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
2013-09-08冯德连
王 超,朱 晨,冯德连,2
进口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一个方面,并没有像出口贸易一样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古典经济学重商主义认为,进口使得一国财富流失,大量出口才能促进资本积累;传统经济学中,进口的货物主要用于消费,以出口为导向、扩大贸易顺差的发展中国家被用于再生产的进口被忽略;进口贸易的数据不易获得,因为统计口径的不统一,常造成数据的遗漏和重复。基于此,本文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影响安徽省进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二,实证检验时采用何种方法和数据最有效。
一、文献综述
Tinbergen[1]和Poyhonen[2]在19世纪60年代初分别将引力模型引入贸易经济中,并逐渐发展成不同的、更为细致的形式。他们各自对双边贸易量使用贸易引力模型进行相关实证分析,得出了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量与其经济总量成正比关系,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关系这一相同观点。Linneman[3]在研究中发现,两国的双边贸易量还与当地人口数量有关,他对引力模型稍作修正,加入人口因素变量,得出双边贸易量与人口规模呈正比例关系的结论。Berstrand[4]用人均收入替代了国内生产总值,以求兼顾考虑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因素。许和连和赖明勇[5]使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影响我国进口贸易增长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人均GDP、出口贸易额、汇率、外商直接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消费支出对进口贸易均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关税税率与我国进口贸易额之间呈较强的负向影响关系。Anderson[6]认为,虽然互联网络和交通运输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双边贸易成本仍旧非常大,即使在工业化发达国家,与关税等价的贸易成本也达到了70%。程惠芳和阮翔[7]以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32个国家(地区)为样本,把样本国家(地区)的经济规模、人均国民收入与中国的地理距离等变量纳入引力模型,分析国家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流量与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了国际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规律。李倩[8]认为,中国和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双边贸易成本和金融危机也是影响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居民消费性支出对消费性商品进口具有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现有的文献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引力模型被较多地运用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研究中,但是得出的结论却不尽相同,对于引力模型是否可以用于小样本数据,还有待进一步检验;第二,文献多分析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传导机制,关于进口贸易本身影响因素的文献相对较少。
二、构造模型
1.变量和数据的选取
影响进口贸易主要有以下因素(表1):①人均GDP。该因素与人口有高度相关性,而且有的文献检验结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其实对于安徽省来说,进口贸易如果只是发生在特定产业,那么计算经济规模时引入人口是不合理的,但是安徽省作为一个省份,单纯仅用GDP同其他国家比较更是不现实的,所以本文依旧选取人均GDP作为指标。②消费。以2011年为例,安徽省进口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和饮料及烟类总额27 755万美元,占总进口的1.94%,该数据说明两个问题:安徽省进口贸易不是以消费为主,消费可能不是进口的动力因素;进口既然不是用于广大的消费,那么可能用于生产领域。③双边贸易成本。贸易成本分为销售成本、技术成本、关税成本,在实物贸易的方式下,贸易不可能达到没有成本,此外以往的研究并没有考虑多边阻力的影响,引入双边贸易成本,可以弥补这一计量缺憾。④出口贸易。安徽省作为发展中地区,进口原材料用于工业生产,最终为了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在理论上与进口贸易有间接影响,因为外商直接投资是按支出法核算国民经济的指标,在这里假设外商直接投资最终会以目标国进口的方式来收回资金。⑤汇率。本币对外币汇率降低,本币升值,不利于进口。⑥本地区的开放程度。理论上本地区越开放,进口额越大。
表1 进口贸易影响因素变量设置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2002—2012年安徽省统计数据,其中人均GDP采用GDP平价指数进行调整,进口来源国的人均GDP、各年的进口额、出口额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s(WEO)和中文版的世界银行网站,其中世界银行的“经济政策与外债”指标有各国经过购买力平价指数处理过的人均GDP。为了防止虚拟变量陷阱,对距离无量纲化处理,即用GDP数据对距离进行非线性处理,避免多重共线性。在选择出口、进口名义数据时,为了剔除汇率和价格波动的影响,采用GDP平减指数对名义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实际数据。
选择进口来源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日本、韩国、南非、德国、俄罗斯、巴西、智利、秘鲁、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15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额占到安徽省总进口额的81%以上,超过75%。计算得到各国家及地区双边贸易成本①此数据说明,距离变量有可能对安徽省进口贸易的统计检验不显著,但是引力模型是物理学在贸易经济学的引入,距离就成了核心指标之一,所以在构建模型时还是加入了距离变量。(表2),前文阐述可贸易份额取值不影响双边贸易成本的测算,而且安徽省是生产大省,进口的货物多是实物而非服务,所以S取0.8是合适的。
表2 2001—2011年安徽省主要进口来源国家与地区双边贸易成本(S=0.8,σ=8)
2.建立模型
安徽省是一个工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的省份,有许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比如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政府政策影响、区位因素等都可能成为制约对外贸易的隐形成本,而且这些成本难以估量。随机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为了数据处理方便,线性化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
