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匿名效应对中小学在线学习的影响分析

2013-08-31张欣

中小学电教 2013年3期
关键词:学习者效应笔者

☆张欣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山东日照 276826)

匿名效应对中小学在线学习的影响分析

☆张欣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山东日照 276826)

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我们进入了i时代,在线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本研究旨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边缘化现象,即那些不喜参与讨论的“潜水”学习者存在的原因,研究采用文献分析,调查问卷及行动研究的方法对前人相关研究加以验证,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得出结论匿名效应在中小学在线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影响。笔者的研究目的在于促进这类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帮助教师了解这类学习者的问题症结,从而协助教学。

在线学习;匿名效应;潜水学习者;从众心理

一、问题缘起

作为一名教育领域的研究者,笔者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找出这些“边缘学生”的原因,使其更好地参与学习。不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现在流行的在线学习,都有很多只是浏览一些网站,看别的学习者发的帖子,从不参与讨论,游离在学习之外的“潜水者”。同时笔者也发现了一种现象就是虽然在线学习过程中有不参与的学习者存在,但相对传统课堂,当有简单且轻松的问题时,那些“潜水者”也会时不时“冒泡”,尤其一般的SNS网站,参与者更会积极地发帖和回帖。是否因为虚拟环境的匿名情况才使得学习者更胆大起来?那么匿名对于在线学习到底是不是有一定影响?有哪些影响?出于这样的疑问,笔者尝试探究匿名效应对于在线学习的影响,以期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参与和融入学习。

二、概念界定

在线学习,即“Online Learning”,亦称为网络学习,是指在网上建立教育平台,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方式。在线学习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这里的网络学习环境通常指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等构成的环境。[1]

当然,在线学习的形成主要支撑便是学习者的交互行为,即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产生正确意义建构为目的,学习者在知识需求及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支持下,通过查询、发布、共享讨论等互动过程而学习到自己需要的内容。[2]

匿名是指不被知道或认识的人,不露身份或个人特征或不说明什么人物。网络匿名,即用户在互联网上以匿名或者假名的方式使用网络资源和各种网上服务,尤其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和共享性,匿名已成为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

匿名效应:在管理心理学中,人们把在不记姓名或在相互不了解的情况下个体独立性、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的现象,称之为匿名效应。产生这种效应的原因:一是匿名减少了对个体的心理压力;二是匿名创造了畅所欲言的气氛;三是匿名的责任不需负责。在不记名或不相互了解的情况下,群体规范或他人影响对个体心理压力就会减少,个体就会表现出更大的自主性、独立性,就会更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即若有最自由,必能最自主。[3]

有学者认为匿名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促进自我表达的诚实性。在匿名情境下,人们倾向于更为诚实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情感。第二,使行为更具攻击性。由于在匿名情境下,人们倾向于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所以,匿名可能引发更具攻击性的行为,甚至是异常的行为。第三,增加对他人的批判性。匿名情境可以引发批判性反馈。第四,导致社会性涣散。在匿名情境下,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倾向于降低。[4]在此,笔者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对其进行验证。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后稷中学的初二学生40人作为研究对象,该阶段的学习者学习任务并不十分繁重,且已经有了包括幼儿园在内近十年的学校学习经验,并且随着网络的出现,该阶段的学习者可以称为数字原住民,是网络伴随长大的一代,更有利于调查研究。

2.研究目的

笔者是在自身体验及疑问的情况下,有了本研究的探索,故在实习过程中对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学习者不愿参与课堂或是网络学习讨论的现状和原因,以及学习者在在线学习过程中对于匿名情况的看法及学习现状,通过得到的数据对在线学习平台的组织者及教师提供帮助。

3.实施过程

本研究对40名调查对象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问题设置主要是趋向于询问学习者不愿回答教师问题的原因,是不是在提问者不知道自己身份的情况下就愿意回答,在线学习时是匿名访客还是愿意透露个人信息共同学习,所以调查主要围绕以下三大主题:第一,学生在传统课堂上回答问题及参与讨论情况及产生退缩原因;第二,学生在线学习的状况及参与讨论的情况;第三,对于匿名进行学习讨论的情况及看法。主要还是看学生选择“潜水”的原因是兴趣、问题内容难度还是教师影响等,其中匿名对于这些原因的影响,并通过所调查问题和收集的数据使以上假设得以验证。[5]

四、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问卷题目均是以考虑学生的情感取向及事实性问题为主,所以主要是以具体饼图表现出学生的意愿,以下结论皆以研究问题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1.学生对于课堂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回答及参与讨论情况分析

图1 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

图1中学生回答课堂问题的态度中可以看出,45%的学生一般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对于有37%的学生偶尔回答,还有8%的学生一直不喜欢回答问题。由此可见,近半数的学生并不愿主动回答问题,这时我们就会想,学生们不愿的问题类型都有什么,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不愿回答问题,笔者根据自身体验及咨询,总结了如图2所示四种类型问题:

