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堆塑捏镂 妙造自然——兼谈“松鼠树桩壶”的设计创作

2013-08-29顾国芳

江苏陶瓷 2013年5期
关键词:树桩壶把枝干

顾国芳

(宜兴 214221)

英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赫伯特·里德曾经说:“陶器是一门最简单而又复杂的艺术,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最基本;说它复杂,是因为它最抽象。”这一段话说得非常好,把陶器最基本的特征概括出来了。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先民们就用最简单的捏塑技法创作出了“红陶鸟形器”。它的创作不需要任何模具,而只要用可塑性好的泥巴,凭作者的想象就可以把它捏制出来。杨永善在《陶瓷造型艺术》中谈到:“陶器造型从模拟开始,是造型方法最初的探求,其目的是造物致用,结果应该是‘成器’。”那件“红陶鸟形器”其造型非常质朴,似鸟非鸟、似兽非兽,它的尾部开了一个大口,可以作为舀水和盛水的器具,所以它已经“成器”,成为了一件日用品,这是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创造,而陶瓷器的捏塑技法也就应运而生。

宜兴紫砂鼻祖供春创作的“供春壶”,也是捏塑成形的。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载:“供春,学宪吴颐山家青衣也。颐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给役之睱,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胚,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纹隐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审以辨真。”根据这一记载,“供春壶”的制作也是不用任何模具捏塑成形的,唯一使用的工具只是一把“茶匙”而已。其中的“掠”、“按”即是对捏塑技法的具体描述。

与新石器时代的那件“红陶鸟形器”简单的造型相比,清代花器大师陈鸣远制作的三件以树桩为基本造型的 “梅桩壶”、“松段壶”、“束柴三友壶”采用的同样是手工捏塑技法,但其制作过程就要复杂多了。大自然的树桩,其造型千姿百态,有其特殊的美感。树桩的成形,没有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是无法生成的。它是岁月在树干上留下的印记,是生命的成长过程在树干上造成的痕迹。以陈鸣远创作的“梅桩壶”(见图1)为例,作为壶身的树桩下粗上细,这是梅树根部特有的造型特征;上面有着枝干被撕裂后留下的痕迹,树皮完全剥落;壶嘴、壶把皆以梅的枝干组合,造型奇倔、横斜交错,使人联想起宋代林逋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梅桩壶”的树桩可谓是“历尽沧桑”,在壶身上贴塑了三、五朵梅花,花开有大有小、有开有合,显示了梅的旺盛生命力,也给人以“暗香浮动”的艺术回想。

图1 梅桩壶

借鉴前人的艺术创造,也出于对大自然树桩造型的偏爱,设计创作了“松鼠树桩壶”(见图2),成型方法是全手工的“堆塑捏镂”技法。陈鸣远的 “束柴三友壶”,在壶身下方的一个树洞处塑了一只小松鼠,伸头探脑,在洞口欲进未进,形神兼备、活灵活现,这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以高超的捏塑技法使其成为永恒的艺术品。借鉴其松鼠造型,就把它塑成了“松鼠树桩壶”的壶钮。为了塑好松鼠的形象,见到朋友家有养松鼠的就留连忘返,当场用紫砂泥塑了几件各种动态的松鼠,选其造型佳者塑在了“松鼠树桩壶”的壶盖上。捏塑时掌握它头大、尾大、身子鼓圆的特征,并稍有艺术上的夸张。其腿部紧收,似乎在作跳跃的准备,有静中欲动的态势。因壶钮处在全壶的视觉中心,把壶钮的松鼠形象塑好了,其作品就惹人喜爱。松鼠的生存环境离不开松树,壶身就采用了树桩的造型,嘴、把则以松的枝干造型为之。考虑到壶的把玩功能,树桩采用了树皮完全剥落的状态,没有树皮上遍生的鳞甲,剩下的只有留在松桩和枝干的疤节。

图2 松鼠树桩壶

松桩成型时,没有采用一般紫砂壶造型要求规整、对称的手法,在泥片镶接时一任自然,不用篦只来规范壶身,而纯用捏塑,一凹一凸任其自然,有一种自然天成的韵味。在光身筒时采用明针上下打磨的方法,使壶光润、光亮。壶身成型后,出现重心前倾(向壶嘴方向)的感觉,在装壶嘴、壶把时则有意将壶把的把圈稍稍增大,这样起到力的协调、稳定重心的作用。在壶身、嘴、把处用堆贴的方法塑出疤节,要掌握疤节的形必须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每一棵松树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疤节,在艺术的塑造上必须做到同中求异、绝不雷同。疤节的大小、分布的疏密也要有所区别,疏密把握得当才能取得较好的整体效果。在堆塑疤节时,既有塑,也有镂,疤节中的裂缝、洞隙,要用特制的工具(牛角针、不锈钢针、不锈钢钝刀等)用刻、镂、雕、戳、压等手法一一塑出。疤节与壶身、嘴、把的结合要用脂泥补得如同自然生成者,才能起到较好的装饰效果。“松鼠树桩壶”的壶盖为了嵌盖,盖片也采取了不规则的自然形态,与壶身的造型相协调,盖缝要做到细如发丝、自然流畅,对泥性的收缩必须有精密的计算,才能在烧成后盖身相合,不宽不紧,恰到好处。

用全手工的堆塑捏镂技法制壶,有着广阔的前景,因为它不用规范的工具,全凭作者制作时的即兴创造,同样的作品即使制作多件,也不可能完全雷同。所以,对这一类的作品作深入的研究,创作出更多新颖的作品,是能得到砂壶爱好者的欢迎的。

猜你喜欢

树桩壶把枝干
一截“小树桩”
何 芳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玫瑰或刺
玫瑰或刺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树桩屋
树桩盆景的夏季管理
浅谈紫砂壶的壶嘴和壶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