重新定义了图书馆原有的服务范围,它作为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分支,具备数字图书馆的一般特征,同时还具备“可移动”的特征。移动图书馆通过各种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使读者可以更直接有效地接触到图书馆内各类数字资源,不受时间、地点、空间和设备的限制,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数字化阅读的需求。国内各大高校正积极参与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工作,探索新的信息服务方式。
2 移动图书馆的发展
2.1 国外移动图书馆的发展
国外移动图书馆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日本和欧洲在移动通信技术方面是比较先进的。日本富山大学图书馆于2000年9月开发出i-mode(informationmode)手机书目查询(OPAC)系统;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手机短信息服务[2]。
目前国外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已颇具规模,主要包括面向移动用户的网站与OPAC、短信参考咨询服务、短信提醒服务、移动语音导览等。如美国波尔州立大学图书馆创建的移动版门户网站;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治县图书馆提供的超期图书馆提醒的短信息服务;美国托马斯福特纪念图书馆和圣约瑟夫县公共图书馆都能够为读者提供有声读物[3]。
2.2 国内移动图书馆的发展
国内“移动图书馆”较国外起步晚,但发展极为迅速。2005年6月上海图书馆开通了全国首家基于短信服务的移动图书馆。随后,清华大学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厦门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也相继开通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移动图书馆服务。
随着移动阅读的蓬勃发展,国内相应政策的放宽,一些数据库生产商和网络服务提供商也开始涉足其中。特别是手机阅读比例的上升,带动了移动阅读市场更为广泛的发展。2008年我国手机用户开始迅猛增长,随着手机价格和资费的进一步下调,使得手机阅读市场从2007年的3.8%猛增至2008年的13.4%;2009年3G牌照的正式发放,智能手机开始普及;2010年平板电脑、大屏智能手机、电纸书、ipad等多种手持终端亮相市场,使移动阅读得到爆炸式增长[4]。(见表1)
表1 各类电子图书阅读终端使用比例
中国移动于2008年底在浙江启动手机阅读基地建设,并于2010年5月在全国正式开通商用手机阅读业务。2011年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平台的每月访问用户超过4500万,每月平均收入超过1亿元,已初步实现规模发展[5]。2011年4月,中国联通沃阅读业务正式商用。2012年2月,用户已超过3400万户,日均访问量超过1000万次,年访问量近40亿次,日均收入超过100万元[6]。
2010年6月,北京书生公司正式推出了全球首个具备完全功能的移动图书馆,打破了既往手机图书馆仅能够支持手机访问、仅能提供基本的查询和部分数据阅读服务,极大地拓展了图书馆原有的服务范围。2011年3月30日,北京大学正式上线书生移动图书馆;2011年11月28日,清华大学图书馆与书生公司签约正式引进书生移动图书馆系统。
超星数字移动图书馆依托集成的海量信息资源与云服务共享体系,帮助任何用户(Anyuser)、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获取任何图书馆(Any library)的任何信息资源(Any information resource),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了资源搜索与获取、自助借阅管理和信息服务定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7]。
三大运营商阅读基地的建立,智能手机和手持阅读器的普及,为人们进行移动阅读提供了良好的阅读工具和阅读体验,对于人们加入移动阅读的观念起到了推动作用。近年来,高校数字化建设不断完善,图书馆在现有移动服务的基础上,纷纷引进超星与书生移动图书馆解决方案,逐渐完善移动阅读服务。至此,国内移动图书馆建设初具规模、应用颇具成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于2012上半年引进超星移动图书馆,在使用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移动服务体系构建的宝贵经验。
3 图书馆移动服务体系的构建
3.1 注重特色资源建设
移动阅读用户对网络内容有很强的自主选择性,极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干扰,网络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吸引读者眼球的热点越来越多,如何根据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优质的内容和良好的服务支撑,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图书馆通过自身特色资源的建设,尤其是专业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做到以“特色”引读,以“精专”引读,“黏住”有专业需求的读者。同时,建立区域图书馆联盟,利用高校间的联盟互助,进行资源共建、共享。构建一个包含各自特色、协调优化的文献资源数据中心,来满足读者的移动阅读需求。
