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郭尔罗斯草原牧歌

2013-08-27杨乃运旅游杂志

中国畜牧业 2013年6期
关键词:烤羊格尔查干湖

文│杨乃运(《旅游》杂志)

无法忘怀前郭尔罗斯草原,无法忘怀查干湖。前郭尔罗斯是蒙古族自治县,在吉林省。那里的草原与额尔古纳河畔的草原没法比,草矮而稀,但它是马头琴之乡,有壮观的查干湖渔猎,有连说带唱的乌力格尔。

中国马头琴之乡

每一个孩子抱着一只马头琴,坐在小板凳上,坐成了两个方阵。一个方阵的孩子们穿着奶白色的蒙古袍,一个方阵的孩子们穿着红色的蒙古袍。

我和同伴意外地赶上了吉林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舞台上马头琴演奏的节目至少有3个,前面的两个一个是齐奏,一个是三重奏。我喜欢马头琴的琴声,与其他的弦乐器相比,马头琴的琴声里有一种二胡、四胡,尤其是板胡所没有的浑厚,它的曲调是悠扬的,辽阔的,就像大草原浪漫的女中音歌手,声音里流溢着绿草的芳香。说实话,这时候的马头琴演奏,并未让我特别地感动,直到孩子们的马头琴齐奏上场。走上舞台的孩子们比台下的孩子们年纪大得多,他们像初中生,个头高出台下的孩子们至少半头。阵容是庞大的,是几十位还是百十多位,我说不清,大半个舞台全被他们坐满了。演奏的曲目是《腾飞的前郭尔罗斯》。

无法记住那旋律,听演奏时的感觉却是今生今世也难以忘怀的。那是草原上的风暴,音符的律动中,你听到的不是丝弦的颤动,而是马蹄的疾踏,骑手的情怀。开幕式广场上一切都从视线里退隐了,推到眼界里来的是无垠的草原,辽阔的长天,是草棵子里滚响的惊雷,是遮天蔽日的马的矩阵,铁蹄扣响的草原,驮负着风驰电掣的骏马从遥远的时空中一路奔来,带着沿途的色彩、气息和情调,汇成草原生活的激流,扣动了震撼了我的心扉。我惊诧,马头琴的琴声里居然有那么大的空间容量,在那浩阔的空间里,你被吸纳进去,与之完成了一次精神的牵手,一次心灵的交流。

拉弓揉弦扭动身躯的孩子们又回到了我的视野,他们,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个个神情都是那么肃穆,琴弦里有他们的心声有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倾情的投入带给我一次完美的心灵之旅,使我陶醉在了前郭尔罗斯。

马头琴声里蕴含着一种哲理。

我不得不关注前郭尔罗斯的马头琴了。我问我们刚结识的两位当地朋友。他们告诉我,前郭尔罗斯是马头琴的发源地,最古老的一把马头琴出自前郭尔罗斯。前郭尔罗斯创造了1199人的马头琴广场演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马头琴之乡的荣誉称号是中国管弦乐协会颁发的。

世界奇观查干湖狩猎

查干湖是全国第七大淡水湖。在郭尔罗斯境内,水域面积420平方千米,湿地506平方千米。湖的壮阔和美丽是不言而喻的。那天的天气很好,炽阳高照。正是炽阳坏了气氛,湖在眼界里不过是白茫茫的一片水。天也是白茫茫的,若不是绿树和稻田,这种天水一色的景象还真不好接受。湖边的村落飘来一股刺鼻的鱼腥味,这味道是渔村特有的标志。湖岸有个小码头,停着几条船。渔场的渔工拿了几筒矿泉水,让我们分别乘着快艇向湖的深处驶去。

这时,我只知道是捕鱼。

快艇在茫茫水域中跳荡,直到跳出了水域深处的一抹耀碧流翠的岸际和面前不远处的几个黑点才减速平稳下来。黑点是人头,几个渔工站在水里,一串浮漂儿串成的黑线甩出了巨大的弯弧。这时,我们看到了最不可思议的事情,黑线的弯弧内,鱼在跳在蹦在飞,那些鱼至少有一两尺,蹦跳的高度矮的一两尺,半米,高的有1米多,有跳出弧线外的,大部分是在弧线内起跳落水,优美的水上体操运动员一样。

