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评价及实证分析
2013-09-10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王晓芹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王晓芹
1 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的业务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交叉性等特征。财务风险影响银行的正常运行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如何有效的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问题。
而风险的识别和度量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最早建立的商业银行内部评估总体框架是美国骆驼综合评级体系,包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能力、流动性五项考评指标,之后随着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又加入了市场风险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
国外的研究中,美国学者Secrist[1](1938)首先运用单变量判别分析法来实证分析稳健性银行、倒闭破产银行的财务指标特征,结果表明两类银行的财务状况差异性存在显著性。但是,单变量分析法有一定的缺陷。由于存在多种可能因素会影响到银行的财务风险情况,单变量无法准确预测反映商业银行的综合财务状况,因此,Sinkey[2](1975)引入了多变量判别分析,列出破产的商业银行,然后匹配出非破产的银行作为研究样本,选择资本充足水平、流动性和盈利性能够综合反映财务运行状况的指标进行财务风险判别分析。国内对财务风险系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全春光和罗晓娟[3](2010)运用显著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备选指标包括企业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现金流量五个方面的财务指标和表外信息指标等进行筛选,并选择7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罗晓光和刘飞虎[4](2011)采用Logistic回归法构建了一个资本充足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运营风险指标、流动性风险指标、发展能力风险指标等多指标综合监控的银行财务风险测度模型来识别风险,通过事前控制确保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平抑经济波动。另外,较多文献偏理论性地分析了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或者是单方面实证研究公司治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张剑光和刘江涛[5](2009)选取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研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风险计量的主要方式和特点,并分析上市商业银行的市场波动性和系统性风险。迟旭升和李明[6](2011)以2007~2009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表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财务风险负相关;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企业财务风险负相关。
以上文献偏重于商业银行的传统财务风险指标评价,而较少关注市场风险敏感性、公司治理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本文试图引入市场风险、公司治理指标,将其作为传统指标的补充,建立较为全面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综合评价体系,客观地反映商业银行财务运行状况,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提供适当的参考与启示。
2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实证分析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借鉴骆驼综合评级和银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准则的基础上,综合银行的实际经营情况,从资产质量X1、盈利能力X2、流动性风险X3、资本充足性风险X4、成长性X5、市场风险X6、公司治理X7七个指标选择15个变量。其中指标X1包括不良贷款率(X11:1-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X12、贷款拨备率X13;指标X2包括资产利润率X21、成本收入比(X22:1/成本收入比);指标X3包括流动性比例X31、存贷比(X32:1/存贷比);指标X4包括资本充足率X41、核心资本充足率X42;指标X5包括净利增长率X51、资本积累率X52;指标X6包括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X61、利率敏感性缺口比率(X62:1-利率敏感性缺口比率);指标X7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X71、独立董事比例X72。采用“1-逆指标”(指越小越好的指标)或逆指标的倒数,是为了将逆指标转化为正指标,实现经济性质的趋同。选取A股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于各银行2011年的年报)。
2.2 对16家商业银行进行因子分析
本文以主成分方法作为因子提取方法,选定的因子提取标准为特征根≥1的原则,前五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满足条件,其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4.534%,即前五个公共因子可以反映原指标84.534%的信息量。因此,提取出的5个公因子即可对所分析问题做出较好的解释。各公因子代表的主要信息特征分析如下:
(1)公因子1在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2个资本充足状况指标上有高于0.9的载荷量,在净利增长率这个成长性指标上,也有大于0.8的载荷量,公因子1贡献率在5个公共因子中占首位,为24.954%。
(2)公因子2与拨备覆盖率、存贷比、不良贷款率、利率敏感性缺口比率等4个变量有较大的相关性,其贡献率为18.498%。该因子较多反映资产质量、流动性和市场风险水平。
(3)公因子3主要反映的是成长性和盈利能力指标,在资本积累率、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3个变量上有较大的载荷值,其方差贡献率为16.116%。
(4)公因子4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上有超过0.9的载荷量,其他的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流动性比例、拨备覆盖率3个变量上也有大于0.5的载荷值,其贡献率为15.644%。
(5)公因子5主要反映公司治理结构指标的独立董事比例这个变量,其方差贡献率最低,为9.323%。
根据正交旋转得出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将各个公因子用数
学公式表达出来:
再由回归计算出因子得分,以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5个因子累计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即
图1 2011年度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综合得分
2.3 实证结果
(1)从综合得分和排名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得分较高,财务风险较低,表现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位居前三甲,农业银行第五,交通银行排名相对较后,财务风险较大;城市商业银行中,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的综合得分表现突出,位居第四、第六位,北京银行挤进前十强,位列第九;股份制银行的综合排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中信银行排前位,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紧随其后,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位列最后三位。
(2)从各个因子得分来看,工商银行在因子F3成长性、盈利能力指标、因子F5公司治理结构指标上属于领先位置,建设银行在因子F1资本充足指标、成长性指标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中国银行在因子F4治理结构指标、市场风险指标、流动性指标、资产质量指标方面表现突出,农业银行成长较性、盈利能力差,从而加大了资产的风险,交通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指标独立董事比例以及资产质量水平指标贷款拨备比率均低于监管指标值;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在因子F1上得分占有明显优势,体现在资本充足状况和成长性指标较高;中信银行在因子F4治理结构指标、市场风险指标、流动性指标、资产质量指标得分较高,华夏银行在因子F2资产质量水平、流动性水平和市场风险指标上得分较高,但是因子F3成长性、盈利能力指标资产利润率偏低,进一步导致资产管理成本的提升,影响了其盈利能力。民生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在所有银行中最低,公司治理指标也较低。兴业银行在贷款拨备率方面,资产质量指标偏低,面临较大的拨备金压力,核心资本充足率较低,导致综合竞争力的弱势,综合排名最后。
3 结论及启示
本文运用主成分法从众多指标中提取出5个不相关的公因子,能够绝大部分反映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11年财务风险的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主导因素在于资本充足水平、成长性、资产质量、流动性、盈利能力和市场风险水平,公司治理水平对财务风险也有一定的影响。各上市商业银行在深入研究分析经济金融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基础上,一方面,努力实现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市场的创新,强化信贷流程,调整信贷结构并优化资产质量,控制适当合理的流动性水平应对资产增长和到期债务偿还的需要,同时,保持高度的市场敏感性,协调风险总量与业务目标的匹配;另一方面,维持充足的资本基础,促进稳健成长,增强盈利能力,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责。银行业只有持续推进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才能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实现收益最大化。
[1]Secrist H.National bank failures and non-failures:an autopsy and diagnosis[R].Bloomington:Principia Press,1938.
[2]Joseph F Sinkey.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blem Banks[J].Journal of Finance,1975,30(1).
[3]全春光,程晓娟.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筛选探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8).
[4]罗晓光,刘飞虎.基于Logistic回归法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1(11).
[5]张剑光,刘江涛.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计量及波动性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9(9).
[6]迟旭升,李明.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风险相关性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