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与资本监管研究

2013-09-07教授汪长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北京100070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充足率周期性损失

■ 龙 菊 教授 汪长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北京 100070)

关于资本充足率与顺周期问题的研究,国外学者开始的时间较早。霍尔姆斯特姆和特拉尔(Holmstrom & Tirole,1997)推出的静态模型表明,银行资本水平是贷款、利率及实际投资的重要决定因素,在经济下行期将进一步加重经济的衰退幅度。日本田中(Tanaka,2003)等学者的研究也表明,资本约束在短期内会产生显著的信贷收缩现象,并将对货币政策传导及维护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实证方面,艾迪斯(Ediz,1998)关于英国、巴塞罗(Barcelo,2004)关于西班牙、渡边(Watanabe,2007)关于日本的实证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结论,即资本约束对贷款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银行资本不足将会造成信贷收缩,并进而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在国内,潘再见(2011)运用1998-2009年我国银行业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验证了资本充足率与信贷扩张的正相关性,指出资本充足率具有较强的顺周期特征,并主张建立逆周期的资本监管制度,将资本充足率纳入宏观调控工具体系当中。李文泓、罗猛(2009)采用下面的模型,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比较充分的说明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存在的顺周期性。

CaR=C0+C1×CaR(-1)+C2×ROE+C3×NPL+C4×GDPG +C5×Dummy

其中,CaR为银行i在t期的实际资本充足率,C0为误差项,C1…C5为相关系数;ROE为银行i在t期的资本收益率,代表持有资本的成本;NPL是不良贷款率,代表银行i在t期的风险水平;GDPG为GDP的年增长率;Dummy为虚拟变量,为分析不同特征银行之间有无差异。通过收集1998-2008年6家大型银行和10家股份制银行的相关数据,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GDP增长率和其他变量之间进行了线性拟合回归分析,得出主要结论:银行资本充足率与GDP增长率、不良贷款比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表现出来的顺周期性要比股份制银行显著。

资本充足率存在顺周期性的原因探析

(一)新协议的内部评级法加剧了银行的顺周期性

巴塞尔协议Ⅱ发展并提出了衡量资本充足率的新思路,形成最低资本金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这三大支柱,并允许采用内部评级法(IRB)来衡量风险资产。IRB法要求对每类风险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均须考虑四个要素,即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LGD)、违约风险暴露(EAD)和期限(M)。

在经济繁荣期,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有所改善,信用评级的上调将带来违约概率(PD)的下降,与此同时由于抵押品价格的上升将带来贷款违约损失率(LGD)的下降,下降了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计算的风险权重将减少。不仅如此,由于贷款承诺的提取比例下降等因素将导致信用转换系数减少,进而使得违约风险暴露(EAD)下降。此时基于风险权重和违约风险暴露计算的风险资本将减少,在资本不变的前提下,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提高,具有更多的放贷冲动,从而推动经济的进一步繁荣。而在经济衰退期的情况则恰恰相反。

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性引发的两个问题

(一)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顺周期性

政策当局的监管资本要求客观上会通过影响银行体系的信贷行为而放大宏观经济周期,加剧经济波动。在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动具有显著的顺周期性,在经济上行时超额资本增加,鼓励了资产规模扩张,对经济增长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在经济下行时资本充足率下降,导致信贷紧缩,从而放大了经济衰退,造成经济失衡加剧,系统性风险上升。资本监管通过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特别是通过信贷行为来影响实体经济,对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具有同方向性。资本监管的这种顺周期性能扩大宏观经济波动幅度,从而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7年次贷危机的爆发将顺周期性的讨论推向了高潮,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顺周期性干扰着整个经济体系。银监会自成立之日起,就大力倡导逆周期监管理念,坚持逆经济周期的监管政策,即在经济高度繁荣、上升的周期,要坚持更加审慎的监管标准;当经济进入衰退、困难的时期,银行以及监管部门应给经济更多的支持。

(二)贷款损失拨备的顺周期性

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一般准备的计提比例大致为年末贷款余额的1%以上,它和特种准备一样均以实际发生的损失状况为依据,严格依据客观法规执行。专项准备的计提具有考虑实际贷款质量优劣的特性,按照贷款风险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关注类贷款5%;次级类贷款20%;可疑类贷款50%;损失类贷款100%。由于贷款的分类标准不同且存在的较大可操作空间,计提专项准备有较大的主观判断成份。而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顺周期特征,使银行重点对贷款损失进行短期预期,对于长远的发展状况较少考虑。按贷款五级分类来计提坏账准备具有亲密的周期性,难以对经济繁荣时的泡沫经济进行抑制。一旦实体经济下滑,银行的短期从紧政策会使众多企业无法获得贷款,大量潜藏的问题贷款也会浮出水面,损失拨备的不充足性最终侵蚀银行资本,将会引发一场银行业的生存大危机。拨备的特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拨备对顺周期的助涨助跌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的计提与经济形势紧密相关,这会进一步加深商业银行放贷行为的顺周期性。在经济繁荣阶段,社会信心增强,银行贷款增多,不良贷款较少,计提的拨备也在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补偿信用风险的能力就弱;反之,在经济衰退阶段,社会信心下降,银行贷款减少,不良贷款增加,计提的拨备也增多,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补偿风险损失的能力就较强。