群鱼乱舞的盛况我第一次看到。快艇滑动着,贴近了水中黑色的弧线,这时我们才看到那是一张巨网,整个网潜在水里,网的另一条线在几十米以外,而网头则更远,网头的渔船和同样站在水里的那些渔工都显得十分小。

网线在收缩,鱼越蹦越欢,那不是快乐的健身运动,而是情急之下群体大逃亡。有幸者只是少数。我们想照下这逃亡的场面。举着的相机无论是胶片的,还是数码的,都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谁也摸不透鱼是从哪儿跳,你看到一群鱼跃起来时,镜头已经很难捕捉了,升起、腾跃、跌落的速度太快。鱼的跃跳在巨大的网域水面上是此起彼伏的,那水面长得足够你拧身180度,追踪鱼跃的镜头晚半拍是常有的。

终于平静了,很少有鱼再起跳腾跃。

好奇的、快乐的、期待的紧张变成了焦灼和失望。长网的那一头,鱼跃的壮丽景观在上演了,快艇驶过去。

网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长。那头的白色网漂挽成了一束之字形曲拐的图案,在水面上醒目而耀眼。水里的渔工们在起网,揭起的网罩上粘着成片的小白鱼,未粘上网的小鱼和大鱼们一起跃跳。长网未收拢的部分呈8字形,8字形的网渐渐变窄。挣扎着逃生的大鱼面目狰狞,努突着的圆眼吓人,尤其是在渔工眼面前跃起的大鱼,眼睛和嘴都长着牙似的。

网最终收成O形,我发现在O形网里鱼不跳,渔工们也会帮着它们跳,一尺来长的鱼捡起来全扔到网外,网里留的是特大号的鱼和极小极小的鱼。我不太明白,渔工说,小鱼是成鱼,3年自然死亡,还有一个原因,它们和白鲢争食抢食吃。

最后收网拉鱼时,眼看着的一张网变成了2张网,两条装鱼的船各收各的。

胖头鱼在鱼群里看着没多少,却总也捡不净,一会儿一条一会儿二三条,个顶个估摸着十几斤往上,有的得达几十斤。

当地人问我:见过这样打鱼的吗?我老老实实地回答没有。这种拉网捕鱼的方式很奇特,湖水并不深,那么大的水面深度全在1米左右,绝到不了1.5米。

查干湖冬捕被称为世界奇观,因为全球以这种方式捕鱼的绝无仅有。

主人们邀请我们冬季再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力格尔

乌力格尔是蒙古族的琴书。乌力格尔在蒙语中是故事的意思。胡仁乌力格尔用胡琴伴奏来说唱故事。它和京韵大鼓、莲花落是一种性质,而且也分长书、短书、书帽儿,只是它是用蒙语说唱的,旋律和满汉地区流行的任何一种琴书、鼓书之类都不相同而已。

我是听不懂胡仁乌力格尔的,只感觉到它是郭尔罗斯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让蒙古族人着迷。包海军、吴清林都是当地拎得起来的民间艺人,乌力格尔敢说敢唱,越唱越精。他们对乌力格尔的痴迷还影响到儿子,儿子也是从小就爱好音乐,现在在大学音乐系。

他们演唱的乐器都是自己做的,对乐器的性能是很熟悉的。包海军指着墙上挂的乐器说,小的,高音胡伴唱二人转。第二把铜管的,伴唱蒙古民歌。大胡琴,伴唱乌力格尔。他说铁梨木做的大胡琴最好,拉出来的音调可受听了。

