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汉族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
2013-08-29李咏兰张瑜珂陆舜华郑连斌
旺 庆 ,李咏兰* ,张瑜珂 ,陆舜华,郑连斌
(1.内蒙古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呼和浩特 010022;2.天津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
人类诸多形态学特征明显地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这一类性状的研究,为探讨族群的起源以及族群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生物学方面的依据.其中,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鼻梁类型、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类型、额头发际、头发类型等的遗传方式已基本确定[1-5].
汉族是中华民族群体中的主体.古代中原汉族因避战乱,大量人口渡江南下,进入浙江,逐渐形成浙江汉族[1].绍兴地区位于浙江省中部,杭州与宁波之间.绍兴地区汉族具有很好的浙江省汉族代表性.浙江汉族9项人类群体遗传的资料至今未见报道.为研究浙江汉族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探讨与其他族群间的亲缘关系,我们赴浙江省诸暨市开展了浙江汉族的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的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于2010年10月对浙江省诸暨市439名汉族学生(男195名,女244名)的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类型、额头发际、头发类型共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经典指标进行了调查.被调查者身体健康,为世居当地3代以上的汉族人.
数据收集时,面向被试者,从正面和侧面不同角度对其头面部进行观察记录,9项群体遗传学指标的判定方式如下:
(1)内眦褶(Mongoloid fold):亦称蒙古褶.上眼睑皱褶的延续部于眼内角处或多或少覆盖泪阜为有眦褶型;泪阜不被覆盖,完全暴露为无眦褶型.
(2)上眼睑皱褶(Eyefold of the upper eyelid):上眼睑的皮肤有一横向皱褶为有皱褶型.无此皱褶为无皱褶型.
(3)门齿类型(Front tooth type):上门齿齿冠舌侧面近中缘与远中缘各有一明显的嵴,使齿冠舌侧面出现一明显的窝,形如铲状为铲形门齿;否则为非铲型门齿.
(4)鼻梁类型(Nasal profile):从侧面观察鼻梁硬骨部呈隆突状为凸鼻梁型,否则为非凸鼻梁型.
(5)鼻孔形状(Nostril form):在鼻孔平面,鼻孔最大径呈纵向位置或两鼻孔最大径形成的夹角小于90度,为窄鼻孔型;鼻孔最大径呈横向位置或二者夹角大于90度,为宽鼻孔型.
(6)下颏类型(Chin projection):下唇皮肤部以下与颏下点之间的下频轮廓明显前突为突颏型;否则为非突颏型.
(7)耳垂类型(Lobe type):耳垂与颊部皮肤连接几乎成一水平线或耳垂向下悬垂呈圆形为有耳垂型,否则为无耳垂型.
(8)额头发际(Hair point of the forehead):前额发际中部有1三角形小尖为尖型,无小尖则为无尖型.
(9)头发类型(Hair form):头发先天呈卷状为卷发型,先天呈平直状为直发型.
本次调查采用国内学术界通用的研究方法[3-4].运用Excel 2003和SPSS 13.0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χ2检验和u检验,分别进行性别间和群体间的差异性检测.
2 研究结果
浙江汉族9项头面部形态特征的调查结果见表1.与14个族群9项遗传学指标出现率的比较见表2.9项指标间的各组合特征的样本量及相关分析的χ2值见表3.8项头面部特征的基因频率见表4.
表1 9项遗传学指标的调查结果(N,%)Tab.1 Ivestigative results of nine head-fac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N,%)
表2 浙江汉族与14个族群9项遗传学指标出现率的比较(%、u检验)Tab.2 Comparison of frequency of 9human population genetic characters of Han of Zhejiang with 16ethnic groups(utest)
表3 浙江汉族9项指标间的各组合特征的样本量及相关分析的χ2值Tab.3 Number of each combinative trait between the 9indexes and Chi-square value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Zhejiang Han nationality
表4 浙江汉族8项遗传学指标的基因频率Tab.4 Gene frequency of 8human population genetic characters of Han of Zhejiang
3 讨论
3.1 浙江汉族9项头面部形态特征调查结果
(1)内眦褶 内眦褶是在眼的内角处,由上眼睑微微下伸,遮掩泪阜而呈一小小皮褶的一种结构.内眦褶的有无有明显的民族差异,有内眦褶的眼形一般是亚洲(蒙古)地理人种的和非洲布须曼和霍屯督地域人种的特征.浙江汉族有内眦褶率为46.9%,性别间不存在差异.与我国其他族群比较,浙江汉族的内眦褶这一遗传学指标的出现率差异非常显著,远远低于其他14个族群.目前认为有眦褶对无眦褶为显性性状[2].浙江汉族内眦褶基因频率M=0.2713,m=0.7287.
