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2013-08-31梁秀霞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郑州450001
●梁秀霞(河南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郑州 450001)
1 问题的提出
文献信息资源是一个地区的重要资源,能否发挥最大的效用,关键在于是否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只有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才能使用户的信息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达到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而这就需要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定期对文献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及时地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进行调整和优化,达到投入与产出的合理平衡,为用户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便利服务,并为下一步改进配置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国内学者在文献信息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如赵良英等人建立了“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整体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内容、信息资源的整合、信息资源检索平台的功能、信息资源利用的经济性、信息资源整体满意度五个大的方面建立了44个子指标的评价体系,并把专家调查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了各项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值。[1]但大多数局限于对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体系研究,[2-4]而对于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很少。因此,对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索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上述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来验证这套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2 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设定原则
本文根据文献信息资源配置的特点,在构建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时,充分考虑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数量和质量之间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的概念要科学,制定出的各项指标都要有明确的含义,各指标的设立应有科学依据,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同文献信息资源配置的科学概念相一致,每一项指标的权重应该经过深入调查、系统分析,指标的数量应符合文献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和理论研究的完美契合程度。
(2)可行性原则。是指在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评价中应尽可能使评价方案和指标体系简便、实用、可行,必要时也可以建立具有普通意义的数学模型,符合数学逻辑,便于数学表达和数学计算,数据容易处理。
(3)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全面,不能遗漏,评价内容的分类必须合理。完整的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指标体系既要有反映馆藏数量的评价,又要有反映馆藏质量的评价。
(4)可比性原则。指标体系的所用数据具有可比性,能够在可比的条件下进行。要注意将不可比的因素转化为可比因素,便于比较分析,以便找出文献信息资源配置的优势和劣势,进一步优化配置。
(5)可操作性原则。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必须是可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的,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尽可能增加客观指标的使用,减少主观指标的使用,指标的计算要清晰、简便,易于操作。
以上仅为构建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评价体系标准的一般性原则。每个信息服务机构在构建自己的评价体系时应该根据自身服务的特点,如服务对象、学科设置、学科特色、地域特点、读者数量等,机动、灵活地设立指标,以使评价结果更具有指导意义。
3 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3.1 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
文献信息资源从其投入到最终被用户利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此因素对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果都起着一定的影响,但主要的影响因素还应该是文献信息资源配置的数量和质量。投入效率是馆藏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数量和水平的体现,利用效率则是馆藏文献信息资源配置质量的体现。因此,对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应从投入效率和利用效率来考虑。本文建立的这套评价体系主要有两层评价指标组成,第一层包括2个指标,即文献信息资源的投入效率和利用效率,第二层包括14个指标。
(1)文献信息资源投入效率(A)。主要考察文献信息资源对用户的满足程度,评价馆藏文献信息资源配置的数量,是研究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基础指标,包括10个指标。
①文献总量(万册),指文献信息机构所收藏的文献总册数,包括图书、期刊和电子文献;是衡量文献信息机构事业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②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率(册/人),即每个读者平均占有某文献信息机构馆藏量,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公民获取、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水平,是评价、衡量图书馆藏书数量相关合理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③读者满足率(%),用户借到文献的册数占用户所要借的文献册数的比例,反映了文献信息资源对读者的满足程度,文献资源建设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④文献信息资源覆盖率(%),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占各学科领域文献的比例,反映了收藏文献信息资源的覆盖面,体现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学科均衡性,是收藏文献信息资源完备程度的重要指标。⑤新书增长率(%),每年新书增长的数量与图书总藏量之比,反映了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在知识、信息量增加的速度。⑥年人均新文献入藏量(%),指文献信息服务机构每年购进的新文献数量与用户人数之比,反映了文献信息机构对新知识和信息补充情况。⑦外文文献比率(%),是指入藏外文文献的册数占入藏文献的总册数的比例,反映了馆藏文献中各语种出版物的结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对某一学科领域收藏文献涉及的文种越多,其完备程度也相对越高。⑧非纸质文献比率(%),是指非纸质文献的数量占收藏文献总量的比例,反映了文献资源配置水平现代化的发展方向,非纸质文献包括机读型号文献、缩微型文献、视听型文献和数据库等。⑨研究级文献比率(%),是指研究级文献数量占收藏文献总量的比例,反映了文献信息配置的整体水平。研究级文献是指高质量的学术专著、博硕士论文、国家重要学术期刊等级。⑩文献新颖度系数(%),是指一定时间内出版的文献占收藏文献总量的比例,反映了馆藏文献资源体系中知识内容的新颖程度。一般指近5年出版的图书和近3年的期刊。