做乐器是逼出来的。买,买不起,从小失去父母,放牧为生,学都没上,又喜欢,怎么办,只有自己捣鼓了。

对乌力格尔的历史沿革,草原文化馆的人是有争议的,在离文化馆不远的一个农家院里,一边听一位蒙古族老民间艺人演唱乌力格尔,一边听乌兰牧骑的一位编导阿尔斯愣介绍乌力格尔。他听说从长白山脚下到天下脚下,有一条狭长的阿尔泰语系的文化带。科尔沁草原就在这条文化带上,一人一马一部书,就可以走遍草原上的蒙古部落。郭尔罗斯乌力格尔有400多年的历史,清入关后修了一条柳条边,保护龙兴地不许别人进来。到19世纪,卖荒发展农业,把中原的先进文化放进来,在先进汉文化的冲击下,这里的文化从狩猎、游牧发展到农耕,乌力格尔的内容也就融进了汉文化的说唱,有了说唐、三国演义,蒙语说唱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汉语。

乌兰牧骑乌力格尔说唱队到这片草原上来时,夕阳从云层中露了出来,斜阳照射的草原是金黄色的,小乐队伴奏,蒙古族姑娘说唱,无论背景是蒙古包还是勒勒车,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浪漫情调。

我不敢说我喜欢乌力格尔,听不懂就是听不懂,但我喜欢草原说唱乌力格尔的情调。那是片迷人的草原,也是神秘的草原。

醉酒蒙古包

蒙古族是热情好客的民族,进草原牧场的蒙古包,主人要向客人献哈达、敬马奶酒。我喝不了酒,惟有逃脱。在蒙古包外的草原上,逃脱很容易,草场辽阔,围住蒙古包群的栅栏只能是象征性的,但在蒙古包里吃烤羊宴,是无论如何逃不掉了。

蒙古包里的宴会,摆的是小矮桌,所有客人围桌席毡而坐。小桌上食品丰盛,一碟一碗的,几乎样样未曾见过,看得眼花缭乱。奶茶好喝,奶干好吃,奶酪与在城市里见的很不一样,好奇心牵引着,不尝那是对不住自己。烤羊肉上来了,粉红色的绸布盖着,在大盘子里透着一种神秘感。它不是端上矮桌,而是端举上毡房里的惟一一架高桌。烤羊进来,穿着蒙古族盛装、拎着酒壶、端着酒碗、手执着乐器的姑娘小伙也进来,笑靥迎人地把毡房门封严。在劫难逃了吗?但愿不是给人人敬酒。听说要选代表到烤羊前面去,举行开刀吃烤羊仪式,我一下子轻松下来,却未曾想主客一致推举的首席代表竟然是我。推不掉,逃不了,鼓掌、欢呼、热赞声中一脸的苦笑站过去,蒙古族姑娘歌唱起、碗端起、酒斟起,满满一大碗,小乐队紧弹慢奏,见证着主人的热情、真挚。无奈端过碗,却不是喝一碗,非三碗不过冈,否则歌不停,乐不息,刀不举,谁也吃不上香喷喷的烤羊。此时的我大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之情,迎难迎险而上,把酒喝干,颇有自知之明地把举刀切烤羊第一刀的重任交给了客座副代表。

一碗甘甜的草原井水醒酒,仰躺在青青草地上,眼里涌动的风景不是蓝天白云,而是前郭尔罗斯夜半街头一口接一口一串连一串的羊肉串,而是查干湖农场餐桌肥美的青鱼鱼宴,而是毡房里把骨头抓在手中送到嘴里怎么啃怎么香的手抓羊肉,还有烤羊黄里透红油汪汪亮闪闪的诱人色泽……那达慕上的草原骏马向我飞奔而来,同驰在草原土道上的小轿车、摩托车、自行车、勒勒车向我驰来,头的晕眩和疼痛中我和自由奔放的那达慕草原牧歌一起翱翔……

醉得痛苦,也醉得惬意!

猜你喜欢

烤羊格尔查干湖
美丽富饶的查干湖
烤羊腿过热蒸汽联合红外光波烤制工艺参数优化
江淮格尔发走进“5·2卡友节”
查干湖捕鱼季
查干湖冬捕头鱼拍出85万高价
香烤羊排
酥脆的烤羊排
震撼人心的查干湖冬捕渔猎
山鸡格尔险境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