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蔗区甘蔗叶部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3-03-02杨世常夏银果蔺乔仙许三绵赵弥康宁张永港
杨世常,夏银果,蔺乔仙,许三绵,赵弥,康宁,张永港
(云南省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陇川678707)
德宏蔗区甘蔗叶部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杨世常,夏银果,蔺乔仙,许三绵,赵弥,康宁,张永港
(云南省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陇川678707)
甘蔗叶部害虫是云南德宏蔗区甘蔗生产上的一类重要害虫,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损失大、防治难的特点,为改变现状,当地科研技术部门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大量的田间调查和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甘蔗叶部害虫综合防控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甘蔗;叶部害虫;防治技术;应用
甘蔗叶部害虫是以取食甘蔗叶片组织或叶片汁液,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造成甘蔗减产及品质下降的一类甘蔗害虫的总称。在德宏蔗区,危害甘蔗叶部的害虫主要有:绵蚜虫、蓟马、食叶象甲、飞虱、叶蝉等。据调查,项目实施前,全州5.36万多公顷甘蔗均不同程度发生叶部害虫的危害,其中,常年严重危害面积达2万hm2左右。甘蔗受绵蚜虫、蓟马和食叶象甲等主要叶部害虫危害一般减产12%~30%(9000~22500kg/hm2),重的减产50%以上,蔗糖分降低1~3个百分点。按全州甘蔗平均单产75t/hm2计,每年因甘蔗叶部害虫造成的产量损失至少在20万t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21070万元。甘蔗叶部害虫的发生危害加大了农民的种蔗成本,给企业和农民带来了重大的损失,给蔗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新的威胁。然而,多年来甘蔗叶部害虫防治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仍然停留在乐果+敌敌畏防治的时代,害虫的抗药性和耐药性不断增强,防治次数和防治成本越来越高,防治难度和劳动强度越来越大,防治效果却越来越差,仍然停留于见虫才打药、见危害状才防治的被动局面。
为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技术,改变长期以来甘蔗叶部害虫防治难,劳动强度大,防治成本高,防治效果差的现状,根据甘蔗生产发展的需要,2007年德宏英茂公司与我所达成了“开展甘蔗叶部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项目”协议,采用“公司+科研+农户”的模式,在德宏英茂公司各单元蔗区开展甘蔗叶部害虫综合防治。通过在公司各单元蔗区,开展田间虫情调查,进一步摸清主要甘蔗叶部害虫的田间发生危害及分布情况,找出最佳防治时期,试验筛选出经济、环保、高效的农药进行防治,通过预测预报,技术培训,办中心样板,田间指导,采用农业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示范推广,从而带动公司各单元蔗区乃至全州蔗区甘蔗叶部害虫的防治。
1 甘蔗叶部害虫在我州蔗区的发生与危害
1.1甘蔗叶部害虫种类
从2007年开始,通过在全州各县市蔗区,采用大田调查为主、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共调查到危害甘蔗的叶部害虫有绵蚜虫(2个种)、蝗虫(12个种)、蓟马、蝽象(15个种)、蔗飞虱、叶蝉(6个种)、食叶象甲(6个种)、叶甲(2个种)、食叶蔗龟(20个种)、粘虫、毒刺蛾、甘蔗红(黄)蜘蛛等,共10多个科50多个种,均分布于全州的各县市蔗区。从危害的严重程度分,主要有绵蚜虫、蓟马、食叶象甲、飞虱、叶蝉、食叶蔗龟、粘虫、蝗虫、蝽象、毒刺蛾、螨类等,其中以绵蚜虫、蓟马和食叶象甲发生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时间最长、危害也最为严重。
1.2主要甘蔗叶部害虫的田间发生危害情况
为摸清甘蔗绵蚜虫、蓟马等主要叶部害虫在大田环境下的发生危害情况,2007—2008年我所在景罕糖厂历年甘蔗叶部害虫危害严重区域内分别建立了4个定点观测点,在叶部害虫发生高峰期的5—10月采用每隔5d调查1次,发生消退期的11月—4月采用每隔10d调查1次的方法进行了定点调查。通过两年的调查,基本摸清了甘蔗绵蚜虫、蓟马及食叶象甲等主要甘蔗叶部害虫的田间发生危害规律,找到了防治的最佳时间,为科学防治提供了依据。
1.2.1 甘蔗绵蚜虫的田间发生及危害情况甘蔗绵蚜虫以成蚜和若蚜在蔗叶背面中脉两侧群集吸食汁液,使蔗叶枯黄凋萎,同时虫体分泌蜜露粘附于叶片上导致煤烟病发生,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受害重的甘蔗生长萎缩,一般减产13.7%~24.6%,糖分下降10%以上,受害蔗茎做种种苗萌芽率降低,缺塘断垄严重甚至不能出苗;我州甘蔗绵蚜虫5—6月有翅成虫迁飞入蔗田形成中心虫株,成为当年绵蚜虫发生的基点;6—7月迅速扩散到全田,8—10月猖獗危害,11月中下旬以后产生大量有翅蚜迁飞转移到野生甘蔗、杂草等其他植物上越冬。防治的最佳时间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
