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民族村寨“防火墙” 保一方百姓平安
2013-09-05◎
◎
连片的木结构房屋依山而建,沿坡群居,鳞次栉比,独特的村落民居,生动勾画出桂西北三江、融水、龙胜等地少数民族村寨诗意般的田园画境。但千百年来,在这秀丽的风光背后,却隐藏着“火烧连营”的巨大隐患。
统计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因火灾频发,桂西北少数民族村寨年均返贫人数达3000多人。
2008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实施全区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严世明说:“截至2011年底,村寨防火改造四年累计完成投资9.54亿元,共惠及20.1万户约90万群众。”
民族村寨筑起“防火墙”
“有了清洁、卫生的厨房,今后用火安全就有保障了!”家住三江县林溪乡冠洞村冠小屯的石德良,看到原本黑暗狭小的木结构厨房改建成亮堂宽敞的混凝土砖瓦厨房,心里终于踏实了起来,“过去总担心寨火,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现在可以睡上安稳觉了”。
广西通过实施电改、灶改、水改和寨改等“四改”工程,着力解决村寨用火用电隐患严重、无消防水源、无消防设施、无防火分隔等问题,防火消防条件明显改善,有效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大大增强了百姓的“安全感” 和“幸福感”。
“大火仅在35分钟后被扑灭,只烧毁、破拆8栋房屋,没有人伤亡”,谈起2011年1月31日的那场大火,融水苗族自治县洞头乡寨顺屯的群众只是虚惊一场,“要是在以前,这次火灾至少造成上百户人家被烧毁,甚至会危及生命”。寨顺屯共525户人家,是洞头乡人口最密集的村寨,木屋密集连片,火灾隐患突出。
寨改:村寨内新开辟的消防通道
水改:村寨里修建的消防水池
“村寨没有被大火吞噬,多亏有了防火通道”,当地干部介绍,2009年8月,寨顺屯已投入168.5万元实施防火改造,开辟了2条长160米的防火通道,建起2个100立方米的高位水池,并铺设了消防管网,使得村寨的抗御火灾能力大幅提高。
“防火改造,为我们筑起了一堵坚固的‘防火墙’!”群众高兴地说。据统计,目前桂西北三江、融水、龙胜等地完成防火改造“四改”项目的村寨,火灾发生率同比下降了50%。
群众钱袋子鼓起来
村寨防火改造,不仅减少了村寨的火灾隐患,还给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以前,村里都是山路、泥巴路,收了庄稼得一步一步地挑,如今,平坦的消防通道和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农产品还能运到县城里去卖!”融水县安太乡林洞村培正屯的吴敬英说,她打算扩大茶叶、八角树和杉木的种植,拓宽经济收入渠道。
融水镇长赖苗寨凭借秀美的风光和独特的民俗,坚持村寨防火改造、新农村建设、民俗生态旅游三位一体建设,成为贝江AAAA级景区的重要景点,随着游客的日益增多,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灶改:改造后的砖砌火塘
电改:农户屋内创新铺设的电线
“村寨防火改造要注重村寨绿化和环境建设,合理配套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挖掘、保护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农村产业,增强农村造血功能,激活自我发展能力,帮助群众挖掉‘穷根’,充实钱袋子。”严世明如是说。
运用图像采集法收集数据并计算,运用MATLAB以及最小二乘法拟合处理数据,将实际中的不规则曲线用二次或者三次多项式来代替.使数据更加容易进行后期处理与加工使用.根据得到的臀部运动曲线进行机构设计,运用多个位置的函数关系得出液压杆的长度与时间的关系,实现装置的控制.最终对产品进行具体设计,使其完整.
在三江县独峒乡高定村,壮观的鼓楼群和吊脚楼,在大山中散发着醇厚的民族文化气息。防火改造中,当地政府把该村列为民族特色重点保护村寨,结合寨改拆迁,建设村屯公路、绿化带、露天水池等农村基础设施,既保护好民族特色,又完善村屯配套功能。
如今改造后的高定村,笔直的防火通道穿插其间,若干个小寨错落分布,整洁的水泥路与古朴的石板路纵横交错,吊脚木楼与雅致的砖楼相邻相伴相映生辉,消防安全条件全面改善,村寨的品位明显提升,游客也日渐多了起来。村民老吴搬出防火线后,在政府的帮助下又建起了一座漂亮的吊脚木楼。凭借村里优美的人居环境,他打算把新楼房改成农家旅馆,专门接待外来游客。
呼吁长效管理和扩大改造范围
绑水带、接水管、用水枪……8名壮小伙,个个动作麻利,娴熟的自防自救技能丝毫不比专业消防人员逊色。
这是培科屯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义务消防队。像这样的义务消防队,目前融水县已有477支共7155名队员。政府还投入2079.22万元为各乡镇和村屯配备了一批消防器材。同时,通过分片、分期或轮训的方式,对乡镇和村屯的器材管理人员、消防安全检查员和义务消防队员等进行培训。
培科屯不但组建起消防队,还在政府的支持下,装置了一个先进的火灾预警报警系统。屯长何昌强说,他们在村屯的制高点、中部装了4个警铃,一旦发生火险,村民可以用石头砸碎报警器,火险信息便通过报警系统同时传送到屯里的消防队员,村干部和乡、县、市领导的手机里。
为加强后续管理,融水县从体制、制度层面强化防火改造的规范化和长效化。率先在全国成立了村寨防火工作管理局,乡、村也相应成立消防安全领导机构。村村寨寨组建起义务消防队,同时设立消防专干、消防安全责任人、巡寨喊寨员、安全检查员、器材设施保管(养)员等岗位。制定出台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落实村规民约。实行县、乡、村三级责任制,定期开展隐患检查及工作落实的考评工作。
“目前村寨防火改造缺乏长效机制,部分50户以下连片木结构房屋的村寨没有开展防火改造。”严世明表示,“下一步,将开展村寨防火改造后续工作,加强防火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巩固‘四改’成果,提升村寨防火能力和水平。2013年,自治区将三江县村寨防火改造二期工程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让更多群众从中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