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别茅草房 过上新生活
2013-09-05◎
◎
融水县安陲乡吉兴屯茅草树皮房改造后新貌
“一遇雨天,就到处透风漏水,呼呼啦啦左右摇摆,感觉房子随时会塌下来,实在不行就跑到邻居家住。”
“茅草房一般只能住上十年左右,破得不行了,就拆了重盖。这辈子,已经搬了5个茅草房了。”
在那坡县百都乡坡金村田房屯,79岁的黄秀英在诉说以前居住茅草房的情形时,仍感到后怕。老人有一个儿子,常年有病,几乎干不了重活,住上新楼房,成了一家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搬进新楼房,不用再过担惊受怕的日子了!”
广西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2009—2011年3年间,广西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投入近3亿元,改造茅草房4.93万户。但到2011年底,在一些县(市、区)的边远地区、高寒山区和大石山区,仍有约2.5万户贫困群众居住在简陋破旧的茅草房里。
2012年,广西把消除农村茅草房纳入新一轮扶贫开发计划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以攻坚战的形式,用约半年时间消除现存的约2.5万户农村茅草房。
得益于这场攻坚战,黄秀英5月份搬进了60平方米的新房。房子建在公路边,两房一厅,装有铝合金窗,十分敞亮。黄秀英老人激动地说:“过去住山上,电不通,饮水难,住不安心,如今不仅通了电,接了水,电视也能收看了!”
那坡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农生亮说,那坡县2012年茅草房改造任务为111户,如今像黄秀英这样居住在茅草房的特困户,已经全部搬进新居。“这些群众经济拮据,居住得偏远,改造成本非常高。那坡县在中央、自治区、市、县四级财政每户补助3万元的基础上,再增加每户1.5万元。同时由政府组织施工队伍,以拆除重建的形式,对茅草房改造进行统一设计、施工和管理,确保群众住上安全舒适的新房。”
“把茅草房改造全部纳入2012 年国家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吴伟权说,茅草房改造的建设资金,由中央、自治区、市、县四级财政全额补助,根据拆除重建、结构加固及茅草(树皮)改瓦等建设方式,分别给予户均3万元、1.5万元和0.8万元的补助,全面解决居住在茅草房中的贫困群众的安全住房需求。
茅草房改造关键要与发展农村产业、扶贫开发紧密结合。为此,广西把茅草房改造户的产业帮扶问题纳入新一轮扶贫行动计划,着力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尽快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
走进田东县祥周镇局丰新村,只见一排排房子规划合理,水、电、路、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2012年4月住上新居的覃益平,对过去居住茅草房的生活感慨万分:房子仅用一根根树棍捆绑支架在山坡上,风雨一来,就担心散架,特别害怕山上的石头会滚落下来。“有一次,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山顶滚落,就砸在离房子约8米的地方。”
老覃过去居住在祥周镇陇造村陇弄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畜饮水全靠雨水补给。到了雨季,山上有危石隐患,山下遭内涝灾害,生产生活十分不便。“由于住得偏远,出来买一斤肉回去,回到家都发臭了。”
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政府以安置移民的方式,把布兵、驮仙、民安、陇造、均宁、模范等6个大石山区行政村的35户茅草房改造户集中搬进了局丰新村。同时,还引导移民在原住地发展苏木等种植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促进农民增收,让大石山区的困难群众搬得出、住得下、过得好。
“过去住山上,交通不便,主要种玉米等作物,每个月收入不到1000元;如今公路就在家门口,附近还有耳机厂、砖厂和采石场,农闲时就到附近的工厂打工,一个月有超过2000元的收入。”搬进局丰新村后,覃益平的生活可谓翻天覆地。
截至5月31日,中央、自治区、市、县四级财政共落实茅草房改造补助资金6.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9亿元,竣工2.4457万户,提前一个月完成了改造任务,10多万困难群众喜迁新居。自此,广西告别了茅草房时代。
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充分肯定广西全面消除农村茅草房的成绩,并就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百色市右江区大楞乡弄祖屯改造旧貌
搬进新房后,黄秀英老人感慨:如今不仅通了电,接了水,电视也能收看了
百色市右江区大楞乡弄祖屯改造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