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和“复使旧港”之行

2013-08-29

中国船检 2013年6期
关键词:海船船队郑和

本刊记者 曹 凛

1424年,明成祖朱棣生前最后一次命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各国。出访前,部分远洋海船被紧急征调到太仓,船质检查后,船队趁季风出行。在占城,交趾布政使司60个巡检司、8个河泊所、1个市舶司的中国官员前来拜谒郑和,并帮助检查船质和船队补给;船队到旧港,宣慰使的中国官员与华侨再次帮助船队进行船质检查和修补。半途朱棣去世,船队返航。所有在福建、太仓等处停泊的郑和海船经查验登记,集中到南京龙江口封存。

首站占城

《明史·卷8·本纪第八·仁宗》记录 :“永乐二十二年(1424)春正月癸巳,郑和复使西洋。”1424年,旧港宣慰使施进卿去世后,其子施济孙请求承袭父职,朱棣派郑和去旧港宣旨任命施济孙为新一任旧港宣慰使。《明史·卷314·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郑和》也记载:“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进卿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赉敕印往赐之。”《明成祖实录·卷128》永乐二十二年甲辰条:“正月,旧港故宣慰使施进卿之子济孙遣使丘彦成请袭父职,并言旧印为火所毁。上命济孙袭宣慰使,赐纱帽给花命带金织文绮袭衣银印,令中官郑和赉往给之。”这一年,郑和(1371~1433年)53岁。

这是明成祖朱棣生前最后一次命郑和船队出访西洋。郑和船队很快集结于苏州太仓港口,《明武略将军太仓卫副千户尚侯声远墓志铭》记载:跟随郑和六下西洋的周闻于“甲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又往,仁庙(指宋仁宗)诏(于途中)停止之。”由于是短途航行、船队规模小、时间短的缘故,福州长乐港和太仓刘家港的天妃宫碑,均未将其列入一次正式的下西洋活动。但根据太仓卫副千户的“甲辰又往”记录,郑和远洋船队又是从京都南京宝船大本营的龙江关出发,到太仓进行船质最后的检查、修补、装备,以及人员和物资的集中工作。由于时间紧,路途短,因此大批战船、粮船和水船等辅助船只没有被调集。

清江船厂和太仓船厂的提举官员、船队的副使监丞和少监等,主要对几十艘宝船、战船和粮船等船质和船上设备进行检查。动力设备的船舵是他们进行例行检查时的一个重点。船舵是控制船只行进方面的主要工具,所谓“水关者,行舟枢纽,安危系焉,是以舵梗、行船棒,取材必坚。”检查官员查看船舵的绞盘设备是否能正常使用,明代大型船舵的绞盘又名舵车,材质为椐木,长七尺,围圆一尺多,车耳为樟木,两块,各长三尺五,宽一尺二,以车耳夹持车身。车身安有车关棒,舵叶升降依靠车关棒的转动,控制航向。提举官员、副使监丞和少监等察看舵叶的材质和结构是否坚固,以适宜长期在水中工作:舵叶材质多为杉木,杉木质轻且结构细密,耐海水侵蚀和虫咬。

检查官员考查宝船舵杆的材质和结构:宝船厂的舵杆多为铁力木制成,该木产于我国云南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质坚而沉重,心材淡红色,可长期使用。舵杆由舵牙、舵杆和上川组成;舵杆上又刻有舵牙孔、上川浅槽和拖泥榫头。今天,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陈列的1957年发掘的明代宝船厂的长11.07米的舵杆,是一实物例证。

船队很快从太仓出发,经福州长乐港或宁波桃花渡出海,(《明史·艺文志》中录有明朝王稚登著的《客越志》,上面记载:“桃花渡为永乐中太监三保奴出西洋处”)开始了去往旧港的征程。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第一站都是占城,这已成历史定论,1424年的这次旧港之行,船队也是从刘家港起航,十余日后到达占城。“郑和船队曾在占城设立大本营”(郑一钧《郑和下西洋对我国海洋事业的贡献》《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海洋出版社,2005年7月版),十四世纪越南人黎安南志略·卷1》也有相关记录:“占城国,立国于海滨,中国商舟泛海往来外藩者,皆聚于此,以积薪水,为南方第一码头。”除了船队调养生息、查验船况外,为什么每次都停靠占城?

