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友谊质量与中职学生危险行为的关系*

2013-08-27王晓彦周明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饮酒友谊同伴

王晓彦 周明娜 童 俊

“危险行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 R.Jessor于 20世纪 80年代后期首次提出,之后西方国家多以“危险行为”或“问题行为”这一概念指不健康、非建设性、对生命构成威胁的行为。我国台湾地区称之为“偏差行为”,指偏畸、不正常行为。国内对危险行为的研究集中在青少年群体,将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及青少年期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行为,统称为“青少年危险行为”[1]。根据国外研究,从冒险性特点来对危险行为进行分类,可分为:药物、酒精、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和滥用;不安全性行为;学业低成就、辍学;违规、犯罪、暴力等。我国台湾地区将青少年偏差行为分为:外向性行为问题、内向性行为问题、学习适应问题、偏畸习惯行为、焦虑症性行为和精神病性行为。本研究主要采用《我国青少年危险行为的评估、预警与干预示范研究》课题组的分类,将青少年危险行为划分为 6大类:吸烟与/或过度饮酒;违纪 /或违法;自杀 /自伤;不健康饮食 /运动减少;攻击 /暴力;无保护性行为[2]。

青少年危险行为在我国中职学生中也普遍存在,并受到生物遗传、个性心理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处在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随着自我发展的强大以及对社会和他人关注与认可的需要,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逐渐疏远,而与同伴的关系日益紧密。因此,大量研究发现,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同伴关系在青少年危险行为发生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青少年常常寻找与自己相似的同伴,包括兴趣、爱好以及危险行为倾向。例如,青少年吸烟受同伴群体的影响,最好的朋友、男朋友 /女朋友、更广泛的同伴团体、学年组吸烟发生率与每周和偶尔吸烟情况显著相关;青少年饮酒往往是趋于同伴的压力或者渴望得到朋友团体的认可,横断面和纵向研究结果均表明最好朋友的饮酒行为与青少年饮酒相关。Ali等研究显示 ,在控制人口学等因素后,当亲密同伴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增加 10%的时候青少年个体性行为的发生比例随之增加 5%~10%,当同伴在性伴侣的个数方面增加 10%的时候对个体多性伴侣的影响升高 5%,而当亲密朋友或其他同伴发生自伤行为时青少年也更有可能从事类似的活动。国内林丹华[3]等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青少年饮酒行为与最好同伴和普通同学的饮酒行为、学校周围的饮酒环境显著正相关,与最好同伴和普通同学的饮酒态度、青少年自身的饮酒态度和饮酒拒绝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

友谊质量是描述同伴关系质量高低的主要方面。友谊是指建立在合作、信任基础上的自愿、亲密的二维关系,反应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情感联系,它具有亲密、信任、帮助、安抚、陪伴、肯定价值的特点。友谊在青少年的同伴关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友谊可为青少年提供安全感和社会支持,尤其是情感支持;可提高青少年的自尊;可以促进青少年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影响青少年短期和长期的适应结果等。友谊质量低(高敌意水平、低互惠水平 ),往往较多地与不良性行为、酗酒、违法、抑郁和自杀行为联系在一起;如果他们与有社会问题的朋友交往,则会增加其吸毒和犯罪的程度。 Lansf.ord,criss和 Pettit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高友谊质量的青少年有更少的反社会行为[4]。

自我概念一直是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根据最近几年对自我概念的研究发现,它是诸多环境因素作用于心理或行为反应的一个中介变量。同伴关系经历影响自我概念的发展。个体的自我概念是在与社会的互动中通过与他人的交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青少年的主要互动对象是同伴,受到同伴友好对待和支持的个体会形成更积极的自我概念;而遭受同伴侵害、拒绝等的个体,对其自我概念会产生消极影响[5]。因此,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所必需的。自我概念进而又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Roid和 Fitts(1998)的研究指出:“个人自我概念深受个人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那些将自己看成是无用的、没有道德感的、表现差的人们,更倾向于做出消极行为,同样,那些自我概念异常的人们更倾向于做出异常行为”。国内钞秋玲(2000)及王求是、项锦晶(2007)等的研究也发现青少年自我概念与进食障碍、自杀自伤等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

