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粮油期货市场建立的前前后后—— 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筹建纪事

2013-09-04文/贺

上海商业 2013年12期
关键词:商业部期货交易粮食局

文/贺 涛

上海粮油期货市场建立的前前后后
—— 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筹建纪事

文/贺 涛

作者贺涛,曾任: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总裁;上海市粮食局局长助理、副局长;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建筑材料集团总公司总裁、党委书记,兼任上海耀华皮尔金顿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百联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中国现代期货市场建立已经有二十年的历史,回顾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第一批期货交易所的创建,我作为初创者和亲历者之一,仍感到思绪万千。我主持了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的整个筹建工作,与我的同事马荣庆、劳光熊、王和生、陈融、汤克均等,在吴邦国和黄菊同志的关心支持下,在白美清、庄晓天、孟建柱等同志的领导下,创建了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粮交所)。上海粮交所在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背景下,担当了改革先锋的角色,为中国期货市场初期创建作出了探索和贡献。

一、要找到替代计划流通和计划价格的方式

在今天,期货交易制度已成为经济学的常识,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都在探索、研究这一奇妙的游戏规则,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1984年,国家对粮食市场开始逐步放开。当年7月,我从上海财经学院毕业,回到上海市粮食局工作。9月下旬,时任上海市粮食局党委书记应飞同志决定筹建“上海市粮油贸易中心”,从事计划外议价粮油的交易。他把筹建任务交给我和几个同事。在布置任务会上,他讲了一段我至今记忆深刻的话。他说:国家决定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对粮食流通要逐步放开。过去我们是用统购统销计划经济的办法组织粮食流通,粮食放开后怎么流通,我看关键是要找到一种替代计划流通的方式。现在各地都在搞贸易中心,我们上海也要搞粮油贸易中心,但不能搞倒买倒卖,能不能把贸易中心搞成组织议价粮食流通的交易市场。我1982年随姜习副部长参观芝加哥粮食期货市场,他们搞会员制,在场内公开交易,场外不能随便交易。解放前上海粮食市场也是场内公开交易。芝加哥粮食市场的方式我们能不能搞?我们创办“上海市粮油贸易中心”,就是要找到粮食放开后替代计划流通和计划价格的方式。

于是,我们按照应飞同志的要求,筹建“上海市粮油贸易中心”。我们到处寻找收集芝加哥粮食期货交易市场的资料,收集解放前中国机制面粉上海交易所的资料,构思“上海市粮油贸易中心”建设方案。但是当时很难找到芝加哥粮食期货交易市场的资料。正当我们为此发愁时,由于全国各类贸易中心泛滥,国务院决定对贸易中心进行整顿和关停,“上海市粮油贸易中心”没有建成就在整顿中停止了筹建。

“上海市粮油贸易中心”虽然没有建成,但是应飞同志提出的“要找到替代计划流通和计划价格的方式”这句话,给我留下了一连串问题和思考。芝加哥粮食期货交易市场究竟是怎样交易的,成为我经常关注和探索的问题。1986年以后,我陆续从报刊、参考资料中收集到一些美国和国外期货交易的资料,还收集到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期货交易的资料。后来我又看到了几本最早介绍期货交易的书籍,其中唐雄俊先生《美国金融市场新知识》一书给我印象最深刻。尽管这些资料和书籍介绍的大都是期货交易的概念,但不管怎么说,给我提供了研究期货交易最早的钥匙和启蒙材料。我常常在思考应飞同志的话:我们能不能也搞芝加哥这样的市场?我们要找到一种替代计划流通和计划价格的方式。

二、上海有意创办国家级市场商业部会积极支持

1990年4月18日,李鹏总理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同时,上海提出要建设成为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浦东的开发开放,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新的一幕。浦东的开发开放,再一次唤起了我对建立像芝加哥那样的粮食市场的思考。1990年10月,我参加上海市财贸党校第三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党校5个月的脱产学习期间,我花了许多时间,仔细研究了以往收集的期货交易资料。1990年底,我向当时的上海市粮食局局长王树威同志写了一份书面建议,提出:上海粮食行业要抓住浦东开发开放机遇,从计划经济体制彻底转到商品经济体制上来,积极融入上海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建设。为此,建议在浦东建立大型粮食市场,开展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发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作用。我的建议提出后,王树威局长等市粮食局领导非常重视,将我的建议整理成报告,报给当时上海市政府分管财贸的副市长庄晓天同志,庄晓天副市长表示积极支持的态度。