3.2 开通特色移动服务
做好“荐购”、“荐阅”工作。“荐购”使读者参与到馆藏建设当中,提高馆藏利用率,“荐阅”能够使读者第一时间了解馆藏动态,短信提醒方式的“荐阅”推送,更能提高读者阅读兴趣;同时,建立完善的馆员与读者沟通通道,定期在电子阅览室开展资源使用培训活动,现场边听边实践,对读者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时解答;在移动图书馆WAP主页上增加“读者讨论区”服务版块,增强读者间的阅读互动,读者在此讨论对每一本书的观后感,交流心得的同时分享阅读喜悦。
3.3 “深”、“浅”结合利用图书馆资源
倡导及鼓励读者进行“深阅读”,因为只有“深阅者”才能使读者的智慧、情趣与书中韵味更好地衔接,思考、质疑和沉淀等精神程序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然。由于读者不能对每一本书都进行“深阅读”,移动图书馆的“浅阅读”模式就有了用武之地,读者能够快速准确检索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献资源,通过“预约”功能,读者到馆内可快速获取所需文献,进而“深阅读”。
3.4 增加影音视听体验
移动阅读大多以文字形式为主、图片视频为辅,内容比较单一,读者缺少视、听等方面的阅读体验。主要是因为在开通视听体验服务时,读者将面临上网流量费用的问题。通过手机下载会产生大量流量费,针对3G应用的上网资费对大学生来说仍显偏高,图书馆提供的免费Wi-Fi无线上网服务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国内武汉图书馆全天24小时提供免费Wi-Fi服务,黑龙江省图书馆设有免费Wi-Fi服务专区。
4 图书馆移动服务发展前景
4.1 图书馆引导大众移动阅读
第30次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上网设备调查中,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其中手机网络文学用户数占41.9%,如何利用移动服务引导年轻人读好书,是当前首要考虑的问题。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能改变浮躁的社会风气,提升民族素质,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发展。面对实体书店的纷纷倒闭,我国的大众阅读现状堪忧,图书馆应勇于承担社会教育责任,以移动图书馆为阅读途径,以特色移动服务为手段,多提供好书,用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阅读阵地,提升年轻人的品位和修养。
4.2 移动阅读服务面向社会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针对在校学生及职工,服务对象单一,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如何践行“全民阅读”,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服务于社会,是近年来大众所关注的焦点。图书馆是否对外开放,开放哪些区域,如何开放,由于各图书馆情况不同,教育部没有统一的标准。利用移动图书馆可实现图书馆局部对外开放,移动图书馆具有身份验证功能,通过对校外用户开通访问许可,能够使其访问图书馆部分数字资源。同时,通过对移动图书馆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数据有助于校领导做出图书馆“开放”决策。
4.3 开辟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
移动阅读蕴藏巨大商机,2012年移动阅读市场可达20亿规模。移动阅读背后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互联网前向付费的商业模式,另外一种是后向付费的商业模式,以广告为主,但用户是免费阅读,两种商业模式都是以有版权的数字资源为基础。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的基础,每所高校都拥有丰富、专业的特色文献资源。图书馆通过自建数据库形式,将特色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加工,以移动图书馆为平台,为读者提供有偿信息服务,从而实现图书馆的商业化运作。
5 结语
移动图书馆必须坚持建设与使用并重原则。随着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图书馆配套的“移动服务”将逐渐得到完善和补充,通过全新的服务方式,将极大地拓展现有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服务范围和服务时间。
[1] 刘红丽.国内移动图书馆研究现状与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2).
[2] 吕蕴红.基于3G智能手机的移动图书馆发展探讨[J].新世纪图书馆,2011(10).
[3] 韩丽.国外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及我国的发展策略[J].现代情报,2010(11).
[4] [2010-04-18].http://news.du8.com/viewnews-88935-page-1.html.
[5] [2011-07-05].http://tech.163.com/11/0705/18/787J1IKA0 00915BE.html.
[6] [2012-02-14].http://www.c114.net/news/17/a669947.htm l.
[7] [2012-02-14].http://www.lib.tzc.edu.cn/help/ssreade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