因此,本研究拟从自我概念入手,检验自我概念在友谊质量与危险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希望有助于在实践工作中,面对由于同伴关系影响而导致的危险行为的案例时,可以对个体的自我认识、自我概念方面进行工作,从而改变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而不必从个体周围对同伴群体或环境进行干预,这将会是更有效、更实际和更易于操作的心理干预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法从湖北省武汉市某中职学校抽取 185名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 169份 (男生 57名,女生112名 )。

1.2 方法

1.2.1 友谊质量问卷 该量表评价与最好朋友的友谊质量,共 18个条目,分为两个维度:积极友谊 (包括肯定与关心、帮助与指导、陪伴与娱乐、亲密袒露与交流)和消极友谊(包括冲突解决策略、冲突与背叛)。每个条目按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记 0~ 4分。两个维度得分的总和为友谊质量表的总分,总分越高,说明友谊质量越好。

1.2.2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该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 Fitts于 1965年编制,1988年进行了修订,共有 70个题目,包含自我概念的两个层次和综合状况共 10个因子,即表面参照(包括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和自我批评 6个因子)和内在参照 (包括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 3个因子)及综合状况(包括自我总分 1个因子)。问卷采用5点记分 ,从 1“从不这样”到 5“总是这样”,各分量表题目得分总和为各因子得分,自我总分可以由表面参照各因子得分相加的总分构成,也可以由内在参照 3个因子得分的总和构成,二者是相等的,除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消极外,其他 9个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积极。

1.2.3 青少年学生健康行为调查表 不健康饮食和运动减少行为的量化研究采用中南大学编制的《青少年学生健康行为调查表》。共有 50道题目,按照 6类危险行为一共有 6个因子,其中,不健康饮食和运动减少行为这个因子包含 7道题目。问卷采用 5点计分,从 1“从不这样”到 5“总是这样”,各分量表题目得分总和为各因子得分,自我总分可以由表面参照各因子得分相加的总分构成。其中,三级干预对象为已经有危险行为的青少年,所采取的筛选办法是,如果筛查对象在该量表得分中,有 2个或者 2个以上危险行为条目得分在 4分或 4分以上者。本论文所采用的数据是 60名被试不健康饮食或运动减少行为因子的得分情况。本研究所使用的为剔除了无保护性行为和暴力行为的部分量表。

1.3 统计处理 采用 SPSS 16.0和温忠麟、侯杰泰等例举的三步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青少年危险行为的一般情况 在本研究中,出现危险行为的青少年为 22人,占总人数的 14%,其中,吸烟饮酒行为的青少年有 2人,占总人数的 1.2%;出现违法违纪行为的青少年 5名,占总人数的 3.2%,出现自伤自杀行为的青少年 6名,占总人数的 3.8%;不健康饮食或运动减少行为的青少年为 10名,占总人数的 6.4%。本次研究检出不健康饮食 /运动减少行为占的比例最高,吸烟饮酒行为比例最低。危险行为组与正常组青少年在友谊质量和自我概念上的比较,见表 1。

表1 危险行为组青少年与正常组青少年在友谊质量和自我概念上的比较(±s)

表1 危险行为组青少年与正常组青少年在友谊质量和自我概念上的比较(±s)

注:*P <0.05,**P <0.01,下同

因 子 正常组(n=135)危险行为组(n=22)t友谊质量 74.41±7.89 71.53± 8.67 2.201**积极友谊 51.39±6.12 48.08± 9.21 2.704**消极友谊 24.27±3.50 22.19± 5.23 1.98*自我概念总 279.45±23.51 248.39±26.37 2.21**自我认同 94.15±8.38 90.94± 10.97 2.02*自我满意 86.01±8.39 84.89± 10.2 1.56自我行动 89.28±10.01 85.67± 13.07 2.43**

表1显示,正常组和危险行为组青少年在友谊质量总分数、积极友谊、消极友谊和自我概念总分、自我认同维度、自我行动维度上的差异非常显著,在这些因子上,正常组青少年比危险行为组青少年有着更高的得分,也就是说,正常组青少年的友谊质量水平和自我概念水平比危险行为组青少年更好。在自我满意维度上,正常组青少年的平均分比危险行为组青少年高,但是不存在显著差异。