我知道,在此之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改委和商业部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也在研究国内开展期货贸易工作。他们已有了在郑州、武汉、吉林建设粮油期货市场、在石家庄建设生产资料期货市场的初步方案。但当时他们没有在上海建设期货市场的设想。我感到上海建立期货市场的条件要优于其他城市,历史上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曾经在20世纪20-30年代就是期货交易市场的所在地,而浦东开发开放将会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在得到上海市政府和市粮食局领导支持搞期货贸易的情况下,我主动同商业部中国粮食贸易公司刘东平(时任中国粮食贸易公司总经理)、沈思义、朱玉辰等同志联系,希望争取商业部支持在上海创办期货市场。在同他们交流当中,我得知商业部中国粮食贸易公司正在根据白美清副部长的指示,研究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问题。白美清副部长指出,“建立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粮食市场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框架是:根据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原则,按照经济规律和经济区域,逐步建立一个网络齐全、功能完备、交易灵活、高效统一的运行机制,以适应粮食商品生产的发展和深化粮油流通体制改革的需要。这个市场体系,以星罗棋布的粮食初级市场为基础,以区域性的批发市场为骨干,以国家级粮食批发和期货市场为龙头,构成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的完整体系。”当时,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已经国务院批准开业,他们重点开展现货中远期合同交易业务。同时商业部还在考虑再开办一个层次较高的国家粮食批发市场。上海各方面是具备有利条件的,但是上海在计划经济时代给人印象比较保守,因此商业部一直没有明确提出过。我同商业部中国粮食贸易公司沈思义、朱玉辰等同志沟通后,很快,中国粮食贸易公司总经理刘东平以及专门负责市场建设的领导沈思义、朱玉辰等同志就向我们转达了商业部副部长白美清同志的意见:上海有意创办国家级粮食批发市场(由于当时对期货市场有不同意见,因此在许多场合和文件中用此名称代替期货市场),建议上海市粮食局向市政府汇报,如果上海市政府有这个积极性,商业部会积极支持的。得到商业部中国粮食贸易公司这个反馈后,我立即向上海市粮食局王树威局长作了汇报,并由市粮食局向市政府领导汇报了商业部领导的意见。

在商业部与上海达成在上海创办粮油期货市场口头意向后,为进一步推进此事落实,创造在上海建立粮油期货市场的条件,经商业部白美清副部长同意,1991年5月13日-16日,由商业部中国粮食贸易公司和我所在的上海市粮油贸易公司(我时任上海市粮贸公司经理)在上海联合举办“中美期货交易讲座”,时任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第一副总裁劳伦茨和副总裁格罗斯曼等出席。此次讲座由沈思义、朱玉辰和我具体操办。国内各省粮食系统的贸易公司经理和各地批发市场筹建负责人及国内学者约近百人参加了讲座学习。会上邀请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专家介绍了美国期货交易的历史、作用及基本交易原理,国内参加讲座的企业经理和学者们热烈讨论建立期货交易市场问题。此次讲座社会反响很大,推动了国内对期货交易的关注。

此后一段时间,由于上海市粮食局领导班子调整等原因,创办上海粮油期货市场的推进工作停顿了一些时间。1991年7月,上海市粮食局班子调整后,由陈士家同志接替王树威任局长,我担任上海市粮食局局长助理,分管粮食市场建设等工作。我到任后,继续与商业部中国粮食贸易公司进行联系,争取在上海创办期货市场。

1991年10月下旬,商业部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粮食批发市场座谈会。会上商业部传出信息,初步拟定在上海建立粮食期货市场,但要上海市政府明确表态。上海市粮食局陈士家局长连夜向庄晓天副市长汇报,并取得市政府领导书面表态意见,随即传真给了参加会议的上海市粮食局领导和商业部。座谈会期间,10月26日商业部副部长白美清同志就在上海筹建期货市场作了讲话。白部长讲:商业部经过反复酝酿,最后决定选择在上海建立期货市场,是考虑上海客观上具备不少条件。我谈几点意见:一、上海办期货市场,起点要高,特点要突出。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具有金融、贸易中心和货物集散地的特点,在上海办市场要发挥上海的优势,把这些特点与办市场结合起来,市场的规划和筹建工作要体现改革的要求和精神。我想了很久,对上海市场的名称,叫“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这个名字很好,有新意,是新起点。二、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制订方案。听说你们请了旧上海搞市场的人员开座谈会,很好。听听他们当时是怎么搞的,是怎样开展交易的,怎么投机的,是如何避免风险,有些可以参考。三、现在提出关于建立上海期货市场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分两段走,逐步到位。另一个是一步到位。两个方案,你们论证一下。我意见,请你们回去以后,组织班子先搞方案,局长要向市长汇报,建议市长办公会议讨论。办市场一定要成立由市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如果市长没兴趣,不亲自挂帅,单有部里的积极性是搞不起来的。我打算11月份到上海来一次,具体听取你们的汇报。

1991年11月5日,上海市粮食局将白美清副部长在长沙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向上海市副市长庄晓天同志作了汇报。庄晓天副市长对商业部选定上海创办粮油期货市场,表示了积极的支持态度,并要求上海市粮食局速办。

同日,上海市粮食局成立“上海粮油市场建设”调研组,由我担任组长,王和生同志担任副组长,汤克均等同志参与。调研工作迅速展开,我们连夜拟订建立上海粮油期货市场的方案。好在此前,我收集了许多期货市场的资料,作了大量准备,此时拟订方案派上了大用处。我们于1991年11月8日写出了关于新建上海粮油批发市场的设想,作为筹建上海粮油期货市场方案的第一稿。很快于11月22日,在第一稿基础上修改形成了《上海市粮食局关于筹建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方案》,方案当时提出:上海粮交所立足中远期合同交易,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合同的标准化和合约转让,向期货交易过渡,最终建设成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国内外贸易兼有的、现代化、多功能、高层次的粮油商品交易中心。该方案对交易所的发展目标、性质、功能、组织形式、交易规则、风险控制、实施步骤提出了设想。当时为什么提“向期货交易过渡”,主要是听取一些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意见时,有不少人对期货交易明确反对。为回避这些问题,所以采用了上述提法。

