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沙市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总体布局研究

2013-09-04湖南省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长沙县观光布局

■ 文/湖南省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 刘 军 刘 贝

根据长沙创意休闲农业资源分布情况、农业产业布局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结合长沙市创意休闲农业发展评价结果,本研究将长沙创意休闲农业的总体布局归纳为“一线”、“两片”、“三带”、“四组团”、“五基地”,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把长沙市的创意休闲农业先串珠成链,再扩大成面,最后以策略联盟方式构成创意休闲农业园区。

1 一 线

1.1 雷锋镇—花明楼红色旅游创意观光休闲度假线

1.1.1 区域布局与基础条件 该区域主要布局在长沙境内的宁乡灰汤、偕乐桥、资福、南田坪、东湖塘、花明楼以及望城区的莲花、雷锋等乡镇。长沙向来有“革命圣城”之称,目前共有93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伟人足迹26处,名人故居22处,工农革命热土26处,革命烈士纪念地19处;长沙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尤以宁乡县、望城区为最;长沙红色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品质整体较高,其中刘少奇故居纪念馆、杨开慧故居纪念馆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是中国“红色之旅”的重要线路。长沙大多数红色旅游资源集中在市区,交通便捷,其他相对较远的资源也都分布在长沙“一小时经济圈”内。如宁乡花明楼炭子冲休闲农庄、望城百果园等创意休闲农业企业都是以境内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创意观光休闲农业的代表。

1.1.2 发展思路 一是利用不可复制的红色旅游资源,发展以红色乡村旅游、红色洗礼与革命教育、红色文化、红色农业创意休闲产品制作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创意休闲产业;二是依托红色旅游圣地,围绕特色风味产品大力发展以参与体验、产品创新与设计、产品展示与交易、产品文化展示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意休闲农业;三是依托红色旅游圣地,围绕农业产业基地发展农事参与体验、规模化与标准化种养加技术示范与推广、农业产业田园自然景观休闲观光、农业科普与教育培训等主要内容的创意休闲农业。

2 两 片

2.1 关山村—光明村新农村创意休闲观光片

2.1.1 区域布局与基础条件 该区域主要布局在宁乡县金洲镇关山村、望城区白箬铺镇光明村及周边村镇。目前,全长沙市已创建各级文明村镇358个,其中市级文明村镇33个,省级文明村镇13个,受到中央文明委表彰的全国文明村镇4个和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8个;3个县城(区)均为省级文明县城。全市先后建设的小康示范村、生态文明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一般都是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比较好的村镇。关山村和光明村现为省、市两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区域内交通便利,紧临长常高速、长石铁路和金洲大道。如望城区银杏山庄、滴翠山庄、锦绣生态农庄等创意休闲农业企业依托新农村建设,发展较好。

2.1.2 发展思路 依托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打造“生态村镇”,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农业产业资源、文化资源,建设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现代化农村气息、生态与环保相融、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农村创意休闲观光片。

2.2 开福区—长沙县北部现代农业创意示范体验片

2.2.1 区域布局与基础条件 该区域主要布局在长沙市开福区及长沙县北部的黄花、春华、果园、安沙、北山、青山镇、路口、高桥、金井、双江、福临、白沙、开慧等乡镇。该区域内现代农业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了优质葡萄、良种苗木培植、高效渔业、垂钓休闲及农村能源工程等五大创意观光示范区。区域内拥有完善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为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硬件基础条件,如湘江一桥、二桥和长石铁路桥飞架湘江两岸,霞凝深水港码头通江达海,京广铁路、京珠高速贯穿南北,长石铁路横卧东西,319国道、长湘公路、芙蓉北路、青竹湖大道与一、二、三环线纵横相连,长永高速、四方大道直通黄花国际机场,构成一幅四通八达的经纬图轴。长沙县始终坚持“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发展思路,以“南工北农”发展战略在长沙县北部12个乡镇打造了一个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如建设现代农业科技与管理创新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超级杂交稻基地“两大基地”;有机茶、绿色有机蔬菜以及鲜食和酿酒葡萄“四大现代设施农业精品园”;超级杂交稻、有机茶、绿色蔬菜食用菌、特色瓜果、生态养殖、现代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六大产业优势区”及“百个现代农庄”。长沙县石龙山庄、新江现代农业生态园、九道湾生态休闲农庄、辰午山庄等是该片创意休闲农业企业的典型代表。

