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①
2013-08-28王丽芳王志波
王丽芳 王志波
(1.华北科技学院学工处,北京 东燕郊 101601;2.华北科技学院资产管理处,北京 东燕郊 101601)
0 引言
大学生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其身边各种社会领域里与人交往过程中所建立的各种联系纽带[1]。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同时也对其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王宝树等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突出表现之一是人际关系,表现为人际交往的圈子窄、缺乏基本交往技能、自我封闭与自傲或自卑心理过重等[2]。父母亲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是影响子女身心健康发育的最重要的人,其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是子女树立自信、友爱、独立、创新等优良心理品质的重要保证,而不当的教育方式也会导致子女人际关系不良。本研究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主要考查了父母亲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期待为家庭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佐证。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从华北科技学院随机抽取本科大学生600人进行测量。排除18份无效问卷,保留582份有效问卷。
1.2 研究工具
1.2.1 人际关系问卷
由郑日昌等人编制,主要用来测量大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该量表由28个问题构成,包括人际交谈困扰、人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四个维度,每个维度7个问题。所有问题得分之和为总分,每个维度的7个问题得分之和为分量表分。得分越高,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就越高,得分越低,人际关系状况就越好。大量实证研究证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3]。
1.2.2 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
本调查主要收集了被试的性别、年龄、专业、年级等基础信息,并根据张青方[4]等人的研究,设置了考查父母教育方式的题目,内容是:“父亲对你的教育方式:①民主型、②专制型、③冷漠放纵型、④溺爱放纵型;母亲对你的教育方式:①民主型、②专制型、③冷漠放纵型、④溺爱放纵型。”
1.3 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完成数据的录入和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父母教育方式影响下的人际关系得分情况
调查显示,父亲和母亲采用民主型教育方式下的大学生在交谈、交友、待人接物三个因子和人际总分方面的得分远低于接受其他教育方式的大学生,在异性交往因子上的得分低于接受专制型和冷漠放纵型教育方式的大学生(见表1)。
表1 不同父母教育方式影响下的人际关系各指标
2.2 不同父母教育方式影响下的网瘾差异性检验
进一步通过非参数的多独立样本K-W检验发现,交谈、交友、待人接物及人际总分方面的得分在父亲和母亲的四种教育方式上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异性交往因子上差异不显著(见表2)。
表2 不同父母教育方式影响下的人际关系差异性检验
3 讨论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熏陶,这种影响首先体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教养方式上。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不仅与非正常心理存在着高度相关,而且对正常人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5]。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案例:许多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烦恼的大学生,常常会抱怨父亲或母亲对自己的严厉、指责、不理解或过分干涉等,很讨厌父母亲的这些教育方式;但后来却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在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结果导致人际矛盾和冲突的频频出现。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看,这一现象叫做认同。在这里主要指是个体对父母行为的认同,从而按其行为模式成长(包括自己本来就很厌弃的行为)。可见,父母亲的教育方式对子女与他人的交往存在很大影响。
本研究表明,父母采用民主型教育方式下的大学生在交谈、交友、待人接物三个因子和人际综合方面的得分显著低于接受其他教育方式的大学生,这说明,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而父亲冷漠放纵型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大学生在与人交谈、待人接物方面的能力较差,父亲的溺爱放纵会导致大学生的交友能力较差;母亲的专制会导致大学生在交谈、交友方面欠缺,母亲的冷漠放纵会导致大学生在交友及待人接物方面的能力欠缺。从人际关系总分上看,父母冷漠放纵型的教育方式最容易导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困扰的增多。
4 结语
父母亲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有显著影响,不良的教育方式如专制型、冷漠放纵型和溺爱放纵型等都会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的增多,而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减少人际交往问题的出现。因此,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父母应采取理性的教育方式。
[1] 廖志鸿.新形势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5(9):48-51,76
[2] 宗先波.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辅导[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9):42-44
[3]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39-345
[4] 张青方.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青年研究,1998(5):1-11
[5] 彭文涛.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述[J].阴山学刊.2008,21(1):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