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3-09-06贺美娜袁平华王晓姣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

贺美娜,袁平华,王晓姣

(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南昌 330031)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已成为重要的时代特征。对频繁接触异域文化的语言学习者而言,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严子寒、李海潮指出:“跨文化交际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必然要求,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根本需要。”[1]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对“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等问题有一定了解。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定义

跨文化交际能力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人们早有认识。Lado提出要帮助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引起的学习困难[2]。王佐良先生曾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跨文化交际,接触另外一种思维方式。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出学生的口语水平在专业四级时“能在一般社交场合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音、语调自然,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言基本得体”;专业八级时“能就国内外重大问题与外宾进行流利而得体的交际”。这除了强调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外,还强调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3]。此外,学生应能根据双方文化背景灵活调整自己的交际行为,使交际取得预期成果,并能处理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交际冲突[4]。可见我国已将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已把对该能力的培养放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一种交际能力,以交际为目的,文化为载体。交际,通常指二人及二人以上通过语言、行为等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意见、情感、信息的过程。Lusting和Koester指出,交际(communicate)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ommonis一词,意为“共同”、“共享”。跨文化交际过程即为一种传送和解释信息,获取共享意义的过程,这必然要求具备一定跨文化交际技能[5]。在本研究中,文化知识主要指狭义的文化,是精神、意识层面的东西,包括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知识。此外,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涉及交际意识,即交际参与者的内部心理状态,参与交际的倾向、意愿。因此,本研究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跨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三方面[6]。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应该具备一定的异域文化知识,能够有技巧地、恰当地、有意识地在不同文化间进行有意义的交际。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即测试其跨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技能和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调查,分析其实际水平及影响因素,并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给英语教学提出可行性意见。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的对象为国内某高校英语专业大三140名学生,年龄在21~23岁之间,大多为女性。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完成了大学英语精读、英语专业写作、英美国家概况等英语专业课程,并正学习高级英语等专业课程,选修了第二外语,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功底和跨文化知识。

(三)研究工具

研究者调研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文献,参考国内外学者指出的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问题,设计了此问卷。问卷共33题,包括交际知识、交际技能及交际意识三个方面内容。第一部分交际知识15题(15分),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每题1分,由题干和四个选项组成;第二部分为交际技能12题(60分),采用单向选择的形式,每题5分,由题干和五个选项组成;第三部分为交际意识6题(30分),每题5分,采用5分制Likert量表格式,即1分=完全不同意,2分=部分不同意,3分=一般,4分=部分同意,5分=完全同意,全卷总分105分。本问卷预测时的内部信度为0.788,表明该问卷量表是可接受的。

(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本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分六次在六个班的大三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堂上进行问卷调查,每次测试时间为30分钟。问卷数据整理后,根据数据显示的情况对受试者进行相应的抽样访谈,访谈主要在课后进行,每次时间为10分钟,所有数据收集历时一个月。数据收集齐全后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19.0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得出相关结果。经检验本次测试的内部信度一致性达到0.765,表明测试结果可靠。

四、结果与讨论

(一)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知识

语言习得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文化习得的过程[7]。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是在学习一种新文化。了解跨文化知识有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单凭语法规则不能在实际交流中互相理解[8]。跨文化知识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部分,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否顺利开展。本研究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知识水平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知识水平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15道题中,有9种分值,全距为9,最高14分,有4位得者,占总人数2.9%;有1人得最低分5分,占总人数的0.7%;得分主要集中在10—12之间,占总人数的70%。可见,英语专业学生对异域文化有一定了解,这主要归功于本科前两年的学习中开设的相关文化课程,学生掌握了一些文化知识。但仍有学生相应的知识掌握不够,甚至严重欠缺。对低分学生访谈发现,主要原因是:第一,在学习相关的英语国家概况的课程时没有认真听讲,课后没有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拓展巩固;第二,学生本身排斥异域文化,难以接受他国文化、价值观。

(二)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能

有调查显示,有78%的毕业生和66%的用人单位认同大学毕业生应该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宽厚知识型”[9]。可见,具有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就业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而英语专业学生在具备一定跨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亟待提升的就是跨文化交际技能,具备跨文化交际技能,在各种跨文化交际场合将游刃有余,掌握主动权。表2为对英语专业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技能得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表2 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技能得分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表2可见,得分情况跨度达到23分之多,虽然平均值有42.76分,但最低分距离平均值还有10分以上。最高分达54分,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交际技能。图1为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技能部分得分情况作图分析结果。

从图1可见,得分主要集中于39—45分之间,41分最多。但从分值分布来看,高分者不多,大部分得分较低。访谈得知:得分偏低主要是因为英语专业课业负担重,要求硬性记忆的东西多,学生在这些方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少有时间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参加课外活动。实际经历少,知识面窄,跨文化交际时,没有共同语言,无话可说,十分被动。

缺乏特定的跨文化交际技能训练,无外语面试,外语演讲、竞赛等要求的一定交际技能、交际策略的实践经历,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技能[10]。此外,教学中仍然存在“一言堂”的方式,并未真正实现外语教学的多样化、交际化、应用化[11]。学生缺乏交际实践的机会。高分学生反映,他们经常可以接触到不同背景、思维方式的人。一些课外活动,如学生会、外语协会、英语角、旅行团等提供了广泛的交际圈,他们因此在实践中学习了一套交际本领。显而易见,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强调实战、锻炼和互动[12]。

(三)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是否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极为重要[13]。交际参与者参与交际的倾向、意愿的强弱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进程。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应以文化差异意识和世界意识为基础[14]。表3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得分情况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