式中,ε是随机测量误差或者随机性因素,服从标准正态分布;Mij,t代表t年一国对另一国进口贸易总额;Xij,t代表t年贸易引力模型的参数设定,此为k×1阶向量。
引入上述分析的影响因素,最终模型设定为:
式中,Yi,t为t年安徽省和各个贸易伙伴人均GDP;EXij,t为t年出口;Cij,t为t年双边贸易成本;Dij,t为t年距离;Fi,t为t年外商直接投资;ht为t年的汇率;dt为t年的对外依存度,β0是与自变量无关的影响量,β1,β2,…β8为系数。
三、计量分析
采用eviews7.2中的pool模版处理随机效应模型,具体结果如下:
1.模型分析
通过序列图分析,单位根检验应该包含截距项和趋势项,通过level检测,在10%以及5%显著水平下,变量均未通过LLC以及IPS检验,进一步进行一阶差分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安徽省出口总量和外商直接投资没有通过单位根检验,因为此模型已经取对数做线性化处理,故不通过检验的变量可以直接舍去,模型变化为①具体的调整过程因篇幅所限,无法一一列举,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向作者索取相关数据,具体方法参照高铁梅(2009)计量经济分析与建模,清华大学出版社。:
在level水平下,变量均未通过IPS检验,同样使用一阶差分检验,变量通过单位根检验。根据上述检验结果,变量之间为同阶单整关系,接下来进行变量的协整检验,建立的模型形式为: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变量滞后阶数为1。协整检验的零假设为不存在协整关系。本文采用Pedrom检验、Kao检验、Johansen检验三种方法,对面板数据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除了Panel v-Statistic统计量p值为:0.086 0,在10%显著水平下才通过检验外,其余变量p值都接近于0。同时Granger检验中,p值均显著低于5%,所以解释变量是被解释变量的Granger原因。在以上分析基础上对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通过Hausman检验,得到p值为1.000,接受原假设,建立随机效应模型。
表3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
最终结果如表4所示:
表4面板模型回归结果
2.回归结果解释
在回归结果中,lnYj的系数为负,说明进口来源国家与地区经济越发达,越不会向安徽省出口。Lnh系数结果不显著,说明汇率对安徽省进口贸易影响甚微,因为安徽省与一些国家与地区有长期的合作关系,重点进口这类国家的可贸易物品,不开放的对外贸易环境使一部分国家不会向安徽出口;其次,安徽省的对外贸易受到政府调控的影响严重,进口主要集中特殊部门,这也佐证了前文安徽省进口物品用于消费不足2%的事实;最后,安徽省是内陆省份,运输不便,构成对进口贸易的限制。双边贸易成本LnC结果显著,而且符号为负,说明双边贸易成本成为制约安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安徽通往港口的运输成本决定了贸易的数量和质量,这是一种隐形消耗,众多的学者把这种成本看作价格的内生函数,如今把它们两者区分开,成为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
四、结 论
与加变量的贸易引力模型相比,动态的贸易引力模型更具有说服力,而且对于区域对外贸易一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与以往分析不同的是,安徽省出口量并没有通过检验。这说明安徽省的出口与进口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安徽省进口最多的15个国家与地区里,总的出口量只占安徽省总出口量的47.9%。虽然本模型的最终统计结果没有说明扩大出口对进口的影响,但是却表明安徽省在对外贸易中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出口与进口的不协调将成为制约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外商及港商直接投资一样没有通过检验,说明该变量不是安徽省进口贸易的动力因素,安徽省的进口并不用于外商直接投资部门,这与安徽省的政府政策有关,安徽省重点进口能源产业、生产工业原材料,而这些物品都是国家严格控制的,在下一阶段研究中,可以加入政府因素分析。
安徽省在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贸易结构失衡,对外开放程度不够,运输成本过高,但是也应该看到,安徽省的进口贸易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与人均GDP增长几近持平,安徽省市场潜力巨大,应进一步开放市场,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
[1] Tinbergen J.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suggestion for an International Economy Policy[M].New York:The Twentieth Century Fund,1962:143-15.
[2] Pentti P.A Tentative Model for the Volum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ies[J].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1963,90:93-99.
[3] Han L.An Econometric Stud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lows[M].Amsterdam:North-Holland,1966:201-205.
[4] Bergstrand J. The Generalized Gravity Equation,Monopolistic Competition,and 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in International Trade[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9,71:143-153.
[5] 许和连,赖明勇.中国迸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23-25.
[6] Anderson J E.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Gravity Equat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9,69(1):106-116.
[7] 程惠芳,阮翔.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J].世界经济,2004,11:65-75.
[8] 李倩.中国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一基于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分析[D].南京:南京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