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院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的分析及干预
2013-09-07朱艳萍
朱艳萍
云南省农垦总局第一职工医院,云南景洪 666101
院内感染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革兰阴性杆菌在院内感染中占重要地位,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大幅度上升,一方面与细菌针对抗生素压力自我突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临床医生使用抗生素的习惯不无关系[1]。本研究主要从院感角度对我院临床科室发生的多重耐药菌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指导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12月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18例为观察组,男 10 例,女 8 例,年龄 19~87 岁,平均(55.3±9.1)岁,住院时间 6~93 d,平均(22.5±5.7)d,来源科室普通外科2例,骨科1例,肿瘤科5例,重症医学科10例。
1.2 方法
本研究主要由临床微生物室进行主导干预,首先将以上重点科室每日定期检测到的多重耐药菌菌株统计造册后汇报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备案,同时告知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情况,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则根据临床微生物室的报告结果,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是否为院内感染亦或社区感染,派驻专人进驻临床科室指导其消毒隔离和监控工作,而临床科室则依据院感科的指导意见,将各项措施逐一落实,其中主管医生对患者的全程治疗进行监控,并按照院感科要求填写相应记录单,直至患者转归或出院,另外护士则根据患者的病情,根据标准预防的要求严格进行消毒隔离,根据医生医嘱调整护理方法和隔离等级,在复查患者标本时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影响检测准确性。
2 结果
2.1 多重耐药菌菌株感染构成
本组18例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发生最高,其次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发生耐药率均在10.0%以上。具体见表1。
表1 多重耐药菌菌株感染构成
2.2 各个不同部位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呼吸系统感染概率最高,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具体见表2。
3 讨论
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呈现复杂性、反复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2]。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在抑制革兰阴性杆菌生长的同时,使革兰阳性球菌过度生长,也是促使该菌感染发生率逐年上升的原因之一[3]。院感科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职能科室,应该要注重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4]。
表2 各个不同部位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本研究方法对于及时发现和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同时准确地反映医院感染的发生整体情况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使得院感科的数据根据科学性,进而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工作人员实施早期的医学干预,可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的爆发或流行。本研究发现通过本组干预方法后呼吸道的感染率仍为最高,可能是因为我院病房相对拥挤,患者及其家属人数众多,出现空气流通性降低,而在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则因为长期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以及长期卧床出现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坠积性肺炎,其次为泌尿系统的感染,血流感染居第三位,主要原因与留置导尿管或血管导管有关[5]。在发生科室上,发现我院肿瘤科和重症医学科发生多重耐药菌的例数最多,可能是因为以上两个科室患者大多为危重患者,住院时间较长且免疫功能低下,部分患者还进行了气管切开治疗,加上患者合并的多种内科疾病以及全身系统功能的障碍,入院后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病原菌的耐药程度越来越高[6]。尤其是重症监护室,其是多重耐药菌发生率最高的科室,可能是因为该科室患者病情严重,需要长期卧床以及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有的患者使用镇静剂等处理,抑制了患者的咳嗽和吞咽反射,尤其是气道分泌物不能有效的自主排出,出现坠积性肺炎的概率增大,同时因为各种各样的有创性操作措施以及留置的全身导管等均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来源,另外长期联用和频繁更改抗生素,诱导耐药基因突变,同时耐药基因可通过转移构成多耐药基因的复合体,造成多重耐药性的产生[7]。通过本组研究我们认为:多重耐药菌发生情况不容忽视,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加强抗生素合理早期有效应用对多重耐药菌十分必要。
[1]田正阳,张绍蕊.某院2005~2007年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6):582-583.
[2]樊小开,陈晓嘉.常见多重耐药菌临床分布特征及管理对策[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1):965-967.
[3]杨慧,向平超,郭伟安.RICU多重耐药菌的耐药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0,9(1):19-22.
[4]徐绍红.ICU 3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J].海南医学,2011,22(14):74-75.
[5]宁亚利,陈红,周宇.76例老年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36):3683-3684.
[6]陈宏.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0(5):510-511.
[7]廖冰,罗林城,魏茂刚.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学及耐药分析[J].西部医学,2012,24(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