11月8日,初步方案拟就后立即报给了商业部中国粮食贸易公司。11月13日晚上在京西宾馆,上海市粮食局局长陈士家等就初步方案内容,向商业部副部长白美清同志作了汇报。白美清副部长再次表示商业部全力支持上海建立国家级粮油商品交易所。那天晚上,白美清副部长谈了如下意见:第一,商业部与国家粮食储备局全力支持上海把粮油商品交易所办好。上海市政府领导态度积极,上海市粮食局作了努力,我们会积极支持你们。第二,上海搞粮油商品交易所起点要高,经营范围要广一点,除了粮油,今后逐步发展到其他农产品。上海粮交所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全国要有影响力。第三,认真做好粮油商品交易所的咨询论证工作。商业部也准备组织专家到上海来,与上海的同志一起进行可行性研究。第四,积极做好粮油商品交易所的筹备工作。搞粮油商品交易所,要从粮食系统的发展战略来看,起点要高一点,想得远一点。关于会员,可以把全国几大总公司及省市粮食系统的一些主要公司都发展进去。中央要成立协调小组,地方也要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粮油商品交易所还要排个时间进程表。全国性的交易市场要经国务院批准,我们要向国务院写报告。以上问题先请你们向市政府领导汇报。

不久商业部部长胡平率商业部各司局、各公司领导来沪,于1991年12月10日与上海市政府领导签订了《关于发展商品流通和建设商品流通设施的合作意向书》,此意向书由商业部副部长傅立民与上海市政府副市长庄晓天签署,关于建立上海粮交所项目作为整个合作意向中的一个重点项目。意向书签订后不久,上海市粮食局将“上海粮食市场建设”调研组转为“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筹建处,我担任筹建处主任,王和生任副主任,汤克均、金炎等作为最早的一批筹建骨干。市粮食局陆续对筹建处充实了一些力量,先后参加到筹建处的有马荣庆、陈融、劳光熊、陈建平、宣月清、黄幼杰、王丰利、陈伯奇、华莳蕻、樊友乐等同志。

三、上海办期货市场起点要高

上海粮交所筹建进入紧张的阶段,尽管已有了初步方案,但真正要制订一个起点高,又可实施的方案,碰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会员制问题、交易品种问题、标准合约问题等很快统一了思想,得到了解决。但涉及到几个焦点问题,不论是筹建处内部,还是政府部门及专家都有针锋相对的看法。关键焦点集中在几个问题上:一是期货交易起步还是中远期合同起步;二是是否实行每日结算;三是是否开放自然人参与交易,是否允许投资和投机;四是交易所能否作为股份公司上市。

关于期货交易起步还是中远期合同起步,是筹建阶段的争议焦点。交易所筹建处两个方案都写了,但倾向于从期货交易起步。这既想体现上海粮交所的高起点,又考虑以适应上海建设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但当时征求中央有关部委和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意见时,多数都不倾向直接从期货起步,主张从中远期合同交易起步,引进一些期货交易机制。主要理由是中国市场化程度较低,大家对期货还不熟悉,不具备条件。由于这是涉及到交易所筹建的大前提,是所有交易规则和管理制度的核心前提,因此在筹建过程中对此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反复论证。我和筹建处的同事比较坚持从期货交易起步,但由于政府部门多数不倾向我们的意见,为不影响筹建进度,我们拟订了两套交易和结算规则及管理制度,准备一旦开办期货交易通不过,就先从中远期合同交易起步。这个问题最后是在1992年10月27日汇报论证会上,白美清副部长拍板的,会上决定上海粮交所直接从期货交易起步。

关于是否实行每日结算制度(即“逐日盯市”制度),这是当时争议的另一个焦点问题。实际上每日结算制度是当时期货市场还是现货中远期交易的主要标志。1992年前后开业或正在筹建的交易所(批发市场),都没有采用每日结算制度,有的甚至用保函代替保证金。其实这对控制市场风险是极为不利的。当时争议主要在交易所筹建处内部和部分专家之间。一部分同志力主从期货交易起步,一开始就实行每日结算制度。也有一部分同志担心,每日结算制度太复杂,我们所有人都不熟悉期货结算,是否有能力设计出每日结算的制度和方式,还担心我们如果实行这么严格的保证金结算制度会不利于市场交易。但是我们几位主要人员非常坚持,决心要搞出国内第一套期货每日结算制度和方法。我和马荣庆、劳光熊等同志日以继夜研究结算制度和结算公式,逐字逐句地讨论,用数据反复测算,并同计算机软件编制人员反复讨论。在大家奋力工作下,终于设计出了国内期货市场第一套保证金每日结算制度和方法。而且这套制度构成了较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这个体系由保证金制度、每日结算制度、头寸限制制度、分层风险管理制度等构成。特别是对保证金实行按总持仓收取,严格控制了交易风险。到今天来看,这些设计思想和制度,对控制风险仍然有效。