表3 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从表3可知,大部分学生得分较高,达23分以上,甚至得满分。访谈结果显示,得高分的原因有:(1)父母文化程度高,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文化,经常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良好的环境;(2)个性开朗,敢于挑战新事物;(3)进行跨文化交际有利于丰富自己的见闻,扩大知识面,为今后就业做准备。但是也有些学生得分低,觉得没有必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接受另一种文化,并非一定要与持异域文化的人打交道。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强弱与学生的主观意愿、家庭背景、对未来的规划、个性品质等因素有关。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与英语专业的专业性质有关,该专业的学生接触了大量的西方国家的思想熏陶,对外来文化的接纳能力更强,愿意敞开心扉去接纳另一种文化。

(四)英语专业学生交际知识、交际技能、交际意识三者之间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涉及不同语言及文化背景之间的交际[15]。跨文化交际知识、跨文化交际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中的任何一个都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图2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间的三维关系图。

图2表明,学生在这三个方面得分不平衡。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及访谈结果,性格内向的学生跨文化知识得分高于其他学生,他们觉得文化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其跨文化交际能力[16]。只有在自身掌握了一定的跨文化知识之后,才能把握交际的主动权;性格开朗的学生交际技能得分高于其他学生,认为在跨文化交际实战中可以学到很多跨文化知识以及交际技巧,因而勇于去尝试;具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交际意识得分高于其他学生,他们认为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17]。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参与交际的意识明显增强。虽然大多数学生在其中一方面得分较高,但总体发展不协调,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整体较低。除了上述原因,导致三方面不平衡的原因还有诸如学习态度、受教育背景、环境等。

五、教学启示及结论

综上所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应从三方面着手:增加跨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技能、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这是循序渐进、互相作用、相互统一的三个层次[12]。

首先,增加学生跨文化知识,加深学生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在教学中,学校应增加相关的文化知识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减少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文化冲突现象的发生。引进目标语环境下培养的外籍教师来传授相关的文化知识,确保知识的合理性。美国教育学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曾说过:“采取只懂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的办法。”[18]因此,教师不应单纯地传播语言知识,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还应引导学生了解语言中蕴含的文化。让其明白,一定要结合文化来学习语言,且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其实就是为了跨文化交际。教师不拘泥于教材,创设多元化课堂气氛,可采用情景教学法,补充相关文化知识材料,有意识地增加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把语言知识融入到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去,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缺乏真实语言学习环境的情况下,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增加学生文化知识输入[19],紧密联系语言文化背景,让学生养成用目标语思考的习惯。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应不断学习,扩大知识面,提升对异域文化的接受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技能。据调查分析,由于个性,家庭及受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学校应组织一些课外文体活动,如职场大赛、辩论赛、交换生项目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促使其了解交际技能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以促进其交际能力的提升。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不同的交际场景,学习相应的交际技能。教师应因材施教,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学生更直观、更有成效的学习。此外,可通过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家庭及受教育背景等,以挖掘出导致其在这方面显得薄弱的深层原因。学生应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去体验各种异域文化,勇于挑战自我,培养自身的适应能力。

第三,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一定程度上,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20],因此要加大语言的运用力度。可抓住学生力求通过专业四、八级等考试的心理,在相关考试中提出明确要求,设置相应题目加以考查。为了通过考试,学生的动机就得到明显提高,其交际倾向就会明显增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交际意识增强有助于促使学生加强交际实践,在不断的实战中既可以学习交际技巧,也可以通过交际过程学习文化知识。

最后,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文化知识、交际技能、交际意识三方面同时推进,平衡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避免不平衡发展现象。英语专业的学习不应局限于语法知识,可以采用内容依托型教学法,把英语当作一种学习的工具,结合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如法律、政治、贸易、旅游等。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语言,学以致用。有主题的课堂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应广泛涉足其他专业的知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外语教学与实践关注的焦点[21]。鉴于当前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相对薄弱,要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要从学生自身着手,教师、学校相关部门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良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之,目前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比较薄弱。在今后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从跨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三个方面同时着手,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1]严子寒,李海潮.浅谈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的重要性[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7.

[2]Lado,Language testing[M].London:Longman,1961.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英语教学大纲[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王乃强.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创新能力——谈新《大纲》三、四、五、六部分[J].外语界,2001,(81):14 -18.

[5]Lusting& Koester,Intercultural Competence: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Second Edition New York: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1996.

[6]杨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价[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15.

[7]王斌华.“第二文化习得”理论与跨文化的外语教学观[J].山东外语教学,2006,(6).

[8]金小红.Free talk文化议题设计的三种技巧[J].考试周刊,2011,(54):129.

[9]北方课题组.关于外语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3,(3).

[10]刘薇.大学英语口语技能培养的几个突破[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10):132.

[11]乔爱云,杨梅.外语教学中语言学习方法与交际技能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8):156.

[12]谢小莉.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个层次[J].教学论坛,2010,(8):4.

[13]张玉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外语教学目的不可忽视的组成要素[J].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90.

[14]马生仓.论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2.

[15]吴英丽.试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16]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89:147.

[17]熊美华.跨越文化障碍 培养交际技能[J].中国成人教育,2006,(6):182.

[18]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19]刘丽.大学生英语文化学习情况实证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0,(4):133.

[20]姜玉琼.跨文化意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上旬),2011,(12):116.

[21]范施懿,姜海燕.浅谈大学生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学科教育,2011,(11):106.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