1.2.2 甘蔗蓟马的田间发生及危害情况甘蔗一生都受蓟马的危害,以若虫及成虫群集于未展开的新叶内吸食汁液,破坏叶绿素,被害叶片未展开时呈水渍状黄点,展开后呈黄色或淡黄色小斑块,危害严重时使蔗叶蜷缩萎黄,缠绕打结不能分开,甚致干枯死亡,妨碍甘蔗正常生长,影响光合作用,一般能造成甘蔗减产10%~20%;我州甘蔗蓟马发生时期在3月中旬至9月下旬,对甘蔗的危害主要集中在5月中旬至8月上旬,但以6月中旬至8月上旬危害最重,10月至次年2月随着气温的下降,甘蔗蓟马进入越冬期,蓟马的发生量较少。防治的最佳时间为5月上旬至6月下旬。
1.2.3 甘蔗食叶象甲的田间发生及危害情况甘蔗食叶象甲分布于全州的水田和旱地蔗区,但以低海拔旱地危害最为严重,食叶象虫主要以成虫啮食蔗叶,使叶片残缺不全,蔗叶的光照面积减少而影响甘蔗的正常生长,一般能造成甘蔗减产5%~10%。食叶象甲在我州蔗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及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开始出土活动,6—7月发生最盛是危害甘蔗最严重的时期,9月上旬后逐渐减少。成虫活动力不强,有群集性、假死性、怕光,但以早晚活动为主。防治的最佳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的傍晚。
其它甘蔗叶部害虫如飞虱、叶蝉、食叶蔗龟、粘虫、毒刺蛾等多发生在6月上旬至8月下旬。
2 防治技术的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情况
2.1防治技术的试验与研究
我州甘蔗叶部害虫防治用药,自80年代以来,就一直采用乐果乳油+敌敌畏乳油防治的办法,由于长期单一使用同一农药进行防治,使甘蔗叶部害虫逐渐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用药量及喷药次数逐年增加,防治效果却越来越差。为试验筛选出经济、环保、高效的农药进行防治,2007—2008年两年间,我所先后进行了“15%金好年等药防治甘蔗叶部害虫试验”、“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防治甘蔗叶部害虫试验”、“70%锐胜种籽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甘蔗叶部害虫试验”、“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使用方法及使用量试验”、“40%福戈水分散粒剂防治甘蔗害虫试验”、“不同时期防治甘蔗叶部害虫试验”等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工作。先后试验筛选出了15%金好年+40%丙辛乳油,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70%锐胜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和40%福戈水分散粒剂等药,试验平均防效达94%以上,平均能挽回甘蔗产量0.6t/667m2以上。由于阿克泰、锐胜和福戈等药可在5—6月甘蔗叶部害虫发生初期结合大培土将农药与肥料混合均匀后一次施于蔗根,就能控制整个甘蔗生长期不受甘蔗蓟马、绵蚜虫、飞虱、叶蝉等叶部害虫的危害,已迅速成为当地甘蔗叶部害虫防治的首选农药在全州蔗区推广应用。
2.2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根据我州各单元蔗区甘蔗叶部害虫的发生危害情况,结合不同时期的试验研究进展,在甘蔗叶部害虫危害的重点区域,及时建立了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区,通过综防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全蔗区甘蔗叶部害虫防治水平的有效提高。2009年全州蔗区共建立甘蔗叶部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区857.6hm2,带动和促进周边蔗区进行防治100.5hm2,与常规防治相比,甘蔗蓟马的平均防效达到了94%,对蚜虫、飞虱、叶蝉等害虫的防效达到了100%,由于防治效果显著,2009年8月国家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及云南省植保植检总站组织省内部分地州植保部门及德宏州各县市植保站负责人和各制糖企业农务负责人参加了现场观摩和培训;2010年全州蔗区共建立甘蔗叶部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区1.02万hm2,带动和促进周边蔗区进行防治402hm2(表1),与常规防治相比,对甘蔗蓟马的平均防效为81.1%,对蚜虫、飞虱、叶蝉等害虫的防效达到了100%。2011年全州蔗区共建立甘蔗叶部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区1.5万hm2,带动和促进周边蔗区进行防治502.5hm2,与常规防治相比,对甘蔗蓟马的平均防效为87.1%,对蚜虫、飞虱、叶蝉等害虫的防效达到了100%。2009—2011年3年间,全州累计进行甘蔗叶部害虫综合防治2.72万hm2,与常规防治相比,对甘蔗蚜虫、蓟马、飞虱、叶蝉等叶部害虫的平均防治效果达到了87.4%以上。
表1 甘蔗叶部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推广情况
3 采取的主要措施
3.1技术措施
根据甘蔗叶部害虫具有发生早、发生速度快,危害时间长,数量多、世代重叠、易传播扩散,危害部位隐蔽等特点,应认真贯彻“预防主为、综合防治”的方针,按照防早、防小、防少的原则,重点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3.1.1 搞好虫情测报甘蔗叶面害虫发生初期(4—6月),据田间调查,当甘蔗平均单株蓟马在20头左右时,或当蚜群开始出现时,或出现少量的粘虫、食叶象甲或毒刺蛾等害虫时即可进行甘蔗叶部害虫的防治。
3.1.2 注重农业防治采用深耕深松,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合理排灌,及时剥除枯老脚叶及弱小蔗茎,及时除草、清理蔗园,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种植等措施,使甘蔗萌芽分蘖快,拔节早,心叶展开迅速,减轻危害。