关于是否允许自然人参与期货交易,这个问题在政府部门之间争论很激烈。当时已经开业的批发市场和正在筹建的交易所,规则只允许企业法人参与交易,自然人不允许参与。我们在筹建时一直在考虑,期货交易需要投资者和投机者参加,扩大市场参与主体,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也使市场有风险转移和承担者。同时,我们根据商业部和市政府领导提出的,上海粮交所在各方面要有更多突破。因此,我们在方案设计中提出允许自然人参与期货交易,这在当时是交易制度方面的很大突破。交易法规征求政府有关部门意见时,当时多数政府部门认为自然人信誉差、实力弱,不倾向自然人参与期货交易。我们反复做政府部门同志的工作,宣传期货市场需要投资和投机资本,转移和分担价格风险,并宣传粮油的特点不同于其他商品,粮油是小生产,需要通过市场与大流通结合。当时,上海市政府法制办非常支持我们,从法理上帮我们寻找依据。最终,以上海市政府令形式,由黄菊市长签署发布的《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公民可以客户名义参与期货交易,实现了大宗商品交易制度的重要突破。

关于交易所是否能上市。上海粮交所筹建是浦东开发开放中的举措,当时缺乏建设资金,商业部和市政府领导提出,由商业部和上海市政府安排一部分,其余要由社会集资,由商业部所属企业和全国粮食部门共同投资。共同投资怎么搞?我向市粮食局陈士家局长、高慧芝副局长等领导提出,组织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当时这个想法得到了市体改办副主任蒋铁柱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于是,上海市粮食局专门向市财办、市体改办写了《关于筹建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和申请发行股票》的请示。但当时上海市粮食局内部多数人对期货交易所上市盈利前景不看好,影响了对上海粮交所的上市决策。最后由为上海粮交所配套服务的部分功能,如写字楼、住宿、餐饮等服务性业务上市,即上海良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A股上市公司。

四、建立期货市场对上海长期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上海粮交所的筹建过程,凝聚了许多领导的心血和智慧。时任商业部副部长白美清同志(后商业部并入新设的国内贸易部,白美清同志任国内贸易部副部长兼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倾注了最多的心血。他于1992年5月20日、6月18日、7月30日、10月27日,1993年6月14日多次听取汇报,亲自组织论证会,对上海粮交所筹建和开业的重大问题及时做出了明确指示。尤其是白美清副部长决定上海粮交所直接从期货起步,使上海粮交所成为国内第一家真正的期货交易所。上海市副市长庄晓天同志代表上海市政府对上海粮交所筹建给予了全力支持,许多重要突破与他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时任市长黄菊同志签发了《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管理暂行规定》,成为全国第一个地方政府发布的期货交易管理规则。时任上海市副市长孟建柱接替庄晓天副市长工作后及时要求上海粮交所立即开业,使上海粮交所发挥了改革先锋的角色。

在上海粮交所筹建的关键时候,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同志对上海粮交所筹建指明了重要方向。1992年6月25日下午,市委书记吴邦国、副书记陈铁迪在上海物资贸易中心召开市场工作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我和上海金属交易所总裁余国聪、上海市物资局局长李厚圭、副局长周晓红、上海棉花交易所筹备组负责同志、上海市纺织局的负责同志等。会上,余国聪总裁汇报了上海金属交易所筹建过程和一个月的运行情况,我汇报了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的筹建情况,周晓红副局长汇报了准备筹建上海煤炭市场的情况。

当我汇报中谈到,上海粮交所所在地浦东良友大厦预计1994年底才能建成,准备1993年初先在浦西良友饭店借地开业;交易品种打算开展粮食、食用油脂、饲料粮等品种期货交易;交易方式用电脑交易以及立法等情况,吴邦国同志中间几次插话。他说:先借个地方开起来,94年太晚了,时机错过了。交易品种饲料粮包括进去,粮油大宗商品都要包括进去。用电脑交易好,中国这么大,说话各地都听不懂,再打手势交易更麻烦。立法问题,现在搞,肯定会有许多障碍,因为不懂期货市场的人不少,不易通过。先交易起来,经过实践后再立法,搞得成熟了,有基础了,立法就行了,现在我们的市场还刚开始。当我汇报到现在国内还没有真正的期货交易,目前对期货交易要不要上还有不同看法,我们想期货上快一些。吴邦国同志说,上海市场起点要高一些,要发展期货。

最后,吴邦国同志谈了几点意见:第一,市场要搞。没有市场,怎么把企业推向市场?市场无论如何要办好,走在全国前面。上海有条件,要把它当大事抓,要把大的国家级市场尽量形成在上海。小平同志讲,上海要发展成贸易中心、经济中心,要当大事来抓,抓在全国前面。第二,国家级市场还要与国际接轨。不要小打小闹,要立足全国,与国外接轨,产品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快得很。会员要大企业,有信誉、有资本的,想方设法把他们吸引到上海来。包括我们交易所搞大楼要配套,搞最好的,多投点资。千万不要小打小闹。第三,专业干部要培训,懂了胆子就大。全部培训(指出国)不可能,但一定要有专家,人才要出在上海,要花点精力。第四,交易所内部管理、人员使用、工资分配、甚至职工住房,市场要照市场的办法办,不要像衙门。好的人才不要留不住,不需要的人不要跑不掉,千万不要搞成行政化。新的东西,要新的办法,新的东西可以尝试一下,其他部门不要干预。市场办得好,对上海发展影响很大,还能带动一系列工作。