贷款损失拨备具有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在当前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中,利润、贷款损失拨备以及资本是抵御损失的三道防线。一般认为,贷款损失拨备是用来预防潜在损失的,其中一般拨备和特种准备是为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而设立的,而专项拨备是针对已发现的损失或贷款的贬值而提取的备抵。当预期损失小于实际损失时,则贷款损失拨备无法完全覆盖实际损失,未来损失的实现将迫使银行减少未分配利润来增加贷款损失拨备。若当前利润无法满足银行增加拨备的需求,银行不得不动用资本来核销部分损失,银行资本的减少促使进一步的紧缩放贷行为,从而对实体经济造成更深的影响。因此,银行只有根据预期损失充分提足准备,才能确保银行资本功能的有效发挥,突破信贷顺周期加剧的循环困境,真正发挥出平滑经济运行、推动市场有序发展的作用。

拨备覆盖率的选取应考虑不同贷款损失的差别。由于各等级的贷款损失数量和概率不同,应当以不同等级贷款的预期损失之和来提取贷款减值准备,而非按不良贷款总量的一定比率来计提减值准备。并且银行只核销那些已经成为呆账的贷款,并不核销其余的不良质款,而拨备覆盖率所反映的却是覆盖全部不良贷款的能力,这只有在全部不良贷款都是呆账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同时,我们也不应盲目追求过高拨备覆盖率。一方面,高拨备覆盖率意味着较高的机会成本,这不利于合理利用利润。另一方面,较高的拨备覆盖率也可能为商业银行人为调整利润留有余地。

解决顺周期问题的缓释政策选择

为缓释商业银行顺周期性行为,可采取合适的缓释工具来维护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的稳定。国际上,逆周期监管主要工具和机制如表1所示。结合我国实际,以下从两个角度说明缓释顺周期问题的方法:

(一) 建立逆周期的动态资本缓冲机制

2010年9月公布的巴塞尔III方案中,将资本缓冲细分为资本留存缓冲和逆周期资本缓冲。前者是固定值缓冲,具体要求银行业在最近资本充足率的基础上再增加2.5%。后者是变量值缓冲,原则上要求建立0%~0.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

逆周期资本缓冲针对的是最低资本充足率,在经济繁荣期增加超额资本充足要求,即动态调整资本充足率,以备在经济萧条期应对资本充足率下滑。其核心思想是将资本充足率动态地同经济周期挂钩,经济繁荣时资本缓冲要求上调,经济萧条时资本缓冲要求下降。在以银行为主体金融媒介的国家,动态地调整资本充足率,必然相应调整信贷等银行资产规模。资本缓冲不宜同宏观经济周期同向变动,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调整,宜结合经济宏观调控意向、资本市场阴晴和金融风险前瞻,相机而动。通过逆周期的资本缓冲,平滑信贷投放,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实现总量调节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机结合,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同时促进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

(二)实施逆周期的动态拨备制度

动态拨备制度的核心是鼓励银行在经济繁荣时多聚集贷款准备,以提高未来的风险抵御能力;在经济衰退时,少聚集贷款拨备,使银行有更多资金用于放贷,平滑经济周期对银行经营的冲击。在动态拨备体系中,总拨备是一般拨备、专项拨备和统计拨备之和。一般拨备按照总贷款组合的既定比例来覆盖预期损失,专项拨备是根据贷款的不同分类对可能的损失计提的准备,而统计拨备是根据预期的经济周期变化产生的风险来提取的拨备。当估计的统计损失高于专项损失,差额部分作为利润减项计入统计拨备账户,而当估计的统计损失低于提取的专项拨备,多计提部分又作为利润增项通过统计拨备账户转回。动态拨备的这种方法通过统计拨备账户可以起到平滑利润的波动性作用,使得经济上升期的经营利润有所下降,而衰退期的利润会上升。正因如此,当经济处于上行期时,一般拨备和专项拨备通常低于其长期平均水平,而统计拨备会增加,也就是说从当前利润中为经济衰退期的预期损失计提了拨备。利润的减少会使银行资本规模下降,从而影响到资本充足率,在资本不变的情况下,银行必须削减贷款才能达到资本监管要求,从而缓解了经济过热。反之,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期,由于银行此前已经提取了一部分这种拨备了,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剩余资金用于放贷,缓解信贷紧缩对经济的恶化作用。这种动态拨备的方式平滑了拨备/总贷款比率,通过在经济上升期抑制贷款弹性,在衰退期减少贷款收缩平滑了银行贷款的顺周期行为。

结论

资本监管改革有必要实施逆周期政策以缓解顺周期性。监管当局在进行资本监管时应增加宏观审慎的视角,建立依经济周期调整的动态附加资本金,经济繁荣时增加对特定高风险资产或行业的信贷风险权重,衰退时减低该项资本要求;同时应扩大压力测试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权重,依不同类型银行设立差额资本要求,实施动态准备金政策,并加强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顺周期问题无法消除,只能希望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减缓顺周期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监管当局正在努力运用有效手段来引导经济的良性发展,避免经济体因顺周期的影响而大起大落。

1.张金城.顺周期下的我国银行资本监管有效性分析与改进路径[J].黑龙江金融,2011(1)

2.高国华,潘英丽.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效应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2)

3.李冀申.经济中的顺周期行为与宏观调控[J].金融与经济,2010(5)

猜你喜欢

充足率周期性损失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数列中的周期性和模周期性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基于扩频码周期性的单通道直扩通信半盲分离抗干扰算法
一般自由碰撞的最大动能损失
损失
CPSIA周期性测试要求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