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油茶病虫害调查初报及防控建议
2013-09-11杨卫星邓小军覃其云宋贤冲何应会
颜 权, 杨卫星, 邓 艳, 唐 健*,邓小军, 覃其云, 宋贤冲, 何应会
(1.广西派阳山国有林场,宁明 532500;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 530003;3.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南宁 530003;4.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3)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是与油棕、橄榄、椰子齐名的世界四大油源树种之一,世界油茶资源的80%分布于我国。茶油是其种子经压榨而成的,是一种可以与橄榄油媲美的高档食用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1]。广西是我国重要的油茶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国家领导人基于粮油安全问题的考虑,针对于油茶产业出台了很多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广西油茶得到了大力发展。广西现有油茶面积36.9万余公顷,是仅次于湖南、江西的第三大油茶主产省区,但产量却并不理想[2]。随着油茶产业的不断发展,生产中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其中病虫害就是其中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关于油茶病虫害的文献都是基于湖南、江西等地的调查研究。广西地区由于其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其病虫害发生发展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本研究对广西地区油茶病虫害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并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广西地区油茶病虫害防控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 调查地点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概况
南宁广西林科院油桐山实验林、三江县桂书村、巴马县料乡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雨量充沛。年日照时数为1525h;年平均气温20.4~21.9℃。无霜期360d以上,偶有轻霜;年均降雨量1304~2900mm。土壤为红黄壤,主要成土母岩有花岗岩、砂岩和页岩。
1.2 调查方法
通过踏查和抽样调查确定油茶主要病虫害的分布。在有代表性的油茶样地选定调查样点,调查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及特点,详细记录发生地、危害部位等有关数据,并对病虫害的病原、虫种进行鉴定。重点调查发生严重的病虫害,在不同地点人工油茶分别选择具代表性相对均匀一致的10m×10m样方3个(共9个样方),调查发病植株占油茶总株数的百分比(植株发病率),之后各样方对角线选择5株植株,调查单株生病叶片占总叶片的百分比(单株叶片发病率)。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使用SPSS V 17.0(SPSS Inc.,USA)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新复极差多重比较,揭示其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广西油茶主要病虫发生状况及分布
广西油茶主要分布于桂西北部,属于亚热带区域。据调查油茶主要病虫害各有7种(见表1、表2)。叶枯病在各产区发生情况都较严重,是广西油茶的主要病害。山茶牡蛎盾蚧仅在三江发生,也是三江发生最为严重的害虫,尤其靠近茶叶栽植区域的油茶林发生严重。南宁幼林、苗圃小绿叶蝉发生普遍,严重影响其生长量。叶枯病发病率达到了60%,严重影响了广西地区油茶成林的产量和新造林及幼林的生长长势,成为影响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表1 不同油茶产区主要病害名录、分布与危害1) (2010-2012广西)Table 1 List,distribution and damage of the major diseases in the oil-tea producing area(2010-2012,Guangxi)
表2 不同油茶产区主要虫害名录、分布与危害1)(2010-2012广西)Table 2 List,distribution and damage of the major insect pests in the oil-tea producing area(2010-2012,Guangxi)
2.2 油茶叶枯病病原、症状及不同地区发病差异
油茶叶枯病,又叫软腐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此外也危害幼芽和嫩梢,引起大量枯死脱落,树势衰弱严重影响油茶产量。叶部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腐烂,后扩展成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色病斑,病斑周围有明显边缘,2~3d后叶片掉落。每年3月下旬开始发病,4-7月为发病盛期,雨季密林或潮湿地段发病严重。
病原菌是半知菌丛梗孢目伞座泡菌(Agaricodochium camelliae Liu Wei et Fan),在高湿度环境下,病斑上易产生乳黄色、浅灰色至灰绿色的颗粒状分生孢子座,在气候干燥时,病部出现纵横或星状裂口。
不同地区的油茶叶枯病植株发病率差异较大(表3),叶片发病率差异显著,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为三江县桂书村的‘孟江油茶’,其次为巴马县‘岑溪软枝油茶’,而南宁油桐山植株发病率仅为8.00%,可能原因是气候差异影响病原真菌的扩散。叶片发病率‘孟江油茶’品种显著高于‘岑溪软枝油茶’,说明‘岑溪软枝油茶’品种较‘孟江油茶’对叶枯病病原菌具有更好的抗性。
表3 不同油茶产区叶枯病危害差异1) (2010-2012广西)Table 3 Difference of damage in the oil-tea producing area by A.camelliae(2010-2012,Guangxi)
3 结论及综合防控技术
2010-2012年调查发现,广西产区油茶主要害虫有7种,鳞翅目害虫最多,为3种;油茶主要病害7种。调查发现油茶虫害发生出现变化,传统害虫如油茶尺蠖、油茶毒蛾发生量下降[3-4],而一些新害虫如油茶史氏叶蜂、小绿叶蝉、山茶牡蛎盾蚧开始上升为主要害虫并造成了较大产量损失。与湖南、江西等地油茶产区相比[3,5-6],广西油茶炭疽 病发生较少而油茶叶枯病成为主要病害,是影响广西油茶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油茶病虫害的防控工作是油茶产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各地应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加强调查研究,密切注意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及时做好虫情预测预报工作,健全检疫制度,加强检疫工作,严格控制其自然传播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组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3]。油茶作为优良木本油料植物,为人们提供食用用油,关系人们健康,在防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力求做到病虫无公害可持续防控。