(2)上眼睑皱褶 上眼睑皱褶的形成是由于提上脸肌有纤维延伸至皮下,肌肉收缩时造成附着处皮肤的退缩而出现有横向的皱褶.上眼睑皱褶在亚洲蒙古人种中发生率很高.浙江汉族有上眼睑皱褶率为65.6%,性别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与我国其他族群比较,浙江汉族的上眼睑皱褶这一遗传学指标的出现率差异非常显著,在我国其他族群中处于较低水平,仅高于呼盟鄂伦春族.目前认为有皱褶对无皱褶为显性性状[2].浙江汉族上眼睑皱褶基因频率E=0.4135,e=0.5865.
(3)铲型门齿 铲形门齿是蒙古人种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指上门齿的舌面,边缘嵴发达,有小窝,因而常呈铲形.在新石器时代和现代中国人的标本中,铲形门齿占有极高的比率,高于其它任何种族.浙江汉族铲形门齿出现率为88.2%,性别间不存在差异.与我国其他族群比较,浙江汉族的铲形门齿这一遗传学指标的出现率差异较为显著,这是由于铲形门齿在我国各族群中的出现率均较高的原因.在我国其他族群中处于较低水平,仅高于呼盟鄂温克族.
(4)鼻梁类型 目前研究表明,我国族群凸型鼻梁较小,多为直形鼻梁和凹形鼻梁.浙江汉族凸型鼻梁出现率为12.1%,性别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与我国其他族群比较,浙江汉族的鼻梁类型这一遗传学指标的出现率差异较为显著.在我国其他族群中处于中等水平,高于仫佬族、布依族和佤族.目前认为鼻梁类型中凸型对非凸型为显性性状[2].浙江汉族鼻梁类型的基因频率N=0.0625,n=0.9375.
(5)鼻孔形状 韩国学者Ducut EG 及其同事曾专门开展了亚洲人鼻孔形状影响因素的研究.Ducut等总结指出,鼻孔形状主要受鼻翼前后肌肉体积、鼻翼后肌和降鼻中隔肌附着点、外侧脚形状以及脚板段比例的影响.我国族群窄鼻孔率较低,多为宽鼻孔.浙江汉族窄鼻孔出现率为23%,性别间不存在差异.与我国其他族群比较,浙江汉族的鼻孔形状这一遗传学指标的出现率差异并不显著.在我国其他族群中处于中等水平.高于布依族、佤族、仫佬族、呼和浩特回族和兴安盟朝鲜族.按照鼻孔形状宽型对窄型为显性性状遗传方式[2],浙江汉族鼻孔形状的基因频率W=0.5204,w=0.4796.
(6)下颏类型 我国族群突型下颏率较低,多为非突型下颏(直型和后缩型).浙江汉族突型下颏率为43.5%,性别间不存在差异.与我国其他族群比较,浙江汉族的下颏类型这一遗传学指标的出现率非常显著,远远高于其他14个族群.根据下颏类型中突型下颏对非突型下颏为显性性状遗传方式[2],浙江汉族下颏类型的基因频率C=2483,c=0.7517.
(7)耳垂类型 我国族群有耳垂率高于无耳垂率.浙江汉族有耳垂率为78.6%,性别间不存在差异.与我国其他族群比较,浙江汉族的耳垂类型这一遗传学指标的出现率差异并不显著.在我国其他族群中处于中等水平.低于阿盟汉族、锡林郭勒盟汉族、呼盟鄂温克族、呼盟汉族、佤族和呼盟鄂伦春族.与国外民族比较,浙江汉族有耳垂率高于巴基斯坦人(53.29%)[15]、日本人(32.9%)[16]、印度人(35.60%~55.07%)[17],在国外族群中处于较高水平.
