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酵母菌治疗婴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2013-09-11李晓坤
李晓坤
布拉酵母菌治疗婴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李晓坤
目的 观察和分析布拉酵母菌治疗婴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80例婴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八面体蒙脱石止泻, 并采取补液等措施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布拉酵母菌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37/40),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35/4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的第5天, 观察组患儿平均排便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持续腹泻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拉酵母菌治疗婴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能有效减少患者的腹泻持续时间, 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对缓解患儿病情,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布拉酵母菌;婴儿轮状病毒;肠炎
小儿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 多发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1]。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多次大便、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发热等, 一旦患有该病, 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严重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健康[2]。因此, 采取有效方法治疗小儿腹泻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临床上加大了对小儿腹泻治疗方法及药物的研究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本研究主要以山东省莱西市市立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80例婴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布拉酵母菌治疗婴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80例婴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婴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儿46例,女性患儿34例, 年龄分布6个月~3岁, 患儿的临床表现为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大便次数频率高, 患儿有脱水的症状, 且部分患儿还伴有恶心、呕吐、酸碱失衡等情况, 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特征以及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所有患儿治疗过程中均减少食量, 进食内容主要以糖水、米汤等清淡食物为主, 减轻患儿肠胃负担。对于脱水较为严重的患儿及时进行静脉输液, 调整患者的电解质紊乱症状。②对照组患者采用双八面体蒙脱石止泻, 并采取补液等措施治疗, 治疗疗程为1周。③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布拉酵母菌进行治疗, 其中一次服用布拉酵母菌250 mg, 2次/d, 分早晚服用, 治疗疗程为1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 观察患者每天排便的次数以及形状, 并记录患者脱水持续的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呕吐持续时间、腹泻持续时间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6.0 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 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 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进行相关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37/40),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35/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情况的比较 治疗第5天治疗组仅8例出现腹泻, 排便次数为(1.4±0.5)次,对照组13例出现腹泻, 排便次数为(2.6±1.2)次, 治疗组排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t=2.732, 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持续腹泻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情况的比较( x-±s)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 多发于秋冬季节[4]。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为轮状病毒入侵患儿肠道, 在小肠绒毛顶端进行复制, 破坏患者小肠绒毛上的细胞, 导致患者绒毛变短, 并出现肿胀现象, 同时使肠黏膜上的皮细胞脱落, 电解质失衡, 造成患者对水分、糖及钠盐的吸收能力减退, 引起患儿腹泻[5]。传统方法治疗小儿腹泻,主要是通过静脉补液, 调整患儿体内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的症状, 但是该方法治疗时间长, 且副作用较大, 没有针对性[6]。
临床研究发现, 轮状病毒是造成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菌, 而酵母菌能有效抑制致病性真菌, 对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显著[7]。其中, 布拉酵母菌在轮状病毒肠炎中治疗的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断患儿体内病原体毒素受体结合的位点, 或者直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 提高患儿肠道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从而保持患儿肠道的完整性, 有效减少病原体的移位[8]。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35/40),两组数据具有一定的差异,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的第5天, 观察组患儿平均排便次数较对照组明显更低, 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持续腹泻时间较对照组也明显更短, 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 布拉酵母菌治疗婴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能有效减少患者的腹泻持续时间, 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对缓解患儿病情, 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1] 吉大章,邹商群,袁梁玉.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研究.儿科药学杂志, 2009,15( 1):13-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0,13(6):381-384.
[3] Grandy G,Medina M,Soria R,et al.Pro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rotavirus diarrhoea,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 using two different probiotic prepara-tions in Bolivian children.BMC Infect Dis, 2010,10(1): 253.
[4] 李杰,冯冰,冯集蕴.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疗效观察.儿科药学杂志, 2009,15(01):28-29.
[5] 孙建兰,佟建宁,曲梅,等.母乳轮状病毒感染与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关系的研究.齐鲁医学杂志, 2007, 22(4): 146-146.
[6] 赵小洁,李素华,代丽丽,等.臭鼻克雷伯菌致婴儿类白血病反应1例.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1,26(05):395-396.
[7] 尹艳兵,王忠荣,何晓睿,等.微生态制剂防治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研究.安徽医学, 2011,32(06):727-729.
[8] 高晓敏,王燕宇.去乳糖饮食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并乳糖不耐受症患儿的疗效.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 21(23):1652.
266600 山东省莱西市市立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