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电气专业岗位化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2013-09-04李义德张海丹刘晓磊徐国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顶岗课程体系岗位

李义德,张海丹,刘晓磊,徐国林

(烟台职业学院 电气工程系,山东 烟台 264670)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2006年11月6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为我们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16号文件提出了“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这一要求使我们找到了高职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那就是工学结合。工学结合要求把将来的企业工作与现在的在校学习结合起来,既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要求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的结合;既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所要创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化教学模式正是一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不但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正是企业对我们学校提出的要求。

二、构建岗位化课程体系,开发项目化课程

通过学习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及其它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在赴长春、南京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召开了企业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参加的专业建设研讨会,深入企业进行了岗位调查,选定了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行为引导教学作为我们教学改革的目标。因为任务驱动教学、项目引导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在调研的基础上,就过去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梳理,将一些纯理论的课程整合到专业课中,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化课程体系(见表1),然后就专业课程进行了项目化的改造,即通过选择若干个项目的学习,将课程的全部内容贯穿于项目之中,以保证我们高职学生区别于普通技工的人才培养目标。

表1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化课程体系

为了防止课程开发及教学的盲目性,我们提出了制定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求在课程标准的规范下进行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课程标准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课程的项目内容、课程的实施建议等等,它比教学大纲要求更详细、内容更广泛,是进一步编写讲义、开展一体化教学的依据。

为了开发制定课程教学标准,在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了9个课程建设小组,各建设小组在课程多任务紧的情况下,克服诸多困难,深入企业、走访毕业学生、查询图书资料等等进行较为充分的调查研究,历时半年多时间,形成了9门课程的教学标准。

三、设计教学及教学环境

制定课程的教学标准,明确课程的目标、内容,仅仅是教学改革迈出的第一步。到此为止,我们的课程改革还仅仅落实在书面上,如何实现标准的要求,把标准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课堂中,这需要我们对课程做更加详细的设计。为此,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借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提出了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要求各课程组进一步消化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课程的总体设计,明确课程各个项目的能力要求,进而制定出授课进度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以2学时为单位的课程单元设计。

在进行课程设计的同时,为了实践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实现课程的工学结合,实现校内学习与将来工作的一致性要求,一方面我们在学院的倾力支持下进行教学条件的硬件建设;另一方面,我们在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对教学环境进行了有目的的设计。

在硬件建设方面,由过去我们的经验可知,学生在成套的实验设备上进行的各种操作,仍然是脱离生产实践的,因为学生毕业以后不一定会工作。为此,我们没有采购大量的教学仪器厂生产的成套实验实训设备,而是只采购了教学仪器厂生产的工作台,同时采购了大量的工业用元器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学生真刀真枪的开展各种实践锻炼。许多来我系参观的同事讲,你们这样做,对学生是件好事,可以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但对教师却增加了大量的工作。

有了好的硬件条件,是不是就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呢?显然是不够的。一个主要原因体现在,我们的毕业生不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不能够接受企业的纪律约束。通过对企业的调查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对学生的不满意之处不是在技术方面,而是学生的操行。那么如何培养出既掌握技术、又具有良好素养的“双高”人才呢?我们在企业调查中逐渐感悟到,将企业的管理模式引入课堂,可使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即可了解企业、触及企业,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零距离”。我们的具体做法就是创建一个企业的岗位工作环境。

首先,我们的教室名称不再以某某实验室或某某实训室命名,也不以某某一体化教室命名,而是以企业工作岗位的性质命名。这样命名的目的主要是提示学生,你所进入的学习场所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场所,在这一场所里所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如《电气安装与运行维修》课程的学习教室称为“电气安装与运行维修室”,《单片机应用开发》课程的学习教室称为“单片机应用开发室”。进入这样的教室,就是进入一个工作岗位,就是去工作的。

其次,我们建立了一套仿企业生产的管理体系(图1)。成立生产组织机构,如PLC应用设计室由室、班、组构成,室主任由指导教师担任,然后再选出设计班长及各小组组长,并制定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学生入室前,首先要与设计室主任签署工作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并制定有关管理条例对进入设计室的员工进行规范化管理。在每天的工作过程中,每个员工都要按照“6S”管理的要求,整理清洁自己的岗位,每天都要由班长召开班前会,并在班前会后高喊校训三遍。

另外,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开展关于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方面的教学研究,还派教师出去参加各种课程建设研讨会议,为教师开展好岗位化的一体化教学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方面的更新,使教师能够有意识自觉的转换自己的角色,同时也在教师的影响下,转变学生的角色。在新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不再是学生,而是员工;教师不再是教师,而是师傅、工程师、车间主任等。

图1 类似于企业组织生产的教学组织形式

四、校企合作实施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也是我们课程体系改革的一部分,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顶岗实习的管理。

不论学生是自己联系还是学校联系顶岗实习单位,学校都要与学生所到单位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通过这个协议实践学校与企业对学生共管共育的素质教育模式。学生在厂,由实习单位委派指导人员指导,同时学校也安排一名校内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学生每周须与校内指导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一次。顶岗实习成绩由顶岗实习单位的实习指导师傅及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评定。

顶岗实习结束,学生需提交顶岗实习报告及毕业论文。若实习期间转换了岗位,则每到一个岗位就得写出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在校内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利用顶岗实习的业余时间撰写,字数不少于4500字。

顶岗实习的学生累计实习时间要求不得少于20周;顶岗实习的最小时间单位是三个月,三个月以内不得无辜跳槽,否则顶岗实习不予及格。对顶岗实习不及格者,给于延期毕业处理,直至顶岗实习任务完成。

猜你喜欢

顶岗课程体系岗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