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2013-09-11余守江王国兴张豫峰
余守江 王国兴 张豫峰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余守江 王国兴 张豫峰
目的 比较两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临床疗效, 并对两组术后指标进行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胆结石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不同术式下的两组患者有效率均为100%。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及肠功能恢复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好。结论 研究组患者在保住胆囊的情况下, 除净体胆囊内结石, 更好地维护了患者重要器官的完整性,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腹腔镜;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胆囊切除术
胆结石即胆囊结石, 是存在胆囊内的结石引起的一种疾病[1]。传统观念认为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首选术式,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 患者们不再满足通过切除胆囊改善临床病症[2]。本文就不同术式下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外科5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查腹腔镜进行确诊为胆囊结石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20例, 女性患者30例, 结石单发者32例, 多发者18例, 结石直径最大为2.8 cm, 最小为0.5 cm, 以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分组, 分别为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对照组25例, 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研究组25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可进行比较。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研究组患者采取两镜联合保胆取石术, 在切口处置入腹腔镜,探测胆囊及周围情况, 判断胆囊是否保留。插入胆道镜检查胆囊管畅通情况, 两镜配合, 用取石网将胆囊内结石取出,较小的结石可用吸引器吸出。操作中应注意避免损伤胆囊黏膜, 在取尽结石以后, 应仔细冲洗胆囊腔, 避免结石残留并保障胆囊管畅通。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数据在统计软件上予以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的有效率为100%, 其中,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略长于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情况, 研究组患者进食后未出现腹胀、不消化现象, 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发生腹胀、 不消化现象,经用药处理后, 不适症状消失。详见表1。
表1 术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胆囊是人体一个功能非常复杂的重要器官, 它的功能除了具有分泌、储存、浓缩、排泄胆汁的作用外, 同时还具有缓冲胆道压力, 参与消化及免疫功能。胆囊切除后于治疗远期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病症[3], 有研究资料显示, 采取切除胆囊术治疗胆结石的患者发生结肠癌的机率远远高于未切除患者, 而保胆取石术是在胆囊腔内操作, 避免了胆总管等的损伤, 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前者, 安全系数更高。保胆取石术即在保留正常功能的胆囊情况取出胆囊内结石, 以减少对胆囊黏膜的刺激。其具有创伤性小, 并发症少, 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4]。
保胆取石术对治疗胆结石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也有一定的手术禁忌证, 对以下患者可以采取保胆取石治疗, 如胆囊功能正常的患者, 这是采取此术式的首要条件;患者属偶尔性发作, 经检查结石数量<5枚, 直径<2.5 cm, 胆囊壁厚度<4.0 cm;儿童患者为避免远期伤害,应保留其胆囊;有强烈要求保胆, 其胆囊功能又是正常的患者, 而对于急性发作的患者、有急性或慢性胰腺炎病史的、出现胆囊萎缩症状等的患者不能采取保胆治疗, 以免贻误病机。
本组采取腹腔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在有效清除患者胆囊内结石的同时, 又保留了正常功能的胆囊, 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高富元,张克君,朱东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回顾及预防.中国医学创新, 2010,7(5):67-68.
[2] 欧阳才国,张利刚,姚宝福,等.内镜保胆取石与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疗效对比分析.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 11(11): 36-38.
[3] 李勇,谭群亚,赵凯,等.完全腹腔镜下经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68例临床分析.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5):385-386.
[4] 陈新桂,黄河,杨培生,等.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3, 2(1):25-29.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一科(余守江 王国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外科(张豫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