(2)文献信息资源利用效率(B),主要考察文献信息资源被利用的程度,是评价馆藏文献资源配置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馆藏内容质量和结构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在文献信息资源配置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文献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作为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果的一个标准,通过回馈控制,更好地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文献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是影响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包括:①文献利用率(%),是指文献被利用的种数占收藏文献总种数的比例,利用率是文献信息资源配置质量和结构的综合反映;②文献流通率(%),是指被借阅的文献册数占馆藏总册数的比例,流通率是读者对馆藏文献的筛选结果,也是对馆藏文献配置质量评价的依据;③阅读率(%),一定时间内被读者在阅览室阅读过的文献总数占馆藏总册数的比例;④电子资源点击率(次),是指一定时期用户使用电子资源特别是网络数据库的次数,是对馆藏电子资源配置质量的评价依据。
3.2 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方法
上述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一个指标只是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某一个方面,为了使评价结果具有比较性,需要对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作出最后的综合评价,本文采用“功效系数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计算,[5]分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对各个评价指标做无量纲化处理,即给各指标打分,其公式为:
其中,dn为第n个指标得分,Xn为第n个指标的实际数值, X(nh)为第n个指标的满意值(同类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的先进水平), X(ns)为第n个指标的不允许值(同级文献信息机构中的最差值)。这里要说明的是,满意值和不允许值是在同类同层次文献信息服务机构中的取值,不同类不同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由于对文献信息资源投入力度不一样,面对的服务对象不一样,专家和用户对指标中的满意值和不满意值的标准也不一样。比如,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面对的用户群体不一样,对文献信息资源配置的结构和类型也肯定有所区别;在文献信息资源投入方面,985高校图书馆要比非211高校图书馆的投入大得多。因此,在计算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时,我们要在同类同层次主体之间进行比较才有意义。
其中λn是各指标的权重。
本文将评价结果分成三个等级。
一级表示评价主体在同类同层次文献信息服务机构中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分值范围:85~100分;二级表示评价主体在同类同层次文献信息服务机构中处于中等水平,分值范围:70~85;三级表示评价主体在同类同层次文献信息服务机构中的比较优势较差,分值范围:60~70。
4 实证分析
本研究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南省某高校图书馆进行了实地调研,初步了解了该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配置的状况,获取了一些相关数据,并依据上面建立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对该馆的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测评。
首先,通过调研获取该馆各项评价指标实际值,同时,通过对用户的问卷调查和对20位专家的走访,确定此次评价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满意值选取的是同类高校图书馆中的最优值,不允许值选取的是专家学者和用户都认为不可接受的最低值。其次,按照公式对各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算出各个指标得分,见表1。
再次,确定上述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各个指标对总指标的影响和贡献是不一样的,同一组指标数值,不同的权重系数,会导致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评价结论。因此,采取合理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的评价结果才能科学合理,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采用专家意见法确定这一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即根据该项高校图书馆具体情况设计调查表,聘请20位专家,请他们提出各指标重要程度,经过多次循环,直到多数专家的意见比较一致为止。各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
表1 某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
表2 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评价体系的权重分配表
从上面的评分结果来看,该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在与同类高校图书馆相比,处于中等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提高。在文献信息资源投入方面很不足,在信息利用效率方面处于中等水平,因此,需进一步加大文献信息资源的投入力度,满足各类读者的信息需要,同时应想方设法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5 结论
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只有定期对文献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测评,才能对今后的文献信息资源配置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采用“功效系数法”对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通过算例分析,可对不同文献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的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横向对比,具有可比性强的特点。本文所构建的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该指标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另外,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工作,对于不同的地区或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在具体的研究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同时,我们应该用动态的思维方式看待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工作。
[1]赵良英,等.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3):24-28.
[2]赵筱筱,靖继鹏.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05(8):467-472.
[3]龙茜.企业信息资源有效配置评价指标体系与模糊综合评价[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8(6):258-261.
[4]靖继鹏,徐海波.企业信息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研究[J].情报科学,2005(4):489-493
[5]孙振嘉,张向先.政府信息资源配置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J].情报科学,2010(10)1536-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