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位置决定心态运营商对待OTT差异化思路渐显

2013-09-04舒文琼

通信世界 2013年22期
关键词:张本中国联通联通

本刊记者 | 舒文琼

“OTT的兴起已成大势所趋,不能简单地认为谁的利益受到了侵犯,各方需要认清形势,做好自己的事情。”在近日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行业专家如此表示似乎若有所指。

OTT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早在10多年前运营商就遭遇到了VoIP——其影响与现在的OTT类似,至今运营商仍未找到应对VoIP的良策,而新的问题又已出现。

挑战依旧存在,主管部门的态度却悄然转变,相比于对VoIP的严格管制,工信部对于OTT则包容许多——在关于微信是否需要收费的论战中,工信部表态“交给市场解决”。而在与OTT竞合的探索中,三大运营商目前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移动:审慎思考

观察三大运营商近日的要点新闻,可以发现他们的重点各有不同:中国移动启动TD-LTE扩大规模试验网招标,广东联通推微信沃卡,电信展开了第三次宽带大提速。分析人士认为,之所以在对待OTT方面态度和反应速度各不相同,是因为运营商市场状况各有差异。

一位移动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移动之所以将主要精力放在4G建设上,是因为4G是摆脱其在3G上的被动局面、增强市场优势的根本所在。“虽然中国移动3G用户增长绝对量居于三大运营商首位,但是其中很多是使用2G网络的‘虚用户’,并非真正的3G用户;而在今年6月份,联通3G用户突破1亿户,其3G用户占移动用户的比例达到38.2%,超过移动的18.2%,更是让移动没有招架之力。中国移动惟有快速上马4G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该人士看来,中国移动的当务之急是摆脱3G的被动竞争局面,并非应付OTT。

即便如此,一个本质性的问题无法回避——中国移动尚未找到与OTT合作的恰当方式。“中国联通与微信的合作是一把双刃剑:10元获得300M微信定向流量,虽然增加了用户,但是利益会受损。”HCR(慧聪研究公司)研究总监张本厚认为,中国移动用户基数大,利润丰厚,可选择业务多,尽管OTT影响非常大,然而中国移动需要保持利润和竞争力,没有必要依靠双刃剑的做法。

不过,拥有足够谈判资本的OTT在合作方面也有选择权,如果条件不够优厚,OTT就不愿意与运营商合作。数字显示,截至今年6月微信注册用户突破了4亿户,这一数字已超过电信和联通的移动用户总数;此外,微信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支持18种语言和140个国家用户注册,国际用户已达7000万。“步子太大自己利益受损,步子太小OTT合作意愿低,因此中国移动还在探索中。”前述移动人士称,由于合作模式不确定,中国移动目前仍主要采取扶持合作伙伴的方式来做OTT应用。

内部消息显示,中国移动对待OTT的态度有望在近日明确。“中国移动的移动互联网子公司正在筹备中,现在基本架构已确定,权责已划分明确,相应的负责人也已确定,待老总人选确定,互联网子公司就可以正式运行。挂牌运行后,与OTT合作的事宜将会归口互联网子公司负责。”消息人士称。

联通:激进果断

与中国移动的谨慎行事相比,联通推出微信沃卡的做法则显得激进而果断。这种态度与微信沃卡背后主导者——广东联通互联网营销服务事业部总经理李韩的行事作风不无关系。“敏于行而讷于言,善于创新,是一个典型的实干派。”一位来自广东的运营商人士告诉记者,具有创新精神的李韩此前推出的很多业务创新措施,给广东移动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这一次,更是在整个行业引起了轰动。

在中国移动快马加鞭建设4G的时候,广东联通与微信展开合作,张本厚认为,其用意主要是抓住中国移动4G商用前的时间窗口。他表示,4G牌照一旦发放,中国移动将凭借TD-LTE大幅改善现有网络设施,极大地增强市场竞争力,届时中国联通WCDMA制式的优势就会削弱,为此中国联通必须抓紧时间窗口快速扩展用户群,其推出微信沃卡的目的就是将WCDMA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以争取到更多新用户。“手握足够的用户,中国联通就拥有了未来与中国移动竞争的资本。”张本厚认为。

业内人士分析,对于微信沃卡这把双刃剑的另外一面,中国联通也有足够的认识。不过为了微信背后的OTT用户,联通愿意接受这种比较初级的合作方式,待成功圈地之后,联通一定会打造新的合作方式。

此外,在8月份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推出微信沃卡,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联通的另一层用意是抢占校园市场——微信的用户以年轻群体居多,而现有的微信用户又以中国移动的用户居多,与微信合作能够达到从中国移动挖转用户的效果。

电信:等待观望

相对于中国移动的审慎和中国联通的激进,中国电信的态度则较为中庸,采取的是跟随型策略。“中国电信跟随市场风向,不会在第一时间主动选择。例如,中国电信推出的手机多是双卡双待制式,其目的就是与他人共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电信的策略不是独占市场,而是期望在已有的盘子里扩展蛋糕,所以其策略不会太激进。”张本厚认为。

事实上,中国电信也在研究OTT,不过对于微信沃卡这种方式,中国电信并不能从中得到太大利益而无法采取。“中国联通与微信合作可以挖转中国移动的用户,这主要基于中国联通的WCDMA网络能够向下兼容中国移动的GSM网络;中国电信的C网制式则与GSM不兼容,用户如果转网就需要办理双卡双待,转网难度大,用户意愿降低,给中国电信带来的实际意义不大。”广东移动陈亮分析。

