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1 5 6例临床分析
2013-09-07黄军章陈丽媛陆永光
陈 林 严 华 黄军章 陈丽媛 陆永光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广西钦州 535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功能性痉挛导致的心肌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1]。临床表现为心绞痛,治疗目的是心肌及时的再灌注,主要手术手段是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经皮介入技术治疗 (PCI)是早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手段,本院对2008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56例患者进行了PCI,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本院2008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56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A组78例,其中,男性 55 例,女性 23 例,年龄 36~89 岁,平均(64.2±9.7)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8例,心绞痛42例;B组78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21例,年龄36~90岁,平均(65.1±10.4)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心绞痛4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发病时间<10 h,既往行PCI术9例,其中高血压患者103例,有吸烟史患者94例,2型糖尿病患者41例,高脂血症患者34例;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相同术前准备,取平卧位,以2%利多卡因作局麻。A组行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于股动脉穿刺,注入局麻药和肝素,按常规操作:首先放置指引导管至造影阻塞冠脉口,放置PTCA导丝过病变部位,然后放置球囊或支架,球囊扩张,冲洗阻塞部位,再次造影对比血流情况,评价血流通畅性和残留狭窄;B组行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穿刺前行桡动脉Allen's试验,选择手恢复供血时间较短侧为术侧,外展平伸30°,于掌横纹近侧0.5~1.0 cm桡动脉搏动最强处穿刺,穿刺及导管操作时必须轻柔,经鞘管注入硝酸甘油0.2 mg及维拉帕米2~4 mg防止血管痉挛,以局麻药配伍肝素注入,防止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在影像技术引导检测下进行PIC操作:首先放置指引导管至造影阻塞冠脉口,放置PTCA导丝过病变部位,然后放置球囊或支架,球囊扩张,冲洗阻塞部位,再次造影对比血流情况,评价血流通畅性和残留狭窄。术后立即拔除桡动脉鞘,以厚无菌纱布覆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保持腕关节不动3~4 h后解除加压包扎。
1.3 疗效评定
PCI成功:心电图抬高ST段于2 h内回降>50%;胸痛2 h内基本缓解;2 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血清CKMB峰值提前出现(12 h内);动脉造影显示冠脉再通[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16.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其中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A组成功76例,再通率为97.4%,并发症发生5例(1例室颤,1例迷走神经反射,3例穿刺血肿),B组成功75例,再通率为96.2%,并发症发生7例(3例室颤,2例迷走神经反射,1例穿刺血肿,1例心力衰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手术成功151例,再通率为96.8%。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虽然冠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对于高度怀疑的、药物难治性冠心病,在早期行PCI是治疗的首选手段[4]。而治疗过程中,可根据冠脉具体病变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而进行冠脉支架置入治疗。PCI能在短期内使闭塞或者痉挛导致的血流改变重建,恢复再通,使得心肌得到再灌注,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改善预后,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方案。
本次试验中,PCI治疗15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手术成功151例,总成功率为96.8%,5例手术失败:3例因冠状动脉弯曲、分叉病变,2例引导丝不能通过狭窄处;A组78例经股动脉入路患者,成功76例,成功率为97.4%;B组78例经桡动脉入路手术成功75例,成功率为96.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过程中行支架置入治疗96例:其中A型病变置入成功率97.6%(41/42);B型病变置入成功率为97.4%(38/39);C型病变置入成功率为95.2%(20/21)。对于支架的置入应严格遵守适应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且操作简单易行,与相关报道数据相符。
另外,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室颤的发生可能与插入冠脉内太深有关,造成心肌缺血诱发室颤;而迷走神经反射则可能与操作有关;穿刺部位血肿则可能由于穿刺血管血流回复补偿、肝素使用不合理造成;1例急性心肌梗死术后出现左心衰则可能是梗死灶较为广泛所导致;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CI或PTCA与冠脉支架置入手术均获得了较高的成功率,虽然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例数多于传统经股动脉穿刺法,但无统计学差异,表明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成熟,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能有效应用于病情更为复杂的患者,适应证更为广泛[5-6];另外,B组中有3例经桡动脉穿刺失败,改为经股动脉穿刺治疗,提示此方法与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升。
综上所述,采用介入治疗能有效治疗冠心病,取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安全高效,操作简单易行,对于早期冠心病患者是首选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1]杨进刚,杨跃进.女性冠心病特点及介入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2):141-145.
[2]薛玉增,刘卫涛.冠心病的介入治疗[J].山东医药,2011,51(23):112-124.
[3]邓金龙.冠心病介入治疗120例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3):869-871.
[4]李艳芳.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0):865-867.
[5]王安伟,罗素新,向睿,等.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2):1582-1584.
[6]姚建东.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