3.1.3 开展化学防治在甘蔗绵蚜虫、蓟马、飞虱、叶蝉等危害地块,每667m2可选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30~40g或70%锐胜种籽处理可分散粉剂10~15g采用3次扩大法,与肥料混合均匀后施于蔗根基部进行防治,可有效防治整个甘蔗生长期的主要叶部害虫;在甘蔗绵蚜虫、蓟马、食叶象甲、食叶蔗龟、飞虱、叶蝉、毒刺蛾、蝗虫及粘虫等叶部害虫的混发区或单发区,可在害虫发生初期每667m2选用15%金好年乳油50mL+40%丙辛乳油140mL或15%金好年乳油50mL+24%快灵水剂50mL连续进行2~3次防治。进行叶部喷雾防治,喷雾时间最好在早上、下午或阴天进行,喷在心叶及蔗叶背面效果更好。
3.2组织措施
3.2.1 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州、县及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甘蔗叶部害虫的防治工作,尤其是陇川县政府,把甘蔗蓟马的防治提升到关乎甘蔗产业发展及边疆人民生活稳定的政治高度。为抓紧、抓实、抓好研防工作,确保甘蔗蓟马、绵蚜虫等防治取得实效,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政策,协调全面工作。
3.2.2 大力开展以基层农务人员及蔗农为主要对象的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训应各县糖办及各单元厂的邀请,在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的5年间,结合几年来在甘蔗害虫综合防治上取得的研究成果,在甘蔗收砍、栽种及施肥培土等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先后在各单元厂农务科及种植面积大的村委会以糖厂农务员及蔗农为培训对象,以甘蔗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及甘蔗丰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为主题,重点对甘蔗叶部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培训,从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累计共培训336场次,共19733人参加,共发放技术宣传资料21000余份。通过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各级甘蔗工作人员及蔗农的防治意识和防虫技能。此外,还加大投入,制定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蔗农、防虫工作者及制糖企业的积极性。
4 主要成效
4.1 该项目以企业为主体、产业为导向,采用“公司+科研+农户”的模式进行研究和推广,促进三方互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达到了三赢的目的。
4.2 摸清了主要甘蔗叶部害虫的种类、分布及田间发生危害状况,找到了甘蔗主要叶部害虫生理上的薄弱环节及防治的最佳时期,为甘蔗叶部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4.3 试验筛选出了防治甘蔗叶部害虫的新农药。2007—2008年2年间,先后试验筛选出25%阿克泰WG、70%锐胜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和40%福戈WG等噻虫嗪系列新型农药在甘蔗叶部害虫上进行防治。
4.4 总结出了一套成功有效、系统完整的甘蔗叶部害虫综合防控技术。采用深耕深松、选用良种、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合理排灌,及时剥除枯老脚叶及弱小蔗茎,及时清除蔗田间沟埂边的杂草、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甘蔗早生快发,按照防早、防小、防了的原则,在甘蔗大培土时结合施肥选用25%阿克泰WG等噻虫嗪系列新型农药及时防控等措施,进行甘蔗叶部害虫的综合防治。
4.5 甘蔗叶部害虫综合防治效果显著。项目实施以来共培训甘蔗工作人员及蔗农336场,19733人次,共发放技术宣传资料21000余份,2009—2011年3年间在全州蔗区示范推广甘蔗叶部害虫综合防治技术2.77万hm2,平均防治效果达到了87.4%以上,并以每年2.68多万公顷的防治面积在全州进行推广应用。共挽回甘蔗产量2.48亿kg,节约防虫工时20多万个,实现新增工农业产值25927.968万元。并辐射带动保山、临沧、普洱、红河等地州及广西的部分蔗区也进行了示范和应用。噻虫嗪系列新型农药在我州甘蔗叶部害虫防治上率先试验成功,并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4.6 采用根施技术防治甘蔗叶部害虫,改变了使用喷雾器防治的防治历史。我所在进行阿克泰等噻虫嗪系列产品对甘蔗蓟马、绵蚜虫等叶部害虫的防治试验及推广应用中,根据噻虫嗪的特点,提出了加大药剂使用剂量,采用根施技术,通过噻虫嗪的内吸传导活性传到甘蔗的茎叶组织中,保证甘蔗整个生长期不受绵蚜虫、蓟马等主要甘蔗叶部害虫的危害,达到了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劳动成本,经济环保,安全高效的目的。
S435.661
B
1007-2624(2013)04-0071-03
2013-03-28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20-6-15)资助。
杨世常,男,高级农艺师,从事甘蔗病虫草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张永港,男,农艺师,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