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领导如何走出“角色模糊”
2013-08-27■李峰
■李 峰
(作者为领导力培训师)
当领导要有必备的心理素质。作为优秀的专业人士,有两条基本素质就合格:一个是与人为善,一个是追求卓越。但作为优秀的领导人才,还要具备另外三条心理素质:自信果敢,战略思维以及知人之智。
小刘因为专业能力强,被提升为经理,朋友纷纷祝贺,小刘却高兴不起来。她负责的是一个素质良莠不齐的团队,对于团队里个别态度差的人,她不好意思开口批评。一个月下来,大家都觉得小刘不像个领导,连小刘自己也觉得自己不像领导,听到有人叫她刘经理,她心里特别别扭。
从专业岗位晋升到管理岗位,成功的欣喜伴随着痛苦的蜕变。这个转型一般有五个里程碑,分别是定位:认同新角色;拍板: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关系:管理新的利益相关者;授权:从自己干到让别人干;育人:从培养自己到培养别人。
有些人在100天之内就完成了这些转型,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完成。那么怎样做才能完成向领导的转变?
心理上接受新角色
在心理上接受自己的新角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必须回答“为什么是我?”有了满意答案,才可以从无意识深处到意识层面上心安理得做领导。
职权并不能自动带给新领导威信,所以,新领导获得法定地位,并不能立即获得下属团队成员的心理认同。为获得下属的心理认同,必须首先自己认同领导的角色,从内心深处拿自己当领导。
建议新领导研究一下动物领导力。在狼群里,头狼不是任命的,更不是世袭的,头狼具有强悍的性格。在狮群里,狮王是打架打出来的。在跟人类基因最接近的动物黑猩猩群里面,当头儿的黑猩猩往往是朋友最多的。
在人类社会里面,什么人是众望所归的领导人?孟子一语道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什么是道?得道有七个途径:经历、业绩、能力、努力、性格、外貌、关系。建议新领导清点一下这七个方面自己有多少资产。
以上七个方面,都是可以自我提升的,只是难度和速度不同而已。例如,外貌最容易提升,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可以先管理一下自己的七分打扮。关系则需要长时间积累,业绩则需要时间才能实现,天时地利人和都要有。而努力,是最靠谱的建立威信的方法。至于能力,那是毕生都要持续的投资领域。新领导要在这七个方面分别做出行动规划。
突破拍板难题
Bob刚刚升任采购经理。他的上级,负责运营的副总跟他讨论,是否应该换掉一个价格偏高的供应商以降低成本。副总同时担心新供应商供货的质量和速度。所以,副总决定先听取掌握大量一手信息的Bob的意见。Bob权衡利弊,越想越觉得问题复杂,难以取舍。他迟迟拿不出意见,就对副总说:您定吧。副总非常失望。
Bob遇到的是拍板难题。很多新领导不习惯在有限时间内,面对不完整、甚至相互矛盾的信息,在大家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做出有风险的决策。我给Bob五条建议:
第一,先改改习惯。业务出身的管理者习惯于在规整的信息基础上做判断,不习惯拍脑袋。他们虽然思维模式严谨、客观,但容易就事论事,不敢做推论。他们写可行性报告的时候,总是罗列大量数据,尽管收集了大量数据,他们还是抱怨数据不足。他们首先要认识到数据的局限性。实验室要用数据说话,现实社会没那么多数据,而且数据也会误导。
第二,胆子要大一点儿。新领导不敢拍板的一个原因是怕失误,怕承担后果。
第三,激活被抑制的本能、常识和直觉。大量的理工科训练,提升逻辑的同时,压抑了拍脑袋的能力。拍脑袋需要利用头脑中的固有经验,心理学上称为“图式”,指的是一个人脑子里面天生的或者后天经验积累形成的认知结构。
第四,在数据和图式之间达到平衡。我们做每一次判断,都离不开数据和图式。例如,领导在面试候选人的时候,不断加工所观察到的信息:简历、外表、对问题的回答、表情、肢体语言,同时,不断动用大量头脑中已有的图式,最后得出一个初步的判断。
信息总是不足以拼成完整的画面,残缺的部分就需要图式来补足。利用数据信息加工的过程在心理学上称作自下而上的过程,而利用图式形成认知的过程称作自上而下的过程。人们在做判断时,这两个过程不断进行着,只是大多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自动进行的。
善用本能、常识、直觉的人,优点是敏锐的洞察力,缺点是容易有偏见。新领导如何形成洞察力,同时避免偏见,是一个巨大挑战。在学会拍脑袋的同时,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第五,要抓大放小,形成战略思维。大目标明确了,取舍就简单了。回到Bob的例子,如果成本控制是战略大目标,那么换供应商的风险就必须承受。如果质量是战略大目标,那么成本高一点儿就必须忍受。
管理好与上司、平级的关系
Frank从一家外企的专家转身成为一家国企的经理,如愿以偿走上了职业经理人的道路。他把100%的精力投入到管理团队和业务上。半年过后公司反馈结果让Frank震惊:领导对他失望,同事对他有微词,客户不知道他是谁。总之,Frank的业绩评估不及格。Frank的感觉一个字:冤。
Frank败在利益相关者管理。很多技术出身的新领导像Frank一样,新官上任,一心扑在团队上,没有留出精力放在上行管理、平行管理。这种只关注下属而忽略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领导风格,我称之为“1”型领导。这样的领导,不是好领导。从领导成效“三力”的角度看,有了动力、能力,还缺一个合力。所谓合力,就是协同作战,目标一致。如果不做好上行管理和平行管理,一个领导者就不能确保自己的工作方向与上级要求一致,就不能确保有效的跨团队跨部门协作。
“1”型领导容易变成本位主义。所以,有国外的专家提倡“T”型领导,在“1”上面加一横,表示平级之间的合作。同时,面对领导力不及格的上级,上行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我倡导“十”字型的领导人。他们要向下管团队,平行管理与平级的关系,还要向上管理,主动建立与上级之间信任、支持的关系。
彼得·德鲁克总结上行管理有三个诀窍:第一,做事不让老板惊奇,要主动沟通,让老板时时感觉事情处于他的掌控之中。第二,多看老板优点。第三,由衷赞美老板。古今中外,老板也是人,人同此心。
平级关系难处理的根源在于:第一,本质上,平级之间是隐含的竞争关系;第二,因为组织设计不可能做到完美,部门之间或多或少会有利益冲突。
平级合作的三个基本心态是:第一,包容异己,什么叫异己?异己就是跟自己不一样的人,任何不同之处都有可能让人成为异己。看惯看不惯的人,都要与之共事,这是必备的组织觉悟。第二,没人挑头的时候自己要挑头,否则好事就做不起来。第三,别人挑头要捧场。从专业岗位晋升到管理岗位,成功的欣喜伴随着痛苦的蜕变。
其实,“十”字并不能涵盖所有利益相关者,要求领导人做到“米”字型,也不为过。除了下属、平级、上级,当然还有组织外的利益相关者,客户是其一。其他组织外利益相关者还有:供应商、竞争对手、政府、媒体、公众、家人。利益相关者有多么复杂,取决于新领导的具体职位。
有的领导人一辈子都没学会跟政府和媒体打交道。这可是两门大学问。家人关系看似简单,其实也有挑战。举个例子,你刚刚升职为经理,你的生活方式必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将影响你和你配偶的关系。你们双方是否为此做好准备,是一个关键。与其说一个伟大的男领导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或者一个伟大的女领导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男人,不如说这些伟大的领导人善于管他们与家里人的关系