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分析
2013-09-04朱雄辉戴海强范巍胡飞
朱雄辉 戴海强 范巍 胡飞
·临床医学·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分析
朱雄辉 戴海强 范巍 胡飞
目的 探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 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 选择本院自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74例需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意愿, 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 治疗组给予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治疗组手术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4/39), 明显低于对照组22.86%(8/3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为5.13%(2/39), 复发转移率为12.82%(5/39), 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17.14%(6/35), 复发转移率31.43%(11/3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广泛推广。
结肠癌;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好发于40~50岁人群, 其发病率高, 约占恶性肿瘤的10%~15%, 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危害[1]。本次研究为了探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 对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74例结肠癌患者进行了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自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74例需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意愿, 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 其中男性19例, 女性16例, 年龄37~71岁, 平均年龄(46.31±4.87)岁, 参考结肠癌Dukes分期:其中A期患者11例、B期患者16例、C期患者8例;治疗组39例, 其中男性21例, 女性18例, 年龄36~72岁, 平均年龄(46.92±4.94)岁, 参考结肠癌Dukes分期:其中A期患者10例、B期患者18例、C期患者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病情、肿瘤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B超、X线、纤维结肠镜、血清癌胚抗原等检查, 符合结肠癌诊断标准[2], 确诊为结肠癌;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肿瘤的转移, 因此按照结肠癌Dukes分期, 并无D期患者;③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严重病变以及精神疾病;④所有患者均无麻醉及手术禁忌证;⑤均遵循自愿原则。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行相应检查, 给予营养支持、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术前要求患者禁食禁水, 做好胃肠道手术准备。对照组给予常规结肠切除术, 切除癌肿所在肠袢及其结肠系膜;治疗组则给予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 具体操作如下:所有患者取仰卧位, 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 切口选择在右侧腹经腹直肌处, 切开腹壁进腹后, 结扎回结肠以及横结肠的末端, 确保肿瘤部位包含于腔内, 结扎大网膜右侧血管, 对其附近淋巴结进行清扫, 然后寻找到结肠系膜根部, 在其下方位置将结肠系膜切开, 同时切断拟切肠袢系膜血管根部, 并进行结扎, 分离胃结肠韧带,切断横结肠和回肠, 最后将右半结肠分离并切除, 将回肠和横结肠进行吻合, 建立消化道, 冲洗并逐层关腹。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4 判定标准 ①详细记录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②统计手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腹腔感染等患者的数量;③所有患者均随访3~5年, 在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生存情况以及出现肿瘤复发转移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 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复发转移率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手术各项指标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 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 治疗组手术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 x-±s)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1例、腹腔感染3例;而对照组出现吻合口狭窄3例、腹腔感染5例。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4/39),明显低于对照组22.86%(8/3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生存情况以及复发转移情况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2例患者死亡, 对照组出现6例患者死亡, 其余均存活;而治疗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5例复发转移,对照组出现11例复发转移。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为5.13%(2/39), 复发转移率为12.82%(5/39), 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17.14%(6/35), 复发转移率31.43%(11/3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肠癌是指结肠黏膜上皮处发生的恶性病变, 其发病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结肠息肉、高脂肪饮食习惯等有关,由于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 且病情发展较慢, 在其出现明显症状后多数患者已经发展到肿瘤的中晚期, 很难治疗, 因此其死亡率较高, 屈居肝癌和肺癌之后, 列第三位[3], 据调查研究显示, 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手术治疗是结肠癌治疗的主要方法, 在手术治疗的同时可以配合放疗、化疗等措施, 可以降低肿瘤的复发转移率, 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常规的结肠癌手术治疗是先分离右半结肠(分支)系膜, 然后切断结扎系膜血管, 同时清扫淋巴结, 此手术方法容易出现肿瘤细胞经过血液进行转移的情况, 影响了治疗效果;而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 在传统的手术方式上进行了创新改良, 在右半结肠切除的同时,先在其系膜根部将血管切断, 大大降低了肿瘤细胞沿血液途径的转移[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随访患者的死亡率、复发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相较于传统的结肠切除术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广泛推广。
[1] 汪建平.重视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3, 33(08): 622-624.
[2] 郝炳富,郝桂娟.结肠癌的诊断新进展.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4): 192-193.
[3] 王先立.结肠癌病因学研究进展,中国健康月刊: A, 2011, 30(5): 328-329.
[4] 张劲中,廖海波.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18):91-92.
226100 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