2.2 中职学生危险行为、友谊质量、自我概念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为考察中职学生危险行为、友谊质量和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对不同性别中职学生在危险行为、友谊质量和自我概念各维度上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中职学生在危险行为上存在性别差异(t=-2.933,P<0.01),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为频繁的危险行为;在危险行为吸烟饮酒和违法违纪维度上,男女差异显著(t=-3.260,-3.243;P<0.01),男生出现吸烟饮酒、违法违纪行为频率显著高于女生;在友谊质量积极友谊维度上男女差异显著(t=2.758,P<0.01);在自我概念上没有显著性别差异,见表 2。

表2 不同性别中职学生在危险行为、友谊质量和自我概念各维度上的比较(±s)

表2 不同性别中职学生在危险行为、友谊质量和自我概念各维度上的比较(±s)

因 子 女(n=112)男(n=57)t危险行为 56.41± 8.53 61.40± 9.04 -2.933**吸烟饮酒 8.07± 3.79 10.26± 3.86 -3.260**违法违纪 21.27± 4.10 23.68± 4.48 -3.243**自伤自杀 7.55± 2.49 7.35± 2.34 0.457不健康饮食/运动减少 19.51± 3.07 20.09± 2.54 -1.122友谊质量 74.56± 7.82 71.48± 9.05 1.979*积极友谊 50.73± 5.76 47.86± 6.18 2.758**消极友谊 23.47± 3.73 23.57± 3.60 -1.60自我概念 267.56± 24.44 259.71± 24.75 -1.814自我认同 93.87± 8.88 90.28± 9.63 2.232自我满意 86.13± 8.51 85.48± 8.28 0.433自我行动 87.55± 11.46 83.93± 11.55 1.785

2.3 危险行为、友谊质量和自我概念之间的相关分析 对危险行为、友谊质量和自我概念各维度之间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友谊质量、自我概念以及中职学生危险行为之间显著相关。友谊质量和自我概念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有高友谊质量的个体,自我概念可能越强。友谊质量与中职学生危险行为呈显著负相关,提示友谊质量越高,出现危险行为的几率越小。自我概念与中职学生危险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可以推测自我概念越好的个体,危险行为可能性越低,见表 3。

表3 友谊质量、自我概念与中职学生危险行为各维度之间皮尔逊相关(r)

2.4 友谊质量对中职学生危险行为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索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中职学生危险行为总分为因变量,友谊质量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共解释总变异量的 24.9%,友谊质量可以负向预测中职学生危险行为,见表 4。

表4 友谊质量各维度对中职学生危险行为的多元回归分析

2.5 自我概念对中职学生危险行为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索自我概念对中职学生危险行为的影响作用,以自我概念的 3个维度为自变量,中职学生危险行为总分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为显著性检验,共解释总变异量的 36.6%。自我概念及自我行动维度对中职学生危险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 ,见表 5。

表5 自我概念对中职学生危险行为的回归分析

2.6 友谊质量对自我概念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相关分析显示友谊质量与自我概念之间相关显著,为进一步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友谊质量的两个维度为自变量,自我概念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友谊质量对自我概念有正向预测作用,见表 6。

表6 友谊质量对自我概念的多元回归分析

2.7 自我概念在友谊质量和中职学生危险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将友谊质量设为 x,自我概念设为 w,而青少年危险行为设为 y。依据温忠麟,侯杰泰等人提出的三步检验法来检验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每一步系数检验都是显著的,由第二步可以看出 w发挥着中介变量作用,而第三步检验,系数的显著则进一步说明,是部分中介过程,中介效应(a× b)为-0.235,总效应为-0.781(a× b+ c8),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 0.301,即自我概念在友谊质量与中职学生危险行为关系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3 讨 论

3.1 中职学生危险行为的一般特点 本研究一共实测了 4个班级,被试一共有 157名 ,年龄大多在 14~ 16。在这 4个班级当中,表现出危险行为的被试一有 22名(14%)。而国内赵勇(2009)研究显示违规行为的检出率为 6.91%,本研究的检出率更高。其中,集中在不健康饮食 /运动减少行为的被试最多,这与危险行为领域普遍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3.2 危险行为发生率在性别上的差异 传统研究发现,女性的自杀自伤几率显著高于男生,而吸烟饮酒,违法违纪等行为,男生高于女生。而本次研究中,在吸烟饮酒和违法违纪上,与以往的研究保持一致,而在自伤自杀上,本研究没有发现男女有显著差异,这与国内季成叶和张安慧等的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自杀和自我伤害行为发生情况女生高于男生的情况符合。在中国,男性抽烟喝酒是很推崇的现象,被视为男子气概的表现,同理,打架等行为有时也会被视为男子气概的表现,青春期的男性急于表现自己男性的身份和宣泄旺盛的精力,出现违法违纪情况更多。而本文的研究结果正印证了以往研究,与人们的传统观念是相符合的。

