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安全注射培养的探讨

2013-09-01邓美艳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无菌观念规范

邓美艳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3)

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者无不良损害、对实施注射的医护人员不存在危险、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1]。安全注射意味着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输液无论是用于免疫预防或是治疗,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对任何人都是无害的。

注射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安全注射是降低护理风险的重要保障,培养中职护理学生安全注射的能力和意识、加强注射安全教育是提高护理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2]。虽然目前各中职护理院校对注射的基础教学有足够的重视,但涉及安全注射的知识却较少。笔者在近几年的护理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培养学生安全注射能力的重要性,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套规范的注射程序、熟练的注射技巧,还要提高他们安全注射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注射的成功率。笔者对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在注射操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强化学生安全注射意识的措施,并应用到了注射的实际带教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护理专业学生在注射操作中的常见问题

近期,笔者对所任教的130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实验操作检验、带教过程中仔细观察和课后与学生座谈的形式了解了她们对安全注射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注射实验当中出现的不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笔者所任教的2010级中职护理专业两个班130名学生,均为女性,年龄16~18岁。在4个学时的注射理论课程结束后,相继安排皮内、皮下注射法示教练习两个学时,肌肉注射法示教练习两个学时,静脉注射法示教练习两个学时。在对模型人进行注射练习及真人相互实验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常见问题,具体情况见表1。

2 强化学生安全注射的措施

针对目前笔者任教的护理专业班级学生所存在的注射操作问题,笔者尝试了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注射能力。

2.1 提高对注射安全的认识

通过各种新颖的教学示教方法,提高学生对安全注射的认识,培养她们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并将医院里可能存在的安全注射问题作为专例讲授,分析注射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讲解不安全注射对公众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如:不安全的注射可能会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乙肝、丙肝、艾滋等传染性疾病;注射器皿没有达到无菌要求或消毒不严格,可能会引起发热反应或化脓性感染;注射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创伤性麻痹等危害[3]。

2.2 强化无菌观念

无菌是护理学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也是整个护理操作的关键,只有强化无菌观念,才能严格操作,避免违反无菌原则。虽然之前笔者已经进行过无菌技术的相关实验,并且反复强调过每一个细节都要贯穿无菌观念,但在实际注射操作中,学生仍暴露出无菌观念不强的问题。例如某些学生忘记戴口罩、注射部位消毒范围不够、操作前后未及时洗手、皮肤消毒液使用后不及时加盖、医疗垃圾放置不规范等。因而,笔者在不断提醒学生无菌操作的同时,严格把关,做到“放手不放眼”,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

表1 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注射常见问题总结(n=130)

(1)让学生在护理操作中树立无菌隔离观念。要加强学生的无菌隔离意识,就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无菌区及污染区,医学的观念是注射过程中只要与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就称为污染物,不能与无菌物品、无菌区相互混淆。如为了避免学生在静脉输液时横跨无菌区,准备物品时,可以教学生将胶布放置在治疗巾的适当位置,既方便了操作又避免了横跨无菌区。

(2)对学生规范医疗垃圾的处理操作,严格执行医疗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将污染物放入标有相应颜色的污物袋或者锐物盒。尤其要加强对医疗一次性用品的存放和使用后的管理,对于使用后的一次性用品要严格执行销毁、消毒制度,防止再次使用。

(3)确保注射用品的质量和安全。对于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以及消毒用棉签、消毒液,需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核查其包装的密封性、有效期等,以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

在注射试验中,对于无菌操作不规范的学生,带教教师应不断提醒和强调。通过以上种种措施,可明显加强学生的无菌观念。

2.3 消除注射时的紧张心理,提高自信

虽然学生在初次接触注射操作时都充满了热情和好奇,但当实际开始注射练习,尤其在做真人角色扮演注射试验时,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焦虑和紧张心理,甚至有学生吓得发抖、惊叫,严重时导致学生步骤混乱、手法笨拙,无法按照预期完成注射。

从表1可以看出,皮内注射实验学生的紧张恐惧心理最为明显,在经历过第一次的皮内注射后,接下来的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时,心态就有所好转。这与中职学生年龄较小,首次尝试真人注射,担心自己或者同学操作失误有关。因此,笔者在真人注射试验前做了一些必要的动员工作,鼓励学生,让她们树立起信心。通过学生间相互真实的注射试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提升了她们的信心和胆量。当然,教师示教时规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感,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4 严格规范注射操作

注射操作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和注射的规范流程来进行,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护理安全,要让学生做到耐心和蔼、严谨规范、有条不紊、操作准确、用药无误、安全轻柔,并按时完成注射操作。

(1)在注射前,要求学生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要详尽了解患者及患者家属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尽量避免选用对皮肤刺激作用较大的药物进行皮下注射;对于两周岁以下的婴幼儿应当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不宜选择臀大肌注射;对于老年人,由于皮肤变得干燥,肌肉松弛、变脆、起皱,血管硬度增高,弹性降低,使得皮肤擦伤和感染的机会增大,因而要根据老年人的胖瘦特点,灵活掌握注射的深度和技巧;注射前皮肤的局部消毒范围要大于5厘米;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会有不良反应,要求多巡视和观察,如发现患者有发热或过敏等反应,应立即报告医生对症处理[4]。

(2)提高学生对药物配伍禁忌的重视,要求学生熟知药物配伍禁忌表,在执行医嘱时,配药前先核对患者有无药物配伍禁忌,杜绝注射、输液差错事故的发生。

(3)通过仔细观看操作录像、带教教师的示教及反复进行实际注射操作练习,让学生熟练注射操作,提高注射的一次成功率。

(4)医患关系是护理过程中牵涉面广,也是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教学当中,教师给学生灌输加强医患沟通的意识非常重要。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获取患者积极的配合和信任,有利于提高注射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确保患者获得人性化的护理,减少护理纠纷[5]。

3 结语

注射是每位护理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护理操作项目,是护理学基础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占居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护理专业学生只有在学校培养了良好的安全注射意识,全面掌握了注射的操作技术,才能在临床护理时以自信的心态应对各种注射的实际问题,提高注射的一次成功率,实施安全注射,为今后给患者提供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1]李莹.基层医院门诊注射的现状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423.

[2]陈爱萍.社区护理安全隐患原因探讨与防范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4)∶87-88.

[3]钟秀玲,程妍.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

[4]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赵海平.高等护理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现代化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48.

猜你喜欢

无菌观念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维生素的新观念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