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以黄山市为例

2013-09-06丁红梅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3年7期
关键词:黄山市旅游业耦合

丁红梅

(合肥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

一、引 言

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强劲,已成为最有活力的产业之一。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旅游产业的进一步提升产生了有力的推动。从现有旅游产业相关文献来看,学者们已经做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如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程、对经济的贡献以及旅游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等,这些均成为本研究重要的基础。但现有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具有典型旅游资源城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比较详细研究的不多,另外,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地分析一个地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相互协调发展变动过程的研究也极少。为弥补以上不足,本文试图选择有典型旅游资源的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模型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地分析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

本文的研究对象黄山市地处安徽省最南端,历史上属于徽州地区,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目前总人口152万,市内有非常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和非常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近十几年来,黄山市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在整个安徽省旅游业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黄山市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以旅游立市的城市,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描述和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理论与实证结合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对我国其他地区特别是跟黄山市具有相似性的地区,即未来主要以旅游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而且对国内有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内容方面也是很好的补充。

二、文献综述

当前在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内容上,国内外学者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分析旅游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贡献,Khan等和Lee与Kwon运用协整理论对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2];吴国新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旅游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有较大的推动作用[3];周志宏和周雨婷运用计量模型对我国省级旅游产业绩效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我国省级旅游经济的效率自2000年以来保持持续增长的结论[4];丁红梅分析了安徽旅游业发展对安徽经济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安徽旅游收入对经济影响显著,安徽的旅游收入和国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5]。其次,在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影响的研究中,Chi-OK Oh[6]通过协整分析及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韩国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具有单向的推动作用;雷平和施祖麟通过对44个国家与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经济发展与人均GDP的提高对出境旅游有促进作用的结论[7];朱如虎分析了福建省经济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撑力,认为整体支撑力不强,并且各地市之间差距较大[8]。第三,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方面进行了研究,如:生延超和钟志平以湖南省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14个市与地区的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除长沙市达到优质协调外,湖南省其他地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度还很低,有待进一步提高[9];姜嫣和马耀峰等对东部十省的旅游产业与经济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十省的耦合协调度等级进行了划分[10]。以上第一、第二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静态和单边的联系,而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欠缺。第三方面虽然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重点研究,但研究对象一般以省为单位,而实际上各省当中各市的旅游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省级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往往不能反映某些拥有典型旅游资源城市的实际状况。另外,当前大多是研究某一年或者是某一段时间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平均耦合水平,没有充分考虑时间序列,这不能很好地反映在不同时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发展变化状况。本文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改进,首先在研究区域上,选择了具有丰富旅游资源且旅游产业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主导性支撑产业的黄山市为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这也是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领域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其次,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4-2011年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实证分析,考虑了时间序列,从而更好地揭示两者动态关联的耦合发展规律。

三、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借鉴相关文献和资料,构造能够比较全面反映两个子系统发展成效和协同效应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的评价模型,以测度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

(一)耦合协调度模型

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各组成要素不断互动、相互影响的现象称为耦合,描述系统之间影响程度的即为耦合度。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多系统的耦合度模型[11]169为:

则两个系统的耦合度函数为:

式中:u1和u2分别为旅游产业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C2表示两个系统的耦合度[11]169。此模型能反映两系统之间的耦合状况,但存在缺陷,比如当两个系统各自的发展水平都较低时,其耦合协调度却同样可能较高,这显然与两个系统各自发展水平都较高时耦合度较高的结果所包含的具体含义是不同的。为此,可对上述模型进行修正[12],即:

其中:D表示耦合协调度,T表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综合协调指数,α、β为待定系数,虽然旅游产业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旅游业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唯一推动力,结合对10位专家的访谈结果,这里对α、β分别赋值0.6、0.4。

参考廖重斌的研究成果[13],反映旅游经济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的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

表1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二)数据来源和评价指标体系

1.数据来源。本文黄山市旅游产业数据和区域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2004-2011年《黄山市统计年鉴》及黄山市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评价指标体系。反映旅游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的指标繁多,根据科学性、相关性、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原则,采用理论分析法与专家咨询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设置。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分别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概念进行分析与界定;其次,先后对10位专家进行了访谈,并征询意见。综合以上两者分别构建了旅游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与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旅游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8个指标,分别为: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创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次、入境旅游人次、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数、星级宾馆数、旅行社数、A级景区数。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的指标为:GDP、第三产业产值、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城镇新增固定资产、邮电业务量、公路长度、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数、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3.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模型。要计量耦合度,需先测算出旅游经济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各自综合评价指数,该处利用线性加权法进行测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u1和u2分别为旅游产业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uij为第i个系统的第j个指标,是通过对原始指标的无量纲处理得到的,即:

