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表达、探索方式,让地方媒体舆论监督更有效
2013-08-28仲维勋
□ 文/仲维勋
近年来,一些批评报道尽管没能公开见报,但这并不意味着媒体放弃了媒体监督。一些更为妥帖的非公开式监督形式,相反使媒体监督更有效。
近年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在固守理性、建设性地公开监督等传统方式基础上,还重点在还原真相、阻击谣言、回应关切以及内部报道推动、协调沟通主管部门解决实际问题等舆论监督新的操作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使报纸的舆论监督功能得到实际性的增强,不仅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广泛认可,而且成为维护一方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公开报道:促进工作解决、推进面上工作
对不影响大局和谐稳定,有利于推进具体问题解决,同时又对面上存在的同类问题的解决具有指导意义和警示作用的负面事件,媒体要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予以公开报道,以弘扬社会正气,打造媒体社会影响力。
2012年秋,烟报集团接到市民举报,市区一高档小区内,一住户不顾邻居的强烈抗议,私自在楼顶平台上投巨资,加盖奢华玻璃房。面对市民投诉,报社顶住来自各方说情压力,派记者深入采访,系列跟踪报道迅速成为舆论热点。媒体没有辜负市民期盼,有关部门在舆论压力下,开始推动问题解决,最后强行拆除奢华玻璃房。这一事件的全程报道,媒体始终在向社会表明政府的态度:法律法规是准绳,任何人都得遵纪守法,违章违法必定要付出代价。
近年来,尽管各地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都很重视,但拖欠所造成的矛盾冲突仍时有发生。2012年的一天,4名衣衫褴褛的四川籍农民工,翻山越岭几十里,背着几十斤炸药到报社哭诉:他们在福山区一家采石场打工3个多月,不仅没能拿到一分钱,而且还要经常遭受老板的拳脚棍棒伤害。接到报料后,记者在农民工带领下,到采石场调查真相。次日,《逃离采石场》的稿子公开见报后,烟台市公安、劳动部门的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迅速控制采石场老板,解救出被囚禁的多名农民工。此事也引起福山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抽调国土资源、安全监察等部门执法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到现场办公。这一事件的报道,不仅引发了包括福山区在内的全市矿山开采行业用工及安全情况大检查,而且也推动了建设主管部门对全市建筑用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一次集中清理。
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赋予新闻媒体的一项权利。但舆论监督权,是公权而非私权,有利于促进具体问题解决同时又可推进面上工作开展的批评报道,才是媒体努力追求的目标。
内部报道:志在解决问题,避免事态扩大
对可能影响大局和谐稳定的负面新闻,通过内部报道送达党委和政府,或与有关部门直接沟通,不失为推进问题解决的有效监督途径。
两年前发生的渤海溢油事件轰动全国。最近,河北一些因溢油影响受损的渔民索赔成功后,烟台数十渔民也集体提出索赔要求。但权威部门鉴定的结论是,烟台渔民养殖出现的问题,与溢油无关。证据不足,法院不予立案。北京律师主动介入,欲帮当地渔民到美国打跨国官司。面对这样一个牵涉复杂国际关系的新闻事件,作为地方媒体,烟报集团尽管一直在跟踪事态发展,也掌握了大量素材,但却从未轻易进行公开报道。为避免给政府的工作造成被动,我们将掌握的情况动态及时呈送上级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避免了事态扩大,维护了稳定大局。
环境污染问题本来是一个舆论监督的好题目,但一篇五龙河严重污染的稿件,《烟台日报》却没有进行公开报道。尽管记者采写的稿件非常扎实和精彩,但编辑部最终却忍痛割爱。原因在于五龙河两岸几个乡镇的数万居民,因污染而与政府及相关企业已经出现对立情绪。造纸厂的废水污染,使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流已经鱼虾不存。大雨之时,上游水库放水,水库中的鱼入河即翻身死亡。记者前去采访时,上百村民情绪异常激动,有的竟含泪跪求记者帮忙说句公道话。很显然,发稿,肯定会快意一时,但如果因一篇稿子而把村民情绪煽动起来,直至造成群体上访事件,则后果不堪设想。
基于帮忙而不添乱的考虑,编辑部最后决定将这篇反映真实情况的稿子,以内部报道形式呈送市领导。结果,在各有关部门全力支持下,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一年建成,五龙河污染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直接沟通:“非公开监督”让监督更有效