2.2.2 发展思路 依托省会城市强大的辐射带动功能和国际国内领先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全力打造特色和精品现代农业创意示范体验片。一是合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营造优美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设高标准、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基地,集中展示现代农业高科技成果;二是通过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提高产业集中程度和挖掘深度,拓宽广度,打造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群体,加快向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商贸物流、服务业等二、三产业领域延伸。

3 三 带

3.1 湘江都市型—历史文化创意休闲度假观光带

3.1.1 区域布局与基础条件 该区域主要布局在乔口、东城、铜官、丁字、新港、开福区、岳麓区、天心区、坪塘镇等乡镇(区),围绕湘江延伸。湘江是长沙的母亲河,是孕育湖湘文明的生命之河。湘江流域是长沙人口最稠密、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社会文化最发达的区域,也是最重要的经济带。近代以来,湘江一直是连通两湖与两广的重要交通运输线,成为湖南经济主动脉,培育了一批璀璨夺目的产业和产业集群,成为湖南当之无愧的“经济发展标杆”。湘江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湖南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湘江流域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感与现代感并存。人们充分利用该流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环境,大力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如润泉山庄、湘楚和道源等。

3.1.2 发展思路 以湘江流域为重点,依托湘江两岸秀丽风光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其打造成融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引领时尚潮流的湘江都市型—历史文化创意休闲度假观光带,成之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把湘江建成东方的莱茵河。一是充分融合省会城市丰富的创意休闲农业资源,大力发展以都市型为主的创意休闲农业产业;二是充分挖掘沿岸历史文化资源,以“岳麓书院”为核心,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休闲游、洲岛休闲游、城镇滨水风貌游以及郊野山水生态游等。

3.2 浏阳河民俗文化—生态休闲创意体验带

3.2.1 区域布局与基础条件 该区域主要布局在包括开福区、东岸、黎托、黄兴、柏加、镇头、普迹、枨冲、浏阳市、高坪、古港、永和、官渡、达浒、大围山、白沙等浏阳河主要流经的乡镇,伴浏阳展开。浏阳河干流长234.5公里,大小支流99条,流域总面积477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40.36%。浏阳河流域上游区年降水量达2247毫米,年径流量37.25亿立方米,人均和耕地平均水资源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浏阳河流域植被丰富,自然环境优势明显。区域内文化资源丰富,如古色古香的文庙、奎文阁、“佛教四大祖庭”、杨花九龙寺,谭嗣同故居、文家市秋收起义会师旧址纪念馆、中和胡耀邦故居、北盛仓王震故居等。一条名河,一位伟人,一首名歌赋予了浏阳丰富的品牌文化内涵。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源远流长的人文资源赋予了该区域创意休闲农业发展的条件。如浏阳市的古风山庄、福悦山庄等就是以发展民俗文化与生态休闲为主的创意休闲农业企业。

3.2.2 发展思路 以浏阳河流域为重点,以继承和发扬浏阳客家文化,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等为基本发展方向。一是围绕浏阳河民俗文化,发展以红色名人文化为亮点、以客家民俗文化为特点的创意休闲农业;二是发展以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水乡文化、环保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意休闲农业。

