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FAP与认知功能的研究*

2013-08-31李国华李继荣吴秋霞姜林伶

精神医学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错误分类

李国华 李继荣 吴秋霞 熊 鹏 曾 勇 徐 飞 卢 瑾 姜林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病,其病因过程,致病因素如何造成其病理生理尚不清楚。随着神经病理学、神经影像学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精神分裂症存在脑器质性改变[1]。近来的研究表明血液中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变化可反映脑内中枢神经的损伤程度,GFAP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中可能与它对轴突的功能影响有关[2,3]。

另一方面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4~6]。血清中GFAP浓度的变化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是否有相关性,目前暂未发现相关的研究报道。本课题拟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血清GFAP的浓度,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检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的认知功能,同时进行患者血清GFAP浓度与WCST检测结果的相关分析,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FAP的浓度变化和认知功能障碍与患者神经系统损伤的关系综合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2011年10月~2012年4月的住院及门诊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修订版(CCMD-3R)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且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总分≥60分;(2)入组前未服过抗精神病药,无电休克治疗史;(3)无颅脑外伤史;(4)初中及以上文化,能配合检查,依从性好。排除标准:精神发育迟滞、癫痫、脑炎等脑器质性疾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史,内分泌代谢障碍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史,药物滥用史。共入组48例,男23 例,女25 例;平均年龄(28.40 ±10.61)岁;平均受教育年限 (10.31±3.83)年,PANSS平均为(79.21 ±13.89)分。

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来自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按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体质量指数与患者组相匹配的原则选取。排除标准同患者组,且无精神疾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共42名,男23名,女 19名;平均年龄(34.67±10.02)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2.71±4.84)年;均取得所有被试或其监护人(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经统计学分析,患者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血清GFAP的检测 患者组于入组后当日或者次日清晨用非抗凝真空采血管取其空腹肘静脉血5 ml,正常对照同法取血样。获取血样后迅速分离分装血清,在-20℃条件下冰冻储存待检。血清GFAP的浓度采用ELISA法,用美国Merck Millipore公司生产的GFAP试剂盒及其配套试剂进行检测,每一份血清都进行双份检验,最后取其平均数据。

1.2.2 认知功能评定 采用WCST在计算机上进行。共64张卡片,按照颜色(红、黄、绿、蓝)、形状(三角形、五角星形、十字形、圆形)和图影数量(1,2,3,4)的不同而绘制。首先在屏幕上出现1个红三角,2个绿五角星,3个黄十字,4个蓝圆形的4张卡片。然后要求被试者根据这4张卡片对64张卡片进行分类,分类的顺序是按照数量、形状、颜色依次进行。操作时不把分类顺序的原则告诉被试者,只告诉其每一次的选择是正确或错误。结果的评定依据总测验数、正确次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及完成分类数这五项指标。

1.2.3 PANSS 评定[7]由两名接受过 PANSS培训的精神科医师(Kappa值>0.84)评定患者临床症状,每例取两医师PANSS评分的平均值。

1.2.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数值变量组间采用t检验,GFAP浓度水平与PANSS各项评分之间,以及WCST各项指标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 =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GFAP浓度水平的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的血清GFAP浓度分别为(4.040±0.435)ng/L,(2.810 ± 0.769)ng/L。患者组血清GFAP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3,P <0.01)。

2.2 患者组血清GFAP水平与PANSS评分相关分析患者组 PANSS总分(79.21±13.89)分,阳性分(16.83±3.38)分,阴性分(15.75 ±4.51)分;血清GFAP浓度与PANSS总分、阳性、阴性症状分的相关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r=-0.053,0.015,-0.048,均 P>0.05)。

2.3 患者组与对照组WCST各项指标的比较 患者组WCST的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均高于对照组(t=7.96,5.85),完成分类个数低于对照组(t=-10.44)。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见表1。

表1 患者组与对照组认知功能比较

2.4 患者组血清GFAP浓度与WCST各项指标的相关分析 患者组血清GFAP浓度水平与WCST的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及完成分类的相关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r=0.415,0.380,- 0.386,均 P < 0.05),GFAP浓度与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与完成的分类个数呈负相关。见图1。

