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2013-09-08许文婷
许文婷,邹 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疱疹愈合4~6周后,皮损位置仍然长时间存在疼痛感。目前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时间界定认识,尚未达成一致,有的学者认为是3个月以上[1],也有的学者主张1个月以上的观点[2]。PHN 目前发病率较高,并且与患者年龄成正比,50~59岁为49%,60~69岁为 65%,70~79 岁可达到74%[3],本病呈现出长时间持续性综合性疼痛的发病特点,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心脑血管潜在发病因素的老年人来说,有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所以应尽早进行治疗,防患于未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均来自2011年9月~2012年6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60例患者均患有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病程均在1个月以上,患者身体局部疱疹已经消失,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后遗性疼痛,疼痛程度较为剧烈,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及国际疼痛协会(IASP)对于慢性疼痛的时间界定。应用随机数字表法产生随机数序列,准备随机数字卡片,根据就诊顺序的不同,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按照病例选入的先后顺序来对应随机号码,并且根据随机号码来实施治疗或者观察。具体操作方法为,使用PEMS3.1统计软件包随机数字表,生成1~60的随机卡。60例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最小者20岁,年龄最大者66岁,平均4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②病人一般状态尚可,能够配合医生,语言表达、感觉正常;③自愿受试者在入选之前的1周没有采取任何系统的治疗。
1.3 排除标准
①急性期疱疹消失者;②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如脑膜带状疱疹,眼、耳带状疱疹,泛发型带状疱疹等;③相应治疗手段不能耐受者;④患处有湿疹、神经性皮炎等其他皮肤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针刺治疗:①主穴:针刺点为疼痛部位的相应脊髓节段的夹脊穴、皮损部位的阿是穴。取颈2~颈4治疗发于面颊部的疼痛;取胸3~胸11夹脊穴治疗发于胸背部的疼痛;取胸12~腰2的夹脊穴治疗发于腰腹部的疼痛;取腰1~腰5夹脊穴治疗发于下肢的疼痛。配穴:病在头面取百会、四神聪;病位在上肢取外关、曲池;病位在下肢取丘墟、阳陵泉;病位在胸胁部取期门、章门。持0.3 mm×40 mm华佗牌针灸针常规消毒后,以75°为进针角度向脊柱方向进针1.5寸,行平补平泻。②根据患者病变部位范围的不同,对局部疼痛的患者采用围刺法。以30°夹角进针,向中央方向斜刺,以提插泄法为主。得气后留针50 min,中间行针两次,每日1次,14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中药治疗:以加味柴胡舒肝散治疗。陈皮10 g,柴胡、枳壳各15 g,白芍30 g,元胡、川芎、香附、细辛、大青叶、板蓝根各15 g,蜈蚣2条,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服。
2.2 对照组
消炎痛(山西临汾云鹏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50803)每次25 mg,每天3次,口服;同时采用弥可保注射液500 μg(卫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70063),肌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28天后判定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方法,对疗效进行评价,把10分定为不能忍受的剧痛,0分为无痛。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5]制定评价标准。VAS评分下降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VAS评分下降率=100%为痊愈;VAS评分下降率<100%且≥80%为显效;VAS评分下降率<80%且≥20%为有效;VAS评分下降率<20%为无效。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基本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疗效对比使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差异的标准。
3.3 治疗结果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治愈率为50%,而对照组治愈率20%,χ2=5.93,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比较χ2=4.02,P<0.05,差异显著。表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现代医学认为,多是因为神经根炎或神经炎之后,神经纤维粘连导致沿着神经分布的区域发生疼痛。根据针刺麻醉的原理,选择相应脊髓节段神经附近的相关腧穴,使得这类神经的痛觉纤维传导发生阻滞。通过针刺相关的腧穴,起到消瘀散结、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功效,从而止痛。
取相应夹脊穴为主,因为这些腧穴可通达督脉经气,督脉为阳脉之海,与手足三阳经相通,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因此,取夹脊穴能通达阳气、协调阴阳[6]。另外,从其解剖结构来看,夹脊穴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丛分布[7-8]。因此,针刺夹脊穴,可刺激感觉神经,促进血液循环,而达到止痛目的。
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证的主要病机为毒瘀阻络、气机闭塞。应遵循解毒化瘀、理气通络的治法治则,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散经血气结,理气、化瘀活络;枳壳、香附为疏肝理气之良药;元胡治疗气凝血结,上下内外诸痛,白芍泻肝火,和血脉,缓中止痛,二药均为止痛良药;川芎为血中气药,故治疗胁风痛;细辛行气定痛,对各种神经痛均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蜈蚣辛温走窜,定痛驱邪。诸药合用,既治痛之标,又解气血毒瘀之本。
针药并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孙建方,徐秀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现状[J].实用老年医学,2004,18(6):291 -293
[2]陈佳,陈洪沛,王静华.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思路[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8):54 -56
[3]周利,张红星.电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21 -22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8-144
[5]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81
[6]金贵玉.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249 -250
[7]陈芷玲.血府逐瘀汤治疗顽固性失眠1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8(3):44
[8]蔡振华,郑丽春.运用活血化瘀法临证体会[J].中医函授通讯,199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