首先,朱棣1407年在占城附近设立了中国的“交趾布政使司”,下设15府、36州、两百余县,地域范围约今越南北纬17度以北地区,直至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在朱棣去世后于宣德三年(1428年)废除“交趾布政使司”。因此,交趾是明初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其次,紧邻交趾的占城战乱不断,占城国王作为明朝的忠实藩王,年年称臣朝贡,多次遣使请求明朝派兵支持。如永乐某年,胡朝国攻打占城首都,明成祖朱棣派水军船队增援占城,中国的9艘大型战船与胡朝水军在海上相遇,明朝水军将领警告敌军将领元瑰:“速班师,不可久留!”围攻占城首都的胡朝军闻之马上撤军(见越南吴士连《大越史记全书·卷8·本纪》)。可见明成祖确有重视海洋与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雄才大略,王赓武在他的《中国与东南亚1402~1424》著作中表示:“永乐帝是中国第一位愿对东南亚作出极大关注和决定中国与该地区诸国关系的模式和性质上采取主动的皇帝。”

郑和船队停靠占城国都新州港口后,明朝交趾布政使司下属府、州、县各海口、江岸的60个巡检司、8个河泊所、1个市舶司的中国官员前来拜谒,并提供船队各类所需物资的补给(“以积薪水”)、帮助郑和船队进行船质检查:包括与船上相关官员一起检查船体和船上设备情况,指导、督促船队采取相应补救方法,预防和落实有关船质缺陷的整改措施;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确保船队中的每一艘船都处于良好状态;郑和等官员要求船上各船工积极配合当地和船上相关官吏的检查,并实际操作有关设备、设施,进行应急方法的操作。

船队检查、补给完,继续南下西洋的航程。占城国王与番兵五百余(明朝费信《星槎胜览·占城国》)、交趾布政使司相关官员在港口送行。今日越南在直立的旗杆上绑一斜竿成30度,斜竿上挂国旗的悬挂方式,与郑和船队挂船旗的方式完全相同,也是继承了郑和船队挂旗的传统。

驶往旧港

郑和船队从占城出发,驶往目的地旧港。

航行中,郑和船队“遇夜泊,船听中军船招宗喇叭响,各船依序随宗安插,不许私求稳便远泊,因而疏虞”(明《纪效新书》)。所经地区,“番人皆张目结舌,悉皆称赞天兵之力、之神,蛟龙走兔虎奔”(《星槎胜览》前集《九洲山》),国外民众看到中国气势磅礴的大型战船群和船上精良的武器装备,都不禁慨叹:其“威武之振,前代罕见”(明末陈子壮《昭代经济言·卷3》)。跟随郑和多次下西洋的这支水上亲兵部队,也是跟随他在明初多次战争和“靖难之役”硝烟中锻造出来的精锐之师。

船队来到目的地旧港,今世界第六大岛苏门答腊岛的巨港,东北隔马六甲海峡与马来半岛相望,西近印度洋,东临南海和爪哇岛,军事和经济地位重要。1407年明太宗朱棣在旧港设立大明旧港宣慰司,为大明在南洋的最高行政机构,明朝的这一宣慰司辖区,包括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全部、印尼大部、泰国和菲律宾一部分。

施进卿死后,旧港宣慰使继承权发生争执。施二姐根据施进卿“本人死,位不传子”的遗嘱,实际控制着旧港宣慰使的行政权限。施济孙为了抢夺权利,派丘彦成到明廷请封。郑和船队到达旧港后,了解了事情真相,没有封施济孙为旧港宣慰使,而是改封施二姐为旧港宣慰使,“是其女施二姐为王,一切赏罪黜陟皆从其制”(《瀛涯胜览·旧港国》)。

船队到达旧港,进行了物资补养、船质检查和修补的工作。《三宝垄华人编年史》记载:“中国明朝皇帝的舰队在三宝垄停泊了一个月,以休整船舶。”

船队的副使监丞、少监以及施二姐手下的华人技术官员等,一起查验了船队船况:多数宝船“体势巍然,巨无与敌,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趋事人众,纷匝往来,岂暇停憩”(巩珍《西洋番国志·自序》)。明朝晋江人李光缙在他的著作《景壁集》中记载相关海船:“舟长二十余丈,高数丈,双底,木厚二尺有咫,外鎏金筋之。”由于船体庞大,相关官员检查船只内部的横纵强度,包括横向的船隔壁与船肋骨、横向的船龙骨质量等,以保证船体在远洋航行中的安全。

相关官员还检查船体上层建筑的坚固情况:船面有火柜、官仓、土墙等;船体后梢部高耸,最上为望亭,梢部之门机板、关梢均全,最下置舵。这些船体上层建筑的构置情况按照《龙江船厂志》作者李昭祥搜集的海船遗制图而记录。李昭祥曾为主持建造宝船的龙江船厂的工部主事,整理《龙江船厂志》时距海船之革仅二十余年,对宝船的船型情况应能详知,虽然他在书中称“(宝)海船已革,尺度无考”,但他深知“海船之不可废”,因此“访其遗制图,以俟考焉。”

