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快甘蔗品种改良基地建设的思考
2013-09-10丁春华白志刚段兆祜容小阳放永线饶世刚
丁春华,白志刚 ,段兆祜,容小阳,放永线,饶世刚,邵 军
(1.云南省保山市甘蔗研究所,保山 678000;2.云南省龙陵县勐糯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龙陵678309;3.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热作站,保山 678000)
云南省龙陵县康丰公司勐糯分公司东临怒江大峡谷西岸,与施甸、镇康、永德三县隔江相望,东南与缅甸果敢县遥相呼应;西靠横断山脉南延的高黎贡山山脉,北与龙塘蔗区相连。辖区内山岭纵横,丘陵起伏。由于地质地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形成相互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总里程长达1500多公里。植蔗区属热带、亚热带干燥河谷气候,冬春干旱少雨,夏秋雨热同季,且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温度21.5℃,年降雨量700~1000mm,日照长,积温高,无霜期长,植蔗区域海拔700~1500m,有利于甘蔗的生长、蔗糖分合成、运输、积累。该蔗区是保山市发展蔗糖产业最具潜力和优势的蔗区之一。现勐糯分公司日处理甘蔗3000多吨,具有较先进的加工工艺和科学的管理机制,是保山市制糖业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勐糯分公司2012/2013榨季入榨甘蔗290991.096t,含糖分15.41%,产糖率13.52%,产食糖39342t。
勐糯蔗区涉及三县八乡(镇)40个行政村20多万农业人口,在龙陵县经过多年的培植发展蔗区每年甘蔗农业收入达1.68亿元(按40万吨420元计),已成为各级财政的主要经济来源,今后这一支柱产业不能丢,也丢不起,只有不断做大做强,使之成为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骨干产业。
但是由于云南省连续4年干旱导致单产低,仅为46.5t/hm2。更由于2005年以前蔗区甘蔗品种严重退化,甘蔗品种单一,没有早、中、晚熟合理搭配,劣质品种桂糖12号、耿选1号、选50、71/998等所占比例80%以上。这些品种成熟晚、糖分低、纯度低、且纤维分髙、榨出汁少,糖分转化快,导致企出推迟开榨时期,产糖率低(2001年只有10.56%),吨糖成本高,企业亏损经营。面对蔗区品种分布“多、乱、杂”现象突出,砍蔗管理混乱、新鲜度较差。企业在工艺上虽然进行了技改,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品种布局的问题,特别是没有应用不同熟期高产高糖的新良种,制定相应砍运政策,因此,加强企业科学管理,同时进行甘蔗品种改良势在必行。
为此,自2010年起开始了“企业+科研+农户”模式的良种基地的建设,3年来取得了实际效果,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1 甘蔗良繁基地的组织运作模式
为保证品种改良的顺利实施,由市农业局牵头,组成领导小组(勐糯糖厂、龙陵县农业局、保山市甘科所)法人代表组成基地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协调、领导、规划、划拔资金。并由糖厂抽一名职工任出纳,凭正式单据经专人签字后支付。基地实施人员由保山市甘科所2人、龙陵县农业技术推广站2人组成。主要职责:各时期甘蔗品种的引进、试验筛选、示范扩繁、收砍调运全过程技术指导。
2 主要的经验和措施
2.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振奋精神
组织加强了对蔗糖产业的领导,领导群众团结一心,真抓实干。把蔗糖产业做大做强,继续发挥蔗糖产业的骨干作用。蔗糖产业是龙陵县历经几十年艰苦努力培植发展起来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骨干产业,占全县的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是该县的财政依托,也是广大蔗农脱贫致富的主要门路。
2.2 实行“企业+科研+农户+基地”的模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加快品种改良的步伐上应用企业+科研+农户+基地的模式,这样发展比较快,落在实处。厂研推一条龙服务,即以龙头企业借支给基地资金作为新良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资金支撑,以科研单位作为技术支撑,以蔗农的土地劳动力作为良繁基地的基础,三方形成优势互补,互赢互利形成合力,建立龙陵甘蔗良种繁育基地。
2.3 建立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整合技术
以“亩产吨糖”规范栽培技术措施为基础,以高产高糖新品种为关键,精细整地,设置排灌沟渠,适时下种,施足底肥,追施苗肥,重施攻茎肥,加强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
