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
2013-08-29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1 实践教学基地必须符合教育目标要求
高等职业院校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职业教育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应当具备熟练的职业操作技能、具备职业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应当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高职毕业生主要职业是从事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类等工作。例如,生产工艺设计、在生产线上从事制造工作,特别是高技能操作、制图,小型产品开发、设计、生产,产品营销、生产管理、质量检验,设备运行、设备维护与修理等工种。
因此,实践教学基地必须符合教育目标要求,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学校内原有实训场所只是为了配合理论教学,起到辅助教学作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改善,应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才能适应新的就业形势需要。
2 实践教学基地条件的改善以适应教学需要
高职院校机械工程类专业主要设置有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及产品造型与设计等,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原有实践教学条件应该改善,建设应当跟上形势发展,才能满足教学及适应社会需要。
2.1 校内原有基础设施和实训设备
实践教学基地面积650平方米,数控加工车间,模具实训室2间,数控仿真室1间,一体化教室1间,数控维修实训室2间,砂轮房1间,机械基础实训室4间。
原有数控设备22台套:其中西门子加工中心1台,发那科数控铣床3台,广数数控车床6台,斜轨数控车床1台,线切割快走丝1台,线切割中走丝1台,电火花成型机1台,教学型数控铣床2台,教学型数控车1台,数控维修平台4套,万能磨刀机1台,注塑成型机2台,冲压机1台,压力试验机1台,模具拆装模50套等。
显然,实训基地场地偏小,数控维修实训车间暂时迁出到其他教室,一些旧机器设备应及时更新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相应设备未能及时到位。学生的实训每天排12节,每周7天排满,每台套设备学生数10多位,很难保证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时间和质量。
2.2 基地的扩建和设备的增添
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进行场所的扩建,由原来面积 650平方米扩建至2080平方米的“机械制造技术实践教学基地”。增加了电脑仿真室1间,一体化教室3间,配置五轴数控加工中心2台,数控铣床2台,三坐标测量仪1套,液压与气动装置8套,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工具25套,以及机械基础实训器具1批。设备种类配置齐全,基本上能够满足各种教学实训任务的需要,符合学生实践技能场所需求,具备施展技能的实践基地教学条件。
2.3 吸取先进经验、学习先进技术
派教师走出去吸取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学习如何利用实践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请企业师傅进来培训现有专业教师,学会操作新配置的机械设备。所有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安排在基地实训车间,学生扮演“学徒、工人、技术员”,教师扮演“师傅、工程师、车间主任”的角色,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同时利用数控机床等设备承接外协件加工,让学生在教学中参与零件的实际生产,与职业岗位“零距离”。
2.4 基地条件的改善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实训基地建设的改善引导和带动了教学改革,在教学计划的修订中,参照数控国家职业标准和由企业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依托自治区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和广西工业职教集团,数控技术专业近年来进行《机械制图(含 CAD/三维建模)》、《数控加工技术》、《数控机床原理及维修》项目过程教学法课程改革,确定了三门院级课程改革课程,一门院级重点课程,一门院级精品课程。《机械工程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获自治区教育厅课程改革立项,在专业设置与课程教学上形成了与社会需要的教育目标相适应,实践教学基地满足教育目标要求。
3 实践教学基地应符合“一体化”教学特点
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无法达到此目标,必须进行一体化教学,必须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教学条件,同时需要教师思维跟进、教学法改革。
一体化教学就是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时间、地点、内容、教师的一体化。
常见问题:分离的安排。单元教学中,先讲后用。整体教学中,先集中理论,最后综合实践。大型实践课中没有知识、理论的配合。这些都是常见的非一体化安排,教师的观点应更新换代。
为此,我们将教室搬到实训场所,先将学习内容项目化,学习以任务式,作业以产品式提交。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操作、发现问题与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都结合在一起,以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完成。把课程需要掌握的内容从“老师讲过”、“老师讲得好”、“老师完成了教学进度”为基本要求,变成以学生有兴趣、学生有能力去“操作”好。学生学习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能力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实践教学基地提供了这样必要的一体化教学条件。
4 实践教学基地建成“校中厂”模式,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体验
依托广西机械工业优势,引进产品、引进管理、引进企业文化,积极参与企业的零件外协加工,建设生产性、经营性实训基地,以产促学。 安排一年级学生进行金属工艺实习,安排二年级学生进行综合制造生产实习,安排毕业班的学生结合企业产品做为毕业设计课题。每天两班轮班,每班6小时,学生全面参与生产过程,其生产过程与企业生产工艺完全相同,模拟工厂模式管理,培植学生的职业观念,即实践教学基地建成“校中厂”模式。
