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外来入侵植物新记录
2013-08-27曾宪锋邱贺媛方妙纯马金双
曾宪锋,邱贺媛,方妙纯,马金双
(1.韩山师范学院 生物系,广东 潮州 521041;2.中国科学院 上海辰山植物园科学研究中心,上海 201602)
据报道,江西省现有外来入侵植物85种[1],而赣南地区已成为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灾区之一。2012年10月初,在江西省赣州市外来入侵植物实地考察中,发现了旋花科番薯属的三裂叶薯(Ipomoea triloba Linn.)、菊科假臭草属的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 R.M.King&H.Robinson)以及莎草科的断节莎(Cyperus odoratus L.),经查阅有关文献资料[1-7],这3种植物为江西省的外来入侵植物新记录,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室(CANT)。现记述如下。
1 三裂叶薯(旋花科)
Ipomoea triloba Linn.Sp.Pl.161,1753;Fl.Reip.Pop.Sin.64(1):90.1979;Fl.of China 16:307.1995.
江西:赣州市信丰县城南大道,2012年10月5日,曾宪锋、邱贺媛、曾庆宜12816(CANT)。生于海拔180 m的道旁荒地。
分布:原产于热带美洲[2]。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江苏、云南、辽宁、陕西、台湾、香港、澳门。江西省为首次记录。
形态特征:缠绕草本。叶宽卵形至圆形,长2.5~7 cm,宽2~6 cm,全缘或有粗齿或3深裂,基部心形,两面无毛或散生疏柔毛;叶柄长2.5~6 cm,无毛或有时有小疣。花序腋生,花序梗长2.5~5.5 cm,1朵花或少花至数朵花成伞形状聚伞花序,花梗长5~7 mm;苞片小,披针状长圆形;萼片近相等,长5~8 mm,外萼片稍短或近等长,长圆形,内萼片有时稍宽,椭圆状长圆形,花冠漏斗状,长约1.5 cm,无毛,淡红色或淡紫红色,冠檐裂片短而钝,有小短尖头;雄蕊内藏;子房有毛。蒴果近球形,径5~6 mm,具花柱基形成的细尖,被细刚毛,2室,4瓣裂。种子4或较少。
本种为缠绕草本,叶片多为3裂,花红色,花冠长1.5 cm,与同属的其它植物容易区分[2-3](图1)。
三裂叶薯在江西南部分布已经十分普遍,对农业生产、园林造成了危害,是继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之后的旋花科又一危害严重的入侵种。
2 假臭草(菊科)
Praxelis clematidea R.M.King & H.Robinson,Phytologia.20:194,1970;Fl.of China,20 ~21:889,2011.江西:赣州市信丰县城南大道,2012年10月5日,曾宪锋、邱贺媛、曾庆宜12828(CANT),生于海拔180 m的路旁荒地。
图1 三裂叶薯(Ipomoea triloba Linn.)的生境及群落、花和果实特征Fig.1 The growth environ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flowers and fruit of Ipomoea triloba Linn.
分布:原产南美[4-5],归化于东亚和澳大利亚(北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台湾、香港、澳门[5]。江西省首次记录归化植物和入侵植物(图2)。
形态特征(图2):假臭草为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高0.3~1.0 m,被长柔毛。单叶对生,长2.5~6 cm,宽1~4 cm;叶尖渐尖,边缘有5~8个规则的圆锯齿,基部圆楔形;3出脉;侧脉1~2对;叶柄长0.3~2.0 cm。头状花序少数至多数,在茎及枝端排成伞房花序状的聚伞状花序;总苞长筒形或钟形;总苞片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的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中层及内层的渐长,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上部及边缘白色,膜质,背面无毛;花冠管状,檐部具5裂齿,蓝紫色。瘦果黑褐色,冠毛白色。花、果期为5—11月。
假臭草的叶卵形,先端渐尖,边缘齿裂明显,总苞长筒形,冠毛毛状,而易与其混淆的藿香蓟,叶为阔卵形或卵形,先端圆或急尖,边缘齿状不明显,总苞呈杯状,冠毛膜片状[4-5]。
图2 假臭草Fig.2 Praxelis clematidea R.M.King & H.Robinson
图3 断节莎Fig.3 Cyperus odoratus L.
假臭草植丛茂密,极大地限制了植丛内的其它植物生长,久而久之就变成优势种,最终形成单一群丛。由于其生长速度快,不仅对周边的物种多样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而且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外假臭草根系发达,对土壤养分具有极强的吸收力,从而消耗土壤肥力,严重地破坏了土壤的可耕性。目前,假臭草已成为华南地区危害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种之一。江西南部气候特点,比较适合假臭草的扩散,如果不控制,几年之内有可能成为江西省危害严重的恶性杂草。
3 断节莎(莎草科)
Cyperus odoratus L.Sp.Pl.1:46,1753;Reip.Pop.Sin.11:191.图版 LX,6 - 8,1961;Fl.of China,22:240,2010.
江西:赣州市龙南县武当镇105国道旁,2012年9月8日,曾宪锋12685(CANT)。生于海拔125 m的水田中。
分布:原产美洲[6,7]。现世界热带地区广泛归化[6]。山东、浙江、江西、广东、海南。江西为首次记录归化植物、入侵植物。
形态特征(图3):根状茎短缩,秆高30~120 cm,三稜形。叶短于秆,叶鞘长,棕紫色。苞片6~8枚,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大,疏展,复出或多次复出,具7~12个第1次辐射枝,每个辐射枝具多个第2次辐射枝;穗状花序长圆状圆筒形,长2~3 cm,宽1.5 cm,具多数小穗;小穗稍稀疏排列,平展,圆柱状,曲折,具6~16朵花;小穗轴具或多或少关节;鳞片卵状椭圆形,具光泽,脉7~9条;雄蕊3,花药线形;花柱中等长,柱头3。小坚果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三稜形。
本种以小穗轴上具多数关节区别于本属其他各种,其它植物关节无或1个[7]。
断节莎分布于世界热带地区。笔者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东莞、韶关、平远以及海南省的海口、三亚均发现其生长[8],分布量较大,说明本种在华南地区已经归化。此次在赣南地区发现断节莎,说明其在赣南已经归化,鉴于广东和海南的危害状况,断节莎很可能在赣南失去控制。
[1]鞠建文,王宁,郭永久,等.江西省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分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126-130.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64卷):第一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90.
[3]Wu Z Y,Raven P H,Hong D Y.Flora of China(Fabaceae).Vol.16[M].Beijing:Science Press,St.Louis: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1995:307.
[4]Wu Z Y,Raven P H,Hong D Y.Flora of China.Vol.22[M].Beijing:Science Press,St.Louis: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2011:889.
[5]万方浩,刘全儒,谢明,等.生物入侵: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0-11.
[6]Wu Z Y,Raven P H,Hong D Y.et al.Flora of China.Vol.23[M].Beijing:Science Press,and St.Louis: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2010:240.
[7]唐进,汪发缵.莎草科(一)[M]//钱崇澍,陈焕镛.中国植物志(第11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191-192.
[8]曾宪锋.莎草科1种海南省新记录归化植物:断节莎[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