吴邦国同志的讲话高瞻远瞩,不但为我们当时建设期货市场指明了方向,而且为上海长期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上海粮交所建立过程中,除了商业部、国家体改委和上海市领导关心支持外,各级政府部门领导、企业界领导和经济理论界专家及商业部老领导,如姜习、季铭、刘东平、唐新元、范文明、沈思明、胡正昌、许冠痒、张广生、蒋铁柱、沈思义、朱玉辰、许宗仁、赵凌云、杜岩、段应碧、吴硕、田源、常清、曾丽瑛、朱国华、余健、张庶平等许许多多同志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指导。特别是商业部吴硕教授,不论是在北京,还是他来上海,十多次悉心指导,仔细和我们研究期货市场建设问题,我永志难忘。

五、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起步以期货交易为主,这个模式要定下来

1992年7月30日,由上海市粮食局局长陈士家带队,我和其他4位同志一起去北京,向商业部副部长白美清同志汇报上海粮交所筹备情况,并对筹建方案进行论证。参加此次汇报会的有国家体改委、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粮食储备局、商业部经济研究所、基建司、财会司、粮食管理司、粮食综合司、规划调节司、世界银行项目办公室和中国粮食贸易公司的负责同志。我在会上汇报了上海粮交所筹备情况以及几个主要问题:第一,交易模式问题;第二,交易品种问题;第三,发展会员和交易参与者问题;第四,交易结算问题;第五,起草向国务院的报告和交易管理规则问题;第六,建设资金问题;第七,争取优惠政策问题。汇报中我提出:对交易模式,倾向于从期货起步;对交易品种,倾向于主要粮油品种,包括大米;对会员发展,建议面广些,包括国营、私营和中外合资企业,粮食行业和非粮食行业及金融机构;对期货交易倾向于允许个人参与交易。在会议讨论过程中,有些部门负责同志不倾向于从期货起步,坚持要从现货中远期合同交易起步;有些同志认为大米(粳米)是国计民生重要品种,不倾向引入期货交易;大多数同志比较赞成会员吸收面广些,但对允许个人参与交易意见分歧较大。

在我汇报和各部门讨论后,白美清副部长谈了重要意见,他说:筹办上海粮交所,前一段时间你们抓得不错,部里对你们的工作很满意。下一步继续加紧筹办,力争早日开业。要根据国际惯例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原则,迅速制订交易所有关规章制度。具体有几条:第一,交易模式问题。起点要高,既可期货交易,又可现货交易。第二,交易品种问题。可以先小麦、大麦、玉米。粳米是否也可以考虑。第三,发展会员问题。发展会员要与建立经纪行、经纪公司结合考虑。对象可以以国营企业为主,广泛一点,不限粮食系统,可以向多种经济成分发展。工厂也可以参加,个人可以委托经纪行交易。一定要有风险承担者,首先国营企业承担,逐渐发展到多种经济成分,投机者与套期保值要进一步研究。第四,结算要搞好。同银行联合,搞期货、现货交易必须兑现。结算中心可以采取各银行联合搞股份制的办法,要与金融市场联合起来,从实际出发。第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问题。向国务院的报告,由商业部、上海市政府、国家体改委三家联合报告,争取10月份批下来。交易所管理委员会要搞,先由商业部、上海市政府再加体改委,可以部门少一点。交易所有关文件修改,请咨询小组帮忙。第六,交易所借地开业问题。可以先放在浦西良友饭店,力争明年一季度开业。这个事你们研究。第七,资金问题。(略)第八,优惠政策问题。要请(上海)市长、秘书长、财办主任帮助解决。有许多事要按程序办,是办不成的。最后,请你们回去向市政府汇报。

我们从北京回到上海后,迅速根据白美清副部长的要求,对各项筹备工作进行落实。1992年9月8日,上海市粮食局将商业部7月30日论证会及落实情况向上海市政府副市长庄晓天同志作了汇报,参加汇报会的领导有市财贸办公室主任张俊杰、财贸办副主任沈思明、上海市粮食局局长陈士家。

