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散养户淡出奶牛养殖业是行业升级后的必然结果

2013-08-31张维银

中国乳业 2013年11期
关键词:奶源乳品奶业

文 / 张维银

(黑龙江省奶业协会)

中国乳业起步晚、起点低,但是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类生产量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迅速增加,远远高于1%的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乳制品产量和总产值在最近10 年内增长了10 倍以上,逐渐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2008年9月爆发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使整个行业的信誉遭受严重危机,消费者信心受挫,国内企业市场份额急剧下滑,几乎所有企业都陷入了极端困难之中。危机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整顿乳业的重大举措,如今奶业形势逐步好转,积极因素在大大增加,同时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认知逐渐回归理性,对国内品牌逐渐认可,很多消费者开始回归,国内乳业市场逐渐回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乳品企业纷纷抓住机遇,投资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大幅度提升了奶牛饲养的整体水平,我国的奶牛养殖业正在由过去的以一家一户散养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养殖的模式过渡。

自2008年以来,我国奶业优势区域产业布局逐步趋于合理,规模养殖进程逐渐加速,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显著提升。在新老模式交替过程中,必然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随着规模化饲养的快速发展壮大,必然导致散养户奶农快速淡出养殖业市场。当前出现的杀牛卖牛、奶牛存栏下降、原料奶短缺等社会关注的现象,是散户淡出奶牛养殖业的结果,而散户淡出则是奶牛养殖业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

1 散养户的爆发式增长

回顾中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历程,是从由一家一户饲养、为了维持家庭生存、生活的简单劳动,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的养牛可以增加收入,实现致富奔小康,再到当前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一体化”的现代化经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对肉、蛋、奶的需求快速增长,这一时期市场需求增长速度达到年均20%以上。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解决乳制品的供给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养奶牛,各级政府利用扶持贷款、划拨饲料用地等优惠政策刺激农民购买奶牛。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没有奶牛饲养经验和技术的农民,在这股浪潮的席卷下,也都一拥而上,开始从事奶牛养殖业。

在此期间,各乳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国内市场,但是这些乳品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对原料奶的质量要求不高,当时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概念还很模糊,企业对产品的检测能力低下。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牧场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乳品企业使用的原料奶主要来自于千家万户农民散养的奶牛。

由于散养模式中奶牛分布较为分散,养殖水平落后,奶牛产量很低,距离乳品加工企业又远,农民交售原料奶极不方便,出现了农民卖奶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奶站、原料奶经理人应运而生。散养户将牛集中到奶站挤奶,由奶站交给乳品加工企业;或是散户自行挤奶后,由原料奶经理人收购集中后,再出售给乳品企业。

2 “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一体化”饲养的诱因

2007年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牛奶总产量下降,乳制品出口量减少导致国际市场奶制品供应不足,传导到中国后,国产奶粉变得畅销,乳品企业相继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新的生产线,争夺奶源。由于当时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检验检测设备不够先进,国家标准中检验项目缺失,使得不法奶站和中间商有了可乘之机,为谋取暴利在原料奶中进行非法添加,给消费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对中国乳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而沉痛的打击。

为此,国家相继出台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等管理条例。通过上述一系列政策措施,一部分靠投机取巧谋利的企业得到清理,市场上乳制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食品安全得到有力的保证。同时,相关部门提高了乳品加工企业的准入门槛,一些基础条件差、管理落后、设备设施陈旧的企业遭到淘汰,中国乳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如何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如何化解奶业发展的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追根溯源,政府和企业的共识就是:奶源基地建设是重中之重。由于中国奶源基础薄弱,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小、散、低”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摆在了政府和企业面前。通过大量的调研认证,大家得出的结论就是:要想保证奶源基地健康有序的发展,唯一出路就是由传统的粗放型、追求数量增长型的饲养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一体化”质量效益型饲养模式转型。

在此转型过渡期间,将有一部分散养户退出奶牛养殖业,一部分组成专业化的奶牛养殖合作社,一部分扩大规模建立家庭式牧场。退出部分的散养户,由于奶牛品质不高,可发掘的生产潜力不大,只能走淘汰路线,加之当前国内肉牛市场看好,肉牛价格不菲,所以农民将淘汰奶牛当作肉牛卖,一时间,杀牛卖牛事件频出,造成了原料奶供应不足。为保障市场供给,乳品企业竞相涨价,抢购原料奶,各级地方政府和媒体非常关注这一现象,业内有些人士也为之恐慌,认为农民卖牛杀牛后,中国奶业发展将会受到影响,农民的致富问题也难以解决。

3 未来发展趋势

鉴于以上问题,笔者则认为不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生态保护的需要,以及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渴求,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必然要遭到淘汰。千家万户小、散、低的奶牛饲养模式,人畜混居,存在收奶站代收奶的中间环节,必然会派生出诸多问题和不安全隐患。比如疫病防控;达不到规模,先进的饲养技术不能采用实施,奶牛的生产潜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奶牛单产低;原料奶质量差;养殖效益低;交售奶存在中间环节,质量安全难以掌控,容易给不法商贩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可乘之机;很多农民养牛不能实现致富等。综上所述,散户淡出奶牛养殖业是历史发展之必然,因为散养户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到该退出的时候了,退出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每个行业在转型变革时期都会产生短期的震荡和凸显一些矛盾,这是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转型变革时期,政府决策部门要头脑清醒、统揽大局、宏观调控;加大力度扶持奶业的发展,鼓励乳制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鼓励承包草原的大户发展奶牛养殖;合理配置区域资源,不仅追求数量更注重质量;进行科学的区域规划和布局,对本地区土地、草原的载畜量进行科学的测算,确定安全的发展规模,防止超载破坏生态环境得不偿失;不盲目在不适合养牛的区域发展养牛,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工作,指导农民平稳转型过渡,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致富机会。

乳品企业要加快自有奶源基地的建设,提高奶源可控度,优化与牧场(农户)的合作关系,建立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共同提升、同步发展。同时要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使之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型,坚守诚信经营,树立为消费者负责的经营理念,加快实施兼并重组,提高企业集中度,提高整体竞争力,提升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

奶牛养殖户要加快转型步伐,养殖场(小区、合作社)要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优化牛群结构,提高奶牛生产效率,重视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整体生产管理水平,力争用5~10 年的时间完成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一体化的过渡转型。

4 未来的主要发展模式

未来,我国奶牛养殖发展的主要模式有3 种,分别是公司制的标准化、规模化牧场;种养结合的家庭牧场;农民参股的奶牛养殖合作社。而个体散养户将完全退出养殖行业,奶站自然也将被取缔,奶源安全也会有所保障。

国家要实施宏观调控措施,因势利导,制定科学可行的产业长期发展战略,以及产业安全和危机应对措施,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为农业及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和保障。

中国奶业的发展经过了改革开放30 余年,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波澜起伏,悲喜交加。在这改革、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乳品企业与牧场(农户)要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巩固和提升已经取得的成绩,坚定信心,坚守诚信经营,把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企业的立命之本,一刻都不能放松,生产出优质、安全、营养的乳制品,让中国人不再因“奶”而困惑,让中国生产的乳制品叫得响、打得赢,提升中国奶业全产业链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奶源乳品奶业
山西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奶业发展规划》
当前乳品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乳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现状与建议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乳品检测中的问题及措施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奏响中国奶业发展新篇章
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