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日语学习中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2013-09-04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元音音节母语

耿 凯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

迁移,最初是一个行为主义心理学术语,主要指已获取的技能、知识、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对新知识、新技能的习得和解决新问题的处理所产生的影响。这个概念后来被引进到语言研究当中,形成了母语迁移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二语习得者有时很难摆脱母语语言习惯的影响,这种现象在外语教学中叫做语言迁移。语言迁移又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前者指有利于语言学习的转移,后者指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本文通过分析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发音、词汇、语用等各个层面上出现的母语迁移现象,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以努力克服母语迁移的负效应,发挥母语迁移的正效应,从而对日语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一、语 音

1.元音

日语五十音图中的“あ”行「あ」「い」「う」「え」「お」五个假名都是元音,掌握好元音的发音方法是学好日语语音的关键。中国人在学习日语元音时经常会将其混同于汉语元音,这就走进了母语负迁移的一个误区。其实日语的元音和汉语的元音,其发音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例如日语的元音「あ」和汉语元音“啊”,“啊”是舌央低元音,“ア”是舌后低元音,ア”的舌位比起“啊”来要偏高,偏前;「い」的发音比汉语的“一”的口型展开得要小,舌位也更低;「う」的发音与汉语的的“乌”口型也有所不同,双唇呈扁圆形、不向前突出,舌位也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元音的发音时,有时虽然会意识到两者有所不同,但只是微小的差别,便无意间将其忽略,这便是母语负迁移现象,会对我们对日语单词的识记、语言的交流产生不利影响。

2.音拍

音拍也是困扰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的一大问题。日语的音节同汉语的音节有所不同。日语在发音时都是划分为长度相等的一个个音节,长音、促音、拗音也都算作一个音节。而汉语的拼音当中则没有诸如长音、促音、拗音这样的设定,因而容易把拨音与上一个假名约音成一个音拍,从而会出现一些偏差。例如:

在发“散步”的“散”字时,汉语使用“sàn”这个拼音来发音,只有一个音节;而日语的「散」字则是由「さ」和「ん」两个音节组成的。这样一来,在发日语「散歩(さんぽ)」这个单词时,就很容易发成「sànぽ」这样的音节,也就是少发一个音节。除此之外,「安全(あんぜん)」容易发成「ān zēn」,「感動(かんどう)」容易发成「kāndāo」。

二、词 汇

1.书写方法

日语中的许多汉字的字形及读音都与汉语中的汉字十分相近,这就使得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学习时事半功倍。不过,部分日语词汇的词义与汉语词汇的词义相同或相近,但是书写顺序却不尽相同,学习者很容易就会记住这些词汇的含义,但是书写顺序却可能会写反。例如:

汉语 介绍 设施 会面 限制 和平日语 紹介 施設 面会 制限 平和

2.词语搭配

(1)语义

日语汉字词和日汉同形词的大量存在无疑为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带来了认同和学习上的便利。比如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农业、发展、润滑油之类,这类单词几乎无需专门记忆,而意义用法完全不同的比如娘、丈夫、汽车之类,也正因为差异太大而比较容易记忆。但同时,许多汉字词也给学习者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很多汉字词在汉语和日语当中的含义是互有交叉的。如不多加注意,很可能会将含义混淆。

例如“学会”一词,在汉语中的含义为:

a.由研究某一学科或某个学术领域的人组成的学术团体。如语言学会、物理学会等。

b.通过学习而掌握某种技艺。

而日语当中的「学会」只有第一个含义(同じ分野の学術上の研究団体)。

(2)品词

由于中日两国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字形相近的汉字词汇,再加上受母语表达习惯和构词规则的影响,学习者主观上总是用母语语言规则套用目的语语言规则,造成汉字词汇的大量使用,不仅表达生硬,甚至产生误用,影响交际的完成。例如:“习惯了在日本的生活”是一句正确且常用的汉语,而当用日语表达这一含义时,则容易直译为「日本の生活に習慣している」,也就是想当然地把汉语当中“习惯”一词的使用方法直接转移到日语当中,造成了语句的不自然,正确的表达方式应为「日本の生活に慣れている」。日语的「習慣」为名词,作为动词使用的场合少之又少,因而,「習慣している」是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一个典型的负迁移。另外,比较典型的还有:

中国語を学習する。(勉強する)

彼女は名声が悪いそうだ。(評判がよくない)

政策について討論する。(検討してみる)

(3)褒贬义

中日两国都是使用汉字的国家,汉字这个因素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说,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阅读日语文章时,汉字对于理解句子的含义的确起到了辅助作用,这也是汉语的一个正迁移。但是,在有些场合下,这种迁移也可能为负迁移。部分日语借词在传入国内后,含义发生了变化。例如「深刻」一词。在日语当中,「深刻」是一个贬义词,例如「深刻な問題」「深刻な病状」等等。而在汉语当中,除了例如“深刻的教训”等贬义用法之外,也可以用到“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等褒义用法当中。同样的还有“重大”一词。日语当中,「重大」也是基本作为一个贬义词来使用的,比如「重大な事態」「重大なミス」等等,而在汉语当中“重大的贡献”、“重大的胜利”等褒义用法也是屡见不鲜。如不注意的话,可能会将其使用在不恰当的场合,从而造成误解。

三、负迁移的对应策略

1.改进教学方法

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说,很多汉语的负迁移影响是在无意识中养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对于容易造成负迁移影响的部分,要着重讲,认真讲,反复练习,以把负迁移的影响降至最低。例如,在学习日语音节时,在音拍上容易产生负迁移的长音、促音、拗音方面,可以让学生放慢节奏,将每一个音节准确、清晰地朗读,再循序渐进,养成准确的发音习惯。在学习一些容易与汉语同形词混淆的日语单词时,可以多创造一些用单词造句的机会,养成正确的单词搭配习惯等等。

2.营造良好氛围

由于绝大部分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是在非自然的外语环境中进行学习的,这就要求外语教师要充分利用中外文化对比,找出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汇点,分析其异同,使学生对两种语言的区别有明确的了解,强化语言学习中的区别意识。比如在讲解日语单词时,应避免为了讲单词而讲单词,应将与这个单词相关的文化知识同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能学习词汇,而且了解到更多文化方面的知识,不仅有助于加强记忆,也会对跨文化交际方面起到帮助。同时,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营造良好的日语学习氛围,比如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日本的文化资料,包括书籍、影片等等,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日本的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结 语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是非常繁盛的,但是语音习惯、表达方式、文化习俗等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习者要想学好日语,就必须有意识地去克服母语的负迁移,多多利用母语的正迁移,认真仔细地深人日语中去认识、理解、掌握日语的特征、特点,才能学到自然、纯正的日语,从而在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大河内康憲.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対照研究論文集[M].くろしお出版,1992.

[2]彭广陆,守屋三千代.综合日语(第一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于文飞.浅析母语在日语学习中的正负迁移及学习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1,(2).

[4]张爱平.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文化积累[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5]李银仓,黄喜玲.迁移理论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1).

[6]谢为集.日语的发音与声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元音音节母语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母语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拼拼 读读 写写
母语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Playing with “ar”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The song o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