3.3 沩水河宗教文化—生态湿地创意休闲观光带

3.3.1 区域布局与基础条件 该区域主要布局在包括高塘岭、乌山、双江口、城郊、历经铺、白马桥、回龙铺、大成桥、双凫铺、老粮仓等沩水河流经的乡镇,以沩水河和核心。沩水河(沩水),即沩江、沩河,古名“玉潭江”,湘江下游西侧一级支流,位于长沙市境内,发源于沩山。分南北两源,南源出扶王山西麓大托里,北源出灯窝塞北麓大沙坪,两源于黄材水库汇合。河流自西从宁乡县向东流经望城区,于新康乡与高塘岭镇交界处团山湖与八曲河汇合后入湘江。沩水河流域蕴藏发达的古代文明,上游有炭河里、寨子山、月亮山等遗址。区域内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为创意休闲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3.3.2 发展思路 以宁乡沩水河宗教文化为发展重点,依托宁乡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以沩山密印寺的“佛文化节”为契机,深度挖掘佛文化的精髓,寻求宗教文化与农村农业产业、创意休闲农业的结合点,发展以宗教文化和湿地文化、生态湿地休闲观光、参与体验等为主题的创意休闲农业。

4 四组团

4.1 大围山科普考察—康体养生创意休闲组团

4.1.1 区域布局与基础条件 该区域主要布局在浏阳市的大围山及周边的达浒、张坊、白沙等乡镇。大围山又名首裨山,位于湘赣交界处,西距浏阳城50公里,东临江西铜鼓,南接万载,北靠平江。大围山因其“岗峦围绕,盘踞四县,乃名大围”,现已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开发区。该组团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原始次生林和人工林浑然一体,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植物种类有23个群系、3000多种,已被列入国家一、二类保护树种有17种。已发现野生动物60余种,已被列入国家一、二类保护珍稀动物达14种;森林中生活的彩蝶达1200多种,堪称“天然动植物博物馆”。如浏阳市的金溪农庄就是依托大围山独特的自然风貌逐步发展起来的。

4.1.2 发展思路 以浏阳大围山为重点,区域内自然人文历史资源、森林资源与生物资源丰富,利用天然的避暑养生资源,以发展特色小宗创意休闲农产品设计与展示、避暑康体养生、野外探险与露营、科普考察、森林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为重点发展方向。

4.2 黑麋峰天然氧吧—创意生态休闲组团

4.2.1 区域布局与基础条件 该区域主要布局在望城区的桥铎、新港,长沙市捞刀河以及长沙县北山、安沙等乡镇。黑麋峰位于长沙市望城区东北角,地理位置优越,距省会长沙仅19公里,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山高林密,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被誉为都市人的大“氧吧”、“长沙人的后花园”。黑麋峰人文鼎盛。唐高僧、书法家怀素墨迹至今犹存,明正德皇帝朱厚照曾游历黑麋峰,唐大诗人刘长卿常上山寻幽访胜,故道家称此山为“洞阳山”,已被列入全国“三十六洞天”之二十四位。该区域丰富的森林资源及厚重的人文资源为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外部条件。

4.2.2 发展思路 以黑麋峰为重点,利用该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重点发展以康体养生、生态休闲为主的创意休闲农业。

4.3 沩山历史文化—创意休闲度假观光组团

4.3.1 区域布局与基础条件 该区域主要布局在宁乡县的沩山、巷子口、祖塔、沙田等乡镇。沩山,亦名大沩山,是沩水的发源地,位于宁乡县西端,距长沙市 130多公里,主峰瓦子寨海拔1070余米。沩山四面皆水,四周云气相汇于斯,搅动旋转,漫山升腾,形成“大沩凌云”的奇特景观。这里坡岭逶迤,山谷幽深,冬暖夏凉,是旅游和避暑的好处所;同时,该区域四周历史文化遗迹遍布,如唐相裴休、唐诗憎齐己、宋抗金名相张浚、湖湘学派创始人张拭、南宋经学大师易拔等名人墓葬掩映在青山之中,为创意休闲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4.3.2 发展思路 以宁乡县沩山为重点,该组团应充分利用区域内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以发展礼佛信教、观光度假休闲、购物采风为主的创意休闲农业。