3.3 友谊质量对中职学生危险行为的影响 对于处在青春期的个体,注意力从家庭转入学校,对父母的依赖日益减少,这个时候,朋友在个体的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相关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友谊质量与中职学生危险行为负相关,可以推测,中职学生友谊质量越好,危险行为发生几率的可能性越低。回归分析显示,回归方程显著,友谊质量对中职学生危险行为有着较高的解释率。这提示,如果一个个体有很好的友谊关系,那么他发生危险行为的几率会减少。而友谊研究领域也发现,朋友间的友谊质量如果较低,往往较多的与酗酒、违法、抑郁症状以及自杀行为联系在一起[6]。

3.4 自我概念对中职学生危险行为的影响 探索性别对自我概念影响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男女生在自我概念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这与刘志军研究高中生自我概念与其学校适应的关系得到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在自我认同维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7]。而自我概念各维度对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概念与中职学生危险行为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即自我认同维度和自我行动维度能够显著预测中职学生危险行为的发生率。

3.5 自我概念在友谊质量影响中职学生危险行为中的中介作用及意义 本研究发现自我概念在友谊质量影响中职学生危险行为中发挥着中介作用,但不是完全中介作用,而是部分中介作用。以前的一些研究者发现自我概念的中介效应,如周宗奎,孙晓军等人发现自我概念中的社交自我知觉在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王艳辉等人研究亲子依恋、自我概念与大学生自我伤害的关系中发现,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均通过自我概念的部分中介作用对自我伤害产生间接影响。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发现自我概念在环境对人的影响中常常发挥着中介作用[8],本文的研究结果与探讨自我概念之中介作用的实证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再次支持了自我概念的中介效应模型。

自我概念在友谊关系和危险行为发挥中介作用的发现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一方面,它表明友谊质量对中职学生危险行为的影响是复杂的,友谊质量低并不一定导致危险行为的发生,这两者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友谊质量作用于危险行为的过程中会受到自我概念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中介作用的发现将有助于研究者对中职学生危险行为的干预,它提示可以从认知层面入手,通过改善中职学生的社交认知和对自身的看法,从而有效地预防其消极的情绪体验。

4 结 论

对友谊质量、自我概念与中职学生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①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危险行为在中职学生中广泛存在,且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出现危险行为的频率高于女生。危险行为组中职生在同伴友谊与自我概念上低于正常组中职生,这证实了研究假设一;②友谊质量在性别上存在差异、自我概念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友谊质量、自我概念和中职生危险行为之间关系密切,友谊质量和自我概念分别负向预测中职生危险行为的发生;友谊质量能够正向预测自我概念,该结论验证了研究假设二;③自我概念在友谊质量作用于青少年危险行为中发挥中介效应,该结论证实了研究假设三。

[1]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2):40-46

[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3-137

[3]陈天娇,季成叶,星一,等.中国青少年骑车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4-25

[4]卞茜,薛伟,马金芸,等.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男性青少年脑诱发电位和执行认知功能研究 [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7,40(2):95-99.

[5]曾枫林,苏林雁.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与冲动的关系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4):252-253

[6]高欣,黄颐.儿童青少年品行障碍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8,35(3):156-159

[7]Unikel C,Aguilar J,Gomez2Peresmitre G.Predictors of eating behaviors in a sample of Mexican women[J].Eating and Weight Disorders,2005,10:22-30

[8]Naoko Koezuka,Malcolm Koo,Kenneth R Allison,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dentary activities and physical inactivity among adolescents:Results from the Canadian community health survey[J].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06,39:515-522

猜你喜欢

饮酒友谊同伴
以城为“媒”话友谊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美好的友谊
风记得我们的友谊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友谊之路
请勿过量饮酒
寻找失散的同伴
《陶渊明 饮酒》
与猫狗共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