(8)额头发际 浙江汉族有尖形发际的出现率为23.0%,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我国其他族群比较,浙江汉族的额头发际这一遗传学指标的出现率差异较为显著.在我国其他族群中处于较低水平,仅高于呼和浩特回族.按照额头发际有尖型发际对无尖型发际为显性性状遗传方式[2],浙江汉族额头发际的基因频率F=0.1225,f=0.8775.
(9)头发类型 发型是重要的人种特征之一.中亚、北亚、东亚的大多数居民以及美洲印第安人都是直发.浙江汉族卷发出现率为14.4%,性别间不存在差异.与我国其他族群比较,浙江汉族的发型这一遗传学指标的出现率差异并不显著.在我国其他族群中处于较高水平,仅低于锡林郭勒蒙古族和伊盟汉族.按照东方人头发类型中直发对卷发为显性性状遗传方式[2],浙江汉族头发类型的基因频率H=0.6205,h=0.3795.
3.2 浙江汉族8项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基因频率
9项头面部形态特征除门齿类型外遗传方式已确定,内眦褶、上眼睑皱褶、耳垂类型、发际有对无为显性性状,鼻梁侧面观凸对直为显性性状,鼻孔形状宽对窄为显性性状,下颏类型凸对非凸为显性性状,发型卷对直为显性性状.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计算8 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由于8项遗传性状都是完全显隐性关系,所以其基因频率可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根据基因频率可以得到预期人数,得到的预期人数与实测人数一致.浙江汉族8项遗传性状的显性基因发型>耳垂类型>鼻孔形状>上眼睑褶皱>内眦褶>下颏类型>额头发际>鼻梁类型,显性基因频率越低,该性状的显性纯合体的出现率也越低,鼻梁类型的显性纯合体的出现率在8项遗传性状中最低.
3.3 浙江汉族9项形态特征的相关分析
对浙江汉族9项头面部指标两两指标间进行相关分析,通过χ2值来判断是否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36 对指标中,未出现一对指标存在两两相关,说明浙江汉族头面部9项指标彼此并不存在相关性.
[1]席焕久.医学人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人类遗传学编写组.人类遗传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吴汝康,吴新智,张振标.人体测量方法[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4]邵象清.人体测量手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5]郑连斌,陆舜华,李晓卉,等.汉、回、蒙古族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扣手、交叉臂及惯用手的研究[J].遗传.1998,20(4):12-17.
[6]李咏兰,郑连斌,陆舜华,等.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13项形态特征的研究[J].人类学学报,2001,20(3)217-223.
[7]Zheng Lianbin,Ao Zhiyi,Wo Jiying,et al.Study on pottical type,palmar and plantar digital formulae,hand clasping,arm folding,handedness,leg folding and stride type in the Daur population,China[J].Anthropo Anz,1999,57(4):361-369.
[8]栗淑媛,郑连斌,陆舜华,等.内蒙古18个人群13项遗传指标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3):26-29.
[9]栗淑媛,郑连斌,陆舜华,等.阿拉善盟蒙古族、汉族4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的调查[J].生物学通报,2001,36(3):12-14.
[10]陆舜华,李咏兰,郑连斌,等.内蒙古5个民族12对性状的基因频率[J].遗传,2002,24(2):140-142.
[11]Zheng Lianbin,Han Zaizhu,Lu Shunhua,et al.Morphological traits in peoples of Mongolian nationality of the Hulunbuir league,Inner Mongolia,China[J].Anthrop Anz,2002,60(2):175-185.
[12]张淑丽,郑连斌,陆舜华,等.布依族9 项头面部群体遗传学特征的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2):196-199.
[13]于会新.佤族体质人类学与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09:51-54.
[14]杨建辉,郑连斌,陈利红.仫佬族9项头面部群体遗传学特征[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0,30:1025-1027.
[15]Mian A,Bhutta A M,Mushtaq R.Geneic studies in some ethnic groups of Pakistan(Southern Punab):colour blindness,ear lobe attachment and behavioral traits[J].Anthrop Anz,1994,52(1):17-22.
[16]Lai,L Y C,Walsh R J.Observations on ear lobe types[J].Acta Genet,1966,16:250-257.
[17]Datta U,Mitra M,Singhrol C S.A study of nine anthroposcopic traits among the three trihes of the Bastar District in Madhya Pradesh,India[J].Anthrop Anz,1989,47(1):5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