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加快种猪产业发展步伐
2013-08-27吴买生湖南省湘潭市兽医水产局
文│吴买生(湖南省湘潭市兽医水产局)
良种是发展现代养猪业的物质基础,是带动产业发展、实现养猪业技术进步的基本条件,也是促进养猪业“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发展的重要保障。生猪产业是湖南省湘潭市农村经济中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 “十二五”期间湘潭要进一步做强做大的两大农业支柱产业(粮食和生猪)之一。如何进一步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种猪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全国种猪产业基地,创建“中湘”种猪品牌,实现新形势下湘潭生猪产业提质升级和转型发展,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发展种猪产业的有利条件
1.产业优势。湘潭地处湖南中部偏东,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一员,水陆空交通方便,面积5015平方千米,全市辖5个县(市、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人口300万(其中农业人口210万),是全国重要的粮猪生产基地,所辖湘潭县和湘乡市分别排全国生猪外调第一和第六位,2012年全市出栏生猪572万头,生猪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农业人口人均出栏生猪数(2.72头)、生猪出栏率(220%)、生猪外调率(75%)、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60%)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居全省、全国前列。特别是近年来,种猪产业发展迅速,全市依法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有42家,其中原种猪场3家,原种猪一级扩繁场16家,原种猪二级扩繁场18家,地方品种沙子岭猪资源场1家,公猪站4家。据统计,38个种猪场常年存栏生产母猪达2万头,年种猪生产能力15万头以上,商品猪(包括仔猪和肉猪)20万头以上,产值10亿元以上。此外,广西扬翔、泰国正大目前正在湘潭分别建设10万头和2万头的原种猪扩繁场。
2.种质优势。湘潭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猪种资源,先后从加拿大、美国、丹麦、台湾引进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巴克夏原种猪1750头,100多个家系,种猪血缘宽广、优良基因丰富、种质好,猪群健康。为保持和提高引进猪种的种质水平,各原种猪场聘请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作为育种技术顾问,同时培养自己的育种技术团队,开展场内性能测定工作。如湖南新五丰湘潭原种猪场聘请湖南农业大学柳小春教授为育种顾问,提升了猪场的育种技术水平。2008年和2009年该猪场种猪性能测定数分别为2086头和2212头,种猪达100千克体重日龄在161.20~162.94,100千克活体背膘厚在11.44~12.68。2010年,率先进入全国首批24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行列。目前,伟鸿和鹏扬两家原种猪场也分别聘请了国内知名的育种专家作技术顾问,指导性能测定工作,成为了全国生猪联合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参与全国生猪育种和遗传评估工作。良好的种猪品质和健康的种群推进了生猪品种改良步伐。
3.资源优势。沙子岭猪是原产于湘潭的优良地方猪种,是湖南省优质瘦肉型猪生产中的最佳杂交母本品种之一,是养猪生产中的珍稀遗传资源。为保护好沙子岭猪遗传资源,市家畜育种站开展了近30年的持续保种工作。2010年,沙子岭猪获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2005年、2011年湖南省分别发布了《沙子岭猪》品种标准和《沙子岭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2012年沙子岭猪通过湖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在湘潭和杭州开设沙子岭土猪肉连锁专卖店10家。目前,投资1500万元建成的沙子岭猪资源场已成为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该场饲养沙子岭原种母猪400多头,年生产规模达1万头,主要承担沙子岭猪种质资源保护与纯种选育任务,开展优质猪配套系育种等科研工作。
4.技术优势。一是科技创新能力强。全市畜牧兽医行业现有技术人员379人,其中研究员5人,高级职称 35人,中级职称 78人,初级职称26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优秀专家8人。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新五丰综合试验站、湖南现代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长株潭试验站均设在湘潭;近年来,共获各级科技奖励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获国家授权专利86项,制定发布6个省级养猪技术标准,14个市级标准,技术创新能力居全省先进水平。二是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长沙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长株潭一体化为湘潭的科技进步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地处省会长沙的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在湘潭都建有科研基地,通过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科技成果,增强了湘潭生猪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建成了开放式的科技体系。湘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聘请了彭英林、田科雄、陈斌等一批省内著名的养猪行业专家来湘潭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同时加强与国内院士专家的联系,邀请陈焕春、彭中镇、王林云等院士专家来湘潭进行技术指导或学术讲座,提升了生猪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二、发展种猪产业的目标和任务