4.4 靖港—铜官民俗文化与创意休闲度假观光组团

4.4.1 区域布局与基础条件 该区域主要布局在长沙望城区的乔口、靖港、铜官、新康等乡镇。望城区是雷锋同志的故乡,是一座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韵味的地域民俗文化的新城。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陶瓷釉下彩发祥地的长沙铜官窑,有长沙地区保存下来最完整的一条古街——靖港古镇“半边街”,有极具江南水乡神韵的乔口古镇。境内交通便捷快速,10分钟可达长沙市区,30分钟可抵黄花国际机场。该区充分利用本地的灵秀山水、深蕴人文、优势区位和便捷交通,大力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如望城区竹秀蓝湾生态农庄、翠竹园山庄等都是利用这些资源发展起来的创意休闲农业企业。

4.4.2 发展思路 一是以靖港古镇为核心景区,长沙铜官窑遗址为依托,围绕陶瓷产业、陶瓷文化建设民俗文化创意休闲产业。二是依托团头湖的历史文化遗址、杜甫的《入乔口》古诗、水乡古镇风貌、淡水养殖产业等,打造具有水乡人文景观特色的创意休闲度假观光区。三是恢复历史人文风情小镇风貌,逐步打造特色餐饮和民俗购物小产业;重新包装“闲太香干、江楼布鞋、木履、纸伞、木桶”等特色手工艺产品;创建以曾国藩投江古战场、八路军夜渡湘江、民国风情为内容的影视产业基地。

5 五基地

5.1 绿色蔬菜创意生产与观赏休闲基地

5.1.1 区域布局与基础条件 该区域主要布局在浏阳市的官渡、张坊、小河,长沙县的果园、黄花、永安以及宁乡县的花明楼、大屯营等乡镇。长沙绿色蔬菜产业发展条件优越,市场需求量大,具有较大的发

展潜力。邻近省会城市的长沙县作为长株潭城市群商品蔬菜主要供应基地,已被国家农业部列为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国家标准菜园创建单位、国家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基点县。2011年,全县商品蔬菜年播种面积45万亩,鲜菜年总产量105万吨,年总产值15.5亿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绿色蔬菜创意生产将会受到广大城乡人民的青睐。如浏阳浩博山庄、长沙县石龙山庄、暮云镇鑫明现代农庄等都是通过发展绿色蔬菜创意生产带动区域内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典型。

5.1.2 发展思路 一是重点发展以休闲采摘、观赏装饰和独特口味的盆栽创意观赏蔬菜。二是重点发展以观果类、观叶类、特色精品瓜品种为主,采取绿色蔬菜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进行设施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先进生产技术示范的绿色蔬菜创意生产与观光休闲产业

5.2 超级稻与稻文化创意休闲观光基地

5.2.1 区域布局与基础条件 该区域主要布局在宁乡县的黄材、横市、喻家坳、大成桥、老粮仓、双凫镇,以及望城区的格塘、靖港,长沙县的金井、双江、高桥、路口、果园、春华和浏阳市的沙市、赤马、龙伏、社港等乡镇。目前长沙市已经建起了30万亩的示范推广种植基地,其中以宁乡和长沙两县为主。2010年,宁乡县、长沙县超级稻播种面积、总产量分别占全市总播种面积及总产量的52.84%、54.23%。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通过创建超级稻高产示范片带动区域内创意休闲农业发展。如宁乡田耕旅游投资公司、长沙县黄花山庄、浏阳市古风山庄等。

5.2.2 发展思路 一是重点发展超级稻、优质稻的新品种,组合配套先进农艺技术投入,构建高标准的农田基础设施、高效率的科技服务体系,建成全国一流、国际领先的超级稻与稻文化创意休闲观光基地。二是重点发展以稻文化为主的创意休闲农业游,向游客介绍超级稻发展情况,这对传承稻文化、提高超级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意义重大。

