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大学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析
2013-09-06湛冰
湛 冰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体育院校大学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析
湛 冰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目前,体育院校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成为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手段。基于此,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背景,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实施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活动与教材整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和弹性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手段相统一的三个维度着手,创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立足于此教学模式设计研发大学英语立体教学平台。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该模式在首都体育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多媒体环境;第二课堂;立体教学平台
引言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文化科目水平差,英语学习信心和积极性低已成大学校园人人皆知的事实。某些艺术类高校在英语本科教学大纲中实行分级指导、编写教材等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大多数高校尤其是体育高校普遍忽视了这一领域的教学改革,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另外,全国大多数高校已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凸显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可见,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不容忽视,改革势在必行。所谓“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是指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为目标,在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三维并举、纵横双向的立体教学模式,即在学生从入学到修完学分的纵向阶段和在同一时期的横向阶段实施多活动与教材整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和弹性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手段相统一的三个维度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一、建构主义理论基础
首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知识意义构建的帮助者[1]。在这种建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下“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生通过积极学习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其次,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强调建构主义教学环境下的学习是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s-Based Learning),就是要求学生利用各类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2]。当前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正是对这种“自我驱动”的教学模式的新实践。
二、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实践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是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3]。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最大特点是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善黑板加粉笔、笔记加作业的传统单项式第一课堂授课形式,多方位地延伸和补充常规课堂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每学期安排有层次的大学英语口语活动,设计由易到难、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不但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选择内容,使大部分学生一开始就参与进来,逐渐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多元的教学活动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限制,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巩固和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加速英语学习的进程。积极开展符合学生(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实际情况、有特色的“新学期新体验”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如英语Tableau(第一学期),小品表演(第二学期),原声电影配音(第三学期)和戏剧表演(第四学期)。
1.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首先,将第二课堂引入常规课堂教学的互补性模式突破了传统常规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全方位和多途径地将传统的课堂延伸到网络空间,大大拓宽了教材、教参的内容,使语言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给学生创造了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
其次,通过教师网络监控的形式,第二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的语言能力在真实环境中得到了实践,为他们在第一课堂的学习提供了时间和输出的环境。
再次,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展现,教师由课堂知识的传递者和评价者转变成为课后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利用多媒体媒介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文化意识及思辨、创新能力[4]57;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搜集网络信息,通过协作来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这正是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所倡导的。
2.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效统一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基本依赖于教材、辅导书,信息量非常有限,不利于支持学生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5]。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英语教师的青睐。可这种多媒体网络教学大多数都局限在精读课程教学,即常规课堂内容的网络展示功能。有些针对英语口语的网络教学形式也还不成熟,处于一个标准示范和学习者语音语调的音频信号的收集与对比的层面。大学英语立体教学模式关键是要将现代化教学手段、网络学习环境纳入教学模式,并使之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过程而不是辅助过程。要真正实现课堂授课与网络学习的有机结合,须将教师—教室—学生这种单一的教学平台转换为网络—学生、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网络—学生、网络—教师和学生—网络—教师、教师—网络—教师等多个教学与学习平台相交错的立体模式[4]106。
(1)设计思路
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将网络教学与常规课堂教学结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师生、生生互动。
(2)框架设计
在很多高校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既丰富了英语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但多媒体在常规课堂教学的应用毕竟还是单向式的灌输型课堂教学,只是将以课件的展示代替了粉笔和黑板。一种多活动与教材整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和弹性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手段相统一的立体教学模式将有效弥补单一的英语常规课堂教学的不足[6]。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在强调学生应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强调这些信息资源并非是辅助教师灌输知识的手段,不是从“书灌”到“电灌”,而是用来创设真实情景,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让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和交流;教师则扮演网络学习的促进者和监控者的角色[7]。将大学英语活动与枯燥乏味的精读教材结合在一起;将第二课堂教学引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常规课堂教学与网络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协作的平台。首先,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积极补充,将课堂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和详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完成课后与学生进行的交流学习。第二,通过开展多样口语活动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将学生从陈旧的精读课文内容中解脱出来;教师通过网络监控完成第二课堂教学。第三,学生之间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和互评学习,这种立体教学模式见下图:
首都体育学院(简称首体院)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两类课堂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是该校近年开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之一。从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已在该校2008级保健康复、新闻、管理等院系进行了实验教学,取得了初步成效。
(3)主要特色
建立基于多媒体环境的两类课堂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不但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反响良好,而且自主设计、研发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教学平台是立体教学模式的支撑平台。
此平台用于课堂辅助教学,部署在校园网上。课堂教学时,教师和学生可根据需要登陆教学平台直接教学和学习。课堂教学后,教师在平台上发布第二课堂活动的具体安排和进程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登陆既能浏览常规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在论坛中协作完成第二课堂任务。这个基于立体教学模式的平台既是学习资料的查询、演示与存储的平台,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流、回顾与反思的工具。教学平台能将常规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结合为一体,既实现大学英语精读课程展示、重现功能,又实现口语课程的示范、指导与点评功能,即第二课堂网络教学部分(详见表1):
该平台把丰富的图象、音乐、文字、动画等信息集为一体,界面人性化,操作方便、灵活,有助于学生和教师简便快捷地完成复杂的教学任务;每个页面都设有章节导航功能、较强的交互性和控制功能;还备有智能扩展功能,为将来升级和增加新的内容预留了空间。每一个文档、PPT、MP3、Flash、视频文件都可点击下载到本地。既反映了常规课堂教学的大学英语精读和语法课程,也体现了颇具特色的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在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和立体教学模式得出,后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备诸多优势(详见表2):
表1 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两类课堂相结合的立体教学平台
表2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立体教学模式的对比
在常规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校园网与因特网链接,建立师生资源共享平台和教师调控管理系统是很有必要也是可行的,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单一的常规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的不足。学生能随时在网络上选择常规教学内容进行查阅和回顾,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并能建立师生的互动(网络答疑),学生之间的互动(英语聊天室、论坛)等。
结语
实施多活动与教材整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和弹性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手段相统一的三个维度的教学是一次探索和尝试。在总结过去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自主设计与研发的,有机结合两类课堂的立体教学平台,其部分内容在2008年10月和2009年10月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两次荣获了三等奖。将大学英语多活动与教材、第二课堂与常规课堂、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融合的互补型教学方式使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有了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成效,将持续而系统地推广。同时,这种互补型教学模式也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期望。
:
[1]C.W.Fosnot.Constructivism:A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Learning[J].Language Learning,2000,(2):26.
[2]Duffy,T.M.&D.H.Jonassen.Constructivism:New Implication for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1,31(5):7 -12.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3 -9.
[4]H.D.Brown.Principle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朱彦.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48-49.
[6]范琳.Internet与英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2,(4):45.
[7]张松涛.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J].山东外语教学,2002,(4):54 -56.
H319
A
1001-7836(2013)01-0172-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3.01.066
2012-05-14
湛冰(1980-),女,湖南汨罗人,讲师,硕士,从事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