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宫牛黄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3-09-11周富强
周富强
安宫牛黄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临床疗效观察
周富强
目的 对安宫牛黄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将本院近期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在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安宫牛黄丸, 1粒/次, 2次/d。治疗6周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可显著增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安宫牛黄丸;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因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 为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其临床表现为突然的头痛、眩晕、呕吐、肢体偏瘫和失语甚至意识障碍等。高血压脑出血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治疗方法, 对于出血量较少患者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中医学理论认为脑出血为中风窍闭, 多用安宫牛黄丸进行活血化瘀的治疗。本文为评价安宫牛黄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对比治疗研究, 具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 其中男42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为(63.27±11.32)岁, 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 且为急性起病, 经颅脑CT检查确诊, 出血部位分别为基底节36例, 脑叶14例, 脑干8例, 小脑2例, 出血量为10~18 ml。将以上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即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 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同时给予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西医常规治疗, 包括口服或鼻饲卡托普利使血压控制在180~150/105~90 mmHg, 使用抗生素防止肺部感染, 每6 h给予20%甘露醇一次以防止水肿, 给予辅酶A、肌苷等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生产, 国药准字Z23020196), 1粒/次, 2次/d, 连续治疗6周。
1.3 临床疗效判定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 从意识水平、凝视、上下肢运动、感觉、语言等方面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1]。根据以上评分将药物临床疗效分为四级:基本痊愈为评分减小85%以上;显效为减小50%以上;有效为减小20%以上;无效为减小20%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 结果以(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结果见表1。对表1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知, 治疗6周后, 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性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具体数据见表2。对表2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知,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x-±s)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
3 讨论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脑动脉的硬化, 脑血管壁强度降低, 一旦发生情绪激动或过度用力的情况, 血压骤然升高,即可引发脑内小血管破裂出血, 也即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在我国6城市调查中发现其患病率高达1.12‰, 且其在整个脑血管病中死亡率居首, 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安宫牛黄丸由牛黄、黄连、黄芩、生栀子、麝香、冰片、明雄黄等组成, 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作用, 传统中医多用于高烧不退、烦躁不安、小儿惊风等的治疗,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 安宫牛黄丸可改善脑部微循环, 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2]。本文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安宫牛黄丸治疗, 结果显示较单纯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本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 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增高(P<0.05), 证明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可显著增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99-104.
[2] 陆远富,吴芹,刘杰.安宫牛黄丸药理和毒理实验研究进展.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0, 5(4): 306-310.
450008 郑州,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