1.发展目标。依托现有种猪产业基础,按照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总体要求,通过3年的努力,到2015年,建立起布局合理、层次清晰、资源场→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人工授精站相配套的现代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实现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全国种猪产业基地,创建“中湘”种猪品牌。
2.主要任务。一是扩大种猪生产规模。进一步完善外三元杂交瘦肉猪良种繁育体系,新建原种场4个,一级扩繁场6个,二级扩繁场12个,全市种猪场达到60个,存栏纯种基础母猪达到3.5万头,年种猪生产能力达到30万头,实现种猪产业产值20亿元,建成全国著名、湖南最大的外种猪生产基地。
二是开发沙子岭猪资源。建立和完善沙子岭猪资源保护和杂交利用相配套的内三元杂交繁育体系,实现沙子岭猪产业化开发。一是以沙子岭猪资源场为平台,筹建沙子岭猪种质保护与研究技术中心(或院士工作站)。二是新建改建沙子岭猪扩繁场5个,年供种能力达2万头。三是利用沙子岭猪资源培育 “湘沙”优质猪配套系。四是建立20个沙子岭猪养殖基地,饲养沙子岭猪及配套系母猪6万头,年生产沙子岭猪及杂优猪100万头。
三是开展生猪品种改良。全市新建1个人工授精技术中心,以新五丰、鹏扬、伟鸿原种猪场为基础,建设5个标准化公猪站;以乡镇畜牧站和品改大户为基础,建设150个人工输精点;全市规模猪场人工授精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村人工授精普及率达到70%以上。
四是强化种猪质量监测。建设市级种猪性能测定中心和种畜禽质量监督管理站各1个,开展种猪性能测定和种猪质量监管。要求资源场、原种场、一级扩繁场开展场内测定,并与相关种猪测定体系对接,不断提高全市种猪质量水平。
三、发展种猪产业的几点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种猪产业发展氛围。
种猪产业在养猪生产中具有主导作用,湘潭市应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的种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机构。各级政府要制定种猪产业发展规划,把加快种猪产业发展作为畜牧业中心工作来抓,认真落实政府领导联系种猪企业制度,帮助协调解决项目申报、贷款融资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宣传部门要加大对种猪产业的宣传报道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发展种猪产业的良好氛围。
2.成立种业协会,创建良种种猪品牌。一是要成立湘潭市种猪产业协会,注册“中湘”种猪商标,制定“中湘”种猪商标使用管理办法,组织开展种猪性能测定和参加全国或区域性的种猪拍卖会,承办全国全省养猪学术会议和种猪展示拍卖交易会,扩大“中湘”种猪的影响。二是培育种猪品牌。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猪新品种(配套系)。三是组织开展联合育种。以新五丰、伟鸿、鹏扬三个原种猪场为基础,组建生猪育种技术中心,联合开展种猪性能测定和联合育种工作。四是大力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扩大良种公猪遗传基因辐射面,实现优良遗传资源共享。五是加强技术培训。通过种猪产业协会,定期开展育种、饲养和防疫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种猪生产企业的科技水平。六是加强行业自律。种猪生产企业要依法生产、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自觉维护行业信誉。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管,规范种猪行业行为。
3.加强保种选育,创建地方特色土猪品牌。一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保护沙子岭猪遗传资源;二是要开展沙子岭猪纯种选育,不断提高其生产性能和外貌整齐度;三是要开展配套系选育。利用沙子岭猪遗传资源与巴克夏等引进品种资源,采用生物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培育新品种(配套系),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育成湘沙猪配套系;四是要开发沙子岭猪。成立沙子岭猪产业发展协会,建立沙子岭猪扩繁、优质猪绿色养殖、肉品精深加工、土猪肉专卖及生物医药开发等完整的地方特色猪产业链,率先建立猪肉安全可追溯系统,打造年出栏100万头、年产值50亿元的沙子岭优质猪产业,为全市生猪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加强疫病防控,提高种猪健康水平。
近年来,湘潭市养猪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饲养量增加,密度加大,由于饲养技术和防疫措施等跟不上,给猪疫病的发生提供条件,因此,加强疫病防控特别重要。要搞好全市猪病调查,了解猪病种类和流行特点,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重点搞好种猪企业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种猪的特异性抗病能力。同时要严格消毒程序,坚持定期消毒、定期疫病监测制度,疫苗免疫前后都要进行抗体监测,确保免疫效果。要逐步净化猪瘟、五号病、高致病性蓝耳病,控制一、二类猪病的发生,确保种猪健康和种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5.出台扶持政策,加快种猪产业发展。建议出台扶持种猪产业发展的文件。要求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300万元的种猪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中市本级每年安排不少于150万元的专项投入;明确国家安排湘潭市的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外调生猪大县奖励、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重点支持种猪产业发展;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外来资本投向种猪产业;明确新建种猪企业享受工业园区有关用地、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明确银信部门要加大对种猪企业的扶持力度,切实解决融资贷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