我在会上汇报了几个问题:第一,上海粮交所初步拟订在1993年春节前后借地开业。第二,我们已起草了《关于开办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的报告》,以商业部、国家体改委、上海市政府名义上报国务院,争取国务院10月份批下来。第三,我们已起草了《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管理暂行规定》、《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章程》、《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规则》等5个规章制度,送商业部及市场咨询领导小组审查。市场咨询领导小组反馈意见中建议交易所管理暂行规定和交易所章程这两项规则附在向国务院报告后,请国务院对报告一起审批。其余规章制度由上海市政府或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管理委员会审批。第四,拟订交易模式问题,有两个方案:方案一,以中远期合同交易开始,引入期货市场机制,实行合同标准化和合同转让。同时选择现货交易数量多、价格波动大、交割运输条件好的品种开展期货交易。(即同时开展期货、现货两种交易)方案二,直接选择几个品种开展期货交易,不搞中远期合同交易。上海粮交所筹建处倾向于方案二,但征求商业部、市场咨询领导小组和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意见,多数同志倾向于方案一。第五,发展会员问题。交易所实行会员制,我们意见发展会员要与建立经纪公司结合起来考虑。对象以国营企业为主,向多种经济成分开放。个人可以委托经纪公司交易。允许合法投机者参加交易,可以起到分担风险和制造市场流动性的作用。投机者允许多种经济成分与个人参与。第六,组织领导问题。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的领导机关是商业部和上海市政府。经与商业部商量意见,由商业部、上海市政府、国家体改委、国家粮食储备局和市有关部门组成交易所管理委员会,行使政府对市场的管理、监督职能。第七,争取优惠政策问题。(略)第八,建设资金问题。(略)

⑫Niessen,C.,Weseler,D.& Kostova,P.,“When and why do individuals craft their jobs?The role of individual motivation and work characteristics for job crafting”,Human Relations,2016,9(6),pp.1287 ~1313.

听了我汇报后,庄晓天副市长谈了几点意见:第一,关于交易所建设资金问题,按原来与商业部商谈的各半承担原则解决。第二,关于交易所的组织领导问题。按商业部领导意见办,成立交易所管理委员会,由上海市政府、商业部、国家体改委、国家粮食储备局、市财贸办、市体改办、市粮食局、市财政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物价局等部门领导参加,由上海市政府和商业部领导任主任。第三,关于争取给予交易所优惠政策问题。你们说的几条优惠政策,都要写进向国务院的报告内,力争支持解决。第四,关于借地开业问题。我赞成,如有问题,我再协调。第五,现在正研究粮食购销价格全部放开的问题,交易所借地开业的时间表要尽量争取提前,以便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

庄晓天副市长的意见,反映了上海市政府对建设上海粮交所的积极支持态度。我很快将这些意见向商业部作了汇报反馈。对于交易所最至关重要的交易模式问题,我们交易所筹建处还想争取放弃中远期合同交易,直接从事期货交易。我内心明白,白美清副部长和庄晓天副市长是支持我们意见的。但由于国务院有关部委参加论证会的多数同志比较坚持从事中远期合同交易,因此,白美清副部长在总结时是留有余地的,庄晓天副市长在听取汇报时不便直接表态。

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1992年10月27日白美清副部长约请商品期货交易咨询小组和商业部有关司局及国家粮食储备局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就上海粮交所试办期货交易再次举行论证会。会上,我就上海粮交所运行方案作了汇报。方案提出,上海粮交所直接从期货交易起步,并就规则制订、会员发展、期货结算、期货品种、市场管理提出了具体方案。我在汇报中对中远期合同交易问题没有提及,还就向国务院报告起草内容作了说明。这次论证会阵容很强,与会的领导和专家有:原商业部副部长姜习、季铭,期货交易咨询小组成员杜岩(国家体改委司长)、魏耀荣(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段应碧(农业部农研中心主任)以及商业部吴硕教授等十多位专家和各部门领导。上海方面参加论证会的有我和上海市粮食局副局长张崇伟、上海粮交所筹建处王和生、汤克均等同志。我汇报后,大家进行了讨论,由于会前对交易模式问题做了领导和专家们的工作,因此讨论中除了个别专家外,大家对直接从期货交易起步没有提较多的反对意见,只提了一些具体问题和建议。

最后白美清副部长作了总结讲话。他说,上海粮交所筹建工作从去年长沙会议以来,在上海市政府和商业部领导下,在国家体改委和上海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要在现货交易的基础上,逐步向远期合同和期货交易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一定要引进期货交易机制,这是方向,一定要积极、稳妥地下功夫搞好。接着他明确了几点意见:第一,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起步以期货交易为主,这个模式要定下来,不能动摇。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办以来,三级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粮价的放开,市场机制的作用将更加明显,需要一个期货市场出现。在上海,特别是在浦东试办一个期货市场,有利于国内外贸易的衔接,同国际期货交易的接轨,对促进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意义。通过规范化的期货市场,逐步形成套期保值、转移风险、价格导向的机制,对指导生产、保护生产、引导消费、加强市场宏观调控将发挥积极作用。第二,期货交易要抓住两个环节。一个是发展会员,一个是发展经纪公司和经纪人。会员需要有资信保证。可以吸收个人经纪人进来,没有各种人参加,交易不热闹,没气氛。第三,期货结算也是个关键。光有交易所结算部不够,也可以委托银行搞,没有银行参加,资信程度不会高,可以搞股份制办法。第四,期货交易品种。先从几个品种开始,由少到多,先搞进口小麦、大豆、玉米、优质大米等若干品种。期货合约设计要搞好,要便利交割和交易。第五,加强期货市场的领导和宏观调控管理。由上海市政府和商业部建立交易所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加强对交易所、会员及经纪公司交易活动的管理、监督,使期货交易活而不乱,活而有序。为保证期货交易有序不乱,要草拟一些法规,由上海市政府批准试行,规章主要写期货,要按期货机制设计。第六,由上海市政府、商业部、国家体改委三个单位向国务院写个报告,题目为《关于在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试办期货交易的报告》,在原来稿子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白美清副部长最后肯定了上海粮交所从期货交易起步的方案,并对几个关键问题作了明确,奠定了上海粮交所筹建开业的重要基础。