3.1 营林措施
油茶毒蛾、油茶叶蜂及一些金龟子类幼虫主要在根际与枯枝落叶层中化蛹或潜入浅土层中越冬,冬垦深翻林地可以消灭部分化蛹或越冬害虫,同时促进林地土壤养分分化和有机物的分解,疏松土壤以便蓄积更多的冬季雨雪,为来年油茶的萌发、抽梢等打下基础,同时有利于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抗虫能力[4]。
3.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操作方便,效果迅速、明显,在生产中被大量使用。一般根据害虫的取食方式和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防治食叶害虫使用喷雾法,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蚜虫、螨类、蚧壳虫等采用内吸性药剂喷雾若虫或涂抹树枝干法,防治果实害虫和蛀干害虫如油茶象甲、天牛等害虫,采用药效期长的新型触破式微胶囊剂——8%氯氰菊酯微囊剂(商品名绿色威雷)喷雾。防治油茶叶蜂、油茶毒蛾等鳞翅目害虫,幼龄期可喷洒杀螟腈、亚胺硫磷、二溴磷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7-8]。灭幼脲属昆虫生长调节剂,主要抑制对昆虫生长发育和变态起着重要作用的几丁质合成酶和磷酸酶的活力,研究表明对幼龄尺蠖效果明显,2周内减退率可达90%以上[9]。
3.3 生物防控
生物防控技术方面,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制剂(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抗生素(阿维菌素)、植物农药(烟碱类)、生防剂(灭幼脲)进行防治试验的报道较多,常研究的有油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BmsNPV[7,10]、杀螟杆菌、青虫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11]等,但大部分仅停留在试验阶段,进行林间应用的比较少。周国英等发现一株油茶内生枯草芽胞杆菌对油茶炭疽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诱导抗性是其防治炭疽病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12]。有研究表明大蒜液、穿心莲、大叶柳等植物提取液对油茶炭疽病具有良好效果[6]。
利用天敌防控油茶害虫具有无可比拟的经济和生态环保优势,在天敌较多时,不使用化学药剂或尽量选用对害虫高效、对天敌和环境安全的药剂;在天敌较少时进行人工助迁或人工饲养繁殖林间释放,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油茶林里微蛛(Micryphantids)和姬蜂(Ichneumon)是理想的优势种天敌,其次是小蜂(Chalcidoid)、肖蛸(Tetragnathids)和园蛛(Araneidae)[13]。油茶尺蠖的天敌昆虫主要有枯叶蛾绒茧蜂(Apanteles liparidis Bouche)、茶毒蛾 瘦 姬 蜂 (Henicospilus pseudoconspersae Sonan)、螟蛉悬茧姬蜂[Charops bicolor (Szepligeti)]和平庸赘寄蝇(Drino inconspicua Meigen)等[4]。
4 展望
营林措施是可持续控制油茶病虫发生的基础。当前油茶人工林的品种过于单一,生态系统脆弱,难以形成自我控制病虫害的能力。加强油茶抗病虫品种的选育,如‘攸县油茶’、‘岑溪软枝油茶’,以代替现有的易感病虫品种。同时通过调整油茶品种结构,营造混交林,适时抚育等,可以改善林分环境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而利于害虫天敌栖息繁殖的条件,提高油茶树林自身控制有害生物的潜力,达到安全、持续、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的效果,把病虫密度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随着3S技术的发展,应用高新技术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成为可能,以全面、及时、准确掌握病虫害动态为目标做好监测预报工作是油茶病虫害防控的关键[14]。
油茶林病虫发生往往不受重视而耽误最佳防控时期,注重预防及早发现、早防治是森林病虫防控关键,在病虫暴发盛期可选择高效低毒的药剂如吡虫啉等烟碱类高效杀虫剂作为应急措施降低虫口密度。生物防治方面,首先应着重考虑保护和利用油茶林间的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同时应深入开展广西油茶林的主要病害、虫害种类调查,生物学特性观察,对其发生规律季节动态、预测预报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物理防控、烟雾载药防控和生物防控等技术研究,以摸索出一套适合广西应用的油茶病虫防治技术体系。
[1] 邓小军,周国英,刘君昂,等.湖南油茶林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特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10):38-42.
[2] 国家林业局.全国油茶产业规划(2009-2020).2009.(内部资料)
[3] 吴涛.江西油茶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3):92-95.
[4] 汪荣灶,俞继生.江西茶尺蠖幼虫期寄生天敌调查[J].江西植保,2005,28(3):140-141.
[5] 唐泉富.中国油茶害虫的为害与防治方法[J].浙江林业科技,1988,8(6):14-22.
[6] 靳爱仙,周国英,李河.油茶炭疽病的研究现状、问题与方向[J].中国森林病虫,2009,28(3):27-31.
[7] 殷坤山,陈华才,唐美君,等.茶尺蠖病毒杀虫剂田间使用技术的研究[J].中国病毒学,2003,18(5):492-495.
[8] 曾明森,王庆森,吴光远,等.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总碱和高效Bt防治茶尺蠖田间药效试验结果[J].茶叶科学技术,2005(2):13-14.
[9] 梁光祥,何国业,蒙庆桌.油桐尺蠖危害桉树用灭幼脲Ⅲ号防治试验初报[J].广西林业科学,1998,27(3):146-149.
[10]周晓峰,李劲,陈海雷,等.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的生物测定[J].植物保护,1990,16(4):25-26.
[11]邓小军,周国英,刘君昂,等.低能N+注入选育高毒力球孢白僵菌及对几种油茶害虫的毒力测定[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2,28(3):341-347.
[12]布婷婷,周国英,刘君昂,等.油茶内生细菌Y13对油茶抗性相关酶的诱导作用[J].植物保护学报,2012,39(3):285-286.
[13]曹传旺,丁玉洲,刘小林,等.油茶园主要害虫茶袋蛾及其天敌间相互关系[J].植物保护学报,2007,34(6):647-652.
[14]周国英,宋光桃,李河.油茶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应对措施[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7(6):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