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敌昆虫的开发利用

2018-01-18

现代园艺 2018年23期
关键词:小蜂白蛾瓢虫

童 玲

(河南省漯河市豫中南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研究中心 462000)

昆虫是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种群,与人类关系密切,既能给人类带来麻烦和威胁,又能为人类带来帮助,开发和利用可再生的昆虫资源对生产和生活服务意义重大。

天敌昆虫是指控制害虫的昆虫,包括寄生性天敌昆虫和捕食性天敌昆虫。传统的化学防治,因大量使用药物防治害虫,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更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而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的“以虫治虫”模式能够避免这一弊端,成为大幅度降低化学农药,建设生态农林的主要发展方向。

1 天敌昆虫的应用概况

据世界农学史记载,以虫治虫是我国的首创[1]。公元304年,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中记载了中国南方利用赤黄色蚁(黄獠蚁)防治柑桔园害虫的事例。这是世界上利用自然天敌防治害虫最早成功的典范。国际上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试验是1840年,1888年美国从澳洲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加利福尼亚柑桔吹绵蚧,成为最经典的“以虫治虫”实例,促进了世界天敌昆虫研究的发展。

1.1 本地天敌的保护利用

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的种群数量非常多,它们对本地害虫的发生、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加以保护利用。可以对天敌采取直接保护措施,如瓢虫等天敌,在入冬前大量收集,保护其安全越冬,翌年释放到蚜虫发生林地;人为增加自然界中天敌的营养或中间寄主,提供栖息的场所,如种植蜜源植物为许多寄生蜂羽化后补充营养,促进性器官发育和成熟;避免在天敌的盛发期和繁殖期施用农药,选择高效低毒的杀虫剂等。尽可能地避免杀伤天敌,并积极创造对天敌有利的环境,提高其控制害虫的能力。

1.2 天敌昆虫的引进

当本地天敌不能有效地控制目标害虫时,就需要引进天敌。引进天敌的目的在于改变当地昆虫群落结构,促进害虫与天敌种群密度达到平衡。引进天敌对外来害虫的控制非常重要,要尽可能从害虫天敌的原产地引进,或是自然和气候条件与原产地基本相似的地区引进。我国天敌引种源自1909年,从美国引进2批次澳洲瓢虫;大规模的天敌引种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创建了第一代天敌昆虫引种检疫实验室。据统计,近30年来,我国引进境外天敌昆虫至少69种,如瓢虫、赤眼蜂、姬小蜂、绒茧蜂、防杂草实蝇等[2]。

1.3 天敌昆虫的人工繁育与释放

自然界中天敌的数量往往较少,尤其是在害虫危害前期,不足以控制害虫的发展趋势,这时可以通过人工繁育、释放的方法来增加自然界中天敌的数量,增强天敌对目标害虫的控制力。

近年来,优势天敌的人工生产繁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国际上商品化生产天敌昆虫产品的公司有80多家,已经商品化生产的天敌昆虫有130余种[3]。利用赤眼蜂防治田间害虫技术是我国目前应用范围最广、技术最为成熟的方法之一。利用无人机飞行释放技术,大大提高了赤眼蜂的应用规模和效率。中国林科院杨忠岐教授在陕西美国白蛾蛹内发现的白蛾周氏啮小蜂,作为本土天敌,能够持续控制外来入侵的美国白蛾,成为国际上首次利用本土天敌种控制外来入侵害虫的实例。我国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等地相继建立了白蛾周氏啮小蜂繁育基地,大规模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技术已比较成熟。

2 天敌昆虫利用的薄弱环节

我国天敌昆虫资源丰富,但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相对薄弱,对一些本地天敌的生物学特性、天敌与害虫的互作机制及天敌生态功能等研究不够。一些生产活动如施用农药、乱砍滥伐等,也有意或无意地杀伤了天敌,不利于对天敌的保护利用。

天敌引种缺乏管理细则,手续繁琐;各科研机构自行引进的天敌昆虫没有长期规划,缺乏统一管理;缺乏专业人才与条件支撑。这些都导致了天敌引进的数量、种类和单位数显著下降。

天敌人工繁育多以作坊式为主,包装和储存等达不到商品化要求,仅限于小规模生产和应用,离大规模推广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常常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天敌昆虫人工繁育的营养学与生理学基础、天敌控害的评价方法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4]。

3 结语

我国天敌昆虫资源十分丰富,利用天敌防治害虫能够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是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开发利用天敌资源应合理适度,以开发助保护,因虫制宜、科学规划、加强管理,确保其永续利用。

猜你喜欢

小蜂白蛾瓢虫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大自然中的好伙伴
榕树与榕小蜂的相爱相杀
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及关键防治技术
鸡嗉子榕小蜂繁殖资源的空间结构与食性关系
欧黑抗虫杨N12对美国白蛾的抗虫性研究
小小瓢虫
美国白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飞呀,小瓢虫
绿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