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颜辉与商喜

2013-09-05吕猛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10期
关键词:寒山画作画家

吕猛

翻阅中国近代以来的中国美术史的著作,大多是用大师和经典作品充斥起来的,一些“二流”或较之主流艺术趣味以外的画家,如宗教画家、院体画家,往往被遗忘,或蜻蜓点水般地一带而过,将“丰富的中国美术史”精英化。宋末元初的宗教画家颜辉与明代宫廷画家商喜便是被近现代时期的“中国美术史”所淡忘的两位画家。

一、古典文献中的颜辉、商喜

古典文献中的颜辉、商喜,主要考据宋末至清中期画史画论中关于颜辉、商喜的一些记载,粗略引用,主要分析颜辉、商喜二人在这一时期的评价及影响,并考辨解答“商喜是否承颜辉之风”的疑问。

元庄肃《画继补遗》卷下:“颜辉,字秋月,庐陵人。宋末时,能画山水、人物、鬼神。士大夫皆敬爱之。”①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五记载:“颜辉,字秋月,江山人,善画释道人物。”②由以上两则文献可断定:颜辉,字秋月,善画释道人物,且“士大夫皆敬爱之”。另据,清王毓贤《绘事备考》卷七③、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彚考》卷三十二④、《秘殿珠林》卷十⑤等文献中,对颜辉作品的著录也印证了其擅长的题材。关于颜辉的籍贯有庐陵人与江山人两说,近藤秀实的研究论文 《论颜辉——魂魄游离的世界》⑥中,已做过详细考证,可参见其文,本文不再考究。

古典文献中还有一些关于颜辉画作的诗文,释大䜣《蒲宣集》之《颜辉〈耕牧渔樵图〉》、柳贯《柳待制文集》之《为蒋英仲作颜辉画〈青山夜行图〉歌》、释惟则《天如惟则禅师语录》、戴良《九员山房集》之《〈百猿图〉记》、解缙《解学士全集》之《太和普阁寺壁颜辉画》、胡俨《颐庵文选》之《颜辉〈胡人出猎图〉》、程敏政《篁墩集》之〈题盛舜臣所藏颜秋月〈钟馗出游图〉》等等。⑥从以上诗文的作者看,可以分为两类,一为高僧禅师,如释大䜣、释惟则等人;二为明代的士大夫,戴良、解缙、胡俨、程敏政等。以上皆为颜辉的画作赋诗,可以推断,在这些明代的士大夫或高僧禅师眼里,颜辉的画值得称道,更说明颜辉在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力。另据,明李开先的《中麓画品》载:“李福智其原出于颜辉。”⑦《画史会要》中云,李福智为明代画家,善释道人物,仅此一点,可知颜辉在明代的画坛的余影。

同为明代的画家,商喜在明代画坛又得到怎样的评价?商喜是否也承颜辉之风?

明韩昂《图绘宝鉴续编》记载:“商喜,字惟吉。善山水、人物,超出众类,际遇累朝,士林多重之。”⑧清代徐沁《明画录》卷二载:“商喜……宣德中徵,入画院授锦衣卫指挥。”⑨明代虽没有像宋代严格的画院制度,但统治者仍恩宠着一批画家在宫廷内,并授予一定的官职,锦衣卫指挥便是其中一职,这说明商喜在当时的艺术水平得到统治者的肯定,非等闲之辈。此外,“如商喜、李在、周东村、仇十洲山水、人物之妙,上轶宋人刘范诸辈”⑩、“商喜、石锐为一等”⑧等的褒奖,佐证了商喜的丹青之作在当时的艺术水准。