良种基地建设几年来,从省内外共引进35个品种进行繁育试验、示范推广,筛选出新台糖系列的21、22、23、24、25、26 号、90-7909,粤糖 86-368,R6048,桂糖 17 号,云引 3、58 号,云瑞 99-601 等一批新良种在龙陵县的各蔗区推广应用。其中从省所和瑞丽引进12个品种48.693t进行旱地试验示范筛选,表现突出的有云引1号、3号,云蔗03-194,云瑞99/601等品种。
2.4 改革栽培制度,提倡秋植蔗,提早植蔗
为延长甘蔗有效生长期,提倡秋植蔗。良种良法是勐糯蔗区提高单产的最佳走向。应把握几个技术要点:一是栽种最佳节令(9月中、下旬);二是剥叶断种;三是晒种浸种消毒;四是等高开挖蔗沟;五是深沟板土薄盖土;六是适度镇压。实践结果,下种后8~15d出苗,而且苗齐苗壮,在翌年的4月即可进入伸长期,为提高旱坡地甘蔗单产打下了基础。从而敲开了当地蔗农不愿种秋植甘蔗的“铁门”,使这一栽培制度得以不断扩大。
2.5 应用地膜覆盖技术
秋植蔗对节令的要求比较严格,部分地块受道路运输条件的限制,很难在最佳节令期间下种,则可采用晚秋植和冬春植(12—1月),技术要求除与秋植相同外,应增加地膜覆盖,是这一阶段植蔗成败的技术关键。据相关部门测定,作物耗损的水分中有1/4~1/2是由土壤表面蒸发掉。而利用地膜覆盖则达到增温、保水、保肥的目的,是人为地在土壤表面设置一层不透气的物理障碍,当土壤水分垂直蒸发时受到膜的阻挡,被迫使水分沿膜向蒸发,再被土壤吸收形成良好循环,为促进蔗芽萌动、出苗、生长创造了必需的条件。采用冬植必须做到保证盖膜质量,膜前人工化学除草,出苗时及时破膜、分蘖初期揭膜、清膜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
3 良种基地实施效果
3.1 引进、试验、示范、筛选、推广甘蔗良种35个,3年累计面积59.7hm2,提供种苗5235.954t,平均单产87.66t/hm2(基地大部分是旱地),基地平均单产比勐糯分公司3年(3个榨季)的平均单产51.95t/hm2提高36.465t/hm2,增 71.23%,比预期指标 75t/hm2提高 12.66t/hm2,增 16.88%。
3.2 良种基地3年平均甘蔗含糖分15.56%,比预期指标14.5%提高了1.06个百分点,比勐糯分公司的14.47%提高1.09个百分点。
3.3 勐糯分公司产糖率由建基地前的2009/2010前3个榨季平均的10.56%提高到2010/2011后3个榨季的13%,提高了2.44个百分点。按入榨甘蔗100万t,面积2万hm2(3年累计),新增食糖2.44万t,新增产值1.22亿元(吨糖价格按5000元计算)
3.4 甘蔗良种覆盖率由建基地前的18.16%上升到95%,提高了76.84个百分点。
4 引进的优良甘蔗品种品质评价
对引进的不同甘蔗品种,不同时期,不同区域进行多点取样化验,进行全面分析(表1)。从11月至翌年3月共5个月,每月化验分析两次,取平均值;因植期、根次、施肥水平不同有一定差异。
4.1 甘蔗含糖分的高低是决定淘汰或推广的重要依据,也是糖厂取得经济效益的基础。近3年通过化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糖分依次从高到底前10位的品种分别是:闽糖 90-325、ROC15、闽糖 69-421、粤糖 93-159、ROC25、R6048、ROC21、闽糖 87-607、ROC26、粤糖 83-88,糖分在17.22%~16.23%之间。
4.2 甘蔗纤维分的高低对制糖率的压榨负荷和抽出率影响较大,从表1中可见:多数品种的纤维分都较理想,只有ROC24稍高,为14.80%。
4.3 甘蔗简纯度是决定甘蔗产糖率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表1中简纯度较高的是ROC15、ROC26、闽糖69-421、粤糖 93-159、桂糖 17号,分别为 91.76%、91.62%、90.86%、90.83%、90.31%。
表1 甘蔗品质表现较好的几个品种
4.4 甘蔗还原糖是具有还原性糖类的总称,原料茎中的还原糖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还原糖与蔗糖成反比。表1可见,79-177的还原糖较高为1.36%,比对照选三的0.85%高0.51个百分点。
4.5 蔗汁与蔗比和产糖率成正相关,是近几年来部分糖厂为衡量某一个品种蔗汁与甘蔗所含比值多少而增验的一个指标。从表1中可见:最高的是ROC15、ROC26和ROC21,分别为65.34%、60.22%和60.09%。
5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5.1 蔗区甘蔗品种应该按早、中、晚熟进行合理布局,坚持集中连片种植,每个品种都在6.67hm2以上,有利于收砍、管理。
5.2 遵循各品种的熟性特点,坚持早熟早砍,晚熟晚砍原则,早熟种成熟期在12月至翌年1月,中熟种2—3月,晚熟4—5月。
5.3 严格执行甘蔗砍运工作规定,着重解决好不带青的问题,提高砍运效率,确保入榨甘蔗的新鲜度,保证砍后24h入榨。
5.4 健全品种管理体系,在品种改良过程中,应坚持“一试、二繁、三推广”的原则。在一个糖厂蔗区内既要避免品种多、乱、杂现象,也要避免品种的单一化;既要注意通过不同熟期品种的合理搭配,从而实现早、中、晚熟原料的合理供应,又要注意栽培品种间的轮作,以避免土地生产力下降和病虫害的流行。
[1]黄应昆,李文凤.甘蔗主要病虫草害[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
[2]李奇伟,等.甘蔗现代改良技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黄任长.论旱地甘蔗抗旱栽培综合技术[J].甘蔗糖业,200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