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江西文学家族的构成及其分析
2013-08-28■黎清
■黎 清
宋代江西文学,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涌现出了许多的文学家族。明代郭子章《豫章诗话》卷四中对此便有论及:“宋豫章有四洪:朋、刍、炎、羽,皆黄山谷之甥也,皆能诗而位不显;鄱阳有三洪:适、迈、遵,皆洪忠宣之子也,皆能诗文而位俱显;当时临川有三王,南丰有三曾,临江有三孔、有二刘,亦极一时之盛。”[1]其中涉及宋代江西的几个著名文学家族:南昌的洪朋家族、鄱阳的洪皓家族、临川的王安石家族、南丰的曾巩家族、新淦的孔文仲家族和新喻的刘敞家族。
当然,宋代江西的文学家族远不止以上所举数家,经统计,宋代江西至少出现了151个文学家族,含文学家567人,其中有作品传世的为481人,占宋代江西有作品传世文学家总数 (1362人)的35.3%,三分之一强。①宋代江西出现如此众多的文学家族,它们的构成情况究竟如何呢?以往人们对此少有论及,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并进行必要的分析。
一、文学家族的进士构成
《宋史》卷四百一十三论曰:“宋之公族,往往亦由科第显用,各能以术业自见。”[2](P12413)的确如此,在宋代江西文学家族中,许多人便是借由科第之路,而以文学“自见”的。据统计,在宋代江西151个文学家族中,出现进士的文学家族有127家,占文学家族总数 (151家)的84.1%;具有进士功名的文学家有290人,占文学家族所含文学家总数(567人)的51.1%,一半强。那么各文学家族的进士构成情况如何呢?请看表1:
从表1中可见,第一,宋代江西文学家族进士构成的基本情况为:进士数为16人的家族有1家,为曾巩家族;进士数为9人的家族有1家,为黄庭坚家族;进士数为8人的家族有1家,为萧燧家族;进士数为7人的家族有2家,为王安石家族和杨万里家族;进士数为6人的家族有1家,为晏殊家族;进士数为5人的家族有3家;进士数为4人的家族有6家;进士数为3人的家族有16家;进士数为2人的家族有54家;进士数为1人的家族有42家;未出现进士的家族有24家。其中,进士数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曾巩家族,黄庭坚家族,萧燧家族,王安石家族、杨万里家族。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曾巩家族的进士数以及其所含的文学家数均远远高于其他家族。
表1 宋代江西文学家族进士构成表
第二,在一定程度上讲,著名的文学家族,其家族的进士数亦往往比较多,如曾巩家族、黄庭坚家族、王安石家族和晏殊家族等,可见,考取进士功名在文学家族的兴起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也有例外,有些文学家族虽出现较多的进士,但其家族的文学成就并不是非常突出。如萧燧家族,其家族的进士数虽排在第三,然而其家族的文学影响则远不如进士数排在其后的一些文学家族;另一方面,有些文学家族,虽然其家族中的进士数较少甚至是未曾有人中进士,但是他们在当时的文坛却颇负盛名,如洪皓、徐俯、惠洪及刘过等家族。当然,倘若家族不能以“科第显用”,不走科第之路的话,那么家族的发展还是会后继乏力,最终难以使文学家族获得持续性的发展。
第三,在文学家族中,出现1至2名进士的家族占绝大多数。其中出现2名进士的家族有54家,出现1名进士的家族有41家,总共为95家,占文学家族总数(151家)的62.9%。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有24个文学家族中未出现进士,这也占相当的比例,为文学家族总数(151家)的15.9%。此外,还有一些文学家族,其家族成员均为进士,如萧燧家族、乐史家族等。
二、文学家族的仕宦构成
吴澄于《宜黄曹氏族谱序》称:“凡世之望族,莫不以仕宦、科名而显。”[3](卷四百八十七,P412)正如吴澄所言,在宋代社会,一个家族的兴起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与家族成员在仕途与科举中所取得的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当然,考取进士还只是“敲门砖”,只有真正踏入仕途、谋得显位,才能更有助于家族的兴盛、发展。前面我们已对江西文学家族的进士构成进行了了解,下面再看其仕宦构成情况,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第一,宋代江西文学家族仕宦构成的基本情况为:入仕数有24人的家族有1家,为曾巩家族;入仕数有17人的家族有1家,为黄庭坚家族;入仕数有12人的家族有1家,为曾几家族;入仕数有11人的家族有1家,为王安石家族;入仕数有10人的家族有1家,为杨万里家族;入仕数有9人的家族有2家,为朱熹和洪皓家族;入仕数有8人的家族有2家,为晏殊和萧燧家族;入仕数有7人的家族有1家,为刘敞家族;入仕数有6人的家族有5家;入仕数有5人的家族有4家;入仕数有4人的家族有11家;入仕数有3人的家族有23家;入仕数有2人的家族有59家;入仕数有1人的家族有31家;其中,8个家族未曾有人入仕。从家族入仕人数来看,排在前五位的家族分别为:曾巩家族、黄庭坚家族、曾几家族、王安石家族、杨万里家族。除排名第三的家族不同外,其排名情况与进士数排名前四的家族几乎一致。这里,曾巩家族的入仕数亦远高于其他家族。