清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五云:“商喜,山水、人物、花木、翎毛,全摹宋人笔意,无不臻妙,超出众类,故明初士林之所首重也”⑾、“无不臻妙,超出众类,故明初士林之所首重也”的记载再次印证上文的分析,表明明初士大夫对商喜画作的垂青。那“全摹宋人笔意”,可否这一断定,商喜受到颜辉的影响,从文献上不易推断,但有其存在的可能,因为,在题材创作的选取上,可谓“前呼后应”。文献记载颜辉擅长释道人物,且有画作载于史、流于世,无需多言。画史画论虽没有明确商喜擅长释道人物,但从留存于世的画作,如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四仙拱寿图》和清书画著录《秘殿珠林》卷十记载的《罗汉渡海图》,⑿可以肯定商喜存在宗教题材的创作。

二、《寒山拾得图》与《四仙拱寿图》比较分析

承上文谈到的商喜对颜辉艺术的借鉴的可能性,下文将以二人的两幅作品——《寒山拾得图》(图一)与《四仙拱寿图》(图二),作进一步的考辨。

图一 寒山拾得图 (元)颜辉(传)绢本水墨淡设色各127.8×41.7厘米 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图二 《四仙拱寿图》(明)商喜 绢本设色 98.3×143.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寒山拾得图》传为颜辉的作品,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作品刻画了历史上两位著名僧人(寒山、拾得),皆为唐朝贞观年间人,相传是住在天台山国清寺,师事于丰干禅师的唐代传奇性人物。二人佛法高妙,更兼诗才横溢,佛门弟子认为他们分别是文殊、普贤菩萨转世。描绘寒山、拾得的画作,自宋代以来就一直在禅僧间广受喜爱。

寒山和拾得踪迹怪异,其典型形象总是满面春风,拍掌而笑。但在颜辉《寒山拾得图》中的变现却是在幽暗中破颜大笑——开口至耳,白森森的牙齿外露,令人毛骨悚然。据周怡在其文《寒山拾得“笑”的造型及其文化内涵的嬗变》中的阐释,其寒山拾得的“笑”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这种笑的表现绝非是画家的个人风格所致,也不仅是某种时尚的突发性流行,追根求源,它应该源于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痴狂的理解。”⒀100文章论述痴狂在中国文化早期中的寓意,即当做是一种智慧的表现。痴狂具体到画面中,便有了南宋至元时期寒山舍得“笑”的现形——“代表文人的隐逸文化,运用狂笑的极端造型表达中国儒道文化中狂人通道的观念。”⒀99颜辉的《寒山拾得图》那种肆无忌惮的笑,在这一语境下,就可以得到较深入的理解。当然,其中也杂糅着文人个体情感的适度寄托。

在画法上,头部的刻画为细致的工笔描绘,特别是头发细笔勾勒,繁而不乱;但大部分采用水墨粗笔,用笔劲健豪放;在服饰的处理上,粗笔勾染,笔法粗犷,有梁楷遗法。笔法粗厚,勾勒粗细咸宜,起伏有致,渲染精到。以水墨烘晕,使画面衬托出阴暗凹凸,富立体感,有“笔法奇绝,八面生意”之称。

《四仙拱寿图》同为宗教题材的画作,是明代宫廷画家商喜所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四位仙人凌波渡海,拱望寿星南极仙翁驾鹤淩空,四仙欢呼雀跃。其中趺坐在三脚蟾蜍上,似为全真教五祖之一的刘海蟾;脚踏拐杖、身系葫芦者为李铁拐;另外二人,一足踏竹帚,一足踏蕉叶,似为狂颠禅僧寒山、拾得。此画在艺术表现上极为成功,人物的外貌及气质各异,个性鲜明,加上画法工致,笔法劲健,法度严谨。

纵观《四仙拱寿图》中的人物,颜辉均有过精彩的描绘,从现存传颜辉的作品中可以与之印证。除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寒山拾得图》,即本文提到的寒山、拾得外,刘海蟾与李铁拐的刻画,见于现藏日本知恩寺的《蛤蟆仙人图》和《铁拐仙人图》组画。与颜辉不同的是,商喜的人物刻画缺少了莫测的神秘感和浓厚的宗教气息,更多呈现出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世俗性,这也应和了周怡的研究,经过明清对寒山拾得文化内涵的改造时期,不再承载“儒道文化中‘狂人通道’的观念”,而转向“遵循礼乐文化的传统”的思想追求。因文化内涵的转变,其外在形象也由狂笑变微笑,呈现为面容清秀体态飘逸的文人儒雅姿态。⒀101这也是同为宗教题材的《四仙拱寿图》,为什么少了神秘莫测之感,多了雅俗共赏之悦的原因。

