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2013-09-06董晓星袁培云
董晓星,袁培云
(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江苏扬州 225003)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一个群体,即“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留置家中或由其他代养人暂时抚养的儿童。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衡量儿童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突出地反映了其对自身的肯定状况以及对外界的适应与协调状况。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是其生存状况在心理上的表征,而且直接影响与制约着其发展的方向和成长的水平,从而决定其将来的人生价值,尤其是其社会价值的性质和大小。研究者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大多数研究者的研究成果针对的是城市儿童,对农村儿童的关注较少,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注的更少。在农村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中,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1]。因此,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现实热点。如若不然,不仅影响到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扬州市两所农村小学,每所学校选择四年级和五年级各一个班,以班级为抽样单位、年级为抽样层,随机抽取学生240人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15份,回收率89.58%。其中留守儿童105人,非留守儿童110人,男生118人,女生97人,平均年龄11.5 ±1.8 岁。
1.2 研究工具
1.2.1 自编关于人口学的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年级、年龄、性别、城乡、是否留守学生、父母外出的情况、父母外出时间长短和文化程度、照料者类别和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
1.2.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该量表是我国学者肖水源编制的。该量表共包括10个条目三个维度,10个条目在三个维度中的分布如下:客观支持3个条目、主观支持4个条目、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条目。主要测定社会客观的支持,主观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以及个体对支持的利用程度。该量表设计合理,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个维度可以解释总体方差的55.84%,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62—0.664,低于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表明量表结构效度较高。3个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724—0.835,表明量表内容效度较高。总量表及3个分量表的 a 系数分别为0.896、0.849、0.825、0.833,表明量表信度较高[2]。
1.2.3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由美国心理学家 E.V.Piers及 D.B.Harris于1969年编制,1974年修订的儿童自评量表。该量表主要用于评价儿童的自我意识,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PHCSS共有80道关于自我意识的问题,要求被试者判断每个问题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其中,37道题目为正向计分,43道题目为反向计分。PHCSS包括6个因子: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等。各个因子的题目有部分重合,而且有15道题目不属于任何一个因子。PHCSS采取正性计分,得分高表示该因子评价好,即无此类问题,如“行为”得分高表示该儿童行为适当,“焦虑”得分高表示该儿童情绪好、不焦虑,总分得分高则表示该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高。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半信度、Crobachα系数为0.695—0.858,项目与总分的一致性为0.078—0.467,除 3项外均达显著性水平。儿童自我意识量表适用于我国儿童自我意识的评估。
1.2.4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该量表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等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的,成为适用于我国中小学(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诊断的标准化量表。该测验共有100个项目,含有八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说谎量表)。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A)、对人焦虑(B)、孤独倾向(C)、自责倾向(D)、过敏倾向(E)、身体症状(F)、恐怖倾向(G)和冲动倾向(H),它们各个独立,有其自身的评分标准。效度量表是检验被试是否如实回答问题的。MHT全量表的折半信度系数r=0.91(p<0.01),说明该量表测题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重测信度系数在0.667—0.863(p <0.01)之间,证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中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系数为0.59;结构效度也较高:各内容量表同全量表的相关系数达到0.70以上,相关最低的也达到0.516;各内容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达到0.40,这说明各内容量表之间的区分效度尚好(周步成编订,《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科学通讯服务部》,1991)。
1.3 研究程序
在各学校中以班为单位对被试进行集体施测。主试统一指导语,一次性完成所有问题。所有的数据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的分析(见表1),由表1可知,农村留守儿童组在客观支持分上低于非留守儿童组,且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农村留守儿童组与非留守儿童组社会支持状况分析(M±SD)
2.2 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状况的分析(见表2),由表2可知,农村留守儿童组在智力与学校、合群分上低于非留守儿童组,且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农村留守儿童组与非留守儿童组自我意识状况分析(M±SD)
2.3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见表3),由表3可知,农村留守儿童组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分上高于非留守儿童组,且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农村留守儿童组与非留守儿童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M±SD)
3 讨论与建议
3.1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状况
社会客观支持是指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本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组的客观支持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组。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大于半年以上带来家庭结构的缺失,儿童缺乏与父母之间有效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社会客观支持减少。我们的研究与段玉香的研究[3]结果相似,即在客观支持项目上,非留守儿童显著大于留守儿童。支持的利用是影响留守儿童采用合理化、自责等不成熟型应付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尽管农村留守儿童组在支持总分上与非留守儿童组相比不呈现显著性差异,但是加强留守儿童对支持的利用是促进其积极应对的重要举措。以往的研究[4]显示,在压力存在的情况下,良好的社会支持一方面可以帮助个体解决当前面临的危机事件,使得压力可以得以解除和释放,从而保护个体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建议可以通过社会志愿者为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社会客观支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业困难,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对心理上出现偏差的儿童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以增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3.2 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状况
尹勤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六个分量表和总量表上的得分均低于非留守儿童,并且两者之间在焦虑、幸福、总分三项上评价差异较大[5]。邓远平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焦虑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幸福感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6]。杨晓华等研究认为留守儿童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幸福感等因子分以及总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7]。而我们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组在智力与学校、合群因子分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组。所以,我们建议学校及社会应转变角度,把留守儿童看作是与其他儿童一样的孩子,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留守儿童,不要轻易给留守儿童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应该充分发掘留守儿童内部的积极力量,要理解、尊重每一位留守儿童,仔细观察、倾听、接纳他们,允许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分析解决问题,尊重利用儿童内在的资源来引导孩子的改变,让留守儿童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帮助留守儿童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消除心理的不良因素,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3.3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乔良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总焦虑倾向上的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8]。我们的研究发现农村儿童组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分上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组。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儿童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分离的局面,导致了家庭系统的功能缺失。家庭功能缺失使得留守家庭的亲子情感联系被削弱,家庭的情感、教育和保护功能被弱化。梁静等[9]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进行研究,研究显示与父母联系的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父母外出情况、寄养方式(当前生活地点)、与父母联系方式和联系频率是影响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建议留守儿童的父母即使在外地,也应该强化外出务工父母在家庭抚养与教育中的责任意识。不要为了改善家庭生活状况而忽视了子女的教育。应通过电话、书信、网络等多种渠道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从而增加墙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性。沟通内容也应该涉及到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要关心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还可以主动问及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关心他在学业、交友、情感等方面是否遇到问题等。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应加强对儿童日常行为的管理,注意与儿童的沟通,从而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
4 结论
(1)农村留守儿童组在客观支持上低于非留守儿童组,且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1)。
(2)农村留守儿童组在智力与学校、合群因子上低于非留守儿童组,且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
(3)农村留守儿童组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上高于非留守儿童组,且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
:
[1]Mcloyd V.C.Socioeconomic disadvantage and child development[J].Am Psychol,1998,(53):185 - 204.
[2]刘继龙,李富业,连玉龙.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1):1.
[3]段玉香.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64-466.
[4]辛自强,池丽萍.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1,33(5):442-447.
[5]尹勤,刘越,高祖新,等.留守儿童自我意识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阜宁县为例[J].西北人口,2011,32(5):82.
[6]邓远平,林赞歌.流动人口家庭环境特点及其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9.
[7]杨晓华.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2):109.
[8]乔良,陈希宁,袁萍,等.某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6):3108.
[9]梁静,赵玉芳,谭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3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