表2 宋代江西文学家族仕宦构成表
第二,在宋代江西文学家族中,143个文学家族有成员入仕,占文学家族总数(151家)的94.7%;仅8个文学家族其成员未曾入仕,占文学家族总数 (151家)的5.3%。另外,入仕的文学家有427人,占文学家族所含文学家总数(567人)的75.4%;还有140个文学家不曾入仕,占24.6%。可见,在中国古代传统的社会系统中,入仕为官,对文学家族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第三,文学家族中,入仕数分别为1、2、3人的家族比较集中,总共有113家,占文学家族总数(151家)的74.8%;在入仕数分别为1、2、3人的文学家族中,共含文学家218人,这占入仕文学家总数 (427人)的51.1%。而入仕数在4人以上的30个文学家族中,其家族数占文学家族总数 (151家)的19.9%;共含文学家209人,占入仕文学家总数(427人)的48.9%,将近一半。可见,大部分的文学家,都集中于入仕人数较多的少部分文学家族中(即入仕数在4人以上的30个文学家族中),呈现出一定的集中性。
第四,大体上讲,入仕数较多的文学家族,其文学知名度也会相应的较高,显现出某些一致性。但是也有少许例外,比如谢逸、赵文和刘过等家族,这几个家族的入仕人数都只有1人、甚至无人入仕,然而他们在文学上却有着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三、文学家族的代际构成
在宋代江西的151个文学家族中,有些家族在文学上往往能延续数代,甚至贯穿两宋;而有些家族却只在一代之内出现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文学家。③宋代江西文学家族代际构成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通过表3,我们了解到,第一,宋代江西文学家族代际构成的基本情况为:延续8代的文学家族有3家,含文学家67人;延续6代的文学家族有1家,含文学家16人;延续5代的文学家族有6家,含文学家50人;延续4代的文学家族有9家,含文学家57人;延续3代的文学家族有23家,含文学家101人;延续2代的文学家族有88家,含文学家232人;只在1代中出现文学家的文学家族有21家,含文学家44人。
第二,在宋代江西的151个文学家族中,家族延续代数最多的为曾巩家族、黄庭坚家族和朱熹家族,共绵延了8代。紧随其后的是王安石家族,绵延了6代。然而,王安石家族共出现文学家16人,而朱熹家族则仅有文学家11人。葛敏修尝在《送太和令黄鲁直序》中云:“江南多学者,其人亦多有聪明辨智之质与夫才华章句之学,然用之能取名声、登科第则已矣,鲜有力学以穷圣人之道,而以其法传之家者也,独临川之王、南丰之曾、豫章之黄三家最为有法。”[4](P106)结合宋代江西文学家族的进士构成、仕宦构成以及代际构成来看,曾巩家族、王安石家族、黄庭坚家族均较为稳定的居于前列,可见,葛敏修对三家的论述,是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曾巩家族、王安石家族、黄庭坚家族,确实可称得上是宋代江西文学史上的三大巨族,而其中的曾巩家族尤为特出。这也告诉我们,勤于耕读,积极获取科名并入仕为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文学家族得以延绵不绝的不二选择。
表3 宋代江西文学家族代际构成表
第三,当我们考察文学家族的代际构成时,我们发现,延续2至3代的文学家族占绝大多数:含有111个文学家族,占文学家族总数(151家)的73.5%;含文学家333人,占文学家族所含文学家总数 (567人)的58.7%。再从较大范围来看,3代(含3代)以下的文学家族有132家,占文学家族总数(151家)的87.4%;含文学家数377人,占文学家族所含文学家总数 (567人)的66.5%。而3代以上的文学家族虽只有19家,占文学家族总数(151家)的12.6%;却含文学家190人,占文学家族所含文学家总数(567人)的33.5%。这样看来,在文学家族中,某种程度上似乎也像“富不过三代”一样,陷入了“文不过三代”的“魔咒”。
第四,一般来讲,文学家族的代际构成与家族的文学地位和影响有时会呈一定的正比关系,即延续代数越多的文学家族,其家族的文学地位和影响也相应的较高、较大,比如曾巩家族、黄庭坚家族和王安石家族。但这也并非绝对,如朱熹家族,虽其家族绵延8代,但其家族的地位和影响主要在于理学,在文学上则比较有限。同时,有些文学家族虽然延续代数不多,但其家族在文学史上却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比较突出的如欧阳修家族,尽管其家族在文学上只延续了三代,但凭借欧阳修巨大的文学贡献,其家族比起某些延续代数多的文学家族来说,更具文学影响力和地位。由此也可见,著名文学家对家族文学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第五,在有些文学家族中,其代际数与所含文学家数相同,即每一代均只有一位文学家出现。如延续四代的汪藻家族、孙发家族、汪存家族、王炎家族等,延续三代的杨申家族、蔡居厚家族、邓名世家族等,延续两代的彭应求家族、袁抗家族、王钦若家族等。