基地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来校兼课和讲座、参与修编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技能点为核心,重新规划课程,以项目为主线,整合课程。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分析为主要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聘用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学生的实习、实践的指导工作。
目前,实训基地在校企合作方面,正在向生产型实训基地转型,承接了斯科特机械公司、南宁机械厂等企业外协件的加工。体现了“师傅就是教师”,“产品才是作业”,让学生参与企业的零件制造。校内基地建立了真实的生产环境,使学生能感受到企业生产的氛围,再把学生送到企业顶岗实习,在实习中巩固专业技能,初步形成了“校中厂”,同时体会“厂中校”职业感受。
教学的同时,我们注重与企业技术交流。如为广西建工集团公司、广西糖业等企业开办技术培训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
5 实践教学基地拓展为综合素质培养的摇篮
5.1 基地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
从南宁发电设备总厂、广州数控公司等企业聘请高级工程师,参与建设和开发。开发了《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维修技术》两门课程为项目过程教学一体化课程,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数控加工技术》被确立为院级精品课程,获自治区教改立项;《数控维修技术》获院级课程和重点课程。
5.2 校企合作组建冠名班
与桂林福达公司和玉柴公司签订“订单式”培养合作协议书,组建了桂林“福达班”和“玉柴班”,近两年向这两家企业输送人才153人;与广州数控公司、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签订培训合作协议,近两年进行培训就业一体化的学生共计73人。
5.3 基地积极参与各级技能竞赛
2010年南宁市职工数控技能大赛,南宁总工会委托我院在数控实训基地集训训3名选手,积极参加区内外数控大赛,有多人次教师竞赛获名次,多批次学生获奖,大大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其中钟海强参加数控车工竞赛获个人第二名、参赛教师度国旭获铣床组第三名,刘唐荣获高职组第三名;2011年为广西建工集团培训员工参加广西第四届柳工杯数控大赛;实践教师多次参与数控大赛命题、评委工作,目前争取我院能作为南宁市数控大赛和广西数控大赛赛区之一。
附:各年级学生竞赛项目表
5.4 基地资源共享、积极参与企业生产服务
近年来,承接了南宁斯科特有限公司、南宁机械厂、广西马土特机械有限公司多批外协件加工,共计近5万多件。主要由操作技能优良的学生进行加工,企业派师傅进行指导和验收。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参与企业的生产,为以后参加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也帮厂家解决了一定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专任老师也参与其中,对一些具体的生产工艺问题进行了解决。
5.5 职业资格鉴定提升学生职业竞争能力
近两年,鉴定数控铣床中级操作证、数控车床中级操作证、数控机床装调维修证257人次,数控教学团队教师参与数控机床装调维修证国家试题库编写,近年来培养的学生能快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很多都成为了了企业技术骨干,学生职业竞争能力大大增强。
5.6 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院外教处积极支持基地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基地人员出国访问、合作研究、聘请专家、引进人才、专项资助等方面给予基地特殊支持,以扩大基地的开放性和社会影响。数控梁教师到美国半岛大学交流学习一个学期,计划与美国半岛大学、新加坡理工学院、越南理工学院合作办学,互相派学生交流学习一、二学期。
5.7 进行产品的开发和科学研究
充分利用新配置设备,如西班牙进口的三坐标测量仪、五轴数控加工中心和数控铣床等,进行产品逆向设计、模具设计,给教师提供了科研的基础条件,同时,学生到科研团队中参与科研,培植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敢闯、敢冒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6 结束语
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大大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推动了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我们将第一课堂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第二课堂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为“一体化”教学,具备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基地条件,培养了创新型人才。
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专业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加强,通过实训环境下的强化培训,职业技能认证通过率提升,学生的技能明显得到了加强,社会声誉不断提高,新生报到率及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专业对口就业率大大提高。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体现了社会效益。
[1]江超.程来星.赵桂芳.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6).
[2]张俊.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长效运行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5.
[3]冯启明.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7,(3):47-49.
[4]张海燕,徐锡叶,王江.高职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5]刘国买.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9,(7):73-76.
[6]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6+2模式[M].高职教改系列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