图1 患者血清GFAP浓度水平与WCST各项指标的相关性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FAP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这与以往的研究不一致,Steiner J[8]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FAP浓度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Webster MJ[9]发现GFAP的扣带回皮层mRNA表达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降低,这可能跟我们的病例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未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有关。因GFAP为仅存在于星型胶质细胞中的单体中间丝蛋白,是细胞骨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神经胶质细胞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始终伴随神经元的整个发育过程,维持神经元细胞结构的稳定,当颅脑损伤时,神经元中的GAFP释放入血液中。故血清中GFAP浓度的改变与脑损伤程度相关[10]。另外患者血清GFAP浓度水平与PANSS总分、阳性、阴性症状无相关,提示疾病初期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表现的多种症状,如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等可能与其他多种因素有关而与GFAP无直接关系。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特别是注意和记忆缺陷[11]。有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记忆和执行能力的损害程度与病程无关,而注意的受损在精神分裂症病程早期即可出现[12]。认知功能损害的生物学基础可能与脑发育异常有关[13]。我们通过采用WCST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并且患者血清GFAP浓度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提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早期中枢神经胶质细胞即有损伤,受损的神经胶质细胞对认知功能障碍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现阶段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仍以多巴胺假说为基础,通过本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存在明显的神经系统损伤,进而导致其认知功能损害,这对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是一个重要的补充。从精神分裂症导致的神经系统受损、临床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面来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一方面为精神分裂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客观的神经生化数据,同时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也能提出新的思路和策略[14,15]。

[1]Crow T.The two-syndrom concept:origine and current sta-tus[J].Schizophrenia Bull,1985,11(4):471

[2]BernsteinHG,Steiner J,Bogerts B.Glial cells in schizophrenia:pathophysiological significane and possible consequences for therapy[J].Expert Rev Neurother,2009,9:1059-1071

[3]Mitterauer B.Nonfunctional glial proteins in tripartine sy-napses:a pathophysiological model of schizophrenia[J].Neuroscientist,2005,11:192-198

[4]Johnson I,Ben AO,Kebir O.Evaluation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cognitive performances and clinical dimensions of schizophrenia[J].Tunis Med,2009,87(10):664- 669

[5]Ojeda N,Snanchez P,Pena J,et al.Verbal fluency in schizophrenia:does cognitive performance reflect the same underlying mechanisms in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J].J NervMent Dis,2010,198(4):286- 291

[6]MedaliaA,LimR.Treatment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Psychiatric Disorders[J].Journal of Psychiatric Practice,2004,10(1):17-25

[7]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50-153,197-202

[8]Steiner J,Bielau H,Bernstein HG,et al.Increased cerebrospinal fluid and serum levels of S100B in first-onset schizophrenia are not related to a degenerative release of glial fibrillar acidic protein,myelin basic protein and neuronespecific enolase from glia or neurons[J].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6,77(11):1284- 1287

[9]Webster MJ,O'Grady J,Kleinman JE,et al.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mRNA levels in the cingulate cortex of individuals with depression, bipolar disorder and schizophrenia[J].Neuroscience,2005,133(2):453-461

[10]Schnieder TP,Dwork AJ.Searching for neuropathology:gliosis in schizophrenia[J].Biol Psychiatry,2011,69:134-139

[11]Matsui M,Arai H,Yonezawa M,et al.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Appl Neuropsychol,2009,16(3):158-164

[12]周云飞,赵靖平.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与病程的关系[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11(4):201-202

[13]Stevens JG,Wrightion SA.Interaotion of the enatiomers of fluoxetineand norfluoxetine with human liver cytochrome P450.enzymes[J].JPharmacol Exp Ther,1993,266:964-971

[14]Young AS,Mintz J,Cohen,et al.Using information systems to improve care forpersons with schizophrenia[J].Psychiatric Services,2004,55(3):253- 255

[15]Cradock J,Young AS,Sullivan G.Theaccuracy of medical recorddocumentation in schizophrenia[J].Journal of Behavioral Health Services andResearch,2001,28(4):456-465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错误分类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在错误中成长
分类算一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