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文化事业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2013-08-29李长真宇文翔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道德大学德育

李长真 宇文翔

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信仰、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以及风俗习惯、典章制度等集合体,是一个庞大的精神、观念系统。大学又是优秀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大学不仅传播知识、培育人才。而且创新知识,贡献社会,在传播、研究、融合、增进知识中丰富和创造了先进的大学文化。那么什么是大学文化呢?关于大学文化,总要有个概念。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化”概念的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理解大学文化,大学文化是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综合,或指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价值观念、情感因素、精神要素等。当然有的学者通过文化学角度考察,通过大学基本属性和基本职能对大学文化概念进行解读,基本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第一,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唯一的载体而形成的。第二,大学文化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第三,大学文化是一个历史的筛选与扬弃,继承与创新的过程。那么大学文化应该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和社会实践中,通过师生追求真理,崇尚学术、培养人才、批判社会等创造活动,以大学为载体经过传承和创新而形成的知识、信仰、价值观念、审美感情及行为习惯的综合体。

而大学文化所包含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其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批判创新、文化交流的精神,体现了大学为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概括的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当然这种活动是人类社会所普遍的。[1]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称之为“德育”。所谓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化的先导性、时代性、开放性、民族性和创新性的特征。而这些精神和具有的这些特征,更加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价值导向的重要性。科技理性大于人文理性,重科研轻教学,重知识轻道德。这些大学精神的衰微现象只会让我们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只会给国家的建设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人生理想的缺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淡化,道德的相对化、虚无化,学术观的实用化、功利化。这些都抹杀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恰恰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从建国以来,敌对势力一直在图谋对我国“分化”“西化”,大肆鼓吹“政治多元化”、“三权分立”、“多党制”,宣扬“民主”、“自由”、“人权”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甚至主张全盘西化。而少数大学生缺乏判断能力,价值观念混乱,理想信念模糊,盲目崇洋媚外,使得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受到了影响。

我国夏、商时期就已经设立了学校。“明人论”为首要任务,教人以:教孝、习理、习乐。目的是,加强统治阶级内部团结,维护奴隶主利益,引导人们按照规章办事,巩固奴隶社会制度,并陶冶人的性情,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接下来是西周,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他主张大学“以教育德”。认为道德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社稷的事业,一日不可偏废。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他提出了“修已以敬”“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2]说明了君子修身的目的是要治国平天下。仁义的思想也在儒家的思想中体现出来,“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在讲忠怨之道。儒家对道德的修养也提出了“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把道德品格的培养放在了首位。当然,孔子也提出了个体品格的修养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孔子认为,“择其善者而从之”,“内省不疚”。对于道德品德的构成中,孔子提出了:志,信,恒的三个概念。“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4]是讲志向的人生作用。“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已成仁”,[5]是作为执着信念的人生理想。“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6]是来勉励人们持之以恒。孔子把“行”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强调以行为重、言行一致、改过迁善等方面。孟子的思想比孔子更前进一步,他提出了“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人皆可以饶舜”的道德人格理想。他还告诫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下进行锻炼。“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7]他还提出了“存心养性”,“明人伦”的教育原则。凡事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自我反省。学校要以人伦道德的教育为主体课程。除此之外,孟子还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和原则。儒家另一个代表人物是荀子。他提出了“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8]的思想。人的本性是恶的,所以要通过礼仪的教化,使之归于善。他认为教化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还提出了音乐的教化作用,“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可免也,故人不能无乐。”[9]荀子还专门著《修身》篇,阐明自己对个人修身的主张。荀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不仅要有诚心的求学态度,还要讲究途径和方法。

墨子极力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不分亲疏,彼此相爱。要爱天下所有的人,就必须利天下所有人。墨家把修身的过程作为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在道德教育方面。墨家推行“以正为教”,“有道者劝以教人”,既通过政治措施推行教义。他强调主动施教,强力而行。此外墨家的主张有切实的内涵,带有很强的实践性。

道家以老子和庄周为代表。他们认为名和利都是身外物,只有个人的生命保存和长久才是最具有意义的。他们道德教育强调效法自然,体和天道,少私寡欲,抱朴守真,柔弱不争。他们主张保持真诚纯朴的道德品质,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倡导人们真诚相待,互助互利。法家也是当时重要的学派之一。韩非提出了“道”与“德”相互结合的人格目标。人格不仅包括了道德要素,也包括了政治、伦理等其他方面的素质。在人格培养的同时,韩非提出了“祸莫大于不知足”,他要求人们学会知足,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从此不难看出,道德教育从先秦时期就开始被重视,诸子百家各抒己见,并拥有自己的方针原则和方法,这些都可以称其为大学文化,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一个高峰。

大学文化潜移默化的滋润着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和信念,使其受到洗礼与熏陶。培育学生成才。大学的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大学文化的目标是成人,既使学生成为社会认同的有用的人才。那么这么多的传统的大学文化就需要传承与创新。以大学文化去育人,把办学理念内化成学生成长的目标,把学生的学习成长的需要作为大学的主要任务,使学生形成与群体一致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

参考文献:

[1].詹晚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版,143页。

[2].[3].[4].[5].[6]《论语》

[7].[8].[9]《孟子》

猜你喜欢

道德大学德育
跟踪导练(五)(2)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至善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道德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