据《塔兰华人编年史》记载,为配合郑和船队的船质检查和修补:“沙林迪尔村的任务是为修理海舶提供柚木,塔兰村的任务是管理海港,而森坌村的任务则是管理灯塔。除此之外,这几个哈纳菲华人穆斯林村庄的共同任务,是为中国明朝舰队的船只提供给养。”

明朝宣慰使施二姐在旧港的统治一直到1440年。其辖制地区被满者伯夷国接管。施二姐后移居爪哇的港口新村。她把那里建成了一个商业中心和国际贸易港口,施二姐因此被满者伯夷国封为蕃舶长,管理此地海上贸易。

中途返航

《明史·卷314·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郑和》记载:“比还(待回国后),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郑)和始。”朱棣是在1424年7月亲征漠北途中去世的,8月朱高炽(1378~1425年5月)即位,1425年2月朱高炽命郑和部队守卫南京,可见郑和船队回归是在1425年2月之前1424年8月之后。

皇太子朱高炽即位,马上下诏:“以明年为洪熙元年,所有合行事宜,条示于后:……一、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皆停止。如已在福建、太仓等处安泊者,俱回南京,将带去货物仍于内府该库交收。诸番国有进贡使臣带回去者,只量拨人船护送前去。原差去内外官员速皆回京,民梢人等各放宁家。……二、各处修造下番海船,悉皆停止”(《明仁宗实录·卷一上》)。工部差相关官员查点船只情况后,将船送回龙江船厂,“如已在福建、太仓等处安泊者,俱回南京”。明朝工部中负责船只管理和监造的专业官员,为工部都水司和工部营缮司官员。都水司郎中、员外郎和主事等与营缮司相关官员,记录和核实各地下西洋在建船只的数量和规格,收取并登记还未使用的造船费用与原材料,以上缴朝廷。

工部官员还查验船只质量,“覆查明白”,“结申到部,奏行本部”(《龙江船厂志·卷1·典章》),以推算已经花费的工料、工时和工费。具体包括:查看船体的强度,当时宝船各船板间的连接,除了用平接、搭接和榫接外,还结合参钉与吊钉等铁钉加固,船板间缝隙还以油灰和麻丝混合物填塞加固。这种方法解决了多木板、木梁之间连接易松动和渗漏的缺陷,使船体在承受交变弯曲中的强度得到保证。他们还通过检查船体内的龙骨、大腊和水密隔舱的质量,评估船体的整体纵向与横向强度。

相关官员还查验和登记船只建造是否符合规定,明朝“船之制虽不同”,但“大小广狭皆有程式”(《龙江船厂志·卷6》)。首先,按照宝船、战座船、马船、粮船和水船等不同船型量取船只不同的长、宽和深度;其次,按照新船建造进展程度以及已运行船的新旧程度,记录船只的实际使用价值与年限。一般说来,船体越大、设备越齐全者,实际使用价值越高,使用年限越长。另外,他们检查是否存在改变船型或偷工减料问题发生,以查明各船厂是否有贪污现象出现。

这次郑和出使旧港时间紧急,除部分海船出行外,大部分海船都停留在国内,工部官员去往各地检验和记录这些海船后,船只集中驶往南京的龙江关。康熙《崇明县志》记录:“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诏下西洋诸船悉停止。船大,难进浏河,复泊崇明。”这些大船应是宝船中的大型尖底福船,由于吃水太深,难以进入南京的龙江关,这一部分宝船退出浏河,重新停靠在太仓港。

1424年8月至1425年2月之前的某一时间段,郑和船队回归,按照程序,朝廷派工部应再次派都水司和营缮司官员检查与登记刚刚回归的船只,船队也应集中到龙江关。

1425年2月,朱高炽命郑和部队守卫南京。《明宣宗实录·卷11》记载1425年11月工部尚书吴中上奏:“南京修理殿宇未完,请于直隶镇江等卫拨军士二万人助役。上曰:南京闲旷军士亦多,不须别取,其再计议。于是中与尚书张本等议,原下西洋官军一万余人久闲,可令协助。从之。”郑和水军主力是南京和直隶卫所长期跟随郑和的精英一万余人,约占每次出使水军人员的一半左右,另外部分多是福建卫所水师官兵,与其他省市卫所挑选的精英。朱棣之后两任新任皇帝都不主张明朝船队下西洋,郑和水军主力一万余人从南京守备军沦落成为修缮南京宫殿的施工队。

猜你喜欢

海船船队郑和
美国乙烷进口对发展我国大型乙烷船舶的影响
Snow
我曾漂过大海
海洋星探组 先进的中国古代海船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海船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设计计算探讨
淡水河谷40万吨级大型船舶船队对铁矿石供应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