在通过内部报道途径推进问题解决的同时,我们还采取直接与有关部门沟通的办法,帮助市民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尽媒体监督之责。
2012年植树节前夕,烟台芝罘区发生一起严重毁林事件。当地因修路需占用林地,有关领导正在与当事人探讨赔偿事宜之时,一伙不法分子的挖掘机就开始对上千棵生长8年的龙柏树下黑手。当事人得知后前往事发地,毁林者立即四散而逃,挖掘机丢在了现场,当事人报案并雇人看守作案工具,并打出横幅抗议。当地派出所以挖掘机无牌查不出为由不予积极破案。僵持5天后,当事人诉诸媒体,记者也现场进行了调查,拍摄大量照片。编辑部考虑,此事发生在植树节即将到来之时,若在当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未必知晓此事情况下公开进行报道,势必引发网络疯狂转载,给当地政府形象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为妥善解决此事,编辑部决定将新闻稿子呈送区委书记,书记见后立即指示有关负责人牵头处理,第二日即拿出处理意见。这样处理的效果是:当地政府感谢媒体及时沟通,当事人感谢上级政府及时处理,同时更感谢媒体敢于替百姓说话。稿子尽管没有见报,但谁能说媒体没有尽到舆论监督之责?
应该说,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对批评报道的刊发会慎之又慎。发稿的目的是为解决问题,但如果不发稿同样也能解决问题,那么不发也许是一种更为明智的选择。
澄清事实:不做“代言人”,用真相监督“失实报道”
地方媒体不仅要进行舆论监督,同时还要担负起“澄清真相”之责。对其他媒体真实的舆论监督报道,地方媒体不能乱语,不能充当地方利益的维护者和辩护人。但对不实的报道,却不能失声,而要勇敢地站出来说话。要通过严谨核实和深入调查,澄清事实、还原真相、权威发布,引导舆论,阻击谣言,回应关切,力求一锤定音。
2012年,烟台苹果就遭遇“毒药袋”的拷问。特别是网络上持续发酵,使得闻名天下的烟台苹果蒙受不白之冤。当地百万果农赖以生存的饭碗无疑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记者在核实来龙去脉时发现,的确有几户使用药袋的果农在田间地头接受了采访,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烟台果农都在使用药袋。外地记者“蜻蜓点水”式的异地采访,使他们没能真正准确地掌握足够详尽的素材,结果使这篇批评报道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致使当地百万果农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媒体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进行核实,请权威果树专家用科学数据详解苹果套袋知识,以便澄清事实、回应关切。据专家介绍,苹果套袋是引进国外的一种通用技术,使用药袋是为防虫,严格控制的药性会在数月的生长期内自然消融净化。即使药袋能够自净,当地政府早在多年前就从更加安全角度考虑,明令禁止使用药袋。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是,烟台苹果一年出口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数百万吨,全部经过严格食品安全指标检测,无一例因农药残留而影响出口。我们的媒体通过这些大量的客观事实,旗帜鲜明地引导了舆论的走向,有效地消除了不失报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张裕葡萄酒的遭遇,也像“烟台苹果”的一样。去年,张裕葡萄酒因一家杂志社官方微博上出现“张裕农残”而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网络的快速传播蔓延,使张裕股价连续跌停多日,造成损失好几个亿。当地媒体在这一事件的报道上,同样是在找好位置、定准角色基础上,采取不失声、不乱语的应对策略,组织一批能够反映客观事实的系列报道,使每篇报道都能站在客观公正立场上让事实去说话、让全国权威专家用科学检测数据去说话,让读者在海量的信息中去作出自己正确的选择和判断,而没有失公允地一味站在企业角度去对社会公众发言。
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永远是媒体的立足之本。回顾这次新闻事件,当地媒体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可,关键是我们并没有以“代言人”的角色去为当地政府和果农进行辩护,而是严格遵循新闻规律,站在客观公正立场上还原事件真相,从而使谣言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