六、国务院批准前,可先试营业

1993年1月6日,商业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开办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试办期货交易的请示》,该请示报告由白美清副部长代表商业部、高尚全副主任代表国家体改委、庄晓天副市长代表上海市政府签发。请示初稿由我和汤克均及金炎三位同志起草,中国粮食贸易公司总经理唐新元、市场处张永生等作了重要修改。请示提出:在上海浦东开办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试办期货交易,是贯彻中央关于开发开放浦东战略的需要,这对充分利用上海的综合优势,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发展,把上海尽快建成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推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将发挥重要作用。请示还提出: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试办期货交易,先从交易量大又适合开展期货交易的少数粮油商品入手,在积累经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其他农产品的上市品种。尽快把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建设成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有中国特色的商品期货市场,力争在本世纪末使之成为远东的期货交易中心。

该请示后面还附报了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主任:庄晓天(上海市副市长);副主任:白美清(商业部副部长)、高尚全(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委员有:许宗仁(国家粮食储备局副局长)、孟建柱(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沈思明(上海市政府财贸办副主任)、唐新元(中国粮食贸易公司总经理)、杜岩(国家体改委流通司司长)、陈士家(上海市粮食局局长)等。

1993年政府换届后,商业部并入新设的国内贸易部,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管理委员会成员作了调整,调整后主任:孟建柱(上海市副市长)、白美清(国内贸易部副部长兼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监督委员会主任:沈思明(上海市政府财贸办副主任);副主任:范小静(国家粮食储备局体改法规司处长)。

商业部、国家体改委和上海市政府请示报国务院不久,政府换届,国务院一直没有批复。国内贸易部和上海市政府及我们交易所一直在等待国务院批复后开业。1993年5月3日,上海市副市长孟建柱视察上海粮交所。当我们汇报到,上海粮交所万事俱备,只等国务院批复时,孟建柱同志要求我们尽快向国内贸易部汇报,争取立即开业。

1993年6月3日,时任国内贸易部部长张皓若到上海视察,听取上海粮食工作汇报。上海市粮食局局长陈士家和我一起向张皓若部长汇报了上海粮交所筹备工作情况。我汇报说:上海粮交所筹备工作全部就绪,现只等商业部、国家体改委和上海市政府联合给国务院的请示批下来就可开业。请内贸部再帮助协调,争取尽早批下来。张皓若部长当即表态:不要等了,在国务院批准前,可先试营业。正式开业放在国务院批准后。其实当时国务院对审批期货市场是非常慎重的,而且当时政府部门和理论界对期货市场看法并不一致。如果继续等待批复,很可能就错失了市场发展的时机。张皓若部长的果断表态,使我们一下子解决了等待交易所开业问题。

为此,1993年6月14日,上海市粮食局局长陈士家和我专程到北京,向白美清副部长汇报上海粮交所准备开业工作。参加这次汇报会的有内贸部各部门的领导:许宗仁、赵祖德、文绍星、范文明、赵凌云、张庶平、刘晓雨以及国家体改委杜岩等同志。

听取汇报后,白美清副部长说:上海粮交所在上海市政府、内贸部(商业部)、国家体改委支持下,进行了很好的筹备。现在已具备开业条件,我同意张皓若部长的意见,赞成先试运转。6月25日后哪天开,请你们自己定。正式开业时间等国务院批文下达后,由内贸部与上海市政府商定。第一,上海粮交所要成为坚持规范化、标准化、高起点、严管理、有特点的交易所。交易所的各种设计要向规范化靠拢,起到发现价格,转移风险的作用,促进生产指导消费。起点要高,从期货起步。要强调管理,规章要严格执行。要强调有粮油的特点,粮交所既要有一般交易所的共性,又要有自己的特性,把这个交易所办好。第二,要逐步完善,不断总结向期货市场高级阶段发展。要避免两种情况:既要避免市场混乱,又要避免市场冷清。为了完善市场,向高级阶段发展,要抓住一个重要因素,要引进一部分合法投机资本和投机者参加,特别是要有金融资本参加。还要抓住两个重要保证:一个是实物交割保证。鉴于中国期货市场初期,交割数量可能较大,交割库上海不要集中过多。另一个是结算保证。清算可采用多种形式,你们结算部形式是初级形式,要逐步向股份制结算公司过渡。第三,加强管理和组织领导。要着眼于效率,着眼于落实。理事会要能开展工作,先少而精,逐步充实。第四,你们要研究上海粮交所如何增强辐射力,要与其他市场联网,经济中心是自然形成的。第五,关键在人才。期货市场搞好取决于人才。交易所、期货公司要把人才培养好,通过实践培养,还要吸取国内外经验,密切关注其他交易所。商品交易所要由单一向综合发展,由商品市场向金融市场发展。