公式中:xij为第i个系统的第j个原始指标,xjmax、xjmin表示 xij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4]88。为了尽可能避免主观因素带来的偏差,采用了比较客观的熵值赋权法[14]88来计算指标权重 wij。具体计算过程较复杂,此处省略,各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各指标权重

四、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结果分析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状况,得出的具体指标见表3。

(一)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从表3可以看出,2004-2011年黄山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发展状况总体良好。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来看,2004年黄山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最低,除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数以外,其他旅游产业指标均为历年最低,这主要是由于2003年“非典”对黄山市旅游发展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而在2011年,除星级宾馆数以外,其余指标都是历年最高,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也达到历年最高(0.965)。2008年以来,黄山市旅游产业指标均显著上升,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提升幅度明显,旅游产业发展业绩比较突出。从统计数字来看,黄山市旅游收入总量在2009年以前一直排在安徽省17个市的首位,2006-2011年,黄山市旅游总收入分别占安徽省旅游总收入的20.8%、19.4%、19.3%、19%、17.73%、13.27%。

表3 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

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积极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一,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国民收入的增加。根据蔡艳芬的实证计量,旅游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黄山市 GDP 增加1.09个[15]单位。可见,旅游发展对黄山市国民收入的增长有明显贡献。其次,旅游业的发展优化了相关产业结构。旅游消费的综合效应很强,可以拉动区域内相关行业如交通业、商业、工艺美术、航空业、通讯事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发展[9]24;同时,随着游客对旅游消费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也为优化相关行业结构及促进旅游商品的升级换代提供了内在动力。第三,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2011年黄山市入境旅游者达131.4万人次,外汇收入3.85亿美元,成为黄山市创汇的重要来源。第四,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旅游产业很多领域就业门槛较低,就业成本也不高,就业方式灵活,对不同类型的劳动力都有较大的需求;加之旅游产业发展还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的就业机会会更多。最后,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强了区域合作与交流。近年来,黄山市在积极地开展与省内外旅游城市(景区)的区域合作,着力打造“两山一湖”、“名山(黄山)、名湖(西湖)、名城(上海)”等国际黄金旅游线和“皖浙赣旅游金三角”[16],在市场共享、客源互送、品牌共建、人才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同时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引进了比较先进的技术、设备、人力、管理经验等,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图1 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

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来看,2011年黄山市的GDP、第三产业产值、城镇新增固定资产等8项指标均为2004年的2倍以上,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已达到5倍以上,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支撑条件。首先,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刺激了旅游消费,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方式,为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的完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十一五”期间,黄山市旅游项目总投资达728.12亿元[17],这其中除了外来资金外,黄山市也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第三,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的财政收入,使政府有能力在旅游业发展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有助于提升旅游业竞争力。黄山市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如2010年,黄山市扶持壮大15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开发影视影艺产品,推出百处最佳旅游摄影点,开展了“徽韵”、“黄梅唱黄山”等一批旅游定点演出,开发了“徽州六绝”旅游表演项目等,并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给予税收优惠等等。第四,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提升城市知名度,增加旅游吸引力。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形象,使城市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对旅游产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根据陈秀洁和代合治的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系数为0.759,说明区域经济状况越好,旅游产业就越发达[18]。

以上分析表明,黄山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各组成要素均处在良性的互动发展之中,旅游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区域经济发展也积极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

图1中的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黄山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两者的耦合变动趋势,可以发现,自2004-2011年,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水平逐年提升,而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也稳步提高。结合表3可以看出,自2004年以来黄山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状况分为两个阶段,即2004-2007年的失调阶段和2008-2011年的协调阶段。2006-2007年u1<u2,表明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其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小。该阶段,黄山市GDP环比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3.23%、14.4%和14.05%,区域经济发展较快,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该时期旅游业总收入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但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还未体现出来。2008年之后,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效应逐步增强,该阶段的u1>u2,表明旅游产业发展较快,区域经济发展滞后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该阶段黄山市旅游总收入的增速分别为27.73%、21.16%、18.43%、23.84%,增速虽然低于合肥、亳州等少数地市,但由于黄山市旅游总收入的绝对值一直较高,因此其旅游总收人的增长速度还是很快,这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表3和图1还可以看到,即使到了2011年,黄山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也只是达到了初级协调水平,这与安徽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情况相似。在刘定惠和杨永春的研究中,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中只有合肥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处于良好协调,其它地级市基本都处于失调或勉强协调[19]。这说明包括黄山市在内的安徽大多数地级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