四、文学家族的性别构成
宋代文学中,男性文学家占有绝大多数,女性文学家则极为少见。然而,在宋代江西文学家族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一道非常独特而且靓丽的风景线,那就是在一些文学家族中出现有女性的身影。在文学家族中,男、女文学家的构成情况可见表4:
表4 宋代江西文学家族中男女构成表
由表4可知,宋代江西文学家族所含文学家总数为567人,其中男性文学家有560人,女性文学家有7人,男性文学家占文学家总数(567人)的98.8%,女性文学家只占文学家总数(567人)的1.2%,男女比例为80/1。
然而,这些女性文学家到底出现在哪些文学家族中呢?见表5:
表5 宋代江西文学家族中的女性文学家
由上表可见,第一,经统计,宋代江西总共出现有女性文学家11人,而其中就有7人出自于文学家族之中,这占当时江西女性文学家总数(11人)的63.6%,将近三分之二。④可见,良好的家族文学氛围,是女性文学家得以诞生的土壤。
第二,在这些女性文学家中,王安石家族的女性文学家出现的最多,有4人,如加上王安石之妻吴氏的话,总共5人。在一个家族出现这么多女性文学家,不仅在文学家族中十分罕见,就是在宋代文学史上亦难得一见。魏泰于《临汉隐居诗话》中,对此就称叹到:“近世妇人多能诗,往往有臻古人者,王荆公家最众。张奎妻长安县君,荆公之妹也,佳句最为多,著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吴安持妻蓬莱县君,荆公之女也,有句曰‘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意应怜我忆家。极目江山千万恨,依前和泪看黄花’。刘天保妻,平甫女也,句有‘不缘燕子穿帘幙,春去春来那得知’。荆公妻吴国夫人,亦能文,尝有小词《约诸亲游西池》,句云‘待得明年重把酒,携手,那知无雨又无风’。皆脱洒可喜也。”[5]
王安石家族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女性文学家,王育济先生在《宋代王安石家族及其姻亲》中对此分析到:“在临川王氏走向兴盛的过程中,与乌石岗吴家的联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王、吴两家的早期文化差距竟如此明显。吴夫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带着明显的文化优势嫁到王家的。此前王家所有女眷都没有知书好学的记载,自从吴夫人入嫁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吴、王两家妇女,多知书能诗。’‘近世妇人多能诗,往往有臻古人者,王荆公家最众。’由于王益之妻吴夫人的到来,临川王氏的整体文化水平被大大提高了。”文中认为,王安石家族女性文学家的大量出现,与金溪吴氏之间的联姻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王安石家族出现这么多女性文学家,虽不能说与此毫无关系,但在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与王安石家族 (特别是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比较开明的家风有关。
通过以上对宋代江西文学家族进士构成、仕宦构成、代际构成以及性别构成的论述与分析,相信我们对宋代江西文学家族这一群体,已经有了更为清晰、全面、深入地认知和了解。
注释:
①在统计的151个文学家族中,含婺源的文学家族。婺源虽在宋代属徽州(今安徽),但新中国成立后已划归江西,故本文统计时亦将婺源计入;另外,宋代江西有作品传世的文学家数,主要依据于夏汉宁编著的《宋代江西文学家考录》。
②括号内为家族中出现的文学家数(单位/人)。
③所谓延续数代,并非指一代接一代的连续出现,有时可能间隔若干代,如谢谔家族在谢举廉之后,过了数代,才出现其四世侄孙谢谔这一文学家。在此特加说明,以免误解。
④宋代江西女性文学家数目的统计,主要依据于夏汉宁编著的《宋代江西文学家考录》,另加上了王安石之妻、金溪人吴氏,共11人。
[1](明)郭子章.豫章诗话[A].蔡镇楚.中国诗话珍本丛书(第13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李修生.全元文(第14册)[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4]曾枣庄.全宋文(第119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5](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M].知不足斋丛书本,1779(清乾隆四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