回上海后,陈士家局长和我立即把内贸部张皓若部长和白美清副部长的意见向孟建柱副市长作了汇报。孟建柱副市长表示赞同内贸部领导的意见,立即开业。

七、孟建柱敲响了国内期货市场真正启航的锣声

张皓若、白美清两位部长的果断决定,使直接从期货交易起步的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拉开了国内期货市场的大幕。1993年6月30日,国内贸易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组建的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试营业。上海市政府副市长孟建柱出席试营业仪式,并为上海粮交所敲响了开市的第一响锣声。这一下锣声,标志着国内首家直接从期货交易起步的交易所启航了。瞬间,大型电子显示屏上和各交易席位上的电脑终端显示出上市品种和开盘价格。出席试营业仪式的有国家粮食储备局副局长许宗仁、上海市财贸办公室副主任沈思明、中国粮食贸易公司副总经理周颂哲、中国饲料公司总经理范文明、中国植物油公司总经理文绍星、国家粮食储备局计划统计司副司长曾丽瑛、上海市粮食局局长陈士家等。我主持了试营业仪式。在仪式上许宗仁、沈思明、文绍星、陈士家等领导作了讲话和致词。第一批进场会员有43家,分别来自全国14个省市。首批上市交易的期货标准合约有:白小麦、红小麦、大豆、玉米、籼米、粳米、豆油、菜油等八大品种。

1993年7月10日,上海市政府黄菊市长签发第39号政府令,发布施行《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管理暂行规定》。这是全国第一个地方政府发布的期货交易管理规则,它为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的有序运营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期货市场初创阶段的期货交易提供了管理示范。

上海粮交所开业,我担任总裁;王和生、陈融、马荣庆、劳光熊担任副总裁;汤克均担任总裁助理,后提任总经济师。1994年6月18日,上海粮交所召开第二次会员大会,选举陈士家(上海市粮食局局长)担任理事长;唐新元(中国粮食贸易公司总经理)和我担任副理事长;朱玉辰等担任理事。

八、中国领导人有决心把中国建成一个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国家

上海粮交所期货交易的诞生,迅速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到1993年8月,上海粮交所实时交易信息与美国道琼斯/德励财经资讯有限公司和英国路透社资讯网络正式联通,通过两家公司的卫星系统向全球播发上海粮油期货市场的即时交易行情。同时,异地会员和客户的远端信息站也陆续在杭州、北京、南昌、厦门、成都、海口等十几个城市开通。1994年黄菊市长在元旦献词中,把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金属交易所列为1993年上海三大要素市场,称其为上海的改革开放和金融贸易中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3年10月21日,美国农业部长迈克·埃斯彼访华,美国驻华使馆指名要求安排访问上海粮交所。这是当时克林顿政府上任后首位访华的部长,而且当时美国政府和社会普遍缺乏对中国的了解。我向美国客人介绍了为什么要创办期货市场以及期货市场运营的情况,这位部长也提了许多有关期货市场和中国粮食政策的问题,我一一作了回答。原定迈克·埃斯彼部长参观访问时间为半小时,由于美国客人对中国这个新兴的期货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兴趣,结果双方交谈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他最后说:上海粮交所十分成功。这是中国政府的一个大胆试验,它清楚地说明了中国领导人有决心把中国建成一个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国家。上海粮交所的建立也向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中国在整个世界贸易体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当时,中国已开始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些话从一个美国政府阁员口中说出,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可见上海粮交所的影响。

1993年12月3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同志视察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我向吴邦国同志汇报了上海粮交所开业来的运营情况。吴邦国同志听取汇报后步入交易大厅,观看屏幕上的行情,与交易员亲切交谈,并欣然为上海粮交所题词:“培育期货市场,促进粮食经济发展”。在视察过程中,吴邦国同志说:上海粮交所初创很成功。上海期货市场已经走在全国前面,希望你们进一步借鉴国际经验,敢闯敢试。解放前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但也培养了一种冒险精神,改革开放也要有敢冒风险的精神。政府部门(指市财办等)要支持期货市场,要支持改革,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1996年12月30日,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浦东新址落成,作为第一个搬迁浦东的交易所,为浦东金融机构聚集起了先导作用。对此,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时任市领导徐匡迪、冯国勤、韩正、周禹鹏、周慕尧等出席上海粮交所的东迁仪式,并对上海粮交所落户浦东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期货市场建设已走过了二十多年历程,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作为初创阶段的一枝艳丽花朵,为中国期货市场的建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今天让我们作为历史的片段把它记录下来。

后记:

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的筹建经历了许多曲折过程,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界和经济理论界及筹建处许多同志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关心,贡献了宝贵的智慧,但由于事隔多年,有些资料不齐,有些记忆可能不准,本文记叙如有不准确的地方,希望知情者给予补正。

猜你喜欢

商业部期货交易粮食局
“期货交易”型走私犯罪的刑法分析
泰国商业部将于2019年年底实施二手车进口限令
期货交易监管加码
江苏省粮食局 多措并举去库存
安徽省粮食局 抓好收购 真情助农
尿素期货交易规则趋于明朗
泰国商业部:预计今年对华出口将增长10%
四川省粮食局:念好“六字经” 诵好“十优诀”
广东省粮食局 加强地方粮食安全保障立法
泰国商业部拟规范电商并开设电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