图2 学生不愿回答问题类型及意向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问题过难和学生不确定答案的问题导致60%的学生不愿回答问题,对于敏感问题19%的学生不喜回答,还有21%的学生不愿回答有歧义的问题,在询问学生对于敏感问题不愿回答却必须回答的情况时,同学们的回答是倾向于老师想要的答案。

对于学生不愿回答课堂问题的原因,同学们的回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对于老师的问题不感兴趣,多数学生习惯了别人尤其是老师眼中的优秀者回答问题,还有很多的学生怕答错挨训,再就是本身性格比较沉默。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传统的课堂问题,多半的学习者都不愿回答,原因多在于千年的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大班授课,教师主导,中小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然后就演变成对于教师的所提的问题“我不回答总有人去回答”,而且还是教师喜欢的学生回答的教师想要的答案,“我回答错了,教师和其他学生会笑我”等诸多不良的课堂回答问题的现象,且教师对提出的问题把握不到位,过简单缺少激励作用,过于难就只有那几个学生回答等。所以对于课堂问题或是课堂主题讨论的选取,教师或是助学者应该慎重,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传统课堂中学生已经习惯了“严师出高徒,棍棒出状元”的模式,所以对于问题回答的积极度上,会的就趋向于教师想要的答案,不会的就保持沉默,对不会的问题(不论简单与否)学生也不愿向教师或是同学请教,怕被嘲笑或被批评。

2.匿名情况下,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及看法分析

通过调查访问得知,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中趋向于以自由访客的身份进入学习论坛或是贴吧进行讨论学习,说明学习者本身就喜欢隐匿自己的身份。对于匿名状况下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及态度如图3、图4所示:

图3 匿名主动求教或回答问题情况

图4 匿名评价错误答案或是问题

由以上的调查结果及笔者的访谈得知,学生在匿名在线学习过程中会更有勇气请教问题,并且有73%的学习者在匿名状态下愿意参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愿意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都验证了笔者上面的假设,即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在匿名情况下都得到了一定的激发。当然需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论是传统课堂还是在线的网络学习,教师或是学习组织者所提出的问题或是探讨主题都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征慎重选择,尽可能选择学习者感兴趣的问题。还有一点就是当笔者询问“一般匿名情况下,尤其是双方都匿名,你都是如何评价别人的文章或是问题?”时学习者的回答则多是:“飘过”,“已阅”,“见解很好”等简短的正面评价语。对于自己不同意的则不予理会,或简单提出自己的看法,更甚者则会出言不逊。

通过调查及笔者亲身参与所得的结论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如某学者的研究中指出:在完全匿名和单向匿名及可识别身份下,匿名比可识别身份下评价的批判性更强,而可识别身份下的评价比匿名评价的评论长度上要长,质量也高于匿名情况下。[6]

五、结论

由以上调查和对匿名效应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前人的一些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匿名条件下,在线学习的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比传统课堂更加高涨,学习者在评价过程中或许存在敷衍,但只要是认真评价则更趋向于真实客观,不会因为教师施压和学生嘲笑而不敢去说话或是只说教师认为是对的答案。学习者也能根据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的留言讨论区,说出自己的需求,以便教师随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适时调整教学计划。但调查数据也显示出,应该注意因为匿名所以大胆超越一般准则,学生愿意回答敏感问题,同时学生也容易出现肆无忌惮的吵骂,我们都知道在一个群体性的环境下,人们往往会一起做一些单独不敢做或不会做的事情,即匿名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从众效应,积极的从众效应可以互相激励情绪,做出勇敢之举,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反之产生消极从众心理,学生便喜欢攀比,“随大流”,没有自己的主见。所以,教师或者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者应该适当利用匿名效应,教师被称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即指导者和激励者,可以创造一些匿名情景和机会,让学生有发表自己言论的机会,因为不论怎么说“最懂自己的还是自己”,将匿名反馈当做调整教学计划和了解学生的重要资源,这将给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或是在线学习环境提供新的途径。

[1]丁兴富.网络远程教育概念辨析及中英文术语互译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7):27-31.

[2]钟志贤,杨蕾.论在线学习[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2,(1):30-34.

[3]百度百科.匿名效应[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910815.htm

[4]Yong Zhao.The Effects of Anonymity onComputer-mediated Peer Review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1998,(4).

[5]梁玉玫.在线课堂的匿名用户实践研究——“以三林中学心理课堂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6]张倩.网络环境下同伴匿名评价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7):55-57.

[7]梅婷.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互动研究:教师观念和体验[D].苏州:苏州大学,2005.

[8]李洪泊,崔勇.关注远程教学异步交互中的“潜水者”[J].中国成人教育,2008,(l):142-143.

[9]江静,沈亚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文汇,2009,(6)(中旬刊):73-85.

[10]晋晓兵.试论网络匿名性消逝的三种表现.第六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2008.

G434

A

1671-7503(2013)05-0027-03

[编辑:张 博]

猜你喜欢

学习者效应笔者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老师,别走……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