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2013-09-07温剑武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脑性神经节脑瘫

温剑武

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肇庆 526060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等[1]。小儿脑瘫是导致儿童严重残疾的主要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为1.8‰~6‰[2],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脑瘫不仅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目前尚无治疗脑瘫的特效方法,国内学者均认为综合康复治疗是恢复脑瘫患儿神经系统功能的最有效手段[3]。2008年3月~2012年3月本院应用综合康复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54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脑性瘫痪患儿102例,全部患儿均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4]中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将10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54例中,男 32例,女 22例;年龄 8个月~4岁,平均(2.1±0.8)岁;其中痉挛型28例,共济失调型9例,肌张力低下型7例,混合型6例,不随意运动型4例。对照组48例中,男29例,女 19 例;年龄 1~4 岁,平均(2.2±0.9)岁;其中痉挛型 25例,共济失调型8例,不随意运动型7例,混合型5例,肌张力低下型3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运动训练(应用Vojta诱导法和Bobath法)、感觉统合训练以及语言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每日1次,每次45 min,以20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2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以10 d为1个疗程,休息2周后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相关文献[5]拟定疗效判定标准,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均进行Gesell测评,患儿发育商(DQ)根据测评结果来计算,DQ=平均发育月龄/生活月龄×100(根据其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立位、手功能、反应或反射、语言7项之和除以7为平均发育月龄)。显效:DQ提高>10分;有效:DQ提高 5~9分;无效:DQ 提高<4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相关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DQ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儿DQ评分均较之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DQ评分较之对照组提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DQ评分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DQ评分情况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54 48 58.2±11.4 57.9±12.4 74.6±13.9AB 66.6±12.8A

2.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37例,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79.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n(%)]

3 讨论

小儿脑瘫是导致儿童严重残疾的主要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危害性极大,因此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6]。在本研究中,对照组应用运动训练(应用Vojta诱导法和Bobath法)、感觉统合训练以及语言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患儿DQ评分较之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疗效总有效率为79.2%,说明应用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切实可行。在综合康复的治疗中,运动训练对抑制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及促进主动运动发育具有很大作用,Vojta诱导疗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对正常姿势和运动的诱导达到抑制和阻止异常姿势和运动的发生和发展[7],主要运用于幼小婴儿;而Bobath疗法的原则是对异常的姿势反射进行抑制,促进正常姿势反射和正常的运动模式,主要运用于共济失调型和不随意运动型的患儿。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是使患儿的运动、感觉、认知、日常生活能力、学习能力等得到改善和提高。语言训练主要是通过诱导患儿发音并使患儿逐步获得言语交流能力。以上几种训练方法是目前治疗小儿脑瘫的常用训练方法。但是单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患儿仍有20%以上未能获得理想的疗效,因此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刻不容缓的。

上文已经提到,小儿脑瘫是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而改善脑细胞代谢对受损脑细胞的修复及功能的可塑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是存在于哺乳类动物神经组织中的一种重要神经节苷脂,是人体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在神经系统中尤其丰富,具有保护细胞膜,促进神经生长,恢复神经功能等作用[8]。因此,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后患儿DQ评分较之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DQ评分较之对照组提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疗效总有效率达96.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应用综合康复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较之单用综合康复的疗效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应用综合康复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李霞,任莉,陈振辉.神经节苷脂头部穴位注射佐治小儿脑性瘫痪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5):441-442.

[2]杨颖,李润洁,曹春京.Bobath联合郁氏手法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1):36-37

[3]王爱琼,李翠芳,刘洋,等.小儿脑性瘫痪综合治疗164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6):732-733.

[4]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5]卢国君,王永.神经节苷脂治疗婴幼儿脑性瘫痪42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3):2145-2146.

[6]吴毅,冯晶,苏少嫒,等.综合康复治疗79例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2):37-39.

[7]李华伟,马丙祥,琚玮,等.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00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9):34-35.

[8]任秀云,陈会新,杨爱国.综合康复下头针和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51 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3):198-199.

猜你喜欢

脑性神经节脑瘫
椎神经节麻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蝶腭神经节针刺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案1则
康复训练联合口腔游戏在脑性瘫痪流涎患儿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与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