以上是在题材上可能存在的借鉴,下文将进一步分析,二者在画法上存在汲取的可能。在艺术表现上,《四仙拱寿图》中的人物汲取《寒山拾得图》中诸多表现手法。如,头部工笔描绘,刻画细致且面部形态如同摹写于《寒山拾得图》中的人物;如商画中踏蕉叶上的人物,发髻分两组、两眼似弯月、特别是画中笑的刻画——大嘴咧至腮、牙齿外露的造型,与颜画僧人的刻画如出一辙。再如,直观两幅画作可知,画中的人物服饰相同上——都着身腰、下摆、袖口都很宽阔的僧袍。在服饰的表现上,二者均采用粗笔勾勒渲染而成,且衣褶的处理粗笔顿挫有力。这些无不说明,《四仙拱寿图》与《寒山拾得图》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

三、余论

通过以上对文献的解读和作品的风格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宋末元初至明在宗教绘画的发展历程上,存在着艺术传承。颜辉、商喜在当时的影响,也绝非像我们当下所认知的这样简单,只有不断梳理古典文献和分析现存作品,才能无限接近史实,还原完整的美术发展。这也正是本文的写作目的,丰富对“二流”或较之主流艺术趣味以外画家的认知,为近现代以来撰著的中国美术史“去精英化”。诚如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对中国思想史的书写认知那样:“直截了当地说就是,过去的思想史只是思想家的思想史或经典的思想史,可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在人们生活的实际的世界中,还有一种近乎平均值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作为底色或基石而存在,这种一般的知识、思想与信仰真正地在人们判断、解释、处理面前世界中起着作用,因此,似乎在精英和经典的思想与普通的社会和生活之间,还有一个‘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而这个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延续,也构成一个思想的历史过程,因此它也应当在思想史的视野中。”⒁中国美术史又何况不是如此。我们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充裕我们本应“丰富的中国美术史”。如此重要、有影响的颜辉、商喜们,在近现代的中国美术史的撰著中被淡忘,实乃是件憾事。

注释

① (元)庄肃.画继补遗·卷下·颜辉[M].清乾隆刻本.

②(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五·颜辉[M].元至正刻本.

③ 《大梵天王像》一、《十大弟子像》一、《五祖授衣图》一、《淮南拔宅图》一、《延寿真人像》一、《姑射神人图》一、《金刚经像》十.引自:(清)王毓贤.绘事备考·卷七·颜辉[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大梵天王像》、《十大弟子像》、《五祖授衣图》、《淮南拔宅图》、《延寿真人像》、《姑射神人图》、《金刚经像》十.引自:(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彚考?卷三十二·颜辉[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罗汉图》一卷.引自:秘殿珠林·卷十·乾清宫·名人画[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日)近藤秀实.论颜辉——魂魄游离的世界[J].于濬涛,译.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2).

⑦(明)李开先.中麓画品之画品五[M].明抄本.

⑧ (明)韩昂.图绘宝鉴续编·商喜[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

⑨ (清)徐沁.明画录·卷二·山水·商喜[M].清读画斋丛书本.

⑩ (明)高濂.遵生八笺·卷十五·画家鉴赏真伪杂说[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

⑾(清)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五·商喜[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

⑿ (清)张照,等.秘殿珠林·卷十·释氏图卷[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

⒀ 周怡.寒山拾得“笑”的造型及其文化内涵的嬗变[M].理论学刊,2008(4).

⒁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3.

猜你喜欢

寒山画作画家
寒山化育一身诗
酷炫小画家
Poet’s Peak
当代美国文学中的寒山与寒山诗
书法作品欣赏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