5.3 茶叶与茶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基地

5.3.1 区域布局与基础条件 该区域主要布局在宁乡县的沩山、祖塔、龙田,以及长沙县的金井、双江、春华、高桥、开慧等乡镇。长沙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茶叶产业是长沙市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在农产品商品生产和出口创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沙市是湖南省茶叶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尤其是长沙和宁乡两县是湖南产茶大县,位列全省前十名。2010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33万公顷,茶叶总产量3.7万吨,总产值达7.0亿元。长沙茶叶远销美国、日本、俄罗斯及欧盟、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1270万美元。长沙县的“百里茶廊”是长沙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张重要名片,这里的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自成体系,已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加工、产业化经营的产业格局。如宁乡县沩山茶业休闲园、长沙县建阳山庄等创意休闲农业企业都是以经营和发展茶叶与茶文化为主。

5.3.2 发展思路 重点发展以茶叶观光博览、茶艺茶道表演、学术交流、茶文化博物馆、大型茶祖神农雕像、休闲旅游、产品展示等活动为主,结合发展娱乐健身、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等创意休闲农业产业。

5.4 花卉苗木生态创意休闲观光基地

5.4.1 区域布局与基础条件 该区域主要布局在长沙县的跳马、黄兴、干杉、江背、榔梨、黄花、安沙以及浏阳市柏加等乡镇。长沙花卉苗木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年来,花卉苗木产业已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长沙市农村经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沙市气候温和,雨水充足,花卉树种资源丰富,发展花卉苗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全市有花卉树种资源102科987种,有古树名木120种4000多棵,花卉苗木主要品种有200多种。目前,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12万公顷,花木产业收入10.22亿元,占全省的55%,其中长沙县和浏阳市为长沙市花卉苗木生产主产区。花卉苗木作为长沙县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至2011年底其种植面积达12万亩,面积占全省的1/3,为中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如长沙县的锦绣江南现代农庄、石燕湖生态旅游景区、浏阳世外桃园等,都是大力发展花卉苗木来促进区域内创意休闲农业发展的典范。

5.4.2 发展思路 一是重点发展以花卉苗木栽培体验、特色花卉园、花卉欣赏观光旅游为主体的生态创意休闲农业观光产业。二是加强区域内基础设施配套,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如利用智能温控大棚等培植新优花卉苗木,同时引进和培植一批国外优质新品种苗木,增加更多的观光创意元素。

5.5 水产与鱼文化创意休闲观光基地

5.5.1 区域布局与基础条件 该区域主要布局在包括开福区、捞刀河、新港、丁字、铜官、桥驿、东城、茶亭、乔口、靖港、格塘、新康、高塘岭、乌山、星城、黄金、朱良桥、双江口、古港、高坪等乡镇。长沙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境内水域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湖泊珠联,水产与渔业历史悠久。目前,全市有水产养殖面积50.1万亩,年水产品总产量10.12万吨,总产值6.81亿元,水产业发展居全省领先水平,已成为长沙市农业的支柱产业。同时,广大企业和养殖专业户以鱼为媒,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集养殖、旅游、观赏、餐饮、度假为一体的休闲渔业。目前,长沙休闲渔业发展已初见规模,全市共开展休闲垂钓水面15万亩,投入资金近5亿元,休闲渔业年产值在2亿元以上,年接待能力达80万人次,带动就业人数超过4000人。全市水产养殖业发展尤以长沙望城区、开福区以及宁乡县为最,这里不仅旅游资源丰富,而且交通便捷,人口集中,市民休闲消费前卫超前,十分有利于水产与鱼文化的发展。

5.5.2 发展思路 重点发展以名特优水产品生产和都市休闲渔业为主题的创意休闲农业。一是重点发展以河蟹养殖、鳜鱼养殖、河蚌育珠、休闲渔业等为主的特种水产养殖,形成养、钓、加、销于一体的名特优水产品生产基地。二是围绕发展垂钓、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向环城周边地区拓展,突出以水为主题的水域生态休闲基地建设,打造沿河农业与渔业创意休闲产业。

猜你喜欢

长沙县观光布局
长沙县湘龙幼儿园
适合观光采摘的主要果树品种
理想的风帆从这里起航
——长沙县实验中学简介
盐城地区观光果园增值对策探讨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荡秋千
VR布局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坐小火车去观光
长沙县主种的茶树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