三大运营商对于OTT的态度,与其对iPhone的引入态度有一定相似之处:移动以我为主;联通主动合作;电信随大流,主动性不强。

中国联通与iPhone合作为其赢得了大量用户,那么与OTT合作是否会产生同样的市场效果?对此张本厚认为,中国联通首先与微信合作,其影响无法与iPhone相提并论。首先,目前中国联通只在广东针对部分用户与微信展开了合作;其次,微信5.0的新增内容缺乏特别诱人之处。而随着TD-LTE牌照的发放,中国移动在3G上的劣势会得到弥补,为其更好地开展数据业务打下基础。

合作不可避免

虽然三大运营商目前对于OTT的态度各不相同,但是比较统一的观点是运营商与OTT合作将成为共同趋势。

如前所述,以微信为代表的OTT公司用户急剧扩张——拥有4亿用户,加上互联网公司的创新精神,微信很容易将业务做成功,近来风行微信圈的“打飞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打飞机”这种不能产生明显盈利的业务虽然不会对运营商构成冲击,但是如果将QQ号作为用户身份识别号,就与拥有手机号码资源的运营商站在了对立面。例如,微信5.0包含支付功能,相对于运营商推出的需要换卡、换手机的移动支付而言,已然构成了威胁。

运营商能否做自己的OTT应用?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宋杰介绍,从国外经验来看,由GSMA联合运营商推出的富通信套件Joyn是其对抗OTT的措施之一,该业务在韩国发展情况较好,在欧洲并不理想,并且始终代替不了社交应用。

国外运营商也有通过收购方式做成社交应用的,如SK电讯收购赛我网,西班牙电信收购社交网站Tuenti。但是在我国运营商的任何收购举措都将面临政策上的限制,因此收购并不可行。综上所述,运营商与OTT公司合作已成必然趋势。

张本厚认为,从业务角度来看,运营商也必须依赖OTT来发展创新。因为在过去的功能机时代,业务创新可以由运营商自主完成,但是在未来的智能手机时代,业务创新的种类、速度都大大超越之前的功能机时代,在此方面对市场需求把握准确又反应迅速的OTT公司存在优势。而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通信行业价值链已从以运营商为中心转向了以用户为中心,运营商不能再固守以我为主的观念,而是要拥抱市场,满足用户需求。

如果合作,是否会让运营商加速沦落为管道提供商?对此,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认为,OTT是承载在运营商网络上的一种互联网业务,运营商不应将其放在对立面来防御。运营商和OTT公司的机制和体制不同,面对互联网业务,运营商思考自己的价值和位置,将核心主业放在基础网络建设上;互联网公司则需要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

“运营商如果继续做管道,那么现在的利润会受到影响,但是运营商别无选择,否则会被OTT绕开,360推出的随身Wi-Fi就是一个例子。与其纠结,不如做好通道。而如果通道在所难免,那么谁能做更好的通道,谁就能获取优势。”方兴东表示。

拥抱数据业务

“不要让一方受损,否则玩不下去。”在谈及与OTT合作时一位运营商的此番表示,代表了三家运营商的心声。众所周知,OTT业务占用大量的信令和带宽资源,令运营商的网络不堪重负。而用户在OTT出现问题时,习惯性地将原因归咎到运营商,也令其承受了压力。

对此问题,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宋杰认为,虽然OTT占用了大量的运营商网络资源,但是毕竟给运营商带来了流量和收入,因此对于哑管道和低值化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运营商可以通过精细化测算确保盈利水平,不至于做亏本买卖。在此方面,运营商已经拥有一定经验,目前运营商推出的各种话费套餐,都是基于用户分布和消费情况而具体设计的,做到了成本收入的平衡。

对于OTT占用信令资源的情况,分析人士认为,OTT公司需要与运营商达成负载协商,降低心跳频率和占用,否则合作就不可能长久存在。所幸的是,目前OTT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研究降低信令资源占用的措施。例如,微信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功能,并将查看用户是否在线的时间延长。而随着未来4G部署带来网络能力的提升,OTT占用资源问题突出的状况也有望得到缓解。

在张本厚看来,即使合作时代到来,运营商仍旧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因为OTT业务平台和网络资源由运营商提供,OTT公司无论大小都依赖运营商的资源生存,有了这一地位,运营商就可以坚持自己的底线,对OTT公司可以依据情况采取合作或者限制的措施。这和目前淘宝的做法类似——如果影响到天猫官方商城,淘宝就会对店家进行限制。

当然,流量经营和限制OTT只是一个方面,长久来看,运营商还需要进行业务转型。例如,OTT现在侵蚀语音和短信等运营商的传统业务,换来一定程度的数据业务的增长,那么未来运营商可以转型,将业务中心转移至数据业务,以避免不利趋势。“既然趋势无法逆转,那么不如积极拥抱新的方向。”张本厚表示。

猜你喜欢

张本中国联通联通
中国联通
风起轩辕——联通五千年民族血脉
日本乒乓球运动员张本智和对阵中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分析
一张图读懂联通两年混改
微信搭台“联通” 代表履职“移动”
中国男乒主要对手张本智和技战术特征分析
张本煜,韩寒说他值得比现在更红十倍
5G:电信联通的生死攸关之时
中国联通发布首个网络即服务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