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财务工作如何转型
2013-08-27邓功强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文│ 邓功强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传统的财务工作,主要分成三种类型,一是记账反映型;二是核算分析型;三是管理控制型。在一般的小型企业,财务只是起到记账反映的作用,其基本工作就是收集原始数据,记账和编制三张报表;在一些中型企业,财务的作用可以是两者的结合,就是记账反映+核算分析,但财务人员一般不过问或不参与企业的管理;在一些大型企业,财务的作用基本上是三者皆具,即记账反映+核算分析+管理控制,在这些企业中财务的管理作用发挥的比较好。笔者把这些形态,统称为“三型财务”,就是“记账型”、“核算型”、 “管理型”。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三型财务”也已经难以满足和适应各方面对财务工作的要求。因此,财务工作应该与时俱进,与时俱变,才能体现财务真正的价值,才能发挥财务不可或缺的管理作用。
财务工作要适应变革和要求,就必须走出传统的“三型”思维定式,逐步树立起新的理财观念,即“服务型”、“预控型”、“经营型”,“新三型”并不是要抛弃传统的“旧三型”,而是要以“旧三型”为基础,去实现“新三型”的转变。
一、如何从“记账型”转变为“服务型”
财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财务人员是以资金价值链为媒介间接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中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起的就是“穿针引线”的作用,用一句行话来说,财务工作只是一个“配角”。那么“配角”如何服务于“主角”?首先,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用服务生产经营的大视野来谈配合、谈经营、谈管理。笔者建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正确处理好管理与经营的关系。从传统的角度看,财务主要是从经营流程的制度建设和风险控制的角度上去思考一些问题,经营则要从全局上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并对经营结果负责。在这个过程中,集团型企业的财务工作处于一种对上又对下的角色转换中。对上要贯彻投资者的管理意志,接受母公司管理机构的管理,同时还要接受公司管理者的领导和管理;对下要履行财务的管理职能。因此,要正确处理好“被管理”与“管理”的关系,“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管理”与“经营”的关系。总之,财务工作必须以服务生产经营为前提,在变与不变中考验其智慧和能力,尽可能多的以经营为导向,从资金链和价值规律的特点出发,发挥财务的参谋作用和助手作用,把“参与管理”的方式转变成“服务经营”的形式。服务工作做好了,管理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因为这个时候的“服务”已等同于“管理”。
二是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财务工作的服务对象可分为“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内部客户”是指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员工;“外部客户”是指经销商、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呢?其一,要处理好“内部客户”的关系,就是不要在工作中人为的设置“路障”,要让财务制度服务经营,让日常工作服务经营。其二,要处理好与“外部客户”的关系,“外部客户”是维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只能把他们当做“客人”,不能当做“外人”对待,但在与公司的业务往来中,他们也必须接受公司管理制度的约束。
处理好内外部客户的关系,不是不讲原则,搞一团和气,大开方便之门,大开绿灯。在这个过程中,财务要贯彻投资者的管理意志,往往也容易与“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产生冲突和矛盾,要减少冲突和化解这种矛盾,达到管理的目的,就必须处理好其中的关系。第一要通过会议和培训传达管理要求;第二要善于运用制度去管“事”,减少以“人”管“人”出现的偏差和矛盾;第三,要坚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不谋私利,做到客观公正。另外,还要本着一切为生产经营服务的思想,灵活运用管理工具和管理制度,在这里,灵活不是放弃原则,工作中的“原则性”是规章、是制度;“灵活性”是方法、是过程,决不能用制度人为设置障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也不能以“灵活性”放弃“原则性”,从而使企业管理无章可循,管理混乱。
三是努力学习、准确掌握、积极宣传集团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国家财税法规,为生产经营服务。要在准确掌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公司内部管理人员、普通员工的宣传和培训,要让公司的干部和员工熟知集团和公司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要求,熟知国家的相关税收法规,减少财务工作的阻力,以利于财务工作的开展。
二、如何从“核算型”转变为“预控型”
“核算”是对企业经营结果的反映,属于“事后”;“控制”是对在执行企业经营计划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纠偏,属于“事中”;“预控”是对未来可能发生风险事项的“预警”,属于“事前”。因此,所谓“预控型”,就是要求财务工作能够在管理者制定企业经营决策的过程中,从价值规律的角度出发,进行风险评估,分析每一项决策的可行性,提前发现可能遇到的风险并进行风险预警提示,提出应对措施,杜绝可能出现的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是多方面的:一般有政策风险、决策风险、市场风险、质量风险、法律风险、税务风险、资金风险(赊销、预付货款、安全管理)、劳动用工风险等。企业所有风险的出现都与财务有一定的联系,因为,企业任何一项经营决策的出台和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地流进和流出,它的最终归属,都反映在会计报表和财务指标上。因此,笔者始终认为“管好流入,控制流出”是贯穿财务工作的一条主线,但这毕竟是“事中”和“事后”的一种财务控制行为,与早期“预警式”的风险防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财务要从“核算型”转变为“预控型”,达到早期“预警式”的控制目的,就必须掌握企业经营决策过程的全貌和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必须具备发现和控制这种可能出现风险的能力。因此,企业管理必须从企业经营管理的机制和制度加以完善和考量。现在一些企业决策者在作经营决策时,根本不让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去,把财务人员当做是结算付款的工具,财务成了名副其实的“事后诸葛亮”,而当财务人员发现这笔业务有问题时,其结果已经无法改变,事实已经造成,致使企业经营处处受制于人,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何防止这种被动局面的出现呢?