五、结论、建议与展望

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从动态的角度对2004-2011年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1)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交互耦合关系确实存在,但从时间角度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作为两个子系统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不同。当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都很低时,两者处于失调状态,这说明此时两系统在无序状态下各自低水平发展,未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关系。而随着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两者的互动关系逐渐明显,从失调状态向协调方向发展,这体现出旅游产业——区域经济这个大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发展趋势。(2)当前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各自发展水平较高,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仍然偏低,这说明黄山市旅游产业的关联效应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支撑作用也有待加强。这一点对其它经济区域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不是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就高,关键是两系统的良性互动与正面促进,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需协调好两系统的耦合关系。(3)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富民,旅游能让人们生活变美好[20],也可以富财政以及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反之,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可以推动旅游产业的提升,两系统可以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对于黄山市这样工业不发达但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区域来说,积极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

目前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仅仅达到初级协调状态,未来5年,黄山市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应向中级协调发展,最好能达到良好协调。黄山市应采取多种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1)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运作相结合,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机制,进一步提升黄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在市场开发、产品促销、经营服务等方面,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21];而在促进个体、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推动黄山市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形成旅游产业集群[22],建立具有黄山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等方面,应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度高、发展带动力强等特点,推动以旅游业为核心和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并围绕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工业生产结构,从而促进黄山市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2)进一步加强区域旅游经济合作。黄山市虽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但要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必须继续加强与安徽省内其他城市及周边省市的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旅游城市联盟”。通过与周边省市合作,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和客源共享,从而带来黄山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也能促进安徽省旅游业的整体繁荣。(3)开发与保护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黄山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加强旅游开发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生态保护,既要重视旅游经济的发展,更要注重资源的节约与环境质量的提高。在工业发展的选择上,极力走生态之路,发展绿色工业,同时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带来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从而实现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仅仅对2004-2011年的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状况进行了纵向动态比较,时间跨度不够长,衡量指标上也不是很全面。同时,对模型的其他应用也并未进行深入的探讨,如基于时间序列的横向区域的比较,在考虑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持生态不断优化的前提下两系统如何耦合发展等,这也是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另外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应关注当前城市化进程对两个产业系统的影响,从而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机理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1]KHAN H,PHANG S,TOH R.The Multiplier Effect:SingaPore,Hospitality Industry[J].Comell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1995,36(1):64-69.

[2]LEE C,KWON K.Importance of Seeondary Impact of Tourism Reeeipts on the SouthKorean Economy[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5,34(2):50-54.

[3]吴国新.旅游产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03,3(4):238-241.

[4]周志宏,周雨婷.我国省级旅游产业绩效的对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12):139-141.

[5]丁红梅.论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对安徽经济的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30(5):57-61.

[6]CHI-OK OH.The Congtribu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o Economic Growth in the Korean Economy[J].Tourism Managemernt,2005,26(1):39-44.

[7]雷平,施祖麟.出境旅游、服务贸易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国际比较[J].旅游学刊,2008,23(7):28-33.

[8]朱如虎.福建省经济对旅游业的支撑力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09:35-41.

[9]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8):23-29.

[10]姜嫣,马耀峰,高楠,等.区域旅游产业与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以东部十省(市)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1):47-50.

[11]王兆峰,余含.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耦合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7):165-171.

[12]孙爱军,董增川,张小艳.中国城市经济与用水技术效率耦合协调度研究[J].资源科学,2008,30(3):446-453.

[13]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19(2):171-177.

[14]王永明,马耀峰.城市旅游经济与交通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1):86-90.

[15]蔡艳芬.旅游业对黄山市经济贡献的实证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10(9):65-67.

[16]吴江海.“南大门”能否“边缘隆起”[EB/OL](2010-05-10)[2012-12-27].http://www.newshs.com/html/201005/10/20100510173138.htm.

[17]黄山市旅游委员会.黄山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EB/OL].(2012-02-24)[2012-10-23].http://zw.huangshan.gov.cn/Index/TitleView.aspx?ClassCode=0801&UnitCode=JA037&Id=130562.

[18]陈秀洁,代合治.中国省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因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8(4):96-98.

[19]刘定惠,杨永春.安徽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J].特区经济,2011(6):188-190.

[20]粟路军.旅游让生活更美好?[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2(6):38-47.

[21]邵琪伟.发展旅游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一翼[J].现代企业,2009(9):12-13.

[22]卞显红,金霞.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为例[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4):65-71.

猜你喜欢

黄山市旅游业耦合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黄山市屯溪区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黄山市养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智能制造和产业互联网”研讨会在安徽黄山市召开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求解奇异摄动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