首先,企业决策者要有开放的心态。不能把财务人员拒之门外,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不是监督谁、制约谁,而是企业管理之必然,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起着参谋作用,财务信息起着提示作用,财务指标起着预警作用。用好财务人员,关注财务信息和财务指标,就能够纠正经营中的偏差,就能够防止企业在经营中一些不必要的高风险低收益冒险行为,可以提早规避风险。
其次,财务人员要具备参与经营决策的能力,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观察企业经营的各个业务流程,包括人员、物资、价格、制度执行等方面;同时要善于利用企业经营数据,分析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另外,还要注意从国际形势大环境、国家宏观经济走势、行业发展态势、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现状中去找答案。视野要开阔、思路要清晰、观点要新颖、数据要准确,这样才能体现财务工作的真正价值。
三、如何从“管理型”转变为“经营型”
“管理”注重的是节流,“经营”注重的是开源。财务人员往往只注重节流,不注重开源,因此,“老抠”成了财务人员的代名词,与企业经营者难以在经营管理上保持步调的一致性,缺乏经营意识和经营头脑,这是财务人员与管理者经常发生分歧的根本原因。因此,如何从“管理型”的财务转变为“经营型”的财务,实际上就是要求财务人员站在企业的全局上来思考问题,树立面向市场的“经营观”,要求财务人员在抓好节流的同时,也要注重开源,树立经营型的理财观。
财务人员经营型的理财观,就是要求财务人员要时刻了解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熟悉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同时,还要跳出财务视角看财务,看经营,看全局,这样视野就宽广许多,当然这样做有点说易行难,但必须要有这样的胸怀和视野,在行使管理职权时不是只站在本部门和本岗位的立场上看问题和处理问题,而是能够自觉站在公司的全局上去看问题和处理问题。
财务人员要从管理型转变为经营型,还要具备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管理技巧。它要求财务人员在提高理财技能的同时,不断积累和提升各项管理能力和技巧,充分运用财务管理工具,为经营管理服务,才能体现财务的真正价值和作用。那么,应该在哪些方面去体现财务的真正价值和作用呢?
一是要加强资金成本的控制,依法进行纳税筹划,为企业创造效益,这样一来,财务部门实际上也就成了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部门,让财务不产生经济价值的观念成为历史。
二是要加强成本费用核算,把事前预算、事中预测、事后核算和成本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产品的价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三是要熟悉生产工艺、产品和原料质量标准;熟悉企业经销商、产品折扣标准以及企业各项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
四是要关注原料和产品的市场行情,关注国家的宏观政策和经济走势,关注本行业目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五是要运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然后从管理的角度和风险控制的角度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发挥财务“参政议政”的作用。
当然,企业管理要关注的远不只这些方面,但只要能够从这些方面入手,就能够以点带面,达到提升企业经营能力、自身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也就是说,财务人员的经营观,就是要全面深入到企业经营流程的各个环节中去,并运用价值规律的特点和财务工作特有的功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改进问题的措施,当好企业经营者的参谋和助手。一句话,财务人员既要有时刻为企业经营管理“出诊一线”的吃苦精神,也要具备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把脉开方”的能力。这样,财务人员的价值才能够真实地体现出来。
总之,企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财务工作和财务管理,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站在发展的制高点上看问题,站在未来发展的趋势上看问题。财务人员应放下身段、走出“围城”,深入车间、步入“棚舍”,向一线要数据、向市场要答案,只有这样,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真正得到转变,财务输出的价值才能够真正得到体现。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财务人员自身发展的需要。当然,作为财务人员自身,转变的关键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态度的转变,最后才能促使工作行动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